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事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10478700000060

第60章 人缘是做事必备的条件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团曾于1924年在芝加哥某厂做“如何提高生产率”的实验,他们发现,人际关系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所在,“人际关系”一词由此而生。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生活快乐都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影响人生成功的因素中,专业技能仅占15%,人际沟通能力占85%。因此,我们说“好学问也要好人缘”,绝非夸大其词。

好人缘是借力的关键。一个人素质再高,如果他只是将本身的能量发挥出来,不过能比常人表现得好一点而已:如果他能集合别人的能量,就可能获得超凡的成就。要想借人之力,这就要有好人缘。

正因为如此,有好人缘者在社会上越来越受重视。许多公司在招聘高级管理者时,要考查他的人际关系,没有好的人缘,能力再强,不能录用。如在人际关系上有超群的能力,有非常好的人缘,其他条件都可放宽。

凡特立伯任纽约市银行总裁时,他雇用高级职员,首先考察的就是这个人是否具有令人称道的人缘。

莫洛是美国摩根银行的股东兼总经理,年薪高达100万美元。其实他以前不过是一个法院的书记,后来做了一家公司的经理,他实在是人际关系的天才,人缘极佳。他之所以能被摩根银行的董事们相中,一跃而成为全国商业巨子,登上摩根银行总经理的宝座。据说是因为摩根银行的董事们看中了他在企业界的盛名和极佳的人缘。好人缘给莫洛带来的是地位和事业的成功,给公司带来的是良好的经营业绩。

吉福特是一个小职员,后来任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总经理。他常常对人说,他认为人缘是成功的主要因素,人缘在一切事业里,均极其重要。

好人缘为何如此重要呢,其实不难理解:一个人缘不好的人,大小事情只能靠自己去做,能力再强,能做多少事?再说,人是社会中的人,生活、办事无时无刻不与人交往,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便不能获得别人的帮助与支持,甚至会处处遇到阻挠,让他有力无处使。反之,一个善于交往、人缘很好的人,就算他能力平平,但他能处处获得别人的帮助,所以,往往是这样的人,办起事来如顺风行船,很容易达到目的。

现代社会发展如此之快,活到老学到老也有学不到的东西,要想做事,只能借他人之力完成。如何才能获得别人的帮助,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好人缘。

好学问也要好人缘,这是世界成功人士的共识。

著名青年企业家王英俊说,在商场中,你不想在竞争中垮掉,就必须懂得广交朋友,善于用“情”。

王英俊领导的英俊科贸有限公司有很多外国朋友。其中,既有外国企业家,也有外国的一些著名人物,如美国人斯通和日本人竹下登。

英俊公司刚刚成立,王英俊向斯通发出了邀请,他答应斯通:凡有利于中美友好的事,我都做;凡不利中美友好的事,我都不做。从此斯通多次访问英俊科贸公司。在斯通的帮助下,他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奠定了事业成功的基础。

王英俊很注意人情的投资,一次,王英俊接待一位从德国来的客人,下飞机时恰逢大雨,那位客人浑身都湿透了。王英俊一见,立刻让人把客人的衣服拿去,弄干、烫平…10分钟内送还。后来王英俊与这位客人的生意谈得非常顺利。

王英俊还特别注重私人友谊的维护,他常常做一些超越公务关系、表示私人友谊友情的举动。日本企业家竹下登一次对王英俊说,“最近一个时期太紧张,突然脱发。王英俊回国后,立即买了20瓶毛发再生精送给竹下登,此外,他还送给一位日本企业家一件中国瓷雕,在一只瓷盒上刻上了这位企业家的照片。这些礼物并不贵重,它只是表示了王英俊的友情,王英俊称之为“动脑筋的礼物”。

有人说:人生如战场。但人生毕竟不是战场,无论在商场还是在职场,用心、用情比斗智斗勇还有效。做事先做人,既要讲究游戏规则,更要讲世故人情。一味讲规则,板起面孔公事公办;或者,一味讲利害,扳起指头精打细算,一定做不好人办不好事。

好人缘的得来不是靠阳奉阴违的周旋,要靠与人相处的真心相待,信任与合作,是建立好人缘的关键。

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交往更加密切,需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只凭个人的能力是办不了大事的,这就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这种合作的强弱往往又决定了你能办成多大事,能成就多大的事业,所以说,好人缘,是借力办事的基础,是事业成功的阶梯。

人总是要交朋友的。不交这样的朋友,就交那样的朋友;不交好朋友,就交坏朋友。而交友如染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交了爱吹牛穷聊的朋友,便难免陪着他云天雾地、海阔天空地夸夸其谈,久而久之,自己也会成为“话匣子”;交了爱玩爱闹不学无术的朋友,少不了一起去游游逛逛,打打闹闹,久而久之,自己也可能成为不求上进的浪荡鬼;交上了学友,谈的是学习、学问,交流的是知识见闻,久而久之,自己则可能潜移默化而好学不倦,追求起真知,这样从中得益就无可估量了。

交学友的第一个好处,是能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学友交谈,必少不了“学”,学友到了一起,对于学习问题,对于知识的探求,必然会“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通过相互启迪感染,许多自己闻所未闻的问题有所闻见了,许多自己不甚了了的问题得到澄清了,许多自己看错了的问题得以纠正了。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年在东都洛阳当闲官,无权不管事,便产生了只能安于现状,再也无所作为的消极情绪。他写了一首《咏老赠梦得》的诗给他的诗友刘禹锡,诗中充满了消极思想及无为情绪。刘禹锡与白居易的思想境界有所不同,立即和诗一首,回赠自居易,算是对老朋友的启迪、鼓励和帮助。

刘禹锡昂扬奋发、不甘消沉的精神,对老友白居易,不啻为一剂良药。刘禹锡先白居易而死时,白居易写诗哭刘禹锡说:“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贤豪虽殁精灵在,应共微之地下游。”称颂刘禹锡人虽死了而精神长存,可见对他是十分钦佩的。

结交学友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对学业精研细议,有利于事业的长足进步和成功。历史上,一个学者有了一定的学术基础,经过学友的促进、帮助,因而获得更大成就的事是屡见不鲜的。

我国汉代发明浑天仪和地动仪的天文学家张衡是世界科技史上一颗灿烂的明星。张衡的成就,与他有一批好学友关系极大。张衡在青年时代便与马融、窦章、王符、崔瑗成了知己朋友,他们都是当时极有才华的青年,尤其是崔瑷,很早就学习过天文、数学、历法。在与张衡交往中,经常一起研究问题,交流心得,对张衡启发、帮助很大。张衡后来在天文学、物理学方面的伟大成就,与学友崔瑗是密不可分的。

三国时创造了指南车和新式丝绫机的马钧,也曾得到过好友傅玄的大力支持。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曾写了《天下郡国利病书》,是水利方面一本有一定科学价值的书。顾炎武之所以能写出这本著作,与他的朋友耿橘有很大关系。耿橘是个对水利很有研究的人,他在做常熟知县时,先后开浚了福山塘和奚浦,还写过一本《水利全书》,对于如何根据地势高低来决定蓄泄,如何根据水系来进行开浚,都有周密详尽的规划。这些都给了顾炎武以启发。没有这位好学友,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就很难问世。

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也得益于他的学友们的帮助。他在掌握黎曼几何之前,只是取得了狭义相对论的成功。后来朋友们帮助他掌握了黎曼几何,才促使他发现了广义相对论的奇妙世界,建立了科学史上罕见的功勋。

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尤其在今天这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各科知识的突飞猛进,新的学科以及各种边缘科学的出现,使人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单凭自己一个脑袋,一双眼睛,即使辅之以发达的电脑,也是很难把最新的科学成就一一学到手。尽可能地多交些学友,对于我们接触多方面的信息,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现代化知识,丰富和充实我们的知识结构,无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迫切。即便如此,我们对现代信息和知识的占有仍然会远远落后于急速发展的现实,但这总归比独学独思、孤陋寡闻要好些。

有鉴于此,在今天,多交学友就显得更加必要且重要。俗话说:“玻璃与金子相会,便有宝石的光辉;愚人与善人接近,也同样会变得聪明。”我们广交学友,把许多人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我们自身的发展一定更快,也会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