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会选择懂得放弃(智慧必读丛书)
10545500000008

第8章 把选择与放弃看做一种人生观(3)

唐德宗时,又召见重用李泌。公元785年,陕虢都知兵马使达奚抱晖鸩杀节度使张劝,想以木已成舟之策胁迫朝廷任其为节度使。唐德宗派李泌处理此事,并拟以神策军护送。李泌协“陕城三面悬绝,攻之未可以岁月下也,臣请单骑入之。”唐德宗说:“单骑如何可入?”李泌回答说:“陕城之人不贯逆贪,此特抱晖为恶耳。若以大兵临之,彼坚壁定矣,臣今单骑报其近郊,彼举大兵则非故,若遣小校来杀臣,未必更为臣用过。”于是,李泌单骑赴陕,行至陕州近郊,抱晖将佐不等抱晖之命就来迎接。李泌入城后并不问抱晖罪,但索簿书,治粮储。有人告密,李泌概不接见,军中镇静如常。然后,李泌召见抱晖说:“你擅杀朝使,罪不容诛,惟今天子以德怀人,我也不愿执法相绳。你且带着币帛,虔祭前使,此后慎无人关,自择安处,潜来接取家属,我总可以保你无虞。”抱晖亡命而去,陕州遂为朝廷所有。李泌大智大勇,单骑下陕州,平定了内乱。后来李泌辅佐德宗发挥了重大作用。他调和君臣,使君臣不疑,天下无事。仗义救良将而不使株连无辜。主张联诸国、抗吐蕃。又清汰冗官,分隶禁军,调边境戍卒,屯田系师。与蕃贾互市,鬻缯易牛;募边人输粟,救荒济贫。其治国安邦之良策,均为唐廷采纳。李泌在适当时机辞去了相职,只任学士的散职。

李泌一生,好谈神仙,颇尚诡诞,实际这是个幌子,他危时出山辅政不争权位,安则归山养性,始终与世无争。但他历仕三朝,不是宰相胜过宰相,任凭风云变幻,他终能发挥济世安民的巨大作用。这个传奇人物实际是个生逢乱世的高明的谋略家。

出头椽子总先烂

“椽子”,是放在房屋檩上的木条。留意一下那些老房子,就会发现那些露出屋檐之外的木椽比其他地方破烂得厉害,略思其理,便不由得知。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想表现自己,让他人知道自己,看重自己。成绩差的小学生,被老师叫去拿一把扫帚、搬一个板凳,便高兴得浑身是劲,荣耀得很。在车间里干了十几年的工人,某日壮着胆子与一位副厂长握了一次手,便觉得光彩得不得了,似乎也算出了一次头,见了大人物。

这类表现不算什么,也绝对算不上什么出头。如果人们有智慧、有才能和有热情,想出人头地,想在万千大众之中露露脸,风光风光,那就要千万注意时机,不要忘了自己的平安。

俗话中劝人慎重表现自己的话语意味深长。例如,我们都听到过下面的俗语:

1.“出头椽子先烂”;

2.“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3.“枪打出头鸟”;

4.“是非由于多开口,烦恼总为强出头”。

上面这些俗语说的都是出头、冒尖者的危险。无论人才优秀,无论冲天冒失露头角,无论幼稚单纯,轻率人世,无论被动地被推到台面上,都可能有丧失生存安全的结局。

所以,人不必对一切都望而生畏,裹足不前;然而,大潮来时,大风起处,必须三思而后行。为了虚荣,平常人丢一点面子,受一点小辱,无伤元气,尚足可惜。豪杰英雄,不谙世情,草率行事,往锋头上碰,未免遗憾终生。

吴王箭射灵猴的典故,正好说明了这种盲目者的命运。

有一日,吴王乘船在长江中游玩,登上猕猴山。原来聚在一起戏耍的猕猴,看到吴王前呼后拥地来了,立即一哄而散,躲到深林与荆棘丛中去了。

但有一只猕猴,想在吴王面前卖弄灵巧,它在地上得意地旋转,旋转够了,又纵身到树上,攀援腾荡。吴王看了不舒服,就展张搭箭射它,它能从容地拨开射来的利箭,又敏捷地把箭接住。吴王脸都气红了,命令左右一齐动手,箭如风卷,猕猴无可逃脱,立即被射死。

吴王回头对他的友人说,这灵猴夸耀自己的聪明,倚仗自己的敏捷傲视本王,以至丢了性命,要引以为戒呀!可不要用你们的意志声色骄人傲世啊!

求人不如求己

梁晓声写过一封非常感人的家书,这封信的起因是他的亲戚希望利用他的关系办点事,言辞很恳切。但是,梁晓声拒绝了,原因是“我们”应该“过小百姓的生活”,用自己的汗水实实在在地做点事情,如果实在贫穷,他先寄去一部分稿费,至于说求人办事,还是免了的好,因为“我们的父亲”一辈子不求人,这是多么美好的品格啊,不给别人添麻烦的人,肯定会得到大家的尊重。

拒绝的话句句都说在理上,让人频频点头,可是,生活中的人们并不都像梁晓声一样明智。拉关系谈交情似乎是习以为常的事。有人干脆说,生活就是一张网,我们都是一只只网里的虫,如果什么“事”都办不了,在人们的眼中就注定成为没有能量的懦弱的人,甚至逐渐被人们忘记,因为你根本不重要,你只是网上的一个洞,这个洞是有些讨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实在非常微妙,你说你谁也不求,反倒成了缺点了。

这种关联有时能构成一种可怕的力量,比如说你一旦在单位形成了这样一种印象,脑门上似乎就标明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字样。这种习惯的势力对年轻人来说是一种威胁。可是,年轻人不应该这么想,因为你是改变世界的力量,还没等施展拳脚呢,先被原有的状态同化了,这就有“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味道了。凡是交流和帮助是应该有个范围的。要想做成大事,从心底里感到生命的充实,就必须靠自己,而且,所有的事实都证明,“一切靠自己”是最明智的生存理念,比如说写情书、吃喝拉撒睡,靠得了别人吗?因此,自立绝不可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个词也不是专门对年轻人说的。长辈为晚辈找工作的时候经常跟“自立”背道而驰,别为暂时的“如意”而冲昏头脑,路还长着呢,谁不知道谁呀?

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常常能被人看重。这是他的资本,他的与众不同。犹太人教育子女的方式是非常特别的,他们在孩子们面前挖一个坑,然后叫孩子往前快跑,孩子如果乖乖地掉进坑里,一定会遭到严厉的责备:

“在这个世界上,不要相信任何人,只能相信你自己。”

同样,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自己摔跤了,绝不会像中国孩子一样连哭带闹,犹太人的孩子大都会自己爬起来,因为他们知道,哭闹无济于事,谁有工夫管你!这些父母并不是狠心的爹娘,他们足够聪明,知道孩子最应该得到的是什么。

对于充满朝气的年轻人来说,要是觉得自己有能力,一百个人说你是白痴也没用;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废物,一千个人给你注射上兴奋剂也白搭。任何人的生存靠的都是自己的努力和机遇,跟别人的暗地照顾没有决定性的关系。天道酬勤,只要你一心向善,执著拼搏,生活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想拥有一个高质量的人生,就给自己一定的信心,要想平平庸庸过一辈子,别人也没办法。

不争而胜为妙

争辩或许使你偶尔获胜,但没什么值得得意的,因为你失去了对方的好感。

怯弱愚蠢的人才好激动和大吵大嚷,聪明强干的人什么时候都应保持自己的尊严。

永远避免跟人家正面冲突。说这句话的人不知道是谁,但我受到的这个教训仍常存不灭。那是我最需要的教训,因为我是个积重难返的杠头。小时候我和弟弟,为天底下任何事物都抬杠。进入大学,我又选修逻辑学和辩论术,经常参加辩论赛。我听过、看过、参加过无数次的争论。这一切的结果使我得到一个结论:

天底下只有一种能在争论中获胜的方式,那就是避免争论。

十之八九,争论的结果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绝对正确,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即使赢了,但实际上你还是输了。为什么?如果你的胜利使对方的论点被攻击得千疮百孔,证明他一无是处,那又怎么样?你会觉得洋洋自得;但他呢?他会自惭形秽,你伤了他的自尊,他会怨恨你的胜利。而且——“一个人即使口服,但心里并不服。”

国内某人寿保险公司立了一项规矩:“不要争论!”真正的推销精神不是争论,甚至是不露痕迹的争论也要不得。人的意愿是不会因为争论而改变的,当你在表面上看似说服了他的时候,他可能是厌倦了跟你吵,而内心仍然坚持原来的观点。

你想不想拥有一个神奇的短句,可以阻止争执,除去不良的感觉,创造良好的生存意志,并能使他人注意倾听?好极了。可以这样开始:“我一点也不怪你有这种感觉。如果我是你,毫无疑问的,我的想法也会跟你一样。”

像这样的一段话,会使脾气最坏的老顽固软化下来,而且你说这话时,应有百分之百的诚意,因为如果你真的是那个人,当然你的感觉就会完全和他一样。

例如,你并不是响尾蛇的惟一原因,是你的父母并不是响尾蛇。你不去亲吻一只牛,也不认为蛇是神圣的,惟一原因是因为你并不出生在恒河河岸的印度家庭里。

你目前一切的生存现状,原因并不全在于你——记住,那个令你觉得厌烦、心地狭窄,不可理喻的人,他那副样子,原因并不全在于他。为那个可怜的家伙难过吧。可怜他,同情他。你自己不妨默诵一个喝醉的乞丐蹒跚地走在街道上时所说的这句话:“若非上帝的恩典,我自己也会那样子。”

明天你所遇见的人中,有3/4都渴望得到同情。给他们同情吧,他们将会爱你。

不要暗箭伤人

我以演讲来宾的身份出席了一家公司的集会。席间一个年轻人来找我,并做了自我介绍。他看起来是个很不错的年轻人,但是没过多久,他就开始暗箭伤人起来。

他喃喃地抱怨起他的主管及其他一起共事的人。不过短短的10分钟,我对他公司所有的乱七八糟的事都一清二楚了。如果说我完全同意他的观点,那么他的公司的员工简直全是烂人——当然,除了他之外。

最难过的是,我想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那好像就是他每天的谈话内容。他显然是有暗箭伤人的习惯。

不幸的是,不只是这个年轻人在这么做而已。以我经常到全国各地旅行、接触过许多不同的团体的经验来看,暗箭伤人的人是比比皆是的。或许这个现象如此普遍,主要是因为我们从没想过后果的关系吧!

1.两个理由足以阻止你暗箭伤人

第一,那些话听起来很可怕,而且让人对你的印象不好。每当我听到有人在背后暗箭伤人时,我总觉得这只是透露了说话者本身好批评的特质,并不能显示出他所谈论的人有何真实面目。对我来说,一个会在背后讲人家闲话的人一定是个两面派。因此对于我一开头就提到的那个年轻人,他在我面前和在同事面前的举止言行是否一致,其实我心中十分怀疑。换句话说,他会面带微笑地在同事面前说些好话,在同事背后,他的表现就完全不同了。对我而言,在背后中伤人是害人害己的游戏,也会造成坏印象。

第二,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除了会让你看起来心肠恶毒,像个坏人之外,最重要的是还会替你惹来许多麻烦,造成压力、产生其他负面的影响。

下一次你听到有人在背后伤人时,试着想想那个出言中伤的人,在自信沉稳的外表下,会是怎么想的?想想如果在一个人背后说他的坏话,而他却不能当场为自己辩护,会是什么感觉?这是个意味深长的的问题——但答案却是昭然若揭地令人不好意思再讨论下去。我只知道过去每当我在背后说人闲话,我所说的话都会给自己留下不好的感觉。我曾经问自己:“你怎么能做这么低级的事?”你根本赢不了自己的良心。你或许可以暂时一吐胸中郁闷,但接下来的几天,甚至更久,你都得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2.暗箭伤人也会制造焦虑

那个跟我说了一堆坏话的人,在说话时尽量压低声音,因为他不想让人听见。如果他用带着敬意的口吻,说些别人的好话,岂不比较容易,也轻松得多?当你这么做,你不会担心别人听到你说话,也不用怕别人将你说的讲话传出去——甚至传到那个你正在中伤的人耳中。而你在背后中伤人时,最起码的压力在你自己身上——你必须时时警戒,被迫保守自己的秘密。这不值得你付出这么大代价。

最后也最明显的是,如果你在别人背后说闲话,听你说话的人会对你失去敬意与信任感。记住,你的谈话对象大多数是朋友或同事。而你必须要明白,即使他们对你说的话表示兴趣,即便他们也说了些坏话,但他们心底还是会认为你是个喜欢暗箭伤人的人。他们一定会问自己:“如果他有机会,会不会在别人背后说我的坏话呢?”他们肯定知道答案,那就是一定会说。

我曾经听过一个经常往来的熟人对我说:“我从没听你说过一句别人的坏话。”这是我听过最好的赞美之一。不幸的是,我确实曾经在背后伤过人,而我并不引以为荣。不过,我还是将这样的赞美放在心中,因为我确实非常努力去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不要有怀才不遇的想法

每个地方都有“怀才不遇”的人,这种人普遍的现象是牢骚满腹,喜欢批评别人,有时也会露出一副悒郁不得志的样子。和这种人交谈,运气不好的时候,还会被他刻薄地批评一顿。

这种人有的真的是怀才不遇,因为客观环境无法配合,“虎落平阳被犬欺,龙困浅滩遭虾戏”,但为了生活,又不得不屈就,所以痛苦不堪。

难道有才的人都会这样吗?并不是的,虽然有时是千里马无缘见伯乐,但大部分都是自己造成的,因为真正有才的人常常是自视过高,看不起能力、学历比他低的人,可是社会上的事很复杂,并不是你有才就可得其所的,别人看不惯你的傲气,自然而然就会想办法给你点颜色看。至于上司,因为你的才干威胁到他的生存,如果你不适度收敛,又怕别人不知你才干似的乱批评,那么你的上司肯定会压制你,不让你出头,于是你就变成“怀才不遇”了。

另外一种“怀才不遇”的人根本就是自我膨胀的庸才,他之所以没有受到重用,是因为他的平庸、无能,而不是别人的嫉妒。但他并没有认识到这个事实,反而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到处发牢骚,吐苦水。

不管有才或无才,凡是有“怀才不遇”的“感觉”的人都是人见人怕,因为你只要一听他谈话,他就会骂人,批评同事、主管、老板,然后吹嘘他有多本事,多能耐,遇到这种情况,你也只好点头称是,绝不要跟这种人唱反调。

结果呢?“怀才不遇”感觉越强烈的人,越把自己孤立在小圈圈里,无法参与到其他人群里面。每个人都怕惹麻烦而不敢跟这种人打交道,人人视之为“怪物”,敬而远之。不好的评价一旦传播开来,除非遇到爱惜人才、明白事理的上司竭尽所能,大力提拔,否则将永远无法出头。

这种人我看过很多,结果有的辞职了,有的外调,干的还是小职员,有的则还在原单位继续“怀才不遇”下去。

不管你才能如何,都有可能会碰上无法施展的时候,这时候千万要记住:就算有“怀才不遇”的感觉,也不能表现出来,你越沉不住气,别人越把你看得很轻。那么难道就这样一辈子“怀才不遇”下去?那倒不必如此,我想有几件事可以做:

1.先评估自己的能力,看是不是自己把自己估计得太高了。如果觉得自己评估自己不是很客观,可以找朋友和较熟的同事替你分析,如果别人的评估比你自我评估还低,那么你要虚心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