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生的忠告(智慧生存丛书)
10523200000024

第24章 请相信自己(4)

研究人员曾对一些中了5万美元以上彩票人进行研究,请他们说明在他们生命的这个阶段中有多快乐,预料几年后会多快乐,以及他们从同朋友谈话、看电视、吃午餐、听人讲笑话、受人恭维、阅读杂志和买新衣服等7件事中所得到的快乐。然而,研究人员又向一些未中奖者提出相同的问题。结果发现,中奖者并不比未中奖者快乐,也不预料将来会更快乐。而且他们说,他们在那7件事中所得到的快乐也比未中奖者少。虽然中奖者获得一时的振奋和喜悦,但他们似乎失去了一部分欣赏普通乐趣的能力。更要紧的是,他们未能把那分水岭般的转变——中彩票——化为发展的机会。

你不必认为非中彩票才能出人头地。只要能认清楚一件分水岭般的事情对改变自己一生的重要性,并且把握住它而采取行动就行了。

许多人认为压力与成功是一体的两面,息息相关。他们推测“要完成梦想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而这一路走来必然充满艰辛与压力”。一般人将压力当作是成就动机的来源。一般人不但在工作中突显出压力的存在,更认为压力是一种有价值的情绪,因为有时他们确实需要激励自己,以维持巅峰状态。因此他们做事的方法也是压力十足的,他们的脾气很急,不听人说话。两个约会之间没有喘息时间,因此总是在赶来赶去。他们变得很紧张又激动。他们失去了洞察力与智慧。他们一大早就冲出门,终于回到家时就抱怨一天工作有多忙。

如果你认为压力是正面而必要的,你就会在有意或无意之间创造更多压力。如果你想到压力是一种障碍,会阻碍你清楚、理性的思考;更会让智慧、洞见或创造力难以发挥出来。压力也会让人精疲力竭,侵蚀你最有价值、最珍贵的精神与肉体上的能量。最后,压力也会造成人际关系上的问题。你的压力越大时,脾气也越大。你不能专心一致,也无法昕人说话。你失去慈悲心与幽默感。

我知道就某些程度而言,有些压力是不能避免的。当然,不管你做的是什么,要成功可能都是非常困难又吃力的。然而,把压力当作有价值的事,只会使情况更恶化,不会更好。从这个角度来看,你很容易就明白压力并不是一股正面的力量,它不但不是成就动机的来源,更是心灵与能量的反作用力。压力不仅不能给你优势,反而让你的竞争对手得以占了上风。

我的建议是:当你在工作中为小事抓狂,或是觉得压力很大时,不妨轻轻提醒自己,既然工作已经很困难了,就不要再让压力增加自己的痛苦吧!你这么做时,你会发现过去以为非有不可的压力无形消失了。

经常会有人问我:“要做到别为小事抓狂,哪一件事是最重要的?”我必须承认,我不知道哪一件事是最重要的。不过如果真要找一个,我会这么说:“不要自己想出压力来。”

想想看我们平时是不是经常在脑海中跟自己对话?有时候是整天说个不停。我们坐在车里时会想事情——想截止期限、想争吵、想潜在的冲突、挂念着错误等等。我们在办公室或洗澡时也都会这样做,而且那些想法感觉上都很真实。

当我们在思考时,我们很容易信以为真,将自己所想的当作真实。让我说得更清楚一点吧,听起来可能很奇怪,但是我们经常会忘了自己正在思考,因为这是我们常常在做的事——就跟呼吸一样。除非我提醒你,不然你可能不会注意到自己在呼吸,是不是?思想也是类似的活动。因为这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会很重视思想,而且跟着思想走。我们会认为思想是真实的,任凭思想带给我们压力。

如果你仔细想一想,你就会看出其间的潜在问题。当你在想一件事情时,不过就是一个“想法”而已。只要你的意识或潜意识不要给自己压力,思想其实是毫无作用力的。思想只是你脑海中的想像与概念而已。那就像是梦一样——只是在做些梦时,你是醒着的。而这些清醒时产生的思想,是你自己可以决定要如何看待的。

举个例子,你在开车上班途中可能会东想西想:“老天!今天可不好过了!今天有六个会,中午以前还要交两个报告。我很怕看到珍,她一定还在为昨天我们吵架的事生气。”

以这个例子来说,基本上只有一两件事会真的发生。你可以很紧张、很担心,越想越多,不停地分析自己的生活会变得如何糟糕,再自怜自艾起来。或者你也可以搞清楚实际的状况,意识到这一切不过是一场小小的“思想攻防战”,然后提醒自己这不过是脑海中的想法而已,你根本还没到办公室——你不过还在开车!

这并不是说你今天就不会碰到困难或是你要假装一切完美无缺。但是在工作时间正式开始之前,就想着这一天会很难过,完全是不合逻辑的。听起来是很荒谬——但这却是我们每个人每天在做的事。我们不停地想呀想呀想,到后来便以为那不只是思想,而是真实了。

如果你有改变自己对思想的观念,你就会惊讶地发现工作中的压力减轻了许多。下一次当你又在做“思想攻防战”时,试试看能不能点醒你自己,然后轻松地对自己说:“嗨!你又来了。”就像这样提醒自己,不要把刚才的胡思乱想当真。我希望你把这个策略放在心底,这样你的世界就会完全不同了。

从平凡中发现伟大

世界上许多成大事者都是一些资质平平的人,而不是才智超群、多才多艺的人。我们怎样解释这个现象呢?

一些人取得了远远超过他们实际能力的成就,使很多人感到疑惑不解:为什么那些看上去智力不及我们一半、在学校排名末尾的学生却取得了巨大成功,在人生的旅途上把我们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其中一些人,尽管在学校里被我们嘲笑,后来却能专心一个领域,耕耘不辍,最终到达目的地。尽管智力平庸,但他想方设法保持领先,一步一步地积累了自己的优势,而那些所谓智力超群、才华横溢的人却仍在四处涉猎,毫无目标,最终一无所获。

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这是一句格言,更是一条真理。

人们都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其实,真理常常就在你的身边,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索的头脑,有没有敢于坚持真理的勇气。

就拿洗澡来说,可谓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洗完澡,把浴缸的塞子一拔,水哗哗地流走,谁也不会去注意它。然而,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向左旋的,也就是逆时针的!

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他设计了一个碟形容器,里面灌满水,每当拔掉碟底的塞子,碟里的水也总是形成逆时针旋转的漩涡。这证明放洗澡水时漩涡朝左,并非偶然,而是一种有规律的现象。

1962年,谢皮罗发表论文,认为这漩涡与地球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自转的话,拔掉澡盆的塞子,水不会产生漩涡。由于地球是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而美国又处于北半球,所以洗澡水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谢皮罗由此推导出,北半球的台风,同样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漩涡是一样的。他断言,如果在南半球,则恰好相反,洗澡水将按顺时针形成漩涡;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

谢皮罗的论文发表之后,引起各国科学家的莫大兴趣,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论断完全正确。

在60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调查蚯蚓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发现美国东海岸有一种正蚯蚓,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正蚯蚓,但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他无法回答,这究竟是为什么?

密卡尔逊提出的这个问题,引起了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当时,魏格纳正在研究大陆和海洋的起源问题。他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量很有限,无法横跨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揭示了这样一个秘密: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才裂开分为两个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

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成,也正说明他的成功在于从问号中寻求真理。

最为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看到儿子睡觉时,忽然眼珠子转动起来。他感到奇怪,连忙叫醒了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一个梦。于是这位医生想,眼珠子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

为了解开这个谜,他把儿子当成了“试验品”:每当儿子睡觉时,便守在旁边,一旦发现儿子眼珠子转动,就叫醒他。儿子总是说做了一个梦。

后来,医生又细细观察了他的妻子和邻居,都发现同样的情况。于是,他写出了论文,指出当人们入睡时,如果眼珠子转动,一定是在做梦。

他的论文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注意。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使用眼珠子转动的次数、时间,来测量人做梦的次数和梦的长短。

杜邦公司创始人伊雷尔的哥哥维克多可以说是一表人才,他口齿伶俐、头脑敏捷、身材挺拔、相貌英俊,外表上简直没什么缺点。他是一个社交明星,给每个人留下的第一印象都是完美的。但是熟悉他的人知道,他从来就没有认认真真地办过一件事,就是答应别人的事,他也可能会忘掉。他仅仅是个吃喝玩乐的专家。如果派他外出考察,他回来后拿不出多少有价值的商业情报,却能绘声绘色地描述旅途中的美味佳肴和美女。伊雷尔做火药买卖时,维克多在纽约给他做代理。维克多凭社交手腕发展了一些客户,但是其中一位,拿破仑的弟弟杰罗姆,一位花花公子,却毁了他。在纵欲无度、花天酒地的生活中,他们俩很投缘,只要杰罗姆缺钱,维克多就慷慨地掏腰包。正是杰罗姆的一笔笔巨额借款,导致了维克多的贸易公司的破产。

伊雷内则是个截然相反的人。他身材不高,相貌平平,但在学习和工作中有股近乎痴迷的专注劲儿。小时候在法国,家境还很宽裕的时候,他受拉瓦锡的影响,对化学着了迷。那时候他父亲皮埃尔是路易十六王朝的商业总监,兼有贵族身份,谁也想不到这个家庭在未来的法国大革命中会险遭灭顶之灾。拉瓦锡和皮埃尔谈论化学知识的时候,小伊雷内稳稳当当地坐在旁边,竖起耳朵听着。他对“肥料爆炸”的事尤其感兴趣。拉瓦锡喜欢这个安安静静的孩子,把他带到自己主管的皇家火药厂玩,教他配制当时世界上质量最好的火药。这为他将来重振家业奠定了基础。

若干年后,他们全家人逃脱法国大革命的血雨腥风,漂洋过海来到美国。他的父亲在新大陆上尝试过七种商业计划——倒卖土地、货运、走私黄金……全都失败了。在全家人垂头丧气的时候,年轻的伊雷内苦苦思索着振兴家业的良策。他认识到,目前战火连绵,盗匪猖獗,从事商品流通有很大的风险,与其这样倒不如创办自己的实业。但是有什么可以生产的呢?这个问题萦绕在他脑海里,就连游玩时他也在想。有一天,他与美国陆军上校路易斯·特萨德到郊外打猎,他的枪哑了三次,而上校的枪一抠扳机就响。上校说:“你应该用英国的火药粉,美国的太差劲。”一句话使伊雷内茅塞顿开。他想:在战乱期间,世界上最需要的不就是火药吗?在这方面,我是有优势的,向拉瓦锡学到的知识,会让我成为美国最好的火药商。后来,他就靠着这股专注劲,克服了许多困难,把火药厂办了起来、办成了举世闻名的杜邦公司。

历史上,平庸者成功和聪明人失败一直是一件令人惊奇的事。通过仔细分析,发现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在于,那些看似愚钝的人有一种顽强的毅力,一种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如磐石的决心,一种从不受任何诱惑、不偏离自己既定目标的能力。相反,那些聪明却不坚定的人,往往没有一个明确目的,四处出击,结果分散精力,浪费才华。一个聪明的孩子,不管是否在大学里遥遥领先,不管是否比社区的其他同龄人更引人瞩目,如果不专心致志就永远不会成功。

在同样的时间内,有些人学到的知识比别人多,做出的成就比别人高,这是因为他们全身心扑在自己的事业上。他们做起事来,都有一股忘我的、甚至六亲不认的劲头。据说爱迪生在新婚之夜想到一个问题,就到实验室里研究起来,忘记了新娘,直到有人来叫他,他才想起这是什么日子。他一生中贡献了电灯、留声机、电影等对人类生活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发明,以及不计其数的小发明,如果不是一个连睡觉都想着发明的人,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成就。

高效率蒸汽机的发明者詹姆斯·瓦特,从小就是出了名的心灵手巧的人,他在父亲的造船作坊里迅速掌握了修理航海仪表的技术,工匠们夸他“每根手指头上都刻着好运纹”,事实上,在拥有自己的工作台之前,小瓦特就把课余时间消磨在车间里,观察大人们干活,静静地思考,他是一个非常内向、好静的孩子,只要是他感兴趣的事,无论他准备做、正在做、还是暂时中断,他的心思都在上面,这样的人所取得的进步,是那些三心二意的人望尘莫及的。

他中学毕业后来到格拉斯哥,想学一门手艺,但是这里竟然没有一个配当他师父的人,那些工匠可以教的,他早就会了。他不得不来到伦敦,从举世闻名的仪器专家中寻找自己的导师。他成了数学家、仪器制造专家约翰·摩根的学徒。一年中,他掌握了别的学徒需要三至四年才能学到的东西,他是这样做的:每周在摩根的车间里工作五天,每天从清晨干到晚上九点,在休息时间又揽些零星的修理活来于。他用黄铜制作的法式接头的两脚规被评为全行业中最杰出的作品。出师时他告诉父亲:“我认为不管在什么地方,我都不愁没有饭吃,因为现在我已经能像大多数工匠那样出色地工作了,尽管我还不如他们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