书城成功励志说话演讲好口才
10423500000024

第24章 以健康心态融入社会(1)

没有人一味地付出而毫无索取,也没有人总是索取而从不付出。因为这两种人在社交场合都是站不住脚的。

社交心理分析

人们从事社交,往往有目的而来:或寻求物质交换,或渴望充实感情,或弥补性格缺陷,或增强能力,等等。毫无目的社交是不存在的。由于人们的实际需求和心理需求不尽相同,一方拥有的,很可能正是另一方需求的,这种参差错位,使人们在社交中可以尽情地找寻自己所要找的,给予对方想拥有的。当社交双方都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时。心理上就会获得极大的满足。

社交双方,既有付出,又有所得,社交关系才会继续维系下去。与私心很重的人交往,无论你对他多么好,他也不领情。他生病时,你照顾他;他能力差,你帮助他;他悲伤,你安慰他;他高兴,你也快乐。可是你高兴时,他没有同感;你悲伤时,他也不在意;你生病时,他问也不问;你需要帮助时,他却躲得远远的。一次两次,你也许不会在意,久而久之,你就不能不想:他是我的朋友吗?越想越不对劲,越想越不是滋味,最后热度下降,心灰意冷,关系也就自然而然地结束了。

没有人一味地付出而毫无索取,也没有人总是索取而从不付出,因为这两种人在社交场合都是站不住脚的。利人利己,,是人们进行社交的原始动力。利人,可以扩大社交圈子,结识众多朋友,为自己的需求提供更为广阔的场所,从而有选择的自由。而利己,是利人的回赠,是付出后的所得,也是社交的终极目的。正是存在着利己。人们才愿意做利人的事情,才觉得帮助别人有意义;正是为了利人,才使利己兑现,才能在接受利己的同时感到欣慰而无愧。可见,这两者是相偎相依的。

利人利己,可以进一步深化社交关系。你的行为将有利于他人,人家就会接受你,感激你,愿意和你交往。你的行为也有利于自己,你就会喜欢这么做,高兴这么做,而且越做越有劲,越做越积极。一个喜欢,一个愿意,一来一往,形成默契,从而产生社交关系的良性循环。

利人利己的心理效应,并非商场上的交易、一买一卖的关系,而是可以创造出崇高的事物和高尚的境界的。因为利人利己,虽说有付出有回收,但二者不是对等的,也是不能要求对等的。人们在做有利于他人的事情时,对利己的需求有两种:一是物质回报,体现在实物上;二是心理满足,体现在精神上。革命先烈为拯救祖国而牺牲,他们利己的需求是:为革命死得光荣。他们就是带着这种满足感,一步步坚定地走向敌人的刺刀。

我们应该具有利人利己的观念,以充实我们社交的内容和意义,但要正确处理好利人利己的关系,不可将其任意割离或偏废。

抛弃自卑心理

我们有时会对自己丑陋的外貌、矮小的身材,对自己的愚昧鲁钝、笨嘴拙舌、一无所能,对自己粗劣的服饰等都感到自卑,因此就无法积极地与周围人进行交往,也就是无法妥善地处理自己的问题。其结果,我们就会从对自己感到不满,发展到对自己感到厌恶和绝望,并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不喜欢其他人、嫌恶其他人。这样,我们自己就不可能被其他人所喜欢。

无论是谁,当他遭到了些许的失败,因而没有受到期待中的表扬,或者没有被邀请参加期待中的会议时,很容易产生自轻自贱的心理。这样的心理是一时半刻的、无足轻重的,它与心理学上的自卑感略有不同。心理学上的自卑感是指:“认为别人什么都比自己强,并始终以这个观点支配自己的整个生活,而不承认自己的价值。”

这种自卑感之所以是“性格阴影”的祸根,那是因为它会使人失去至为重要的心理上的平静与安宁。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有自卑感的人往往显得过分忙乱和急躁。例如,有的女性为了弥补自己的缺陷,往往在服装、交往的朋友、晚上做的梦、说话的声调和理想的男友等方面,都急于追求高标准。

不过,智力低下的人,据说不大会受到自卑感的困扰,倒是出类拔萃的人,反而容易产生自卑感。这是因为“自卑感和其本人的智力、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社会地位等无关,而仅仅是对自己不如他人的确信。”这种人所处的状态表现出如下特点。

(1)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拿来与自己的缺点进行比较。可是,他们拿来与自己的一切进行比较的,往往是他人极个别的特长。其结果,自己就会因此而气馁,自己有价值的部分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比如,在对大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时发现,大部分认为自己智力低下。可是实际上,他们智力的发展都很正常。这仅仅表明,他们还缺乏洞察自己价值的能力。

(2)希望得到别人喜欢或表扬的要求非常强烈。也就是说,他们对自己的价值不是正确地进行认识,而只是急切地想使自己的这种要求尽可能得到满足。

(3)什么事情都想做得很完美,因此就会对自己的能力提出过高的要求。一般来说,凡是人做的事情,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所以我们应采取宽容的态度来进行妥协。可是,有自卑感的人认识不到这一点,而一味地对自己的无能灰心丧气。

(4)仅仅失败了一次,就觉得自己遭受的打击过于沉重。也就是说,在某种竞争中一旦遇到了挫折,就认定自己已经不行了,而不想坚持下去。

(5)为他人的成功所折服。当朋友取得成功、地位有所上升、财产有所增加时,就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及朋友,而相应的,把朋友看得很完美,结果就忽视了自己的优点。因此,只要不改掉对他人成功耿耿于怀的毛病,就甭想建立起自信心。

(6)宣扬自己的无能以推卸责任。也就是说,认为自己不行,把自卑感作为推卸责任的手段来使用。

(7)把自己的些许过失,看成弥天大罪,结果是自信心变得越发脆弱了。也就是说,为了些许的失败而失去了心理的平衡,极其神经过敏地老是以为别人都在笑话自己,并竭力想从别人的一切谈吐举止中找出蔑视自己的证据。

(8)为了弥补自卑感,有的人往往进行防御。譬如说,故意在那些有可能使自己产生自卑感的人面前纵声大笑、夸夸其谈,来为自己壮胆;体力不佳却偏要虚张声势、充勇逞强;在讲述失败时故弄玄虚、强调客观等等。不过,这样的补偿行为,不仅丝毫提高不了自己的人格,丝毫不会给周围人带来好处,而且还得不断地劳神费心,以免自己的弱点暴露在他人的面前。

还有一种人,他们不敢正视自己的无能,反而采取逃避的态度。例如,他们不愿意与他人交往,喜欢离群独处,或者碰到难题就推托有病,不愿意亲自加以解决等等。

(9)为了克服这种自卑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价值,有的人往往采用过度补偿的方法,结果成了一名雄辩的演说家;独眼的人努力练习射击,最后成了一名优秀的猎手;通过忍耐和勇气,把自己的缺点变成夺取胜利的动力。

(10)为了弥补自己的缺陷,在采取直接行动——过度补偿和置换作用的同时,还应该弄清自己的极限。不过,弄清自己的极限后,不能因此而心灰意冷、万念俱灰,而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极限。例如,从学力上看没有希望通过一流大学的入学考试时,还可以进业余大学,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大干一番,以发挥自己其他方面的才能。

(11)贬低和蔑视自己,即对自己的评价过低也是不对的。一个人没有必要认为自己反正长得不漂亮,就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参加聚会。没有必要在听了别人对自己服装的颜色和式样的称赞后,不合时宜地回答说:“这是从地摊上买来的便宜货。”也没有必要在别人夸奖自己菜烧得好吃时,回答说:“这完全是按照电视上介绍的菜谱烧的。”这样做,不能认为是一种谦恭、客气的态度,而完全是自己在抹杀自己的优点。一个人受到别人赞扬时,应该诚恳地加以接受。

只会自嘲,并不表明有能耐;意欲自吹,有时也未必行得通。不过,你说的自谦话,倘若会使人产生你是一个懦弱、愚蠢、无能的人这种印象,那么别人不但不会赞赏你,反而还会小觑你。有些人的谦虚则别具一格,完全是指望听到对方的一句否定——“哪里的话,你太谦虚了。”这也只会被对方看不起,而没有任何人表示赞赏。

(12)当你自己觉得无能因而产生自卑心理时,你应该仔细回忆一下自己迄今所做过的事情。在回忆中,你就能发现,自己虽有失败,但在某方面也发挥过可贵的作用。对此,也是有人加以赞赏的。通过自己的回忆,谁都能发现,自己做过某些好事,发挥过一定的创造力,亲切地对待过别人。这些都是值得自豪的,而且也许比自己想像得更好呢。自己毫不矫揉造作的笑容,自己炯炯有神的眼睛,自己柔和而富于感染力的声音等,也许使人产生过好感和安适感也未可知。其实,一个人不必在一切方面都出类拔萃,这在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只要在某些方面做得比其他人突出,那就能把比其他人逊色的方面掩盖过去,而使人产生好感。

战胜怯懦的二十种方法

战胜怯懦就是战胜自我,是自我心理调整的过程,下面教给你一些具体有效的方法,帮助你战胜自卑和恐惧,增强信心。

(1)径直迎着别人走上去,好像他欠了你的钱。

(2)训练自己盯住对方的鼻梁,让入感到你在正视他的眼睛。

(3)开口时声音洪亮,结束时也会强有力:相反,开始时软弱,那么闭嘴时也就软弱。

(4)学会适时地保持沉默,以迫使对方讲话。

(5)会见一位陌生人之前,先列一个话题单子。

(6)想方设法接触大人物,与比自己年纪大、比自己强的人交往,这样,你会学到知识,同时还可以观察强者和弱者的缺点,从而增强信心。

(7)如果自己都不知“难为情”是为什么,心中的忐忑不安只是来自莫明其妙的感觉。那么说明你性格内向和社交经验不丰富,为此你应该有意识地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多与人接触,你不妨尽力克服这些缺点,或发展一些优点。

(8)如果你因不愉快的交往经验而将自己封闭起来,那就应该端正对社交的认识面。一般来说在正常的社交中是不会出现嘲笑、冷落、暴力、尔虞我诈和弱肉强食的现象的,不必“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在新的正常交往中,你过去的交往创伤会得到医治。

(9)不要将对方估计过高,将自己估计太低,即使对方名誉、地位都较高,也不应妨碍你与他大大方方地接触。作为一个人的资格来说,大家都一样。而且大多数事实表明,越是有成就、有地位的人越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相反,倒是那些不学无术、半瓶晃荡的人常常装腔作势、盛气凌人。

(10)过去的不愉快的交往经验或重大的交往挫折,使你过多地看到社交的消极面,而对积极正面的交往也采取敬而远之的封闭心理。让我们鼓起勇气,大胆走出个人的小天地,模仿和学习一些泰然自若、活跃开朗的人的言谈举止,使自己养成镇定、从容、落落大方的习惯。只要能这样做,那么我们今后在各种社交场合就再也不会脸红心跳、瞠目结舌、言不达意了。

(11)信心的力量可以压倒恐惧。我们的内心有两个力量,恐惧和信心,它们争夺对心智的控制力,但信心的力量更大。它是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神秘因素,对恐惧确有高效的治疗效果。

(12)信心的力量就好像身体里的肾上腺素,可以在危机中发挥出你本有的令人惊异的潜力来。恐惧之所以能打败我们,使我们不敢前进。自觉虚弱渺小,那是因为我们的心智受到了恐惧的左右。但一旦危机出现。信心就会使我们冒出一种以前一直隐藏着而没有发挥出现的超级力量,使我们做出前所未有的事来。

(13)你要记住,就是没有危机,你仍具有这种潜力,你随时可以凭借这种力量来压制你的畏惧。这其中关键是平时的练习,练习有信心而不恐惧,直到信心的反应成为习惯。

(14)正视你的畏惧,认清它的真面目,并且坚定地抗拒它。采取坚强的行动,站起来面对畏惧,下定决心,永远不让畏惧左右自己,即使平常的生活中也不要受畏惧的罪恶感来支配。

(15)感到畏惧的时候,你就去作你畏惧的事,不久你就不用再畏惧它了。如果你害怕某一件事,你试着不要让自己沉湎于这事的想像中,首先的责任是征服恐惧,为此需要积极的、勇往直前的行动,去攻击恐惧。攻击的力量愈大,畏惧消失得也就愈发地快。

(16)保持内心的平静。心中不要有任何妄念和冲突,用正常的自然的态度来处理情况。事先作一些准备和采取预防措施,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然后正常地、毫无畏惧地做你该做的事。

(17)不要把忧虑和惧怕隐藏在心中。许多人有忧虑与不安时,总是深藏于心间,不肯坦白地说出来,其实,这种办法是很愚蠢的。内心有忧虑烦闷,应该尽量坦白讲出来,这不但可以给自己从心理上找出一条出路,而且也有助于恢复头脑的理智,把不必要的忧虑除去,同时找出消除忧虑,抵抗恐惧的方法。

(18)不要怕困难。记住:人遇到困难往往是成功的先兆,只有不怕困难的人,才可以战胜任何的忧虑和恐惧。

(19)对于自己力所不及之事暂抛一边。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并且每个人的擅长也有所不同,不能相提并论,这样对于自己力所不及之事,何必去想它呢?时时想去做一时所办不到的事,就会令人忧虑不安,因此不妨先暂时地罢手,把它抛在一边。

(20)不要在别人面前诉苦。当然心中有什么苦闷,是可以向要好的亲朋诉说的,可是过多地在别人面前诉苦,博取别人的同情,更会觉得自己遭遇不幸。

体现自信的十个小建议

自信是需要在每时每刻的生活中训练出来的,如果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得体的妆扮,仍然无法带给你足够的自信,那就需要更多的自我表现。

以下有几个小技巧,可以多加练习,直到自信流露在你的举手投足之间为止。通常失败感和沮丧感是由于受到打击或害怕承担风险所导致的。而人性中普遍存在着冒险的“动力”本能,在正确发挥作用时,它能驱使我们信赖自己,并利用机会发挥我们自己的创造潜力。在我们有信心、有勇气地行动时它才有机会发挥出来。因此,那些拒绝创造性地生活,拒绝勇敢地行动,而使这种自然本能遭受挫折的人,过去曾是那些赌博成性、整天沉溺在牌桌上的人。有的人不能坦率面对自己的弱点,所以一个不愿意亲自试一试的人只好拿别的东西当赌注。一个不愿意勇敢的行动的人则往往靠酒杯来壮胆。此时要唤醒你那内心的信心和勇气是人的自然本能。记住,当你认同自己的专业能力、聪明智慧时,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你。具体方法是:

1.想像自己是完美的化身

这是许多名模、影星在表演之前惯用的伎俩。同样适用于职场,面对大客户或提案,先静坐,从心中默想曾有的愉悦感觉,比如曾经聆听的悠扬乐章,愈具体效果愈好。

2.以拥有者的态度走入每间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