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新世纪石嘴山
10425500000122

第122章

“三大工程”涵盖面广,辐射点多,三者之间既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又自成体系,相对独立。我们一定要按照市委、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关于加快实施“产业对接、蓝天碧水和民心”三大工程的意见》,集中精力,全面推进。在工作中,要认真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好科学的发展观,在“三大工程”的实施中,既要见物、又要见人,既要坚持效率优先、又要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既要允许非均衡发展、又要力求总体上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必须梯度推进,分步实施。实施“三大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按照总体规划和要求,把需要和可能结合起来,把长远和近期结合起来,把整体和局部结合起来,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阶段、分步骤,扎扎实实推进。三是必须内外结合,多方联动。要以统筹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思想和胸怀,充分调动一切可资利用的积极因素,充分汲取一切可资借鉴的先进经验,最大限度地激发石嘴山内在的发展潜能,形成区域融合、横向联合、互惠互利、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四是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坚持以往正确决策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努力适应不断发展的客观形势需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拓宽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标准,创新工作机制,革除体制弊端,使“三大工程”始终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一)以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振兴为核心,大力实施产业对接工程

实施产业对接工程,根本途径在于坚持以结构大调整、产业大整合、对外大开放为基础,在政策、项目、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等各个方面加快建立与国内外紧密衔接、高效运转的工作体系和机制,实现协调互进、联动发展。通过在人力、财力和政策资源等方面的高度集聚,重点改造提升煤炭采选、电力、钢铁、机械制造四大传统接续产业,培植壮大新材料、重化工、电子元器件、煤基碳材、旅游、特色农业六大替代产业;引进新上几个投资过10亿元,产业链条长,就业容量大,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的大企业、大集团,顺利完成“5811”规划,促进我市经济全面提速,实现经济转型和复兴。逐步把石嘴山建成京津唐腹地—-呼包银线上具有全国乃至全球知名度的新材料工业、重化工工业、机械制造工业生产重地和科研基地;建成连通华北与西北,辐射宁、蒙、陕地区的重要经济板块。要重点做好“六大对接”。

1.政策对接。正确认识产业对接与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振兴的关系,准确把握定位,不断抢抓机遇,是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在政策、信贷、投资和重大国债项目等方面支持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速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打通体制和政策通道,牢牢抓住七个方面的新机遇:一是抢抓国家重点支持老工业基地发展装备制造业和材料工业的机遇,加快制定有利于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骨干企业优势的相关规划,精心打造与发达地区互动发展的机械制造和新材料工业基地;二是抢抓国家大力支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机遇,围绕羊菜两大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建设高效绿色农业产业区和高科技养殖园区,以引进、培育、做大龙头企业为重点,着力打造“清真”、“绿色”食品加工基地;三是抢抓国家支持重大技改项目的机遇,加快特色冶金、重化工、陶瓷等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工艺水平,创造知名品牌;四是抢抓国家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机遇,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线,在煤矸石、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矸石山、废弃地整治复垦,窑尾余热发电和热电联产,以及封山禁牧防治沙化等方面做好争取支持工作;五是抢抓国家继续实行企业关闭破产政策机遇,进一步争取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做好困难企业的破产工作;六是抢抓国家继续支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机遇,继续做好交通、水利等公用事业项目的争取工作;七是抢抓自治区规划“一带、三区、四园”产业布局的机遇,在新材料产业的产品研发、加工、销售,高载能工业用电用水,建设稀有金属冶炼、碳基材料、PVC材料基地等方面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

2.项目对接。项目对接是产业对接最有效的途径,做好项目对接,关键要在项目的策划、引进和建设上下工夫。要突出项目策划的导向作用,围绕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做新做特优势产业,做足做精重点产业。在能源、化工方面,重点放在改造、扩建和新建大项目上,特别要努力做好50万吨PVC二期扩建以及与上海方面合作的其他项目;在特色冶金、煤基碳材方面,重点放在技术装备的更新改造和深加工项目上;在新材料、机械制造方面,重点放在信息化及电子信息等方面的项目上,超前谋划,集中改造,为跨地区、跨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做好项目储备工作。把项目引进与解决“三农”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开发一批与地方特色经济具有较强产业关联度的项目,推进县域工业化、加速农业产业化、促进乡村城镇化。围绕社会公用事业发展做项目,以城镇交通和公共服务事业为重点,做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以电力和燃气热力开发利用为重点,做好能源设施项目;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做好重大标志性项目;以挖掘整合利用文化旅游和科技教育资源为重点,做好社会发展项目,并不断探索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路子。要拓宽项目引进的重点领域,坚持政策性投资项目与招商引资项目并重,以招商引资项目为主;传统产业项目与新兴产业项目并重,以新兴产业项目为主;政府主导型项目与市场主导型项目并重,以市场主导型项目为主的原则,重点做好与国家及市域外产业项目的接轨,形成争取政策、吸引外商投资、激活民间资本齐头并进、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要强化项目建设的保障措施,优化政策环境,做好配套服务,力促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见效一批,滚动发展一批。

3.资源对接。资源对接主要是整合优势资源,发挥规模效应,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要制订出更有利于主导产业发展对资源需求的相关政策,按照优势互补、梯度分工、地区协作、前后关联的要求,寻找与沿海发达地区和周边先进地区的对接点,突出整合六大资源。一要整合优势企业资源,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通过改组、参股、兼并、协作等形式进行跨地区的资产重组,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和资产结构,迅速壮大企业实力,增强抗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钽铌铍、金属镁、碳化硅、氰胺、PVC和矿山机械等主导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占有份额和地位。二要整合农业优势产业资源,规划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重点扶持畜产品、蔬菜、枸杞、饲草、优质稻麦等特色主导产业,推进集约化生产、品牌化经营。集中力量培育几个规模较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全面提升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效益。三要整合新闻宣传文化资源,强化广播、电视、报纸、信息网络四大媒体新闻宣传主战场的作用,优化配置资源,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实现跨地区交互式联动,进一步扩大石嘴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要整合教育资源,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教育创新,优化教育结构,发挥集中联合办学、社会力量办学的优势,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五要整合医疗卫生资源,依托现有卫生医疗骨干单位,整合兼并市域内同行业中效益低下、规模较小的产业单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走集团化发展的新路子。六要整合体育资源,规划挖掘和充分利用好市域内体育场馆,搞好配套项目建设,推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互动发展,提高产业层次。通过优势资源整合,实现资源的科学合理与优化配置,实现后续的产业支撑,为石嘴山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市场对接。要紧紧抓住国内外区域经济开发梯度升温的时机,将产业转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打破地域界限,面向国内外开放各类市场,把石嘴山的发展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中,重点培育金融、产权、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发展各类专业市场,建立起公平竞争、统一开放、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要树立规则意识,整顿市场秩序,培育市场主体,规范中介机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5.技术对接。紧跟科技发展前沿,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接轨重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在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关键性、前沿性、牵动性科技领域寻求突破。要高起点移植和吸收国际国内最新科技成果为我所用,在有条件的科学技术领域,尽快开发和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重点在信息化、先进装备制造技术、新型金属材料研制与应用技术等领域向先进水平靠拢;在传统产业领域实现整体技术由机械化为主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主转变。通过加快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注入和应用,推动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逐步实现我市由资源型产业结构向知识型、高级化的产业结构转变,进而构造全新的产业格局。

6.人才对接。要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和科学配置好人才资源的要求,加快人才资源开发,深化人事人才制度改革,创新人才机制和环境,逐步建立起与产业对接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机制。要树立“经营人才”的理念,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培养效益。要积极争取中央、国家机关及沿海发达地区省市选派干部来我市挂职,同时争取我市优秀干部到国家部委、沿海地区培养锻炼,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深造,要通过优惠政策和条件,争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来我市设立研究分院,博士后流动站,促进人才双向培养。继续选派党政机关年轻干部到企业培养锻炼,推进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促使年轻干部在实践中提高技能、增长才干。要坚持引进人才与引进智力、招商引资与招贤引才相结合,积极探索聘请顾问、谋划攻关合作、专利技术入股、硕博士实习服务等形式,对接石嘴山发展所需的紧缺人才。要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建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人才机制,使石嘴山成为各类人才聚集、创业的地方,构筑起跨越式发展的人才高地。

(二)以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为核心,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

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就是要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群众健康,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培育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互相协调的产业生态,促进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形成经济高效、环境和谐、社会适用的产业发展模式;建设山水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自然生态,促进城市及区域生态环境向绿化、净化、美化、和谐的可持续生态系统转型,形成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相伴的山水自然景观;营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和谐统一的文化生态,促进城乡居民由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向生态文化转型,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健康、文明的现代化生态区域。

1.加大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力度。突出抓好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的污染防治工作,加大环保执法监察力度,尽快使环境污染状况有所减轻。要严格控制和防治工业污染,突出治理发电企业、高耗能企业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行业和化工、造纸等污水排放量大的行业,加大煤矸石、粉煤灰、化工渣等二次污染的治理。对规模小、工艺落后、分布零散、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决关、停、并、转。加快城市环境的系统整治与合理保护,尽快编制并实施城市空气、水和噪声环境质量按功能区达标规划,分期分批搬迁大武口城市规划区内及北沙湖周边的各类工业企业,优化城市区域功能布局。加快城市集污排水系统建设,积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处理,优化调整城市集中供热供气网络结构,切实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全面加强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建立名优特新农产品基地,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减少化肥进入水体总量和食品农药残留量。

2.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把以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使用为主要特征的循环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强土地、水、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用增值。广泛利用高新技术和新发明、新材料、新能源,对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生态无害化技术、物质循环稳定技术等组织攻关,特别是在矿热炉余热和可燃窑尾气利用,炼焦炉煤气回收,煤矸石、粉煤灰、金属镁渣、电石渣等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方面引进和建设综合利用项目,变废为宝,构建生态产业的物质、技术支撑体系。要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工业园区的功能定位和项目建设,坚决杜绝盲目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3.加快人居置业环境的综合开发建设。最近,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对石嘴山市行政区划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为我们更好地统筹城乡,统筹工农,科学整合利用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增强城市经济实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要结合新的城市规划修编,突出“显山、露水、透绿、通畅”的城市生态功能,形成区域特色鲜明、功能布局合理的组团式城市框架。要按照山水园林城市的战略构想,突出抓好北沙湖、森林公园和“905人防工程”等重大项目和标志性工程建设。加快大武口西山综合整治、绿色通道和城市绿化等生态建设步伐,形成绿色进城、绕城,花园进城、绕城的园林风情,充分显示鲜明的城市个性和魅力。规划建设沟通南北沙湖的景观水道,重点实施北沙湖的扩面和景点布置工程,完善旅游、休闲和娱乐功能,实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协调,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向生态景观演变。加快大武口周边和新区建设步伐,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城市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要素聚集,不断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和综合竞争能力,精心打造西部地区最佳人居置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