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我有一个农场
10517400000005

第5章 我开了一个农场,请你来寻欢(4)

曾经在我的个人博客的农业类文章里转载过一篇文章,题目叫作“《中国农业科学》: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对作物增产作用明显”。这篇文章的结论是“每公斤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1克,东北地区玉米产量每亩可增加11.7公斤;华北地区夏玉米与冬小麦轮作,每亩可增产约30.3公斤;西北地区春玉米产量每亩约增加21.9公斤;中南地区单季水稻产量每亩可增加约12.3公斤;华东地区双季稻产量每亩可增加约17.7公斤;西南地区水稻与冬小麦轮作产量每亩可增加约15.3公斤。”

这篇文章在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学网上曾经被放在头版头条,科学网上有人问,为何这篇文章能放头版头条好几天?这又不是什么卫星、核电站之类的高科技!然后有人回复说,这当然很重要,中国这么多人,要知道让粮食增产一点点,哪怕是1%都是非常重要的!

说到这儿,想起一位农业专家的讲座,他也说:如今大家这么浪费粮食,可是要知道,搞农业的人想让粮食增产一点点都是十分不容易的!唉,可是我们就是这么不知珍惜啊!放眼世界,不管哪个行业,都在疯狂榨取地球的资源,人类要是有一天毁灭了,也真是咎由自取!

回到这个论文,实际上这个文章大意是说,土壤里的碳含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曾经有人说过有机肥就是人类或者动物粪便,如果不搞养殖就没有肥料。其实并非如此。

东北的黑土地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三块黑土地之一,以其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宜耕作而闻名于世。黑土地是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死亡后经过长时间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而成的。其形成有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能提供有机质的植物秸秆,另一个是能让这些秸秆腐烂掉的菌群。

但是现在我们种庄稼种蔬菜,不是把植株自己吃了就是去喂牲畜了,更有甚者,一把火把秸秆烧了,省事。而到了养殖场,经过禽畜消化后的粪便也很多没有被利用,而是四处乱倒,成了环境污染源。因为与用这些粪便相比,用化肥不仅短期肥效好,而且更省事、更省人工,还显得干净。但是,长此下去,土壤会逐渐板结,越来越不健康。种出来的植物也会不健康,容易遭到病虫害袭击。一旦有了病虫害,又用农药来镇压,如此反复以至于土地变得越来越不适合种植了。也正因此,如今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另外,很多人总问,不用化肥庄稼也能长这么好么?是的!其实肥料本来就有很多种。家畜粪肥、禽粪、沼液沼渣、秸秆堆肥、大豆芝麻榨油后的饼肥、新鲜植物做成的绿肥、海藻肥、天然无机矿质肥……我看到的一本专门讲有机肥料的书提到两百多种有机肥。

在没有化肥的漫长农耕时代,人们一直在使用这些肥料。比如草木灰也算肥料中的一种,属于无机矿质肥料,含钾很多。用草木灰拌土豆种能杀菌消毒,防止伤口感染腐烂,还能防地下害虫。《齐民要术·耕田》中有一句话,叫作“凡美田之法,绿豆为上。”这里的美田,是动词。意思是说种植绿豆,在没开花之前收割豆秧当作绿肥翻耕到土壤里,可以让土地肥沃。

万物疯长

不愧到了夏天,两天不见,小西瓜都成型了,豌豆也结荚了。还有,我找到了一棵红花豌豆,水红色的花,的确很出众哪。

傍晚,来参观的基本都走了。独自巡视菜地。走到西瓜旁的时候忽然很想吃,瓜也就刚八分熟吧。犹豫了一下还是摘了一个,蹲在地头独自享用了。籽还有部分是白的,不过很甜很脆。种地的幸福就是想吃就吃, 还有小甜瓜,以前在超市看到就知根本没熟透就摘了,现在自己种,就能让它长到瓜熟蒂落再吃。

傍晚的田野,花生秧一片翠绿,它旁边的麦田已经开始泛黄。再有一阵,就可以收麦子了。

晚归,灭了车灯,站在院子里,夜凉如水,星光满天,真想就这么发呆,真想就睡在露天。开了一盏小灯到杂物间找东西,昏暗中看到墙角的燕子一家,一只在巢里,保护着它们的小宝宝,一只在巢外,头却是向着它的家人。莫名感动与感伤。我们在阳光里活跃,也一样在星光下歇息,万物有序。

晚安,世界!

刨土豆和挖洋葱

熟透了的杏儿真好吃!弟妹家院子里的两棵大杏树的果子真是熟透了,一碰就噼里啪啦往下掉,摘了一大箱子,掉到地上的都懒得要了,太多了,太多了,吃也吃不完!

每到杏子成熟的时候,我就知道,要收麦子了!

以前,老人们把每年6月下旬叫作麦秋。今天,五六十岁的人也会这么说,有时还会在秋字后面加个儿化音。在北京,此时的确是一年当中一个小秋天呢。不仅麦子熟了,土豆、洋葱、蚕豆、杏子、西瓜、甜瓜等也都熟了,看来又是一个丰收季。

这也是属于吃货的季节。不幸,我却要出门去城里晃荡两天!真是舍不得啊!

对于田野,我就觉得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在外面的这两天,总想着地里,想看看小树林里试种的草坪是否有了绿茵,看看宝贝西兰花有几棵快要熟了,看看前天零星冒出来的香菜、空心菜是否齐刷刷长出来了,看看遭了白粉病的小甜瓜是否还好,还有朋友种的几棵葵花,一直惦记着是否发芽了……

好在只出去两天就回来了!没有错过麦秋田野里热烈的气氛!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随着气温不断升高,一夜长风过后,麦子就黄了。

夏至附近,田野里从早到晚响着大型收割机的隆隆声,还有麦穗碾碎后扬起的团团轻尘。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秸秆的香气。收割后的麦茬金黄整齐,没有麦穗也一样美丽。乡间的小路上原本车辆很少,现在来往奔波的都是拉麦粒的卡车。一车车的麦粒从收割机的出粒口直接堆入卡车车斗里,一辆满了迅速拉走,下一辆紧跟上来。

最喜欢看这田野里繁忙的场景,看着这阳光、土地与穗粒,心里莫名的踏实!

与麦子一起到了收获期的还有土豆、洋葱,以及生长期较短的红栗南瓜。这劲头,比发薪水的日子还要欢畅几分。

土豆秧上只要开了小小的白花,下面就有了小土豆。待白花长成圆圆的青色小果子,地下的土豆就成熟了。也不是所有土豆秧都会长小果子。土豆和西红柿一样,都是茄科的,土豆的小果子比蓝莓稍大,有点像西红柿。洋葱呢,则是在葱叶子逐渐由翠绿转为墨绿再转为白色直至枯萎,就表示洋葱头可以收获了。

我觉得刨土豆和挖洋葱是最有成就感的事。

因为收西瓜、收麦子,都是一天天看着这些果实长起来的,西瓜大不大,麦穗多不多,早已了然,没有惊喜。而从土里刨东西就不一样了,挖开松软的泥土,一把提上一串土豆,如果有个超大个的,就会不由自主地高兴!然后就带着希望一棵棵挖下去,因为你也不知哪棵底下有大土豆。

挖洋葱也是,不能说挖洋葱,简直就是寻觅洋葱。不用除草剂,我们的洋葱畦里到后期杂草总是很多,等洋葱彻底熟了,叶子都已经枯萎得剩个小揪揪。收获时就要扒开杂草一颗一颗地找。熟透的洋葱外面包着一层难看的干叶子,里面却是水分充足,我总觉得它们镶宝石一样镶嵌在大地上。呵呵,大概只有我这种农民,才敢把蔬菜和宝石相比吧!真的,里面水灵灵的洋葱是镶在大地上的,有时候挖下来,地上还留下一个圆圆的小坑,很是可爱。

收获好的土豆要放到不能见光的地库,而南瓜和洋葱需要放在干爽透气的地方。我们先把它们放在小树林里吹吹风。

也有其他的蔬菜可以收获了。圆白菜、莴笋、西葫芦都等不及了。

西葫芦是让我很吃惊的东西,它太能长了。明明前一天已经一棵一棵把能吃的果都摘走了,第二天早上一来,不是怀疑自己走错了地,就是怀疑是不是昨天做梦摘的果。怎么还有那么多大个西葫芦啊!赶紧拿筐来,再摘!

后来,常种西葫芦的菜农过来聊天我才知道,西葫芦就是这么疯狂。他说像他们那样用化肥的,长得更快。一夜能长三四两,如果种一棚西葫芦,又水又肥大,得早晚都观察着,连续摘,要不就老了。

租种了小菜园的朋友们,也开始有小收获了。有朋友兴奋地发微博:刚刚全家人分吃了地里成熟的西红柿,我们都老激动了,那是我小时候西红柿的味道,酸中带甜,浓厚的回味。是呀,这是真正长在大地上,长在肥沃土壤里的西红柿,晒过星星月亮和太阳,能不好吃么!

这时候的田野,已经草木葱茏。我们的地头儿,第一朵萱草开花了!这品种还不错,用了很便宜很便宜的价格从邻村买来的,当时他们家正嫌这草繁殖得太多了,正乐意我们挖走,于是我们挖了好多棵回来。

第一次卖菜

种植农场第一年,我们的定价是蔬菜8元每斤。就这样一个价格,村里人、我们的农民甚至我叔叔,都觉得这价格好高啊!卖得出去么?

刚开始回乡种菜的时候,其实家人都比较怀疑和反对。村里人也觉得比较好奇。有一次我正挨着乡间小路的地干活,远处来了一个熟人。农村人见面都要远远打招呼,以前见面语都是“您吃了吗?”现在大概都问“您干吗呢?”我看着对方是个老者,赶紧先开口:“您干吗呢?”对方说:“我遛遛弯儿。”“您遛弯遛这么远啊?”我们的地在村子的最东面,隔一道沟就是别的村了。“啊,是啊!我来看看,听说大学生回家来种地了!”我……我很无语。

我们的种地方法也经常被嘲笑。因为不用除草剂,地里经常杂草特多。生态农业的概念是并不完全否定杂草与病虫害,因为这些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一些杂草或者说对人类无用的植物,可以给小动物和昆虫提供栖息地,让农场整体生态环境更平衡。而且植物与植物之间也是有交流和感应的,复杂环境生长的植物相对来说更健康。

有一天村里一位长者很严肃地对我说:“哎呦,昨天我偶然从你们地边过,你们的草太多了!种地怎么能这么种呢!你们咋不除草呢?”

当然,草多也有另一个好处。有些野草是可以吃的呀!比如荠菜、灰灰菜、野苋菜、马齿苋之类的。村里人都知道我们这儿草多,而且不打农药不喷灭草剂,比较安全。所以大家想吃野菜的时候会和我们打声招呼过来自己摘。有时候也有人过来拔草回家喂鹅、喂鸭子、喂兔子,因为我们这儿的草安全嘛!

关于不用农药化肥的种菜方法,大家也有自己的看法。他们说,不用农药化肥就是有机菜嘛,有机菜也是可以用的嘛!(这句话前后逻辑完全不通呀!)他们的解释是只要收获前有那么一周两周不要用,让农药分解了就行了,因为以前有人要求过他们这样种菜。我说,不行!他们撇撇嘴:“真一点儿不用,产量不能保证啊!”我说:“是啊,所以卖得贵呀!其实你们以前生产那些有机菜,到城里也卖得不便宜。”

反正不管怎么说,我能感觉到,平均下来萝卜白菜也要卖到8块一斤,都在怀疑着。城里是有很贵的菜,是有人吃,农民们觉得那是很遥远的事,他们不知道什么样的人会买那么贵的菜。

说到生态(有机)农产品的价格,猛地一听,很多人都觉得很贵。但是真的仔细算下来并非如此。首先,贵或不贵,都是比较而言。生态(有机)农产品的贵,是相对于普通农产品而言。在各项成本逐渐增加、物价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农产品的价格一直很低。所以,农村很多地方出现了没人种地的情况,因为种地要起早贪黑,还不如去打工赚钱多。而且打工还能旱涝保收,种地除了要面对自然风险,还有市场风险。每年都是撞大运一样蒙着种。比如今年某种菜很贵,赚到一些钱,明年再种,市场价很便宜,找人收割一天菜,卖得的钱还不够工钱。即使自己收割,劳累半天,还不如出去打个短工的收入。所以经常出现菜也不收了,直接铲了扔沟里的情况。每当某种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市民一片抱怨,上头就开始补贴鼓励生产,建园建场,很快产能过剩,价格又下来了。如此低的价格,农民必须想方设法减少成本增加产出,化肥猛撒,农药猛喷,大水猛灌。价格乘以产量才是总收入,只有有了产量,才有可能有更高的总收入。遇到价格低得连收获的人工费都抵不上的时候,只能自认倒霉,不仅成本白扔,自己也白干一季。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没有办法去考虑菜是否安全,是否健康。生态(有机)农产品的价格是在和这种不正常的价格在作比较。

另外,生态(有机)农产品的确成本要高,而且年度总体产量要低。不用除草剂,除草便是一个耗费人力很多的工作。另外农民爱用化肥是因为速效、省人工,农家肥体积庞大,撒到地里人工用得多。还有控制病虫害,有时候真要人工捉虫,另外挂黄板、防虫网、施用诱饵这些方法也要比直接喷一遍农药耗时费力,而且效果差很多。用大肥大水猛催猛喷起来的蔬菜产量的确要高,而且周期短。人家一年能收4茬菜,到了生态(有机)农业这里,因为让植物自然长、慢慢长,一年可能就收2茬或3茬,即使每一茬产量一样,全年算下来也要差很多。再算上一些因为没能控制住病虫害而损失的,产量就更低了。

眼看着地里的菜多了起来,但是品种还不够丰富,产量也不高,还不够给会员配送。确切说,拿这么少的菜去给每家分点儿,算下来我们要赔钱,除了生产费用,雇一辆车的钱也很多。这时候,一位好友打来电话,说他无意中和他的领导说起我做了个农场。他的领导顿时眼睛发亮,说自己一直也有田园梦。于是他们打算一起来看看,买点菜。

一天下午,我们的第一批客户终于来了!

一群朋友的同事及家属,在农场的小树林里休闲、烧烤一通,抢摘了一堆西红柿、茄子、西兰花。本来菜都分好装车了,又聊了一阵。临走时一位妈妈又额外跟我要了一兜西红柿,她说我们的西红柿很好吃,她家闺女在家从来不吃西红柿,今天居然吃了三个!

这天我们一共卖了一千元左右。这是我们第一次卖菜!大家都很高兴!因为我们的菜得到了认可,很受客户欢迎。我们对品质的坚持,是有价值的!

大家也看到,愿意花钱买菜的也是一群看起来很普通、很平易近人的人。也许他们是某个大公司的领导、高级经理,甚至是某个领域的名人,但是,是人就要吃饭。CSA农场的作用,不仅让消费者直接看到自己食物的来源,也让种植者通过与消费者的见面增加了对客户的了解,从客户的肯定中增加了坚持下去的力量。

大家的田园

随着地里蔬菜的增多,来农场的朋友也越来越多。其实自从我做了农场,反倒是见朋友的机会增多了。以前在城里,虽说都住得不远,可是忙忙碌碌,有时候想起来会发现有的同学、朋友都好久没有见过了。而做了农场,大家为了来看田野、自然和蔬菜,为了来农村玩耍一下,见到的机会更多了。

有走路路过的留言:昨天下午在美田农场,主人不在,也没有别人,我们摘了地里的菜,带着冬冬在田里参观,累了就躺在长条凳上,看被风吹得哗哗的杨树叶和露出来的一小块蓝天,田野的风吹过,好惬意呀。

是呀是呀!田野就是这么招人喜爱!

田野的风,自由凉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