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病由心生珍藏版:健康心理幸福一生
10465100000028

第28章 走出不良行为的心理桎梏(5)

心理学家分析说,我们的脚其实是一个特殊的情欲部位,只要巧花心思,鞋子就能成为展示女性魅力的绝佳道具。对喜欢收藏鞋子的人来说,各种各样的鞋子可以满足她的诸多梦想:想象自己像公主般优雅,像明星般迷人……美好的想象令她获得心理上的巨大满足。

专家建议:当一个人沉浸在想象中无法自拔时,不要忘了自己还生活在现实世界。你最好每周花一天去好好感受现实生活,穿上心爱的高跟鞋,自信地走进地铁和办公室。

5.深陷绝望型——“我没什么可穿的了!”

这类人一打开衣橱就陷入深深的恐惧中,因为她完全不能找到一件能穿的衣服!尤其是在不冷不热的春秋两季,感觉所有的衣服都过时了,穿什么都不好看,越看越觉得丑。

据心理学家分析,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来源于对自我的深深厌倦。患者渴望能打破陈旧的过去,获得全新的精神和生活尝试。

专家建议:通常抱怨自己没衣服可穿的人往往是因为有太多的选择。不要让自己穿得一成不变,逼迫自己在衣橱里找出灵感,换一种搭配,就可以看到一个全新的自我。

疯狂购物的人,金钱花了无数,结果还给自己带来如此多的麻烦,真有点得不偿失。真正理性的消费,是买到适合自己的物品,而不是将所有的名牌都收进自己的衣橱。

不做网络的“蜘蛛侠”

网络作为一种特殊媒体,以其迅速、互动、内容多样、选择自由等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一份报告显示,2001年我国有网民5600万,其中近60%是18-24岁的青年学生。

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它在给这个世界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夹杂着污泥浊水,有的专家甚至将它称之为“电子海洛因”。自控能力差的青少年一旦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就很难自拔,荒废学业,虚度青春,有的甚至经不住网络的各种诱惑而走上犯罪道路。

陷入“电网”,不只是青少年的错

有调查数据显示,在大学生网民中有6%左右的人已成为心理状况堪忧的“网络瘾君子”。参加这次调查的对象基本是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其中,66.7%的学生认为网络已经成为自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缺少它,22.2%的学生不上网就会觉得空虚,5.6%的学生不上网就会觉得烦躁。

网络成瘾,究竟是谁之过?

客观说来,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1.网络本身的因素

网络具有无政府主义、资源丰富、超时空、方便快捷等特点,网络世界里没有地理的界线,没有人世间的距离,它为每个上网者提供一个属于自己的时空,他们在这里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可以体会到现实生活当中不能享受到的乐趣;可以获得虚拟奖励,得到自我肯定,从而宣泄成绩不好所带来的压抑。

2.教育方面的因素

如果学校、家庭对那些有沉迷网络迹象的孩子以及时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对网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会自我控制,完全可以避免形成“网瘾”。

3.管理层面的因素

目前,无论是网吧的管理体制还是管理方式,都相对滞后于形势发展需要。网吧管理漏洞百出,为违规网吧和无证经营的“黑网吧”提供了生存的空隙。有些网吧不惜违反相关规定,专门设立在学校周围,为了留住上网的孩子,他们提供吃住,通宵经营,甚至帮助孩子逃避学校管理和家长追查。

4.青少年自身的因素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在这一时期,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第二性征出现、自我意识增强、对新事物敏感、渴望友谊、自制力相对较弱等。由此,他们产生了多方面的需求。当这些需求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时,他们便会想方设法地去寻求别的补偿途径,而网络无疑为青少年提供了发泄和实现自身需求的平台。

沉迷于上网的孩子通常有三类:一是兴趣和爱好很单一,或没有其他兴趣爱好的孩子;二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三是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他们希望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没想到却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成瘾的并不是网络

畅先生原本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一份稳定的工作,然而自从他12岁的儿子阿文迷上了上网后,宁静的生活被打乱了。自从阿文迷上网络游戏后,学习成绩从班级前5名下落到倒数第一。畅先生为挽救儿子,想了好多办法,但根本不管用。儿子为了上网,偷家里的钱,甚至将学校刚刚发的新书当废纸卖掉换钱上网。

阿文的网瘾越来越大,经常泡在网吧里彻夜不归。畅先生为找儿子几乎跑遍他所居住城市的100多家网吧。“为了找儿子,我当时还画了一张XX市XX区所有网吧的分布地图。”畅先生说。

最后,畅先生辞掉了工作,专门帮儿子戒除网瘾。发现儿子喜欢学英语后,他专门给儿子请了外教,并买书给外教,再让外教以自己的名义送给儿子。“通过各种小技巧,儿子渐渐喜欢上学英语。”畅先生高兴地说。经过长达4年的努力,畅先生终于帮儿子成功戒掉网瘾。

客观地说,罪魁祸首不是网络,而是使用网络的人。尤其是青少年,由于他们在网络中投入了太多的热情,把网络变成了自己的发泄对象或是满足自己欲望的载体,才会沉迷在虚拟的世界中不肯醒悟。面对网络的诱惑,青少年究竟该何去何从?

有专家分析,网络游戏本身具有很强的成瘾性,网游的升级制度让人有成就感,青春期的孩子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如果他们在生活中受挫,就希望在网游中得到满足,在一个虚拟的世界找到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另外,有些网游的情节设置很吸引人,就像看一部情节精彩的连续剧一样,很难自控。而网游中的团体作战、划分帮派把孩子们组织到了一起,一些级别高的玩家在游戏中有身份、有地位,他们充当领导的角色,离开他游戏无法继续,吸引着他们无法不玩游戏。

当青少年在生活中遇到压力时,他们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一种逃避心理,网络就成为他们首选的“避难所”。沉迷网游的人,往往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成就感,那些网络游戏正好能够补偿性地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使他们对游戏产生强烈的依赖感。他们之所以愿意呆在虚拟的世界中,或许只是留恋那种叱咤风云指点江山的豪迈,那种振臂一呼万众响应的荣光。

“网”住人不能让其“网”住心

良子玩网络游戏《梦幻西游》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他在游戏中所练的角色已经是所在区的第一名。他练这个号已经花掉了5万多元,最开始玩的时候是自己上网练号,曾经几天几夜不睡觉,饿了就吃泡面。“功夫不负有心人”,夜以继日地练号,让他在网络游戏中的角色排名越来越靠前。

为了保住自己的“江湖地位”,他开始委托代练公司替自己练号,“玩游戏不仅是寻求在网上玩的乐趣,更大的快感是自己在网游世界中得到别人的承认。我委托代练公司帮我练号,每天给他们100元钱,这样我不用自己上线玩,我的角色也可以升级。”良子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为提升角色的能力,良子还在网上花钱买装备,现在他的游戏角色的装备价值近万元。

据一位资深网络游戏玩家估算,在《梦幻西游》玩一个155级的顶级角色,按每天在线10个小时算,需要练半年左右。而游戏中的开销、买点卡和在网络上购买装备等费用,总计高达1.2万元左右。

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学习带来的压力,能开阔思维、锻炼能力。但每天沉浸在网游中,终究是弊大于利。有资料表明,沉迷网络游戏不但会危害青少年身体健康,而且心理和精神健康的危害更甚。

在青少年常玩的游戏中,有的告诉青少年的是尔虞我诈、弱肉强食和勾心斗角,这些内容容易使他们模糊道德认知,淡化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而且现在的游戏中,对人体改造等内容似乎非常热衷,这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如日本游戏《生化危机》中的生化武器,不能不让我们想到抗日战争时期可怕的细菌部队,不能不想到那些被用来做实验的中国人是如何受到生化武器的毒害。

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成熟,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左右,所以应规范网络市场,加强家庭对他们的教育指导,增加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投入。青少年是祖国的明天,莫让网络游戏网住青少年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