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厚黑学全集
10423700000026

第26章 坚决果断,恩威并重(1)

领导不能没架子

一般说来,公司领导和职员是平等的。因为职员是以雇佣的契约为基础。方成为该公司的职员。

但是在公司体制内,上司与部属之间的关系,绝对不是平等的,而是上与下的关系。在对下属下达命令时,不可忽略了自己的立场。

昨天你仍和大家在同一岗位上,如今却只有你被擢升为主管,相信你必定有些顾虑。周围的同事习惯了以前的做法,在说话的语气和态度上,可能不会有所改变。

起初由于众人无法适应新的转变,因此你不必太在意。但是,你必须尽早制造机会来明示你们之间的关系。若忽略了这一点,则有可能发生部属不遵从命令的情形。

你是以命令的心态面对下属,然而对方误认为你只是单纯地与他聊天或者商量某件事件而已。

作为一个好领导,你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领导应积极地接受部下对命令提出的意见,对他们的每一点疑问,都给予正确的答复。如果一个领导在下命令时总忽视下属的意见,不能及时处理下属反馈上来的信息,最后很可能导致失败。

第二,在下达命令后,领导应及时督促他们行动。在行动中,要随时提醒他们工作的认真程度。

另外,作为一个领导端起架子下令时要抓住中心,重复重点,还可以要求你的下属在接受命令时采取记笔记的形式,在发布完命令之后,要鼓励他们积极发言,提意见,展开讨论。

下令后要注意什么呢?一般说。任务和命令下达后,下属都能认真完成并严格执行。但往往也有例外的情况,有时领导在部署任务时,工作布置还没结束,下属就回答:“我懂了”,这样,领导就忽略了交待和安排,很放心地去让下属办。但事实上,下属并没有真正开始去做,或者做了但不符合领导的意图。

领导对部下所说的“我懂了”,应该弄清其确切含义,并准备好应付的具体措施。

领导平时必须善于注意和观察下属的性格,了解他的心理和语言习惯,有些人回答:“我懂了”,确实是懂了,领导可放心大胆地让其去做。有一种情况是,虽然下属回答“我懂了”,但未必真懂,只是略知一二,便自以为是,到了真正工作时,力所不能及。对于这种下属,领导下命令,应缓慢有力,语言简洁,中心明确,让他们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一个领导最大的职责可能就是端起架子给他的下属下达指示和命令。因此培养下属以积极的态度接受命令也是用人的一个基本环节。

号令不明是领导大忌

某位科长,由于得不到下属的协助而深深地困扰着,他向前辈诉苦。前辈提醒他:“你在命令下属时,是否有明确地指示出命令的内容和目的呢?”

经前辈指点,这位科长突然醒悟,原本在这之前,他从未向下属说明命令的目的,于是他改正了这项缺点。请看:

“这项资料必须在下周举办的职员大会上提出,所以,你必须在会议举行的三天前完成它……”

“这则招聘启事除了登在报纸,还可以刊登在求职杂志上,你要将这点列入计划,并且尽快做好它……”

命令下达的十分清楚明确,下属的士气才会大为提升,并且精力充沛。

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工作怀有留恋之心与充满责任感。如果上司认同自己的能力,是件相当令人兴奋的事;而了解自己的职务在集体中占有的地位。了解这个事实亦会大大提升工作的意愿。

曾经有过这样的笑话,某位上司对新来的女职员说:“这个文件要让董事长过目,你将它漂亮地装订起来。”结果,当这位上司看到她拿过来的文件时大吃一惊。原来文件上面竟然别了一个粉红色的蝴蝶结,封面上还用红笔写着“呈董事长阅。”

由此可知,上司在下达命令时有一些问题必须格外留意。

还有一个案例,某位主管对部属说:“你要做的这项工作,是要用来证明甲公司的产品比乙公司的产品优良。”部属忠实地遵守此项原则,在完成的资料中仅陈述甲公司产品的优良,而忽略了对两家公司做公平的比较。这虽然是部属顾虑太多而导致的结果,但是身为上司也应该在下达命令的同时,明确地表达“……要以公平的比较方式为前提”,才能万无一失。

军令如山倒

若部属能够依照你的意愿完成所赋予的任务,就没有问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非一切皆如此顺利,相信你一定有过因遇到阻碍而无法达成工作目标的经历。

无法达到预期的营业额、经费超出预算、拿不到预约的原材料、无法在约定期限内交货、无法收回成本……,诸如此类情况,相信你经常碰到。或许你也可能经常听到过下属的申辩:“这很难办呢”,“请再多宽限几天”,“我已经尽力了”等等。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该如何处理呢?

基本的原则是,不可轻易地与部属妥协。虽然达成目标并非易事,既然目标已定,就应该照着去做,并按时间要求去完成。如果每次都因下属的抱怨而重新修正原来的计划,任务的内容就会变得含糊不清,计划也就失去了权威性。

即使部属有些不情愿,你仍须坚定地重复你的命令。你需要明确告诉对方:“不要净说些丧气的话。努力去做!”不能纵容下属养成讨价还价的毛病。对下属来说,上司的命令不容辩解,这就是军令如山倒。

指示必须简单明了

领导下命令时,必须明确地表明这项任务由谁负责,话语要言简意赅。

公司老总对三位下属说:“去把那个样本拿来。”但是他们三人只是互相看了看,并未做任何回应。此时若你还没有明确由谁来做,结局是谁也不会去做。

这就是下命令者犯的错误。你要指明:“小林,拜托你了!”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类的指示:“谁要把这份原稿打好?那个资料,谁帮我拿过来?谁来帮忙一下吧!”

领导说的“谁”到底在哪儿呢?下属经常是一头雾水。

如何下一道有魄力的命令,使下属能顺从地依自己的期望来完成所交待的任务,并且不能有犹豫的机会呢?

(1)大声下命令。若你的声音太小,有可能被部属误以为是在说一件不重要的事情,因此,你必须明确地表示:这是上司在对部下属命令。

(2)在众人面前下命令。如此,下属便能拒绝其他的任务,或者先完成你交待的任务。

(3)表情严肃,并且威严地下命令。这并不代表逞威风,你必须让部属感受到你的决心和意志:“对于这件工作我很认真。拼了命也要完成它。我绝不会原谅那些企图违抗命令,或者混水摸鱼的家伙。”

若能如此大刀阔斧地下命令,相信一切事情皆能如你所愿。

上述方法必须在你已经相当熟悉自己的职责时才可使用。在初上任时,便运用这种方法,很有可能被周围的人嫌恶,说你是一个傲慢的家伙。

领导在下达命令时,一定要有下令的对象,要针对每一个人的不同情况下达你的命令,并且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把命令下达到人头。如果命令已下达到具体的对象,那么,就应该让下属毫不犹豫地去执行。

下属真的明白吗

许多下属在听从上司的指示时,均表现得唯唯诺诺;到真正实行时,却是错漏百出,或跟不上进度。此时如果上司光是指责下属无能,不但无补于事,也破坏了领导的形象。

下属工作有错漏,不一定完全是他的错误;由于人与人之间沟通不畅,发生误解的情况是在所难免的。

为了使下属有效地执行任务,上司有责任在发出指令的同时,试探对方的接受程度。例如围绕任务的范围讨论,听取对方的意见,并且在适当时间询问工作的进度等,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过于罗嗦地叮嘱,使下属感到烦厌,反而产生抗拒。这如同大多数母亲屡次叮咛,而她的孩子都会常常忘记一样。在聆听者的心里,以为对方会不断提醒自己,因而会将说过的话忘记。因此察看下属的反应,并不代表不断地叮咛,而是肯定下属已经明白你的指令及你对他的期望。

如何得知下属是否已掌握你指示的确切意思?

其实,任何一项命令要想完备。有它自己的七个要素。有人把它归结为(5W+H+L),它包括的内容是Why、Who、When、Where、What、How、Love。

“Why,指一个命令的原因、用意、理由等。比如,为了我公司的实力……”等。

Who,指一个命令所涉及的主体、客体及人物,如“全体员工要认真配合某某经理的指示……”

When,指一个命令的日期、时刻、状况,如从11月1日上午开始到12月1日下午结束。”

What,指一个命令所涉及的对象、内容和事情。如“生产100套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