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最受青少年感动的人生忠告故事全集
10546500000010

第10章 感悟人生篇--一切,原本如此美丽(2)

这是一则让人忍不住落泪的故事。真正的爱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的,它体现在行动上,不论是孩子还是老人,需要的是真爱。真爱无言,于心深处。

虚职实爱

一位原本家境就很贫寒的女大学生,从遥远的乡下来到北京上学还不到十天,家中就传来噩耗,父母姐妹在制作花炮的过程中,竟然在一声爆响里全被炸死了。家中房倒屋塌,不剩片瓦。从此女大学生举目无亲,再也没有一分钱的来源。

她含着眼泪向学校提出退学。看来这是唯一的办法。老师问她以后打算怎么办,她说家中有一亩一分地的水田,还有一头老牛。19岁的她面临着另一种生活,回家种地,做一名乡野农妇。

老师听完哭了,同学们开始迅速地为这名还来不及熟悉的同学赞助车费。可过了几天老师告诉她,自己的爱人在学报工作,编辑部正需要一人看稿,一月350元。其他的我们再想办法。

她没有想到会绝处逢生,又生出这样一线希望。她点点头,再次流出了泪水。

于是,她入学十天便成了一名学报的编辑。当然是业余的。学校总计8000人,学生6500人。学报十天一张,稿子不多。她常闲着没稿儿看。但工资照发,每月350块。报社五个人,老张、老王、小李……人人都对她很好。她因课紧不能天天都去编辑部,居然没人找她。就是看稿也十分简单,改改错字,提些意见。她一度以为,做学报编辑真是轻松。

时光飞逝,落雨过后,又是落雪,四年的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她始终不知道,四年中的每月350块钱,并非学报所发,而是五名编辑从工资里均摊给她的。她更不知道学校并不需要这样一位看稿编辑,一切都是为她专门设立的。

四年,没有人说破这个秘密,四年,她一直蒙在鼓里。她离校的那天,学报的全体编辑与她合了影,从此,她的相片高高地挂在编辑部的墙上。她走了,五位编辑突然觉得失落。到发工资的时候,他们已经习惯了将每月工资取出一部分,摊在一起。习惯了这种安慰与自我心灵的净化。献出爱心,原来是一种人生的收获和乐趣。于是他们决定,再帮助一位贫困生,将这种爱永久地延续下去。

他们又雇用了一名因交不起学费而要中途退学的山里孩子。

于是,每隔四年,他们墙壁上的合影中都要换一名新人,一位并不需要的编辑。看着墙壁上的这些合影,他们的内心总是充满了友善和爱的光芒。编辑部的工作也因此变得更有意义和乐趣。

奉献爱心也会上瘾,看似奇怪,但这却是真的,因为奉献爱心的过程同时也是自我心灵净化的过程,其中自有温暖灵魂的东西,它闪耀着友善和爱的光芒。

卡罗尔的天才

当得知车祸使卡罗尔的身体受创、变形这个噩耗时,正在归国途中的我,一直在拼命思索应该怎样安慰卡罗尔。然而,卡罗尔一见我就说:“爸爸,我知道为什么这件事会发生,因为上帝想让我去帮助那些受伤的人。”

七个月后,卡罗尔以残疾人的身份再次回到学校,她甚至要求重新回到垒球场上。卡罗尔曾是我们家中的运动健将,她双腿健康时拍的最后一张相片,就是穿着垒球服照的。那阵子,卡罗尔的膝盖以下安装了假肢,只能屈膝30度。但我仍然带着卡罗尔去学校报名重新参加垒球队。

当我们报完名回家时,我向紧紧抱着球衣不放的卡罗尔说:“卡罗尔,你的腿已经不能跑步,你怎么可以打垒球呢?”卡罗尔笑着对我说:“爸爸,我早就想清楚了,只要我能做全垒打,我就不需要跑!”

那个赛季卡罗尔不知打了多少次全垒打,她也就名正言顺地留在了球队里。在球队她还学会了滑雪,甚至参加了美国滑雪冠军大赛。

那年夏天,我们有幸成为美国夏威夷轮船公司的嘉宾,前往夏威夷群岛游玩了一星期。那次航程实在美妙至极。在船上的最后一晚,有一个公开的天才表演,卡罗尔当时17岁,她告诉我们说:“我要参加今天晚上的天才表演。”

卡罗尔的歌喉并不好,她也不能跳舞,所以我很奇怪她会表演些什么。那个星期五的晚上,我和妻子与600位来宾,在酒吧内观看当晚的天才表演,而表演者都要站在舞台当中表演。你大概可以想象得到,那都是一些司空见惯的业余天才表演。

终于轮到卡罗尔上台了。

卡罗尔并没有穿短裤或夏威夷裙,她穿的是一条长裙。她美极了。来到麦克风前,她说:“我实在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天赋,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向你们作一个解释的好机会。我知道一个星期以来,你们都在观察我,留意着我的假肢,所以我觉得有责任向你们讲述事情的真相:我遇到了一场车祸,差点死掉了,但在紧急抢救下,我的心跳又恢复过来。他们截去了我的小腿和膝盖。我在医院里躺了七个月,接受静脉抗生素注射以对抗感染。”

她顿了一下,又继续说:“如果我有一项天赋,那就是--在此期间,我的信念变得异常真实。”

突然间,整个酒吧里鸦雀无声,女服务员不再递送饮料,每个人的眼睛都集中在这个17岁的金发少女身上。

她说:“我看见你们这些不用瘸着腿走路的女孩子,心里实在羡慕不已。但我知道,我是不能再这样走路了。我学会了一个道理,希望你们也能明白--你怎样走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与你同行。”

她顿了一顿,又说:“我想为大家唱一首关于我朋友的歌。”她开始唱--他与我同行,又与我共语,对我说我属于他……

“你怎样走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与你同行。”很有哲理的一句话。在布满荆棘、险滩的道路上,有信念与你为伴,有爱为你擦亮眼睛,这就足够了。

看见世界的时候

他生下来就是个盲人,父母开始还抱着能治好的希望,把他留了下来。可是当他们听医生说,治好他这双眼睛起码要花5万元钱,而且还没有把握时,父母彻底绝望了。他们是农民,5万元钱可不是说着玩的。后来,他们又生了个健康的儿子,于是他被丢在了一个陌生城市的火车站。

那时他才6岁,又是冬天,母亲把最厚的棉衣穿在他身上,他还是感到冷。他开始哭,“哇哇哇”地大哭,惊动了许多人。他听到身边有好多人在说话,他听不懂说什么,就一个劲地喊:“我要妈妈!我要妈妈!”但是妈妈没来,爸爸也没来。

他知道爸爸妈妈嫌他是一个盲人,不要他了。后来,有一双粗糙的大手拉起他冰凉的小手,一直拉着他走进了一个温暖的地方。这个人说:“这是我的家,以后也是你的家。”这个人让他喊他叔叔,他喊了,然后就换来了许多好吃的东西。

后来,叔叔一点儿一点儿地让他熟悉这个家,告诉他床在哪儿,柜子在哪儿,吃的东西在哪儿。

叔叔常常出去,他就在家里待着。叔叔怕他寂寞,给他买来许多玩具,有能跑的汽车,有能响的冲锋枪。他看不见,却愿意听这些玩具的声音,他觉得那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东西。

他慢慢长大了,在叔叔的细心照顾下,除了眼睛看不见,其他部位都很健康。他曾经问叔叔,自己长得怎么样。叔叔说他长得很好看,就像电视里的小帅哥。他没见过电视,当然不知道电视是什么样子,更不知道里面的小帅哥到底有多帅。他脱口说道:“我要是能看到该多好啊!”叔叔听了,用那双粗糙的大手抚摸着他的脸,怜爱地说:“你不是听医生说过,5万元钱就可以治好你的眼睛吗?我现在正在挣钱,不管能不能治好你的眼睛,我一定要试试。”当时他躺在叔叔怀里哭了,泪水从他那黑暗的眼里流出来,热辣辣的。叔叔用他那双粗糙的大手给他擦泪,尽管有点痛,可他却觉得非常幸福。

终于有一天,叔叔兴奋地告诉他,攒够5万元钱了!叔叔激动地拉着他的手来到医院。后来他被推进了手术室。7天后,当医生准备给他拆眼睛上的绷带时,叔叔突然止住了医生,对他说:“孩子,如果你看到的世界和你想象中的世界不一样,或者你还是什么也看不见,你会失望吗?”他说他不会失望,叔叔说:“那我就放心了。”

医生拆绷带时,他紧紧攥着叔叔那双粗糙的大手,心里紧张极了。医生一层又一层小心地拆着,他的心就一下比一下跳得猛,当医生终于把最后一层绷带拆掉时,他真的看到了!他首先看到了许多人,这些人脸上都挂着泪滴。他一侧头,不禁惊呆了,他面前竟坐着一个眼睛深深凹下去的盲人!他顺着盲人的胳膊一直往下看,他看见,自己正紧紧地攥着盲人那双粗糙的大手……

看见世界的时候,发现这世上真有那种惊心动魄的关,真有一种苦难天使存在。那天使虽翅膀残缺,却仍奋力从火中托起另一个生命。

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儿也不笨。”

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而且在班上带感情地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在等待,等待一个美好的时刻。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那小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妈妈刚睁眼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您件礼物。”

妈妈笑了:“什么?”

“我的作文。”说着小男孩儿双手递过来那个大信封。

接过信封,妈妈的心怦怦直跳!

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掉了。

小男孩子的愿望之所以打动人心,源于他那颗纯真无邪的心,源于他渴求大人表扬的真诚。人世间最大的残缺就是心灵的残缺,孩子的心灵永远是至善至美的。

最好的年龄

几岁是生命中最好的年龄呢?

电视节目拿这个问题问了许多人。一个小女孩说:“两个月,因为这时你会被抱着走,你会得到很多的爱与照顾。”

另一个小孩回答:“3岁,因为不用去上学。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也可以不停地玩耍。”

一个少年说:“18岁,因为你高中毕业了,你可以开车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一个女孩说:“16岁,因为你可以穿耳洞。”

一个男人回答说:“25岁,因为你有充沛的精力。”这个男人43岁。他说自己越来越没有体力走上坡路了。他15岁时,通常午夜才上床睡觉,但现在一到晚上9点便昏昏欲睡了。

一个3岁的小女孩说:“生命中最好的年龄是29岁。因为你可以躺在屋子里的任何地方,虚度所有的时间。”有人问她:“你妈妈多少岁?”她回答说:“29岁。”

有人认为40岁是最好的年龄,因为这时是生活与精力的最高峰。

一个女士回答说:“45岁,因为你已经尽完了抚养子女的责任,可以享受含饴弄孙之乐了。”

一个男人说:“60岁,因为你可以开始享受退休生活。”

最后接受访问的是一位老太太,她说:“每个年龄都是最好的。享受你现在的年龄。”

老太太的一句话会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只要你能好好地珍惜现在,把握现在,每个年龄都会是最好的。过去已经无法重演,未来我们无法把握,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活在今天,珍惜今天,把今天的、手头的事情完成好,踏踏实实、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个今天。

少女的蜕变

一位中年妇女满面愁容地带着她的女儿来到心理学教授的办公室:

“教授,我真弄不明白她是怎么回事。她对所有的事情漠不关心,整天衣衫不整、吊儿郎当不说,还荒废学业,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她都17岁了,这个年纪对她的将来有多重要,可是她这样让我怎么办呢?”

教授微笑着说:“让我单独跟她谈一谈吧,也许我能找到她对一切漠然置之的秘密所在。”

母亲走后,教授下意识地仔细观察姑娘,他发现这位衣衫不整、蓬头垢面的少女其实长得很漂亮,但邋遢的外表却掩盖了她的美丽。姑娘成熟了,而心理却很幼稚。

教授开始跟她聊天,她似懂非懂。教授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问道:

“孩子,你难道不知道自己是个非常漂亮、非常好的姑娘吗?”

这句问话,使姑娘美丽的大眼睛里顿时放射出一缕亮光。她缓缓地抬起头来,长时间注视着老教授那布满皱纹的善良面孔,一丝深沉的笑容浮现在她的脸上,如同大梦方醒,她看到了新的天地。

“您说什么?”姑娘惊喜地问。

“我说你很漂亮、很好,可你自己却没发现自己是个漂亮的好孩子。”

姑娘那秀丽的脸上绽开了舒心的微笑。这样的话她还是第一次听到,平时充塞她耳际的不是同学们的数落、嘲讽,就是母亲的谩骂,她早已麻木了。

教授拍拍姑娘的肩膀说:

“孩子,我和夫人今晚要去剧院看芭蕾舞剧《天鹅湖》,你能陪我们一道去吗?现在还有两个小时,如果你愿意,请你回去换换衣服,我们在这儿等你。”

姑娘高兴极了,她活蹦乱跳地跑出去了。一个多小时后,教授听到一阵文雅的、轻轻的敲门声。打开门,他惊呆了:一身清新脱俗的晚礼服衬托出一位出水芙蓉般的少女,两道如月的细眉下是一双动人的大眼睛,抬起来亮闪闪,低下去静幽幽,那富有表情的面庞,使她显得那么聪明伶俐,体态那么苗条健美。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那么文雅、自持、得体。教授几乎找不到刚才那位邋里邋遢的少女的影子了。

从那以后,姑娘变了,变得自爱而发奋。她果然有出息了,不但学习进步了,后来还成了著名的舞蹈艺术家。

心理学上说,心理暗示可分为“良性暗示”和“负面暗示”。每个人都需要良性暗示,良性暗示会让孩子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从而也能在生活中表现得积极和自信。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多注意孩子的闪光点,随时随地鼓励和欣赏他们。相信我们也能够培养出令人欣赏的孩子。

让失去变得美丽

高速行驶的列车上,靠窗坐着的老人拿着刚买的新鞋子左看右看,爱不释手,不料一不小心,其中一只鞋从窗口掉了出去。周围的人纷纷议论:“真可惜,这么好看的鞋子,您又那么喜欢。”“看起来这双鞋价格不菲吧?”

令人不解的是,老人一言不发,立即又把第二只鞋从窗口扔了出去。周围的人大吃一惊,说道:“您老糊涂了吧?干吗把这一只也扔了?”

老人微微一笑,说道:“鞋子无论多么昂贵好看,成双成对才能穿啊。我既然已经丢了一只,另一只对我也毫无用处了,那么留在那里反而徒增遗憾和烦恼。而我把另一只丢下去,如果有谁能捡到这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这不是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