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10545900000022

第22章 关于文人“下海”

翻开中国历史,自古文人的出路大约主要有两条,一是做官,一是教书。还有一批饱读诗书而没有出路的文人,他们既无做官之命,又吃不下教书之苦,更没勇气去下力,于是便只好沦落为“孔乙己”,“穿破旧长衫而站着喝酒”,最后连茴香豆都“多乎哉,不多也!”况且,文人有运气做官的实在太少,教书也清贫,不教书的更穷,所以大批文人一生穷愁潦倒。因为是文人,便有文人的架子,要比劳动人民整整高一篾片!至于摆摊设点做生意,历来为文人所不齿,“宁可饿死街头,也不做那下贱活路”,文人的酸味就出来了,穷而且酸,所以叫做穷酸文人。

杜工部的“茅屋为秋风所破”之后,大约觉察到书中并无“黄金屋”,于是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唤;读了一辈子诗书的蒲松龄老夫子最终也未能拥有“颜如玉”,于是便编造出“穷书生夜遇狐鬼美女”一类的聊斋故事。可是编来编去,那屡试不第、穷愁潦倒的蒲老夫子依然穷愁潦倒……

所以,对于时下文人争相“下海”,愚以为这的确是件好事。文人“下海”,至少可以减少些迂腐之气。倘若果真凭劳动捞到几个“虾子”,他们也不至于“穿破旧长衫”,一副穷酸相到处发牢骚。这无论如何都是社会的一大进步,更是文人自身的一大进步。

199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