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美好的人生(智慧必读丛书)
10545600000048

第48章 珍爱友情享受美好人生(10)

要养成不断向自己提问的习惯,不仅要发现问题,还要提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成大事、创大业。

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独立自主是成大事者的良好习惯之一。

你有没有独立自主的习惯,从你的生活方式中就可以看出,你要学着独立地去生活,自主地去做事情。一个成大事者是不会在生活中依赖他人的。

当你作为一个生命呱呱坠地,可能就已经习惯了父母的呵护与抚爱。饥饿、寒冷、病痛、挫折……似乎都有人在为你遮挡。

而现在你长大了,步入了社会,拥有了自己的生活。可是,你是否想过:你能生存吗?你能适应社会吗?你能活得很好吗?

从这一刻开始,你的精神支柱就是你自己,只有你才能对你自己负责!

一位成功人士谈起他在美国的一段经历。为了16岁的儿子能够成才,就狠下心来把他送到一所离家很远却十分有名的学校去念书。

那个稚气未脱的小伙子每天都需要转三次公共汽车,换两次地铁,穿越纽约最豪华和最肮脏的两个街区,历时三个多小时。而纽约的地铁又是世界上最乱最不安全的地方之一。每天都有抢劫、强奸,甚至杀人的事件发生。

为什么这位朋友让自己的儿子放着离家近的学校不去,而冒那么大的风险,整天奔波呢?

一方面固然为儿子考上了世界的名校;另一方面更是由于这位成功人士要培养儿子独立生存的观念使然。

成大事者认为: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要经过这一关,都要穿越这样的危险地带,否则就难以在这错综复杂、险象横生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一位成功人士告诫他儿子说:人生道路是危险的,因为人生只有去,没有回,只能走一次路线,而每一步跨出去都是自己不曾熟悉的道路,若一步稍有不慎,你的整个人生都将遭到打击或挫折。

所以他在给儿子的信中着重写道:"年轻人,你渐渐会发现,当你个人独立的时候,会变得格外聪明,当你离开父母的时候,你才会知道父亲是对的。"

欲成大事者就应该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并且用这种习惯去面对世界,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也许,你会遇到一些问题:觉得社会太黑暗;抱怨别人太势利。感受了人世间的冷暖之后,你变得孤独、寂寞,总有许许多多不能名状的情绪要发泄。

这时你应该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其实,你只是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孩子"。

也就是说,你还没有独立,不能独自承担许多事情。所以你活得不顺心、不积极,没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

我们活在这个世上,不能没有独立。而这一切又只能靠自己,因为自身就是自己的生存环境之一,就是自己的主人。

鲁迅先生的故事不知被多少人传诵:鲁迅小时候,由于家道的败落和父亲的病情,使还是孩子的鲁迅过早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他不仅要学习,还要每天往返于药店与当铺之间,为生活而奔波。可即便如此,他还是勤勤恳恳地求学。

一次,由于上学迟到,老师对他加以批评,鲁迅就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上了一个"早"字,这不仅仅是对自己的提醒,更是一个人人生观的体现:自立、自强。

当一个青年人独立了,放弃了依赖性的时候;当一个青年人真正为自己负责的时候,他就会变得无比强大。

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一个女孩子可能是很柔弱的,但当她成为一个母亲之后,就必须为生活而奔波,因为她要负起母亲的责任,在婴儿眼里是独立的体现。

天助自助者,社会需要坚强自立的人,任何人都不愿意与一个软弱无力,随时会倒在自己身上的人呆在一起。只有你能为自己负责了,你才可能更多地得到别人的帮助。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陪你一生一世,每个人都需要学会独立生活。

一个娇生惯养、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孩子,要想迅速地成熟起来,最好的方法是让他远离父母,去过独立的生活。

正如一个婴儿,只有当他挣脱了双亲扶持的双手,自己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我们才会惊奇地叫道:宝宝会走了。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社会的进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奇异的变化,每个人都充满了智慧,又都有一副适应自己人生经验的"如意算盘"。

然而,谁也无法在课堂上、书本中或家庭里教会孩子如何自如地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和利害关系,如何克服自身的惰性和弱点,以一个成熟者的目光来审视世界上的一切。这些只有自己去面对、去体验,才能获得知识。

正如一位先哲所说:"若想让小鸟学会飞,就让它自己飞吧。"

每个人都可能有这样的经验,被一位朋友领着穿过几条不曾到过的小巷,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第二次自己来时,竟然无法辨认上次走过的路线。只有按图索骥,走一路问一路,再来时你才能十分肯定地找到要找的目标--这就是独立的好处。

独立的境界是美妙的,独立的习惯却是需要自己去学习和培养的。独立地面对社会、面对自然、面对自己、面对生活。

独立的习惯是成大事者应该必备的条件之一。

一个独立的人,会坚守信仰、保持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人生道路上不迷失方向,才能为人生涂上一道亮丽的色彩。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能够坚持自己的信仰拒斥邪恶,保持自我真性情,"出污泥而不染",要有不沾世俗气的独立。

做人要独立,惟有如此,才能思想自由,不断探索;才能从事学术工作才能解放思想,富有创造性,而且能埋头钻研,上下求索,以追求真理为宗旨;才能促进学术的发展与进步;才能在将来成就一番事业。

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走出"死读书"、"读死书"的圈子。在学问上有所见解、有所创新,才是我们生活中所要求的样子。

我们生在这个纷繁的世界里,不可能孤立存在,你必然会与许许多多的人交往、合作。但这并不代表你要放弃独立而随波逐流。

不要总是一本正经或忿忿不平。为赢得别人的欢迎,你必须在举止上做些让步。有时你可以退让,但不要为此失去自我。拥有了独立的品格,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就会使你在成功的路上一帆风顺。

勤于思考胜过盲目蛮干

懒惰平庸的人往往不是不动手脚,而是不动脑筋,这种坏习惯制约着他们摆脱困境的思索。

相反那些成大事者都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让问题成为人生难题的习惯。

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有意义的构想和计划都出自思考,而且思考得越深刻,收益就会越大。

一个不善于思考难题的人,会遇到许多取舍不定的问题;相反,正确的思考就会发生巨大作用,可以决定一个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古希腊的佛里几亚国王葛第士曾经在战车上打了一串结。他预言:谁能打开这个结,就可以征服亚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还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地将绳结打开。

这时,亚历山大率军入侵小亚细亚,他来到葛第士绳结之前,不加考虑,便拔剑砍断了绳结。后来他果然一举占领了比希腊大50倍的波斯帝国。

一个孩子在山里割草,被毒蛇咬伤了脚趾,孩子疼痛难忍,而医院在远处的小镇上。孩子毫不犹豫地用镰刀割断受伤的脚趾,然后忍着巨痛艰难地走到医院。虽然缺少了一个脚趾,但孩子以短暂的疼痛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一位朋友到一家餐馆应征做钟点工。

老板问:在人群密集的餐厅里,如果你发现手上的托盘不稳,即将跌落,该怎么办?许多应征者都答非所问。

朋友答道:如果四周都是客人,我就要尽全力把托盘倒向自己。最后,朋友成功了。

亚历山大果断地剑砍绳结,说明他舍弃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小孩果断地舍弃脚趾,以短痛换取了生命;服务员果断地把即将倾倒的托盘投向自己,才保证了顾客的利益,这些都是正确思考的杰作。

正确思考往往蕴含于取舍之间,因为不这样做,就那样做,这些都是由一个人的思考力决定的。不少人看似素质很高,但他们因为难以舍弃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视了更长远的目标。

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有时仅仅抓住了一两次被别人忽视的机遇而获取了成功,要做到这些,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在人生道路上进行果敢的取舍。

所有计划、目标和成就,都是思考的产物。你的思考能力,是惟一能完全控制的东西。你可以以智慧或是以愚蠢的方式运用思考,但无论如何运用它,它都会显现出一定的力量。没有正确的思考,是不会克服困难的,如果你不学习正确的思考,是绝对没有办法防止受挫的。

例如,每当你用石头往玻璃上丢的时候,只要石头不变,则玻璃一定会被打破。反复几次用石头砸玻璃之后,并可归纳出一个结论,亦即玻璃是易碎的,而石头不会碎。

从这个结论出发,你可进行推断其他不易碎的东西(例如棒球)也会打破玻璃,而石头也会打破其他易碎的东西。但我们很可能一不小心就做出错误的推理,进而导出错误的结论。

你必须严格地要求推理的正确性,也就是严格地要求自己进行正确思考,必须审查你的推理结果,并找出其中的错误。除了审查你自己的思考过程之外,还可以运用这两种推理方式,审查别人的思考结果是否正确。

人性中普遍存在着两个相反的特质,这两个特质都是正确思考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