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会处世、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10462600000009

第9章 该方则方学对抗(3)

有位年过七旬的老婆婆,拄着拐杖来找孙思邈要毒药。药王奇怪地问老婆婆要毒药做什么用?老婆婆说:“我养了一个不孝的儿子,打骂老人,欺压乡邻,要这种畜生何用?干脆把他毒死算了。”孙思邈心想:人命关天,非同儿戏。于是就抓了一副甘草,冒充毒药给了老婆婆。

老婆婆回家,专门为儿子熬了一罐鸡汤,准备把毒药下在汤里边。恰好这时她儿子提回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儿子要尝新鲜,老婆婆就把鱼收拾好,趁机把甘草加入到鱼里面,儿子一吃,七窍流血,立刻毙命。

孙思邈得知后,大吃一惊,甘草药性平和,怎么会毒死人?越想越不明白,后来偶尔听一道士说:甘草和鲤鱼犯忌,不能混在一块,药王恍然大悟。

孙思邈用药毒死了人,在当地当然呆不下去了,于是就搬了家。他来到的那个地方老鼠特别多,为了毒老鼠,孙思邈包了一剂砒霜放在药柜里。因为这时他有急事出门,忘了跟家里人说。恰好这时有一个害大肚病的人来就诊,孙思邈的妻子就把那包砒霜当成治大肚病的药给了病人。

孙思邈回家后发现砒霜不见了,急问妻子,妻子说刚才抓给病人了。孙思邈一听急得不得了。心想:上回甘草闹出人命,这次砒霜药性毒烈,就是有十条命也保不住了。他想这里不能呆了,忙唤出妻子收拾行装,准备一走了之。

孙思邈和妻子刚出门,就被病人的家属拦住了,并倒头便拜,口称:“活菩萨,是什么灵丹妙药,真神了,一剂就把大肚子给消了。”

孙思邈寻思:怪了,怪了,甘草闹死了人,砒霜却治好了病,这是何道理?反复思量,才明白这叫以毒攻毒,只要剂量合适,分量恰当,毒药同样也可以治病的。

这事传出后,找孙思邈治病的人源源不绝,孙思邈的名声越来越响,医术也越来越高了。

小人的明察

唐太宗在位的年间,一天,天气风和日丽,唐太宗在花园中散步,走到关中最常见的一棵槐树下。唐太宗漫不经心地对随从说:“这棵树多好啊!”旁边的宇文士及立即接口赞美道:“不错,圣上真是高瞻远瞩。这树的确天下无双,树干挺拔俊秀,枝条婀娜多姿,树冠雍容华贵,片片叶子就如一颗颗翡翠宝石熠熠生辉,此乃皇家的瑞气……”

唐太宗越听越觉得不对味,不由得警觉起来。他很不高兴地打断宇文士及的话,神色庄重地说:“魏征常告诫我,要远离那些巧言谄媚、阿谀奉承,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小人。我一直弄不清谁是那种小人,我总怀疑你就属于那种人。今日看来,小人果然是你!”

宇文士及“扑嗵”一声,马上跪倒在唐太宗面前,叩头如捣蒜,请罪道:“圣上明察秋毫,使我等小人自惭形秽、无地自容。不过,我只是不忍心,京城官署的官员们都仿效魏征,在朝廷上当面劝谏,公开表示与圣上不同的意见,迫使你不得不改变自己的主意,而不能无拘无束地行动。幸亏有我们这些言听计从的左右手,唯皇上是尊。如果都像那些人一样,不听你的话,不按你的意志办事,陛下虽然贵为天子,又有什么意思呢?”

唐太宗听完这些话,觉得句句中听,转怒为喜,点头称是。此时已近正午,大树下阴影渐浓。

君子重教化,小人却不重教化,所以恰恰倒是那些卑微的小人们,更易于看透人的复杂性。故事中的宇文士及,分明早就看出唐太宗并非十足圣明的皇帝,这才敢说出那段心里话来,其眼光不可谓不锐利。

安心难求

有这样一则报道:有甲乙两个人家里都很穷,可以说是患难兄弟。后来甲的父亲去世了,留给甲一个黑包。因为穷,想着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甲也没打开这个黑包,就存在乙那儿,他出去打工挣钱。甲走了以后,乙忍不住打开那个黑包,里面是一封遗书和一个存折,足足有一万元。遗书上说这是甲的父亲早年与人做生意赚的,后来生意破产了,也只存下了这一万元钱。由于儿子也不争气,准备死后再给儿子,谁知没来得及说就过去了。

这件事乙未给任何人说起过。他用这笔钱做本钱,由于还算有头脑,没几年就发了。某天,全家人开车去城里玩,看到了一个拣废品的人极像甲,由于那笔钱,乙没敢喊他。后来有一次儿子媳妇去城里逛,把小孙子丢了,说后来让一个拣破烂的给送回来了,描述的那人极像甲,于是乙更不得安宁,整夜做恶梦。后来他把这件隐瞒多年的事说了出来,大家一致同意把那一万元还给甲,另外再给两万算作补偿。乙便把甲请到家里,一五一十地说了这件事,还有那封遗书,甲感激地接过一万元,说什么也不要那两万,这让乙更加羞愧难当,于是这两万算作甲的股份,每年给他分红。

故事总算完满结束,乙也放下了多年的思想包袱。这足以让我们明白民谓受良心谴责和求心安是怎么回事。

飞起的气球

在纽约的街头,经常有推销员在街头,戴着各种各样的小丑或卡通面具,在推销五颜六色的气球。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卖气球的生意很差,站在街角的推销员很聪明,他一会儿就会放出一个气球。当气球在空中飘浮时,就有一群新顾客聚拢过来,这时他的生意就会好一阵子。

他每次放的气球都变换颜色,起初是白的,然后是红的,接着是黄的。过了一会儿,一个黑人小男孩拉了一下他的衣袖,望着他,并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先生,如果你放的是黑色气球,会不会上升?”

气球推销员看了一下这个小孩,米老鼠面具后面的眼睛温和地笑着,他拍着小男孩的肩头,用智慧和理解的口吻说:“孩子,气球能不能飞上天,是因为它里面装的东西使它们飞的,不论什么颜色的气球,都可以飞的很高很高!”

黑人小孩子开心地笑了,他买了一个黑色的大气球,手用力的向上一扬,当他的手松开线的时候,那个黑色的气球,飘飘扬扬地升上了天空,越来越高了……

好人张备和手表

程朋在城里上大学,在一次就餐时,他不小心弄丢父母用辛苦钱买来的手表,买时花了200多元,父母要忙活一个多月呢。他在教学楼的墙上贴了一张寻物启事。

就在当天,一个叫张备的将手表送了回来,程朋连连表示感谢,张备很礼貌地说这是应该的。

可就在第二天,程朋收到了学校送来的一张400元的罚单。原因就是他在教学楼白净的墙上贴了那张寻物启事,弄脏了墙壁,影响极其不好。而更让他意外的是告发他的竟是送还手表的张备。

因为公德,张备将手表还给他,也是因为公德,张备将他告发给校方,因为他违背了公德。

人们都说那张备大哥真不仗义,这么算下来,亏了200元,还是等于丢了一块手表。程朋却说,他花了一个手表的钱买回了一个无价的教训,值得!

在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里,公德从来都是无价的!

无价之宝

某日,珠宝商展示自己的珠宝并出售。这些珠宝琳琅满目,全都价值不菲,特别是其中有一颗通体绿得透亮的翡翠更是引人注目。它的颜色绿得欲滴,全无一点杂质。而且雕一般,直径有一寸,价值高达数十万钱以上,引来了许多人围观,大家都啧啧称奇,赞叹道:“这可真是宝贝啊!”

恰好一教书先生这天也来逛集市,见好多人围着议论纷纷,便也带着学生挤进了人群。教书先生仔仔细细地瞧了瞧宝珠,开口问道:“它可以拿来填饱肚子吗?”商人回答说:“不能。”教书先生又问:“那它可以治病吗?”商人又回答说:“不能。”教书先生接着问:“那能够驱除灾祸吗?”商人还是回答:“不能。”“那能使人孝悌吗?”回答仍是“不能”。教书先生说道:“真奇怪,这颗珠子什么用都没有,价钱却超过了数十万,这是为什么呢?”商人告诉他:“这是因为它产在很远很远没有人烟的地方,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历经不少艰险,吃不少苦头,好不容易才能得到它,它是非常稀罕的宝贝啊!”教书先生听了,只是笑了一笑,什么也没说便离开了。

教书先生的一个弟子对老师的问话很不解,不禁向他请教。教书先生便教导他说:“古人曾经说过,黄金虽然是重宝,但是人生吞了它就会死,就是它的粉末掉进人的眼睛里也会致瞎。我已经很久不去追求这些宝贝了,但是我身上也有贵重的宝贝,它的价值绝不只值数十万,而且水不能淹没它,火也烧毁不了它,风吹日晒全都丝毫无法损坏它。用它可以使天下安定;不用它则可以使我自身舒适安然。人们对这样的至宝不知道朝夕去追求,却把寻求珠宝当作唯一要紧的事,这岂不是舍近求远吗?看来人心已死了很久了!”

教书先生所说的“至宝”,就是指人们自身的美德。只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完美的精神生活,才是真正值得人们去追求的无价之宝。

言传身教

有一个大官的老婆非常看重儿子的前途,她每天不停的告诫自己的儿子要努力读书,要有礼貌,要讲信用,要忠于祖国。而大官却是早上离开家去上班,晚上回来就是看书。盼子成龙的老婆,有一天终于忍不住说:“难道他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每天除了忙你的公事就是看书,你也该好好地关心关心你的儿子啊!”这位大官眼也没抬:“你看,我这不是时时刻刻都在教育我的儿子吗?”

其实每个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就是他的父母,父母的言行都是他模仿的对象,你希望孩子将来怎么样都可以,但是你要从你自己做起。

雪融化了是什么?

在一个小学课堂上,语文老师问学生:“雪融化了是什么?”一个学生回答:“雪化了是云。”另一个学生说:“雪化了是彩虹。”还有学生说:“雪化了是春天。”

老师说:“错。答案是水。”

接着问,秋天到了,树叶?学生写“树叶红了”、“树叶绿了”、“树叶飞舞”等都为错,因为书上是“树叶黄了”。

用“活泼”造句,只能造“小朋友活泼”,“小鱼在河里活泼地游来游去”、“小河里的水很活泼”都是不对的。

赏识的力量

一个小女孩有先天性的残疾,耳朵听不到声音。但是她很早就识字了,她特别喜欢读书,如醉如痴,爱不释手。每当她因看书而耽误了吃饭睡觉时,她的父亲并未将书没收,而是无限激动地此划着对她说:“天才儿童行为第一条就是看书津津有味,忘记了吃饭睡觉,你就符合第一条,你说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听”了这话,小女孩的眼睛一亮,父亲的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她的自信心越来越强。

到了这个女孩8岁的时候,她的父亲为强化她天才的感觉,郑重地问她:“你想不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会背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的孩子?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别说残疾孩子,就是健全孩子也没有人会背!你敢不敢背?”女孩很干脆地回答:“好!”

她的父亲用“赏识教育法”,不断鼓励,不怕失败,让女孩感到快乐、陶醉、狂欢,把她的潜意识充分调动起来。父亲把一千位数编成一个荒诞离奇的故事,她一天背一百位,刚开始背一次需要二十分钟,到后来五分钟就够了。

背出小数点后一千位,创造了世界之最。生命的潜能令人叹为观止。女孩的父亲激动地对她说:“太了不起了!别人做不到的,你能做到,爸爸真是太高兴了!”

就这样,女孩在小学跳了两级,后来成为了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而这名父亲用这套方法培养了一批早慧聋童。接着又把这套方法让健全儿童分享,改变了成千上万孩子的命运。

“鱼鹰”的儿子

从前,有个渔人,他有一流的捕鱼技术,被尊称为“鱼鹰”。然而,“鱼鹰”却因技术后继无人而烦恼。他并不是因为没有儿子,只是他们没有领会他的技术要领,而无法像他一样也成为“鱼鹰”。

年老的“鱼鹰”苦恼的逢人就说:我怎么也想不通,我有这么好技术,为什么我的儿子们会那么差,连技术比我差很多的渔夫的儿子也不如!我可是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教的,教他们怎么织网才能捕到更多的鱼,怎么划船才能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鱼才容易入网……,后来,我又教他们如何认识潮汐,怎么辨别鱼汛……凡是我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

一个朋友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都是手把手地教他们了吗?”

“是呀,为了让他们得到最好的捕鱼技术,我教得细心又耐心!”

“他们一直是跟着你捕鱼的吗?”

“是呀,”“鱼鹰”惊讶地反问:“难道这有什么不好的吗?他们这样能更快、更好地跟我学,少受挫折!”

朋友说:“这就是你儿子为什么不成功了!因为你只给他们成功的经验,却没有给他们失败的教训。对于一个人而言,教训和经验一样重要,没有教训,他们就不能深刻而真正体会技术的要领,不能真正成才”。

不死药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都非常迷信,上至国君,下至黎民百姓,都相信长生不死的传说,幻想着有一天能获得仙药,长生不死。

楚国的国君年事已高,身体大不如从前。他幻想自己有朝一日能长生不死,永远统治天下,于是重金悬赏长生不死之药,还派人四处寻找。一天天过去了,还是没找到仙药,身体越来越差的国君心急如焚,又加派人手去更远的地方寻找,并在告示上加重了酬金。

楚国有个道士,看了张贴的告示后,心生一计,想到这是个赚钱的好机会,于是就用他蹩脚的炼丹术制造了一颗所谓的仙丹。其实这颗仙丹是用几味中草药捣成粉末,再和上面粉和糖熬制而成的,经过一番修饰,从外表看乌黑发亮。他又买了个精致的盒子盛放仙丹,一切准备好后,他就揭下告示,进宫去了。

来到宫门口,传令官拦住他问道:“来者何人,有什么事?”道士说:“我是来给国君送仙药的,劳烦大人替我传个信。”

于是传令官就进宫报告,来到国君的殿门口,被一个侍卫拦下了,问有什么事?传令官把门外的情况说了一遍。这个侍卫非常聪明,一直以来,对国君四处寻仙药的事非常不满,他根本不相信这个世上有这种药。而国君不顾朝政,为了寻找不存在的仙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弄得老百姓民怨载道,很多忠臣也大为不满,可是却慑于君威敢怒而不敢言。侍卫想这个送丹药的肯定是个骗子,正好趁这个机会揭穿骗局,又可以警醒君王。于是,他对传令官说:“把他领进来,我去报告国君。”

很快传令官和那个道士就进来了,侍卫问道:“拿的什么东西?”道士得意洋洋地说:“给国君的仙药,吃了可以长生不死。”卫土又问:“可以吃?”道士说:“当然可以吃。”于是侍卫突然打开药盒,一口把仙药吞了下去。

传令官一看这种情况赶紧去报告国君了,道士一看到手的钱泡汤了,和侍卫争吵了起来。这时,一群武士把他俩押到了国君面前,国君非常愤怒,指着侍卫说:“大胆!连我的仙药也敢偷吃,活得不耐烦了,推出去斩了。”道士在一旁附和道:“对,对,杀了他。我好不容易找到仙人的药方,经过七七四十九天才炼制出来的仙丹,本来是孝敬国君的,结果让他吃了,该杀!

这个聪明而耿直的侍卫并不惊慌,他对楚王说:“我问道士这药可以吃吗,他说可以吃,我才吃的,这罪不在我而在道士啊。再说,如果这仙药真像道士所说的吃了可以长生不死的话,那国君是杀不死我的,如果国君把我杀死了,证明药是假的,那个道士就是拿假药来欺骗国君,也应该砍头的。不如国君先问问道士这仙药是真是假再决定杀不杀我,也不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