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病由心生珍藏版:健康心理幸福一生
10465100000015

第15章 驾驭情绪的上下起伏(1)

抑制愤怒狂躁的不良心理

怒大伤肝,丧失理智

古代素有“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的说法,可见,愤怒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对人的身心健康极为有害。心理研究表明,人在发怒时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心跳加快、胆汁增多、呼吸急促甚至浑身发抖,对健康的损害相当大。

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生活中,有很多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仅仅因为一言不合就拍案而起,岂不知这样既伤了朋友之间的和气,又在无意中助长了自己的暴脾气。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为了研究生气对健康的影响,做过一个实验,他将一只玻璃试管插在冰水混合的容器里,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下的“气水”。结果发现:同一个人,当他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进入容器后,水依然澄清透明;悲痛时,水中有白色沉淀;悔恨时,有淡绿色沉淀;生气时,则有紫色沉淀。

随后,爱尔马把生气时的紫色“气水”注射在一只大白鼠的身上,几分钟之后,大白鼠竟然死了!这位专家进而分析:如果一个人生气10分钟,其所耗费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实验证明,人在生气时很难保持心理平衡,体内还会分泌出带有毒素的物质,对健康十分不利。

当一个人怒气冲天的时候,接近狂躁的发泄或疯狂会使他丧失理智,从而做出一些追悔莫及的事情。

汤姆有一次骑上他的拖拉车去山里打猎,岂料半途中车子出了问题,无法继续前进。汤姆很生气,耐着性子修理了一会儿,可车子依然不听使唤。他修理的时间越长,就越发感觉自己失去了一次绝好的打猎机会,于是就更加生气。最后,他的忍耐到了极限,操起猎枪对着车子就是一通猛射,然后一脚将车子踹下了山崖。

汤姆心中的怒气随着车子的滚落而烟消云散,但这种平息怒气的方式也让他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至少,他原本高昂的打猎兴致消失殆尽,最后还得步行回家,怎一个“悔”字了得!

愤怒只会助长脾气

人人都有怒不可遏的时候,一通狂风暴雨的发泄之后,感觉似乎好了很多。其实不然,一次次的愤怒,只会让你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

按照大众心理学的观点,愤怒就像是压力锅中的蒸气,不发散出来就会不停郁积,一旦爆发,威力将不可想象。爱荷华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布什曼指出:“这种想法是人们发怒的理由,但是这种发泄无济于事。事实上,人们不会因此而平静下来,相反会表现得更加暴烈。”

布什曼为此还做过一个实验,他把被激怒的志愿参与者分为两组,一组克制怒火,另一组打击沙袋。结果发现,打击沙袋的那一组成员的攻击性比之前增加了一倍。“想要通过击沙袋或者砸枕头来息怒,无异于火上浇油。发泄情绪时,人们应对烦恼的反应不是解决症结,而是通过踢打和尖叫。”布什曼说。

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坎门博士也说:“这肯定是个‘愤怒时代’——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严重。”现在,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私下里,发怒的现象都有所增加,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当一个人心中的愤怒情绪无法得到合理宣泄时,就越发会让他感觉到狂躁不安,于是淤积在心中的怨气也会不断增加,久而久之,越是容易愤怒,脾气也就会越来越大。

再生气也应该有底线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当预期目标无法按时实现,愤怒的情绪就会随之产生。无论是在学校拿不到应得的奖励也好,还是在工作中得不到该有的提升也罢,都容易让人感到失望,一旦这种情绪得不到很好的排解,就会产生愤怒。愤怒的情绪需要发泄,但在发泄的同时不要忘记,掌握好一个“度”,任何东西超出了“度”的限制,就会适得其反。无论做什么事,给自己设定一个底线,才能进退自如。

欧玛尔是英国历史上唯一留名至今的剑手。他曾和一个与自己势均力敌的对手比武,三十年都无法分出胜负。在一次决斗中,对手突然从马上摔了下来,欧玛尔趁势持剑跳到他身上,一秒钟就可以将他杀死。就在这时,对手做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向欧玛尔脸上吐了一口唾沫。这简直是对欧玛尔的忍耐性发出了最严峻的挑战。欧玛尔停手了,他对敌手说:“你起来,我们明天再打。”对手死里逃生,也怔住了,不明白欧玛尔为什么要这样做。

欧玛尔说:“三十年来,我一直在修炼自己,让自己不带一点儿怒气作战,所以我才能保持常胜不败。但是在你刚才吐我唾沫的瞬间,我的心中已经动了怒气,这时如果将你杀掉,我就再也找不到胜利的感觉了。所以我想调整一下心态,明天重新开始。”当然,这场争斗永远也不会重新开始了,因为那个对手从此变成了欧玛尔的学生。欧玛尔在彻底消除了心中的怒气之后,剑术更加出神入化。

冷静是控制愤怒的良方

这是一则古老的印度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脾气十分暴躁。有一天,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时,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根钉子。第一天,男孩钉了37根。后面的几天,他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钉的钉子也逐渐减少,因为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远比钉钉子要容易得多。终于有一天,他一根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在这天拔掉一根钉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最后,钉子全被拔光了。爸爸带他来到篱笆边上,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篱笆上的钉子洞,这些洞永远也不可能恢复了。就像你和一个人吵架,说了些难听的话,你就在他心里留下了一个伤口,像这个钉子洞一样。在篱笆上钉钉子,犹如插一把刀子在一个人的身体里,等再拔出来,就会留下一个难以消除的疤痕。无论你怎么道歉,伤口总是在那儿。要知道,身体上的伤口和心灵上的伤口一样,都难以恢复。”

很多时候,让我们发怒的其实不是什么大事,事后回想一下,甚至觉得连芝麻绿豆的小事都算不上,但当时却气得几乎要和对方拼命。朋友,当你忍不住要去“钉钉子”的时候,试着问问自己:这些小事真的使我受到伤害了吗?情况真的严重到需要暴跳如雷吗?盛怒之下,你做出的那些不理智的事情,或许对他人会造成永远都无法弥补的伤害。当愤怒来临的时候,尝试着让自己冷静一下,你会找到比发怒更加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要保持一个冷静的心态,你可以试着这样做:屏气凝神,慢慢地从1数到10,然后做几次深呼吸。如果还是很气愤,最好借故走开一下,去给自己倒一杯冰水,或者走到窗边,望望远处的风景,缓和一下情绪。怒气平息一些后,可以问问自己,“这样的情景下我想要得到的是什么?”也许你只是想要对方道歉,也许你发现自己的怒气来得这样快,仅仅因为想要借机发泄一下郁积依旧的愤懑情绪。无论如何,当怒从胆边生时,请你说服自己采取冷静而明智的行动,避免莽撞之举。时刻提醒自己,关键是要解决问题,而不是在一场唇枪舌剑之后,让事情变得更糟。

熄灭嫉妒的熊熊烈焰

嫉妒心理的产生:是用“平庸的情调对卓越意识的反感”

哲学大师黑格尔这样揭示嫉妒的本质:“嫉妒是平庸的情调对卓越才能的反感。”从心理学来说,嫉妒心理是一种难以公开的阴暗心理,具体是指自己的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被他人超越;或彼此距离缩短;或级别被提升但学术水平不如下属;或水平相当但一方被提拔,一方却维持现状;或形体容貌不如别人时,所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多种情绪体验。有强烈嫉妒心理的人,对别人带有明显的敌意,会产生攻击诋毁他人的行为,更容易在他人的背后利用某种情境攻击对方,以达到自己发泄的目的。

谈起嫉妒,有人认为它会造成“人才内耗”,对社会有巨大的破坏力。也有人认为,如果能把嫉妒心理转化为竞争意识,它就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事实上,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嫉妒心理。从某种意义上讲,嫉妒可以被看作是推动竞争的一种原动力。

每个人都非常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注意自己在团队中所处的地位。但过分争强好胜、排斥他人,甚至嫉妒他人所取得的成就,就显得心胸狭窄了。嫉妒心理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个人欲望强烈

只要是正常的人,都会有一种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的强烈欲望。当这种欲望得到满足和实现时,会产生一种占有欲和排他性;而当这种欲望未能实现或别人比自己先实现时,便会产生一种为自己达不到目的而憎恨他人的激烈情感。

2.攀比心理

日常的生活中,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进行各种比较:把自己的能力和他人比,自己的经济状况和他人比,自己的成绩和他人比,自己的家庭出身和他人比,自己的相貌和他人比……特别是处于同一环境中,那些优秀的人往往更容易遭到他人的嫉妒,落后者不服气,攀比心理逐渐化为嫉妒。

3.品德低下

社会生活中从来都不乏道德品质恶劣的人,他们抱有一种“我不行,你也休想”的处世态度,自己无所为,也见不得他人有所为。看到别人进步,他们的心里总有点不舒服,由此渐渐滋生嫉妒心理。更有甚者,随意散布谣言,恶意中伤他人,极力破坏他人的声誉。

4.性格缺陷

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大多处事多疑、主观、固执、心胸狭隘、报复心强,善用想象来编织他人的缺点,善于捕风捉影,制造事端。自我中心意识过强的人也容易产生嫉妒心理,他们把个人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总认为自己强于任何人。另外,当一个人的自我实现受阻时,也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的发展包括三个阶段:

1.早期程度较浅的嫉妒。这种轻微的嫉妒往往深藏于人的不易觉察的潜意识中,很难发现,也很难表现出来。

2.程度较深的嫉妒。是由强度较浅的嫉妒发展而来的。其标志是当事人的嫉妒心理不再完全潜抑,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嫉妒心理显露出来。

3.非常强烈的嫉妒。嫉妒者此时已丧失理智,向被嫉妒者作正面而直接的攻击,希望置其于死地而后快,往往会导致伤人、杀人等各种危及他人人身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极端行为。

要有正确的竞争意识

有位思想家曾说:“嫉妒是万恶之源,怀有嫉妒的人不会有丝毫的同情心,嫉妒者爱己胜于爱人。”。嫉妒是一种比仇恨还强烈的恶劣心理,是心灵空虚和无能的集中表现。妒火中烧,会引发各种不正当竞争,惹出许多是非。在竞争愈来愈激烈的现代社会,嫉妒心理不但对身体有害,对社会和个人也很危险。

我国古代就有“并逐日竞,对辩日争”的说法,竞争是个人或团体之间为争得同一利益而力求胜过对方的对抗性行为,是一种极具功利色彩的参与。竞争不是出风头,更不是争强好胜。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你必须明白,知识才是取胜的最好武器。

因嫉妒他人的成就而对其造谣中伤,好比赛场上服用兴奋剂、制造假冒伪劣商品、考场上作弊等行为,均有悖于竞争准则。想要在竞争中取胜,要靠自己的实力,同时还要具备正确的竞争意识。

童华在一家公司已工作了4年,由于业务能力娴熟,得到众多客户的认可,他已成为部门不可或缺的业务骨干。最近,他发现同部门的阿健在异军突起。阿健来公司的时间远不如他时间长,但童华发现领导屡屡露出要提拔阿健的意图。童华对此感到很郁闷,认为阿健得到重用是因为善于巴结、竭力讨好领导。于是,童华经常有意无意地在一些问题上故意为难阿健,使他的工作无法顺利进行,有时还会在其他同事中间散布一些关于阿健生活作风的谣言。时间一长,童华只顾诋毁对方,不仅自己的工作受到影响,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差,最终被老板炒了鱿鱼。

童华的这种行为完全出于一种嫉妒心理。嫉妒心理严重的人,通常有一种非理性思维定势,一遇到强劲对手或实力与自己相当者,首先猜想对方是采用不正当手段才能维持或达到这种水平,如果对方超过自己,就更加觉得他在使用不正当手段了。在这种嫉妒心理的驱使下,常会做出一些不理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