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会妥协、懂得进取(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10462200000016

第16章 直面社会黑白的抉择(4)

的确如此,如果有坚强的自信,往往能使平凡的男男女女,做出惊人的事业来。胆怯和意志不坚定的人即使有出众的才干、优良的天赋、高尚的品格,也终难成就伟大的事业。据说拿破仑亲率军队作战时,战斗力便会增强一倍。原来,军队的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士兵对于统帅的敬仰和信心。如果统帅抱着怀疑、犹豫的态度,全军便要混乱。拿破仑的自信和坚强,使他统率的每个士兵增加了战斗力。

与金钱、势力、出身、亲友相比,自信是更有力量的东西,是人们从事任何事业最可靠的资本。自信能排除各种障碍、克服种种困难,能使事业获得完美的成功。自信心态者往往都承认自己的魅力和相信自己的能力,总是能够大胆、沉着的处理各种棘手的问题,在外表看去,则比较开朗、活泼。

著名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阿基米德、居里夫人、伽利略、张衡、竺可桢等历史上广为人知的科学家,他们所以能取得成功,首先因为有远大的志向和非凡的自信心。一个人要想事业有成、做生活的强者,首先要敢想。敢想就是确立自己的目标,就要有所追求。不自信决不敢想,连想都不敢想,当然谈不上什么成功了。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语言表达能力差,教书吃力,不合格。但他发现自己长于科研,于是增添了自信心,致力于数学的研究,后来终于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其次是敢干。只是敢想还很不够,目标只停留在口头上,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实现的。一个自信心很强的人,必定是一个敢干的人,敢于行动的人。他决不会对生活持等待、观望的消极态度,而丧失各种机遇。他会在行动中、实践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当然这里说的敢想、敢干,都不是盲目的,更不是主观主义的空想、蛮干。德国精神学专家林德曼用亲身实验证明了这一点。1900年7月,林德曼独自驾着一叶小舟驶进了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他在进行一项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心理学实验,预备付出的代价是自己的生命。林德曼认为,一个人要对自己抱有信心,就能保持精神和肌体的健康。当时,德国举国上下都关注着独舟横渡大西洋的悲壮冒险,已经有一百多名勇士相继尝试均遭失败,无人生还。林德曼推断,这些遇难者首先不是从肉体上败下来的,主要是死于精神崩溃、恐慌与绝望。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他不顾亲友的反对,亲自进行了实验。在航行中,林德曼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多次濒临死亡,他眼前甚至出现了幻觉,运动感觉也处于麻痹状态,有时真有绝望之感。但是只要这个念头一出现,他马上就大声自责:懦夫!你想重蹈覆辙,葬身此地吗?不,我一定能成功!终于,他胜利渡过了大西洋。再次,是敢于面对现实,不怕挫折。人的一生之中难免有些挫折。要想事业有成,就要敢于面对现实,不怕挫折,不屈不挠,百折不回。只有敢想、敢干、敢于面对现实而不怕挫折的人,才能事业有成,才是真正的强者。司马迁继承父志当太史令,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史记》时,祸从天降,受“李陵之祸”的诛连,被迫辍笔,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身受宫刑,幽而发愤,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写成鸿篇巨著《史记》。

然而,事实上有相当数量的人缺乏自信心,缺乏上进的勇气,本来可能有十分的干劲,也只剩下五六分甚至更少了。长此以往,很难振作起来,成为一个被自卑感笼罩着的人。不但会延迟进步,甚至可能自暴自弃、破罐破摔,那将是很可怕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是外因和内因互相作用的结果。从外因说,可能是受到的贬抑性评价太多,缺少成功的机会,处境不良;从内因说,可能是自尊心受损,自信心下降,又缺乏自我调控的能力。比如说。一个孩子在班级中不被重视,在集体中没有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或者在老师、家长面前受到太多的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或者受到某种挫折(如考试成绩差)后没有应有的指导和具体帮助,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影响自信。而后,其表现不佳,又可能招致新的贬抑,形成恶性循环。

怎样才能有自信,你必须准备好以下四点:首先决定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这反映了你的权利。其次判断自己所需要的是否公平,这反映了他人的权利。然后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做好冒险的准备。最后保持心情平静。下面几点也很有帮助:(1)自我准备:事先做简要的描述,以便知道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不必长篇大论地去说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简明扼要的解释就足以产生作用。事先草拟你的意见,勾画出你的解释、感受、需要或后果。这样做十分有用。根据你的草稿进行演练,必要的话,还可以请朋友帮忙一起演练。(2)肯定他人:与人交谈时,开场白非常重要,安全的表达方式是用一种肯定性的语言。例如,“这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但希望你能写得通俗明白些,以便我容易读懂。”(3)客观公正:除了解释你所见的实际情况以外,不要涉及对个人的批评。评价或批评,只能针对一个人的行为、行动和表现,而不能针对其个人,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对事不对人。(4)简明扼要:说话时为了避免其他人的阻止、插嘴和打岔,表达时尽量简明扼要,不要理论化,只要讲述具体事实就足够了。(5)意识操纵性的批评:不要期望他人总会与你合作,会接受你的观点。尽管你希望得到赞同的意见,但这种情况不是必然的。有些人会使用操纵性的批评来分散你的注意力,损害你的努力。这种表现有时是假装关心,有的是坦率地直接批评。这五点努力,可以帮助我们恢复自信,不妨试一试。

山不过去我过去

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教授,凡是被他教过的学生,很少有顺利拿到学分的。原因出在,教授平时不苟言笑,教学古板,分派作业既多且难,学生们不是选择逃学,就是打混摸鱼,宁可被开,也不愿多听老夫子讲一句。但这位教授可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经济学专家,叫得出名字的几位财经人才,都是他的得意门生。谁若是想在经济学这个领域内闯出一点儿名堂,首先得过了他这一关才行!

一天,教授身边紧跟着一名学生,二人有说有笑,惊煞了旁人。后来,就有人问那名学生说:“干嘛对那种八股教授跟前跟后的巴结呀!你有一点儿骨气好不好!”那名学生回答:“你们听过穆罕默德唤山的故事吗?穆罕默德向群众宣称,他可以叫山移至他的面前来,等呼唤了三次之后,山仍然屹立不动,丝毫没有向他靠近半寸;然后,穆罕默德又说,山既然不过来,那我自己走过去好了!教授就好比是那座山,而我就好比是穆罕默德,既然教授不能顺从我想要的学习方式,只好我去适应教授的授课理念。反正,我的目的是学好经济学,是要入宝山取宝,宝山不过来,我当然是自己过去喽!”

这名学生,果然出类拔粹,毕业后没几年,就成为金融界响叮当的人物,而他的同学,都还停留在原地“唤山”呢!

想想我们所面对的人生,到底唤山不来,该不该我们过去呢?

其实,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异而调整适应能力,要比一厢情愿地抛出自我的吶喊等待回响,来得有智慧多了。

能这样认知的人,他的生活一定过得多彩多姿。

当做任何尝试都无法再改变什么的时候,不妨学着适应。有时,一种来自于适应后的融入,反而更能激发出生命的潜能。等到你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与能力时,该适应你的,自然就会臣服了。

很久很久以前,我看过一部电影,场景是一家很有质感、很现代化的咖啡厅美丽的女主角独占着一张咖啡桌,英俊的男主角也独占着一张咖啡桌,他们先是相互偷瞧,接着是相对微笑,男士突然神经质地说了一句“山,你过来!”

他的语音在她的微笑中消失,看见她没有动作反应,他又自言自语地说,“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吧!”

他起身端着自己的咖啡,过去坐在她的对面,于是展开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故事。

当然,我知识浅薄,不知道他为甚么称她为“山”,当然“山”不是她的姓名,因为他们并不认识;可是,他说的是“mountain”,中文字幕上映出来的也是“山”,证明我没有听错,也没有看错,过了不久,我就知道了这个“山”的典故。

回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带着他的四十门徒在山谷里讲道,他说,“信心”是成就任何事物的关键;也就是说,人有信心,便没有不能成功的计划,一位门徒对他说:“你有信心,你能让那座山过来,让我们站在山顶吗?”穆罕默德对他的门徒满怀信心地把头一点,对山大喊一声:“山,你过来!”山谷里响起了他的回声,回声终于消失,山谷又回归宁静。

大家都聚精会神地望着那座山,穆罕默德说:“山不过来,我们过去吧!”他们开始爬山,经过一番努力,到了山顶,他们因信心促使希望实现而欢呼。

“山不过来,我们过去吧!”这句名言使我化解了许多冲突,解决了许多困难。记得在我刚结婚的日子里,我和内人算是相处融洽的一对,在生活上唯一不能适应的是我不吃味精,而她是吃味精长大的,为了炒菜要不要放味精,我们常常吵架,后来我突然觉得为了这一件小事常常闹得不愉快很划不来,于是我开始学吃味精,还不到一礼拜,就适应了调味精的菜。

那年夏天,我晚上看电视,吃晚饭,我老是抱怨电风像蒸笼里冒出来的。有次,她说,“你不能把夏季改变成春天,如果你装冷气机,客厅里不就会有秋天的凉爽了吗?”当时,冷气机并不普遍也不便宜,但是我觉得她的话很有道理,所以第二天我就分期付款装了冷气机。

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我就学习适应环境,改变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会改变自己。我发现,山不过来,我过去,会达到同样结果。

皆大欢喜

父亲退休很多年了,每年都会参加专为退休的老干部组织的联欢会当然还有老同事们在一起的全家福。然而,今年的联欢会却让老人家念念不忘。这一切是缘于那个给他们拍全家福的年轻的摄影师。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联欢会快要结束的时候,给他们拍集体照让大家留个纪念,但是这些老同志的年龄都已经很高了,在拍照的时候很难让大家在同一时间集中精神的对着镜头,于是摄影师就和大家商量,“我来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时候,大家一起看着镜头就好了。“老人们于是照着做,但是当摄影师喊到三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无法集中精力,还有些人甚至是闭上了眼睛,打起了瞌睡,这样的照片自然是无法交差的。这些老人的年龄真的是很老了,其中有一部分真的无法把精力集中到他把一二三喊完。

摄影师非常的为难,这对于他来说是任务啊!终于摄影师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让大家闭目养神,还是由他来喊一二三,但这次是等到他喊三的时候,大家一起睁眼看镜头。结果效果很好。大家都非常满意。

一边要好的照片,一边要大家有好的精神状态,这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这个应该就是中庸之道吧,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之中,大家如果能够换一种角度去思考,皆大欢喜的局面是完全有可能的。

天生我材率性为“道”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天命,天命就是你的性。此性,包括了本性、天性、个性、人性。所以说孔子不反对性,而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人从自然和天理所秉受的天赋——天所赋予的命运、命令、指令和任务就是我们的本性和理性;遵循各自的这个本性行事叫作道,把道加以修明发扬广大,用以教化教育,就是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这是说:道,是时刻不能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即使在大家看不到道的地方也谨慎检点,不敢疏忽,在大家听不到道的地方,也恐惧害怕,不敢怠惰。说明道不可离,君子要不欺暗室。

我们看过这种理论,简直觉得很似道家或佛家的言论,而非纯儒之口气。其实儒家也有许多学派。

率性=道。

我们返会到春秋时代——中华文明原初的底盘上去认识会受用多多。

小黑羊救命

农夫家里养了三只小白羊和一只小黑羊。

三只小白羊常常为自己雪白的皮毛骄傲,而对小黑羊不屑一顾:“你看看你身上像什么,黑不溜秋的,像锅底。”“像穷人穿了几代的旧被褥,脏死了!”

就连农夫也瞧不起小黑羊,常给它吃最差的草料,还时不时抽它几鞭。小黑羊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经常伤心落泪。

初春的一天,小白羊与小黑羊一起外出吃草,走出很远。不料突然下起了鹅毛大雪,它们只得躲在灌木丛中相互依偎。不一会,灌木丛周围全铺满了雪,因为雪太厚,小羊们只好等待农夫来救它们。

农夫上山寻找,起初因为四处雪白,根本看不清羊羔在哪里。突然,农夫看见远处有一个小黑点,跑过去一看,果然是他那濒临死亡的四只羊羔。

农夫抱起小黑羊,感慨地说:“多亏这只小黑羊呀,不然,大家都要冻死在雪地里了!

俗语说,十个指头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我们不要为自己的渺小和平常而自卑,我们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只要努力,就有自己的价值。

有教无类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时代,教育与学术由官府垄断,但已开始出现松动的迹象,孔子顺应这一趋势,一变“学在官府”,及时打出“有教无类”的旗帜,以私人身份招徒讲学,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私人学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先后培养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选编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教材;将弟子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进行教育。最值得称道的是,孔子在其丰富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如:教育目标是培养君子仁人,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学原则是因材施教,教学方法采用“循循然善诱人”的启发式,要求弟子学思结合、举一反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重视德育,智仁勇并举而以仁为中心;提倡教师以身作则,师生教学相长;端正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求弟子学以成才,学以致用。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被尊为“万世师表”。他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被奉为圭臬,指导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教育,而且在今天看来,多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合,闪烁着科学的光芒。

各有千秋

季康子,鲁国的大夫、权臣。有一天向孔子打听他学生的才干。孔子一一作答。

季康子首先问起有军事统帅之才的子路,是不是可以请他当政?

孔子说子路的个性太果敢,对事情决断得太快,而且下了决心以后,绝不动摇。决断、果敢,可为统御三军之帅,而决胜于千里之外。如果要他从政,恐怕就不太合适,因为怕他过刚易折。

季康子接着问,请子贡出来好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