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中国学生心理咨询
10425200000017

第17章 社交心理咨询(6)

在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常常会遇到被别人错怪或误解的事情,这时你会感到委屈,生气。学生怕老师错怪自己,认为会影响自己的进步,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旦真的发生这种情况,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去对待呢?

任何人一生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老师也难免有错的时候,作为学生应该正确对待,不能因老师错怪自己就因此而产生嫉恨心理。以为老师偏心眼,更不能采取消极态度与老师对抗。有时,可能因为老师对情况了解得不够全面,而对你做了不切实际的批评,但希望自己教的学生上进,有所作为,是所有老师的共同期望和出发点。即使是严厉批评,教师本身的愿望都不是把自己的学生推向自己的反面。一旦老师真的错怪了你,不要采取当场顶撞和抗拒的态度,头脑应冷静,努力克制自己,不冲动。根据当时的环境和条件,能解释就解释清楚,一时不便解释的暂时放一放,以后找适当的时机再解释,也可以请同学或班干部代替自己去解释。通过和缓的方式解除互相间的误解,缩短心理的距离,扭转教师对你的印象,师生关系会更融洽。

总之,在同老师交往时,你应持主动、诚恳的态度,刻苦学习,努力取得好成绩,教师布置的任务一定按时完成,这样老师就会喜欢你。另外,要设法多与老师接触。增加师生间的交流,让老师了解你,老师就没有理由不喜欢你。你关心老师,老师也关心你;你理解老师,爱老师。老师会更爱你!当然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在于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应该是打开心灵之门,用尊重、热情、真诚、理解和爱去架设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

76.如何与长辈交往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学校,与同学和老师的交往在中学生的社交活动中占的时间比例最大,因此学生的交往活动主要是与老师、同学们的交往。但是,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家庭,除去在校时间外,在节假日或每天的早晚特别是寒假和暑假,都会与家里人发生交往活动。现在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在家庭中的交往活动主要发生在你与父母或其他长辈之间。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同长辈们进行交往呢?

长辈即指辈分比自己大的人。我们所说的长辈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狭义的,指自己的父母或爷爷、奶奶等其他亲属;一种是广义的,指社会中与你打交道的叔叔、阿姨等辈分大于你的人。与长辈们交往,要做到尊敬长辈。尊老敬老代表着一个人的家庭伦理道德水平和社会道德水准。尊老敬老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美德。

学生接触最多的长辈是自己的父母,对父母要孝敬。我国古代很重视“孝道”,“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孝敬父母的故事数不胜数。例如东汉的“黄香扇忱温席”,明代的“谢定住打虎救母”,等等。许多的故事中的孝敬父母的思想陶冶了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他们既是尊师的楷模,也是孝敬父母的典范。他们不仅孝敬自己的父母,而且提出为国尽忠、为民族尽孝就是最大的孝。在这种思想道德观念的指导下,许多革命烈士积极投身革命,为解放中华劳苦大众而献出宝贵的生命。建国后,我国的《宪法》不仅将赡养父母列为儿女的义务,而且在公共福利事业中,建立、发展、壮大了社会主义的敬老事业。所以,同学们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孝敬父母光荣,不孝敬父母可耻”的荣辱观念。

孝敬父母就是真诚地、发自内心地尊敬、热爱、关心和赡养父母,这是人类相生相养的自然情感。中学生一般来说现在还没有赡养父母的能力,但应该做到思想上有认识,行动上有表现。

一个人来到世界上,首先形成的人际关系就是同父母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着你如何看待自己,你同父母的交往方式,为你以后处理好同朋友的关系奠定了基础。也可以说,一个不孝敬父母的人,是一个不道德的人,是不可能与兄弟、亲友、师长、同学和睦相处的。

同学们应该尊重父母,这不仅因为他们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对祖国和人民有贡献,而且因为父母对于你无微不至的关怀,为你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与父母相处,应该做到:

1.有礼貌

出门或回来时告诉父母一声,以免挂念;尊重父母的意见和教导,有事与其商量;不顶撞父母;做了错事主动认错,取得谅解;父母下班回来主动迎上前去,接过东西。

2.体贴、关心

有好吃的东西先让父母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减轻父母的负担;当父母生病时精心照顾,问寒问暖,使父母得到身体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安慰;刻苦学习,积极进取,让父母放心;当父母伤心时,要做个懂事的孩子,安慰和劝说,千万别雪上加霜。不做父母生气的事、不说父母生气的话。并不奇怪,因为你们同父母在年龄、思想认识、对人生和对世界的看法都有一定距离,这是你们生活的时代与环境不同造成的。你应该理解父母。有时他们唠唠叨叨,过于为你担忧。事实上他们与老师一样,总是希望你进步快,早成才。长辈们的经验是一笔宝贵财富,他们是你人生路途上的启蒙人。

对父母应该这样做,同样,对爷爷、奶奶及其他长辈也应该这样去做。除此之外,对亲属中的长辈,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在生日或节日前去祝贺,去时可带上自己制作的贺卡、手工制品等小礼物。

对与我们无血缘关系的长辈,同样也需要尊敬和爱戴,首先要表现得有礼貌,见面主动打招呼、问好,多用礼貌用语。比如去商场购物,要说:“阿姨,请把那个拿给我看看好吗?”其次,遇到长辈有困难,要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帮助解决。在公共场所比如汽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扶他们上下车。还可叫几个同学组织起来、帮助附近的孤寡老人。

尊老敬老,是中学生与长辈进行交往应遵循的原则,这是我们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优良传统。中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21世纪的主人,尤其应该具有这样的美德。

77.如何与邻里交往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间相处得和睦融洽能够互相照应,会有效地解决一些生活难题,对彼此都有益。搞好邻里关系,是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邻里间真诚愉快相处,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快乐。

我国由于城市的环境不同,居住条件也不同,邻里之间的交往情况亦不相同。农村由于职业单一,人数较少,邻里关系密切;在城市,由于人们的文化水平相差悬殊,职业不同,工作和家务又特别忙碌,所以彼此交往的机会相对少些,在一些高层公寓里彼此交往就更少。虽然这样,人们仍然不断发扬助人为乐、互帮互爱的美德。比如:有的人家照顾一些孤寡老人,甚至把他们接到家中待若亲人;有的老人帮助邻居照看放学回家的孩子,使其父母无后顾之忧,安心在单位工作……

邻里关系是一项重要的人际关系。邻里间的交往多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内容为核心。因此,邻里关系具有相距紧密、交往频繁、事多琐碎等特点。邻里交往的基本原则是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谦让。中学生虽然不是邻里交往中的主体,但也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在交往中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1.要尊重邻居

见面一定要打招呼、问好,对于长辈应尊称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对大于自己的平辈称哥哥、姐姐,小于自己的称弟弟、妹妹。有事去邻居家,要先轻轻叩门,走时说声再见。

2.要讲文明,有修养

自己在家里做什么事,要先想一想会不会妨碍别人家。有的人把音响、电视机的声音放得很大,有的人在夜深时大声喧哗,有的在家里举行party,吵得四邻不安。不久前播的一部电视剧里就有这样的一段:几个女学生在家里扯着嗓子大唱,声调极其难听,把邻居的一位老人吵得心烦,就来告诉她们小声点,几个女学生非但不听,还七嘴八舌地挖苦老人,说他不懂音乐,不会欣赏歌曲。岂知老人就是音乐学院的教授。老人被气得哭笑不得,只好到外面去闲遛。实际上这些做法都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同学们可千万别这样做。如果别人有这种行为,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委婉地加以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