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中国学生心理咨询
10425200000030

第30章 择业心理咨询(3)

如果两人不能分到一起怎么办,如果一方突然变卦将如何处理……感情的波动最易引起本来就不成熟的学生们心理失衡。把握不好铸成大错,总的原则是把事业放在第一位。爱情与事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伟大的事业会带来美好的爱情,美好的爱情会促进事业的发展,二者同时到来,又同步发展,当二者出现矛盾时,一定要以事业为主。因为一个人没有爱情会感到生活的不幸,如果没有事业,就会感到生活的空虚和人生的无意义。很多青年毕业生的事实证明:以牺牲事业为前提而建立起来的爱情,必将失去爱情本身所具有的幸福。如果真的需要割断恋情,你一定要妥善弥补对方心理上的伤害。受感情打击时,你一定要振作精神,以一个现代人的姿态重新走向未来。

3.恋爱双方应具备为对方的事业而付出的精神

作为恋爱双方,可以是共同进步,有各自的事业,但双方又不能不顾对方的存在而一味追求自己的事业和理想。二人在一定程度上都要付出一些代价而为对方提供方便。这样不影响双方的追求和事业成功,不能让一方一味地为自己牺牲,也不能让自己一味地为对方付出,两个人必须都付出一些,才能使爱情有美满的结局。

正如作家周立波对爱情作过形象的比喻:“爱情如洞庭湖里的水浪,你要不控制它,它会淹没你的志向、事业、精力,甚至生命,要是控制得当,不让它泛滥,就会从它身上得到年年岁岁的丰收。”的确如此,爱情的伟大力量可以使人成功,爱情的反面作用也可使人失败。青年朋友,在择业时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爱情。

148.性别差异与择业有何关系

正视男女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的差异,充分发挥女性的优势。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通过长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写了《男人和女人》一书。他认为,一般在智力上,男女基本相等平衡,在特殊智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智力各有所长,女性长于书写、运算,情感丰富而细腻,敏感性特别是直觉性比男性强,相对比较善于谈吐;男性长于思维、推理、干脆果断,有更强的风险意识……因此青少年朋友在专业选择上,女性应摆脱自卑去选择文科类的专业,男性则可以多将目光投向理科专业。女性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安定轻松的职业,如服务性领域,文教卫生系统的工作。那些工程技术、行政管理以及冒险性和竞争性强的职业则留给男性去做。女孩子应充分认识自身的潜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女性的平衡性比男性强,列车员、空中小姐等职业更适合女性。女性的动作较为灵活,耐力好。男性更适于装配工、精密仪器调试等职业。

149.气质与择业有何关系

作为青少年如何认识自己的先天气质,确定自己最适合的工作呢?以下具体阐明气质的类型及其所适应的工作种类。

早在古希腊时期,希波克拉底按照体液将气质分成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气质每一类型都有其典型特征,在人类中可以找到气质类型的典型代表。气质并无好坏之分,也不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高低。但气质与职业类型有很密切的关系。

1.多血质与职业选择

多血质类型的特征:活泼、热情、好动、敏感、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和情绪容易交换,具有外倾性的特点。多血质的人情感丰富,求知欲强,兴趣广泛,工作能力较强,容易应付和适应新的环境场面,善于交际。

多血质的人在职业市场往往备受青睐,占有较强和有利的竞争优势。一般适合于抛头露面和人际交往的职业。如记者、律师、公关人员、秘书、外交工作、管理工作、驾驶员、服务人员、律师、运动员、冒险家、新闻记者、侦探、军官等社会性工作。

2.胆汁质与职业选择

胆汁质类型的特征: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脾气急躁、情绪兴奋性高、易冲动、反应迅速、心境变化强烈,具有外倾性的特点。

胆汁质的人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具有很高的积极性,他们倾向于选择竞争激烈、冒险性和风险性大的职业或社会服务型的职业。如:体育运动员、企业改革者、航空、勘探探险者、激进的演说家、热情的老师、营业员以及出色的导游、推销员、节目主持人、外事接待人员、演员等。

3.黏液质与职业选择

黏液质类型的特征:安静、稳定、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稳定但难于转移,善于忍耐,具有内倾性的特点。

黏液质的人适于医务、图书管理、情报翻译、营业员、教师、思想教育、外科医生、法官、管理人员、出纳员、话务员、会计、播音员、调节员等工作。

4.抑郁质与职业选择

抑郁质类型的特征:情绪体验深刻,感情比较细腻和敏感,观察力敏锐,悟性很高,但孤僻迟缓不善言辞,常给人以木讷和大智若愚的感觉。

抑郁质的人适于作诗人、作家、画家、哲学、心理学和实用科学理论研究者、校对员、打字员、化验员、雕刻工作者等。

不同的气质类型各有长短,这要求青少年朋友量“质”为用。若一个人从事与自己气质不符的工作,既是一种痛苦,又是人才的损失。

150.兴趣与择业有何关系

青少年朋友正处在智力高速发展的阶段,思想异常活跃,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他们的爱好可以是丰富多彩的,但大多只停留在爱好阶段上。兴趣一般遵循从爱好—乐趣—志趣的顺序发展。爱好只表明对某一事物有好感,往往不一定非要参加这一事物的活动。例如,某人爱好看电影、拳击比赛,但不一定去演电影,练拳击。乐趣,是人参加某一事物的活动而体验出来的快乐。它强调的是亲自加入并对某一领域有了深入了解或在活动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感情上得到满足,进而发展到“乐趣”的水平。乐趣在一定条件下,进一步发展,表现出对某一事物或活动的发展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自身条件又非常适应这一事物或活动,因而深深地迷恋上它,这就达到了“志趣”的水平。一个人一旦对某一事物或活动发展到志趣的水平,他就会始终保持对它的兴趣,终身不渝,为此献出毕生精力。

初中生的兴趣多半停留在爱好阶段上,所以乐趣也具有多样、易变的特点,只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持久性。在爱好、乐趣阶段上的“兴趣”不可能都发展到“志趣”水平。因而,当初中生对某事物或活动表现出兴趣时,需要本人和家长及时、准确地加以分析和判断,以便真正地把握住这种兴趣是一种乐趣还是一种志趣,认识到兴趣的演变过程及其发展过程中的辩证关系,这样少年朋友才能够准确地选择到达志趣水平的真正感兴趣的理想职业,确定自己的事业和人生目标。否则错误地认识兴趣,就会使青少年朋友迷失方向,走入歧途。

青少年到了高中阶段,大多数能够形成较稳定的爱好,进而形成志趣。虽然他们都有共同的兴趣,但他们的兴趣又是有差异的,他们的共同兴趣是所学的课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的盲目性,认识自身素质的有限性以及学习期间的兴趣的转移,对所学课程失去兴趣,而对社会上的一些活动产生兴趣。高中生在临近毕业之际,基本上应该明确自己的志趣所在,有人倾向于学习自然科学,有人则倾向于研究社会科学,有的同学倾向于学习人文科学,有的同学喜欢研究理智世界,有的对智力操作感兴趣,有的则对技能操作感兴趣。从兴趣的广度来说,有的同学对天文、地理、中外历史无不怀有兴趣。正如马克思说的,他的兴趣是探索未知世界,精深的理论思辨之余,阅读莎士比亚的诗歌是最好的休息,演算数学习题是最好的调节。高中生正处于兴趣广泛的时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中心兴趣,及占主导地位的稳定而持久的兴趣的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研究自身的兴趣与能力的适应性。切忌兴趣波动多变,过去的兴趣不断由新兴趣所代替。青少年应注意兴趣的广泛性与中心兴趣相结合,兴趣的稳定性和变换的灵活性相结合,尽可能利用自己的兴趣去学习,让兴趣走进职业选择的神圣殿堂。

151.能力与择业有何关系

能力是大家较熟悉的心理现象,有的人运算敏捷思维灵活,说明他有较强的运算能力;有的人过目成诵,记忆牢固,说明他有惊人的记忆力;有的人擅长音乐和绘画,说明他有较高的艺术才能。那么,什么是能力呢?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一种心理特征,它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心理条件。人的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在活动中得到表现。如公司经理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预测能力、交往能力是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同时,从事某种活动又必须有一定的能力作为条件和保证。如从事公关职业,就必须要求从业者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力通常分成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完成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某种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像力等。特殊能力是在某种专业和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如音乐能力、机械操作能力、绘画能力、飞行能力等。

人的能力是不尽相同的。要想根据自己的能力成功地选择符合自己的职业,就要了解各种职业所要求的素质,就要对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等各方面的个性进行综合的测评。目前有很多心理学测验是用来为职业选择服务的,并且许多行业在招工面试的时候利用这些测验来测求职者的各种能力如何。如数字反应能力、空间想像力、判断推理能力、言语能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及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等。这样可使双方充分了解求职者的能力。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提出:智商高并不一定是成功的人物,相反智商平平但具有以下几种能力的人,很有希望成功。

(1)具有数字和逻辑才能的人,能够解答艰深复杂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层次的推理事物,有机会成为成功的科学家。

(2)具有语言天才的人。语言天才是成功人士的资本之一,具有卓越的表达能力或容易学新语言的人,便有条件成为出色的作家。

(3)懂得控制肌肉和身体活动的人。这是舞蹈家的重要条件之一,成功的体育界和舞蹈界人士,都有这种才能。

(4)对空间特别敏感的人。这类人有机会成为艺术家和建筑师,通常以三维空间观察事物。

(5)自我感觉能力高的人。可成为演员,音乐家及创作人才,因为他们了解本身的行为及感情,并能用所得的知识与技巧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

(6)具有与别人沟通能力的人。这是当教师、推销员、政治家及宗教领袖的重要条件,有较高的洞察力,敏锐地感受到他人心境的变化,非常愿意与他人沟通。

以上是一些人所具备的特殊能力。但是人们在选择职业时,应具备哪些一般能力呢?青少年又应如何根据自己的一般能力的高低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呢?

(1)智力,包括记忆能力、观察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逻辑思维能力。职业或专业水平越高,对人的智力要求也就越高。比如:医生要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护士需要中等智力水平,护理员要求智力水平更低些也可。

(2)言语能力。包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不同职业对语言能力的要求亦不同。要胜任教师、服务员、护士等职业,必须具备较强的言语能力,而机械工、农民、纺织工人等人员对语言的要求就不严格了。

(3)算术能力,像会计、出纳、统计、建筑师、工业药剂等职业要求有较高的计算能力,而演员、播音员、厨师、理发员、导游、矿工、渔民等职业,算术能力较低也可。

(4)空间判断力。这种能力强的人才适于从事选择图纸、工程、建筑、飞行及医生等职,裁缝、电工、木工、电器维修工也需具有一般的空间判断能力,而会计、服务员、研究人员等职业对空间判断能力就不作要求了。

(5)形态知觉。生物学家、建筑师、测量员、制图员、医生、画家等职业需要较强的形态知觉,法官、教师、护士、演员、X光技师则要求有中等的形态知觉,对于社会服务人员、招待员、售货员、办公室职员来说,形态知觉就不重要了。

(6)眼手协调能力。驾驶员、飞行员、牙科医生、外科医生、雕刻家、运动员等职业对眼和手的迅速协调,灵活应用能力要求较高,这种能力明显欠缺的人,干脆另谋职业。

除了以上各种能力,青少年在择业时也应注意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以及一些心理能力,如心理承受力、毅力等。

152.家庭与择业有何关系

在毕业分配时,毕业生与家长很容易发生观念上的、选择上的冲突。对于这种冲突,如果能通过相互协商,求同存异得以解决,往往能使毕业生做出一个考虑周到、利弊分明的选择,使毕业生的事业得到保障,家庭情感得以升华。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毕业生作为当代青年,通过几年的学校生活,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价值观、人生观都有了新的变化。新的行为规范和处世态度难免会和父母存在较大的差别。这样,随着年龄的继续增长,心理的进一步成熟,在人生的重大转折期,和父母产生分歧也是很正常的。我们应该重视的是如何化解或协调这种冲突与分歧。首先我们还应该明确这种分歧产生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

(1)现代年轻人独立意识强,总是想冲出家长和老师的监护而独立。面临毕业,他们深藏在心头的成就欲望由模糊变得清晰并转化成意识行为。许多青年认为父母思想僵化,跟不上时代潮流,所以自己做决定时不愿征求父母的意见。这是青少年普遍存在的一种偏激心理。

(2)年轻人很大程度上不理解父母的心理,不能体察到父母的心态,忽视了父母的特有心理需要。当儿女逐渐长大,尤其在外上学时,父母在心理上总有一种失落感,认为儿女独立了,比自己强了,失去了儿女在童年时对他们的依赖和崇拜,失去了权威。因此,此时儿女的某些过激言行很容易引起父母心中的忧郁和失落,一定程度上使他们气急败坏。

(3)父母与儿女之间缺乏心理沟通。儿女长大后,父母与子女间的关心和体贴一般只限于吃穿住行,而不是深层次上的理解和爱抚。这时候双方缺乏理解,需要沟通。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又容易忽视这种沟通。

(4)年轻人还缺乏处事能力,应多学习人际关系方面的技能。人生活在社会上,就是生活在各种人际关系网中。毕业分配时,毕业生就处在家长、教师、同学、学校和用人单位编织成的网中。必须有一套过硬的处事能力,我们才能使自己在这一网中处于平衡状态,否则就会使某一环节出现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消除这种抵触心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