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科技史
10450900000033

第33章 中国近现代科技史(16)

“龙芯系列”:2002年9月28日,中科院计算所宣告中国人自主研制的高性能通用CPU——“龙芯1”号研制成功。“龙芯1号”采用动态流水线结构,主频可达266兆赫兹,定点和浮点最高运算速度均超过每秒2亿次,与英特尔公司的“奔腾II型”芯片性能大致相当。其微体系结构、逻辑设计和版图设计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硬件设计可以抵御一大类黑客和病毒攻击。在“龙芯”问世之后,“龙腾”服务器于2002年9月27日正式发布。作为中国第一台全部国产化的服务器,“龙腾”服务器各种核心部件包括CPU,主板以及操作系统等均为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从而改写了中国服务器“无芯”、“无板”的历史。它的出现极大地增强了我国在国防、军队等国家要害部门的实力,将推动我国信息产业最终步入独立自主的发展轨道。高性能通用CPU“龙芯1”号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芯片设计实现群体性突破。长期以来,人们曾经怀疑中国人能否研制出自主知识产权的CPU,最近所取得的这些群体性的突破表明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多文种电脑辅导输入系统

进入信息时代后,世界各国越来越多地利用电脑处理文字信息。在多文种电脑辅导输入系统发明之前,国外电脑大多只能采用专用键盘输入和处理本国文字,而没有一种能够同时处理世界各国文字的技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金铠潜心研究纷繁复杂的世界文字的共同规律,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找到了世界所有文字都是由笔画组成一个二维图形的规律,并采用8个符号加以概括和编码,从而获得了新的突破。采用通用键盘(英文数字键盘),按动键盘,即可根据需要输入英、法、俄等拼音文字,也可输入汉字和日文。这一发明的优势,还在于它打破了传统的编码输入程式,利用电脑的“智能”把学习与记忆编码的负担由人脑转交给电脑。它不需操作者死记便背,电脑屏幕本身即可提示和引导输人信息,而不管操作者是否认识该种文字。一般人几分钟便可掌握该系统,基本掌握后每小时能输人6000字以上。所以,多文种电脑辅导输人系统具有通用性、兼顾性与适应性多种优点,实际上是将通用键盘变成了万能键盘。这项发明,是文字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突破。多文种电脑辅寻输入系统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

汉字全息码

中学生杜冰蟾1990年发明的“汉字全息码”,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汉字编码法,解决了汉字电脑化的世界性大难题。他也因此成了世界发明家,成为被载人世界名人录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名人。

“汉字全息码”顺应中国人几千年来的识字习惯和笔顺规则,不规定任何口诀,也不用死记硬背,将汉字分解成100个部首进行编码,把部首、拼音、笔顺、笔画四大元素结合在一起,摒弃了以前编码方式中各种缺点,从简从易。经过这样处理,每个汉字与语词都被转换成4个拼音字母或6位数码,适用于各种中小型电脑键盘,可为全世界学习、使用汉语的人共同掌握,其优越性超过了已有的数百种汉字编码方式。

从20世纪末以来,世界上已有400多套汉字编码问世,但杜冰蟾的“汉字全息码”之所以能有压倒一切的优势,就在于它简单易用。“最简单最普通的东酉往往是最伟大的最有生命力的”这一哲理,在“汉字全息码”的发明中得到了最显著,最充分的体现。

“汉字全息码”可广泛应用于中文电脑打字、编辑、印刷管理,以及电报、电传、中外文机器助译等方面。它的发明,使汉字变成科学、规范、精炼、整齐,优美的集约化编码,为方块汉字电脑化和汉文走向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我国第一个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1988年2月29日在北京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已具备了集成电路高级设计手段,是我国集成电路工业的一个重大突破。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是进行集成电路设计的工具。没有这种系统,就缺乏集成电路的设计手段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而该系统属高技术产品,在国际上价格昂贵,并且往往只转让过时产品。因此,能否开发成功该系统,已成为影响我国集成电路工业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为此电子工业部组织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北京半导体器件三厂等10个单位组成了高校、科研单位和工厂的联合体,合力进行我国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开发工作。经过3年努力,完成了共有24个软件、190个可执行程序、60万条语句总程序量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以超级微型机和工作站为基础,包含了集成电路设计过程各个层次的软件。它提供了从逻辑设计、电路设计、版图设计、版图验证、测试码生成到辅助制版各阶段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1994年11月14日,我国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工程技术获得了被誉为当今世界制造行业“诺贝尔奖”的“大学领先奖”。我国是第四个获此项殊荣的国家,标志着我国CIMS工程技术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是自动化领域的一项前沿课题。它将企业的产品设计和创造、工艺设计、物料需求。计划信息、市场销售、售后服务等信息,用计算机集成并实现有效控制,从而使工业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缩短交货周期、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因而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我国863计划将CIMS作为重要内容进行研究。在1988~1992年间,清华大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CIMS研究试验基地,取得了46项技术成果,其中20余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1990年开始,我国CIMS主题专家组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一批技术基础好,对CIMS有迫切需求的企业作为CIMS典型应用企业,把CIMS技术真正运用到生产中去。截止到1995年,首批CIMS典型应用企业中,成都飞机工业公司CIMS工程(CAC—CIMS),北京第一机床厂CIMS程(BYJC—CIMS)和沈阳鼓风机厂CIMS工程(SB—CIMS)已分别通过863CIMS主题专家组、国家科委的验收和各部、委专家的鉴定,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欧共体有关专家在参观了中国CIMS程后感叹:“中国的CIMS全程才是真正的应用工程,我们要到中国来搞应用工厂。”

水下机器人

水下机器人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三大类:载入潜器、有缆水下机器人和无缆水下机器人。其中光缆水下机器人由于具有与母船之间没有电缆连接、活动范围大、成本低等优点,成为当前海洋科技界的一个研究热点。

我国第一台水下无缆机器人探索者号是在1990年开始研制的,并于1994年开发成功。探索者号的最大工作深度为1000米,最大航速4节,采用充油铅酸电池做动力。探索者号的整体技术性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此类机器人在当时世界上仅有20余艘。在探索者号的基础之上,1995年我国又研制开发了“CR—01”无缆水下机器人。“CR—01”的工作深度达到6000米,最大航速2节,续航能力大于6小时,防碰范围60米,侧扫声纳覆盖范围2×350米,这个机器人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类人型机器人

作为一个国家高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类人型机器人集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传感器、控制技术等多门学科于一体,是发达国家重点研究开发的技术之一。2001年11月29日,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类人型机器人——“先行者”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机器人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第一台类人型机器人高1.4米,重20公斤,具有同人一样的身躯、脖子、头部、眼睛、双臂与两足,具备一定的语言功能,并具有模拟人类行走与基本操作功能。与国防科技大学1990年研制成功的两足步行机器人相比,其行走频率从过去的6秒1步,到每秒2步;从只能平地静态步行,到能快速自如地动态步行;从只能在已知环境中步行,到可在小偏差、不确定的环境中行走,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

类人型机器人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不仅可以在有辐射、有粉尘、有毒等环境中代替人作业,而且可以在康复医学上发展成一种动力型假肢,协助截瘫病人实现行走的梦想。

“三金工程”

“三金工程”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信息化建设重大战略举措的一项重要内容。“三金”即为“金桥”、“金关”、“金卡”工程。

“金桥”工程又称经济信息通信网工程,它属于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金桥”工程的目的是建立一个覆盖全国、与国务院各部委、与30多个省市区、与400多个中心城市、与首批1000个大型企业连接的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这一工程的实施为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统计和调控,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民经济各方面的信息交换与共享,提供了一条比较合理的公用信息通道,对于提高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和决策水平以及信息资源共享、推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金关”工程又称为海关联网工程,是国家对外经济贸易信息网工程。“金笑”工程的实施,将使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息化水平大为提高,其目标是推广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代替传统的手工作业,实现货物通关自动化、国际贸易无纸化,解决进出口统计不及时、不准确和在许可证、产地证、配额、收汇结汇等方面存在的弊端。

“金卡”工程又称电子货币工程,是以计算机、网络通信、电子金融机具、电子化商业机具等现代科技为基础,以各种储蓄卡、信用卡为介质,以电子信息转账方式实现的一种货币交易方式,是实现金融电子化和商业流通现代化的必要手段。“金卡”工程是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实施可以大大减少货币流通量和现金发行量,加快资金运转,提高资金利用率,简化货币支付手续,大大提高国家金融机构对资金的宏观调控能力,防止资金体外循环和偷税漏税,将为我国金融行业,特别是支付体系的革命化变革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