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会宽容、懂得珍惜(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10462500000035

第35章 追求超越的智慧境界(4)

一个冬天,三个朋友驾车去吉林看雾淞。为了不耽误星期一的工作,他们在星期六的日暮时分从家中出发。车行途中,天纷纷扬扬地下起了大雪,大家都为能看到这样的好景致而兴奋。突然,听到一阵阵车轮的打滑声,车陷进积雪里了。驾车的司机说:如果不快想办法把车弄出来,一会儿就有车毁人亡的危险。三个人下车一看,果真后面的轮子都陷进了公路边缘的雪中。“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用绳子把车拖上来!”不知是谁喊了一句,大家就七手八脚地找出绳子拴在车前。可是三个人根本就拉不动,一来二去,车身反而又向下沉了几分。

正在这更加紧迫焦急的时刻,盘山路上走下来老少3个乡下人——看样子是一家子。年长的父亲和年轻的小两口看见他们的困境,二话没说,伸手抓住绳子,年长的父亲大声对司机喊:“俺们用力往上拉,你只管使劲开吧!”

车子重新启动了,五个人拼命把车子从松软光滑的雪中一点一点地拉上来。终于一步步地把车子拉上路面。危险解除了,三个朋友这才发现,年长老农正用烟草去裹被松枝刺得流血的手指。“大爷,真不知该怎样谢谢您……”三个人一商量,决定拿出500元钱表示感谢。“嘿,就帮个忙呗,谢也谢了,给钱这算个啥意思,大爷还图你的钱来?说钱,大爷比你还有钱哩!别耽误了你们办正事,俺也赶着和儿子媳妇去给乡亲们打鼓扭秧歌哩!”老人说完就顺着公路和儿子媳妇走远了。

允许的幸福

帮助别人是一种幸福,允许别人帮你有时候也是一种幸福。

爱林独自在美国读书。一天,大雪纷纷扬扬下个不停,爱林要进行期末考试,爱林在车站等了很久汽车还没来,她终于放弃了。在返回公寓的路上,爱林问上帝:我该怎么办啊?

当爱林把围巾拉得更紧时,她仿佛又听到祖母在说:向某位司机请求搭个便车,那不是什么坏事!祖母的劝说对爱林从未有过意义,何况,即使爱林想请人帮忙——其实她并不想那么做——旁边也没有人。

然而,当爱林推开公寓楼门时,她差点和站在邮箱旁的一位夫人撞个满怀。她穿了件褐色大衣,手里拿了一串钥匙——显然,她有汽车,她正准备出门。就在那一刹那,绝望战胜了自傲,爱林脱口而出:“您愿意让我搭个便车吗?我从没向别人这样要求过,可是……”

那位夫人露出一副惊讶的表情。“噢,我住在8A室,刚搬来。”爱林赶紧解释。“我知道,我见过你。”然后,她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我愿意让你搭车,我上楼去拿汽车钥匙。”

“你的汽车钥匙?你手里拿的不是车钥匙吗?”爱林看着她手里的钥匙问道。“不,我只是下楼来取信,不过我很快就回来。”说完她就向楼上走去。爱林急忙叫道:“夫人!请等等!我并不想勉强你出门,我只想搭个便车!”但是她很快就消失在楼梯拐角处。爱林觉得自己很窘,然而一路上,她温暖的语调很快让爱林平静下来。“您使我想起了我的祖母。”爱林感激地说。

听完爱林的话,她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就叫我巴迪奶奶吧,我的孙子都这么叫我。”

她终于把爱林送到了学校,爱林的期末考试顺利通过了,而且,请巴迪奶奶帮忙对爱林而言是一次突破,这使爱林以后能轻松地问别人:“有人和我同路吗?”实际上每晚都有三个同学开车从她家经过。“为什么你不早说呢?”他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问。

回到公寓楼时,爱林正碰上巴迪奶奶从邻居家出来,爱林才知道她是个患了癌症的女人!巴迪奶奶说:“我以前也很强壮,”她说,然后,她哭了,“过去我也能帮助别人。而现在,每个人都来帮我,为我做饭,送我到我要去的地方。我不是不想感激,而是没有了机会。但是那晚,在我下楼去取信时,我在心中祈求上帝,让我再像正常人那样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吧。然后,你走了过来……”

鞋匠主页

在一个小镇上,有一个修鞋匠,他在一条街的拐角处摆摊修鞋,寒来暑往,也说不清有多少个年头了。

一个冬天的傍晚,他正要收摊回家的时候,一转身,看到一个小孩在不远处站着。看上去,孩子冻得不轻,身子微蜷着,耳朵通红通红的,眼睛直愣愣地盯着他,眼神呆滞而又茫然。

他领着这个孩子回了家,老婆和他怄气。这样一个流浪的孩子,有谁愿意管呢?更何况,一家大小好几张嘴,吃饭已经是问题,再添一口人就更显困窘。他也不争执,低着头只说了一句话:没人管的孩子我看着可怜。

孩子留下来了,鞋匠则一边在街上钉鞋,一边打听谁家走丢了孩子。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并没有人来认领这个孩子,孩子却长大了许多,懂事、听话而且聪明。鞋匠老婆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孩子,家里再拮据,也舍得拿出钱来为孩子买穿的和玩的。街坊邻居都劝他们把孩子留下来,鞋匠老婆也动了心思。有一天吃饭时,她对鞋匠说:要不,咱们把他留下来当亲儿子养。鞋匠闷了半晌没说话,末了,把碗往桌上一丢:贴心贴肉,他父母快想疯了,你胡说什么。

鞋匠还是四处打听,他一刻也没有放松对孩子父母的找寻。他求人写下好多寻人启事,然后不辞辛苦地贴到大街小巷。风刮雨淋之后,他又重新再来一遍。甚至有熟人去外地,他也要让人家带上几份,帮他张贴。他找过报社,没有人愿意帮这个忙,电视台也没有帮助他的意思。他把该想的办法都想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找到孩子的父母。

终于有一天,孩子的父母寻到了这个地方。他们只是说了几句感谢的话,就急匆匆地带着孩子走了,鞋匠并没有计较什么,只是街坊邻居都揶揄他,说他傻。他总是呵呵一笑,什么也不说。

生活好像真的跟鞋匠开了个玩笑,这之后便再没有了孩子的任何音信。后来,他搬离了那座小城,一家人掰着指头计算着孩子的岁数,希望长大了的孩子能够回来看看他们,但是,没有。再后来又数次搬家,直到他死,他也没有等到什么。

若干年后,一个有德有才的小伙子因为帮助寻找失散的人成了名,他在互联网上注册了一个专门寻人的免费网站。令人惊奇的是,网站竟然是以鞋匠的名字命名的。进入网站,人们看到,在显要位置上,是网站创始人的“寻人启事”。他要寻找的,就是很多年以前,曾经给过流落在街头的他无限关爱和帮助的那个鞋匠。

网站主页上,滚动着这样一句话:当你得到过别人爱的温暖,而生活让你懂得了把这温暖亮成火把,从而去照亮另外的人的时候,不要忘了,这就是生活对爱的最高奖赏。爱的姿势

一个夏天的夜晚,一对新婚夫妻都被热醒了。原来是停电,电扇不转了。

因为新婚不久,生活经验不足,连蒲扇也没准备。两个人在木床上睡不着,席子都烙人。丈夫热汗淋漓地在家里走了一圈,发觉大屋的窗边微微有风,就干脆把席子从床上抽下来,铺到大屋窗下。

谁睡在靠近窗口的一边呢?

丈夫想让妻子睡那个位置,说:“女士优先,再说你的身体弱,哪里禁得住热呢?”妻子说:“你脂肪厚,散热当然就慢,别逞能,当心把你热着。”

劝说无效,丈夫只好“动武”了,丈夫轻轻地拦腰一抱,就把妻子强行放到靠窗的位置上。然后自己也躺下了,妻子坳不过丈夫,只好尽量往边上睡,给丈夫留下翻身的空间。

电一直都没来。

睡在水泥地上,感觉比在木床上凉爽一些,窗口断断续续有凉风吹来,忍耐一下,就可以入眠。可在地上睡,丈夫有些不太习惯,夜深了,还在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丈夫发现妻子脸朝上,平平地躺着,已经睡熟。他轻轻掀动妻子的身体,想给她翻一下身。长时间保持平躺的姿势,他想妻子的身上一定会被汗浸湿的。妻子被惊动了,似乎并不领会丈夫的好意,一摆身体,还是保持原来平躺的姿势。

后来,丈夫又轻轻地尝试了一次,想把妻子翻一下身,但她执拗地摆平了姿势。

不能再惊扰妻子的好梦了。这样想着,丈夫也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天亮了醒来,丈夫见到妻子仍然保持平躺的姿势,她大概一个晚上都是这样睡的。

妻子醒来,爬起来。丈夫看见她睡过的地方,竟然留下一个潮湿的人形印迹。就说:“你看,昨晚想给你翻身,你却认准一个姿势,热着了吧?脊梁上要生痱子的。”

没想到,妻子说:“我要是侧着睡,身体就会高出一截,不就挡了你的风吗?”

妻子坚持平躺的姿势,原来是要和丈夫分享窗口的那一点点凉风。

爱在心中,才会有那样细密的心思啊。

秘密

在一个挖煤的矿区,一个矿工下井刨煤时,一镐刨在哑炮上。哑炮响了,矿工当场被炸死。因为矿工是临时工,所以矿上只发放了一笔抚恤金,就不管矿工妻子和儿子以后的生活了。

死去的矿工所在的队一共是13人,这名矿工死后,队长和剩下的12名兄弟商量,要帮着死去的兄弟的老婆孩子维持生计,并且要保守这个秘密,于是矿工的队长告诉死去矿工的妻子说矿工们都不爱吃矿上食堂做的早饭,建议她在矿上支个摊儿,卖些早点,维持生计。矿工妻子想了一想,便点头答应了。

于是一辆平板车往矿上一停,馄饨摊就开张了。8毛钱一碗的馄饨热气腾腾,开张第一天,12名兄弟都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吃馄饨的人越来越多。最多时可达二三十人,而最少时也从未少过12个人,而且风霜雨雪从不间断。

时间一长,许多矿工的妻子新发现自己的丈夫养成了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下井之前必须吃上一碗馄饨。妻子们百般猜疑,甚至采用跟踪、质问等种种方法来探求究竟,结果均一无所获。甚至有的妻子故意做好早饭给丈夫吃,却又发现丈夫仍然去馄饨摊吃上一碗馄饨。

直至有一天,队长刨煤时被哑炮炸成重伤。弥留之际,他对妻子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接替我每天去吃一碗馄饨。这是我们队12个兄弟的约定,自己的兄弟死了,他的老婆孩子,咱们不帮谁帮?”

从此以后,每天早晨,在众多吃馄饨的人群中,又多了一位女人的身影。来去匆匆的人流不断,而时光变幻之间唯一不变的是不多不少的12个人。

夜游

在仙崖禅师住的禅院里,有一位学僧经常利用晚上时间,偷偷的爬过院墙到外面去游乐,仙崖禅师夜里巡寮时,发现墙角有一张高脚的凳子,才知道有人溜到外面去,他不惊动别人,就顺手把凳子移开,自己站在凳子的地方,等候学僧归来。

夜深的时候,游罢归来的学僧,不知凳子已经移走,一跨脚就踩在仙崖禅师的头上,随即跳下地来,才看清是禅师,慌得不知如何是好!

但仙崖禅师毫不介意的安慰道:“夜深露重,小心身体,不要着凉,赶快回去多穿一件衣服。”

全寺大众,没有人知道这一件事,仙崖禅师从来也没有提起,但自此以后,全寺一百多个学僧,再也没有人出去夜游了。

完美的错误

唐山大地震那年,全国各地纷纷给灾区捐献衣物,有一个木匠,正在赶着做一批板条箱,那是要用来装衣服运到唐山的一家孤儿院的。一天,他干完活回家的路上,他伸手到他的衬衫口袋里去摸他的眼镜,突然发现眼镜不见了。他回想了半天,知道是在他不注意的时候,眼镜从衬衫口袋里滑落出去,掉进了其中一只他正在钉钉子的板条箱里。他的崭新的眼镜就这样去了唐山。

这个木匠当时有5个孩子,生活非常吃紧,而那副眼镜,是那天早上他刚花了20块钱买来的,他为要重新买一副眼镜的念头而烦恼不堪。“这不公平。”在沮丧中回了家。

半年后,唐山的一家孤儿院的院长回到了木匠所在的城市参加活动。在一个星期天,他在体育场集会上发表感谢词,他一开始热忱的感谢了那些援助过孤儿的人们。但最重要的,他说,“我必须感谢去年送给我的那副眼镜。地震毁坏了所有的东西,包括我的眼镜。我当时已经绝望了。就算我有钱,在当时也没有办法重新配一副眼镜。由于眼睛看不清楚,我开始天天头疼,我天天盼望着能有一副眼镜出现。然后,你们的捐助箱运到了。当我打开箱盖,发现一副眼镜躺在那些衣服上。”

院长停顿了许久,带着众人的悬念,他继续道:“各位乡亲,当我戴上那副眼镜,我发现它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样!我的眼前顿时清淅,头也不疼了。我要感谢你们,是你们为我做了这一切。”

人们听着,纷纷为这副奇迹般的眼镜而欢欣。只有一个人静静地坐后排听了很久很久,眼泪流到了脸上。在所有的人当中,只有这个普通的木匠知道,老天爷是以怎样一种不普通的方式创造了奇迹。

嫩黄色的迎春花

在一座不知名的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住着王磊和他的妻子杨丽。王磊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又苦又累;杨丽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以补贴家用。生活过的很清贫,但他们很相爱。

冬天的一个傍晚,小两口正在吃晚饭,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杨丽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冻僵了似的老头,手里提着一个菜篮。“你好,我今天刚搬到这里,就住在对街。您需要一些菜吗?”老人的目光落到杨丽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些黯然了。“要啊,”杨丽微笑着递过五块钱,“胡萝卜很新鲜呢。”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激动:“谢谢您了。”

关上门,杨丽轻轻地对丈夫说:“当年我爸爸也是这样挣钱养家的。”

第二天,小镇下了很大的雪。傍晚的时候,杨丽提着一罐热汤,踏过厚厚的积雪,敲开了对街的房门。

两家很快结成了好邻居。每天傍晚,当王磊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的敲门声时,杨丽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

新年快到的时候,杨丽与王磊商量着从开支中省出一部分来给老人置件棉衣:“他穿得太单薄了,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冻,怎么受得了。”王磊点头默许了。

杨丽终于在新年的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铺着厚厚的棉絮,针脚密密的。新年的那天,杨丽还特意从花店带回一枝迎春花,插在放棉衣的纸袋里,趁着老人出门购菜,放到了他家门口。

两小时后,王磊家的木门响起了熟悉的笃笃声,杨丽一边说着新年快乐一边快乐地打开门,然而,这回老人却没有提着菜篮子。

“嗨,小杨,”老人兴奋地微微摇晃着身子,“新年快乐!平时总是受你们的帮助,今天我终于可以送你们礼物了,”说着老人从身后拿出一个大纸袋,“不知哪个好心人送在我家门口的,是很不错的棉衣呢。我这把老骨头冻惯了,送给王磊穿吧,他上夜班用得着。还有,”老人略带羞涩地把一枝迎春花递到杨丽面前,“这个给你。也是插在这纸袋里的,我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样。”

娇艳嫩黄色的迎春花上,一闪一闪的,是晶莹的水滴。

不放下怎脱险!放下!

过去有一个人出门办事,跋山涉水,好不辛苦,有一次经过险峻的悬崖,一不小心,掉到深谷里去。此人眼看生命危在旦夕,双手在空中攀抓,刚好抓住崖壁上枯树的老枝,总算保住了生命,但是人悬荡在半空中,上下不得,正在进退维谷,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忽然看到慈悲的佛陀,站立在悬崖上,慈祥的看着自己,此人如见救星般,赶快求佛陀说:“佛陀!求求您慈悲,救我吧!”

“我救你可以,但是你要听我的话,我才有办法救你上来。”陀慈祥的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