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闪击鏖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10548300000014

第14章 保卫斯大林格勒(1)

1.围困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位于欧洲第一大河——伏尔加河的西岸,是连接苏联欧洲部分南北交通的枢纽,是贯通欧亚的咽喉,也是苏联南部著名的工业中心和粮食储存地。希特勒狂妄地宣称:攻下斯大林格勒之后,巴库的石油、顿巴斯的煤以及库班的小麦也将随即成为德意志帝国的资源;同时,还可沿伏尔加河北上,从东面包围莫斯科,再出波斯湾。希特勒甚至吹嘘实现这一切不需要几日。

顿河是一条巨大的河流,它缓缓流过俄国的原野,从莫斯科南方的高地发源,流向俄国南端的罗斯托夫进入亚速河。其弯向东方的河床部,跨斯大林格勒及伏尔加河不足十几公里。河向东弯去形成了大河套,就是在这个大河套区内,德军将展开对斯大林格勒的猛烈攻势。

为保卫斯大林格勒,城内军民争取时间,建立了3道防线。最外边的一道防线,全长150公里,延伸至顿河东岸;中间的一道防线,全长也有上百公里,沿着狭窄的罗沙卡与齐伏林那也两条河设防;最里边的一条防线全长25公里,从斯大林格勒北面的雷诺克村起至南面的库普洛斯诺耶及卡拉斯诺亚美斯克止。

1942年春夏之交,苏军在苏德战场作战的失利,尤其是在哈尔科夫战役和克里木战役中的失利,使德军重新夺取了战略主动权。接着,德军凭借其在西南方向的优势兵力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和高加索方向迅速发展进攻。苏军虽进行了顽强抵抗,最后不得不放弃在经济和战略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的南部地区,退至伏尔加河和高加索山前地带。德军于7月中旬以前前出到顿河大弯曲部,威胁斯大林格勒附近的伏尔加河,造成分割苏军战略防线的态势。德军的战略企图是:集中主力于苏德战场南翼,迅速攻占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占领巴库和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夺取丰富的石油资源、粮食和工业设施,尔后北取莫斯科,南出波斯湾。德军最初将主力集中在高加索方向,企图首先以斯大林格勒方向上的进攻行动保障对高加索的突击。由于防守斯大林格勒方向的苏军顽强作战,打乱了希特勒的计划,迫使其将主力转移至斯大林格勒方向进行决战,从而使这一方向很快就从辅助的地位变成了整个苏德战场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方向。

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奥廖尔至哈尔科夫一线部署的是德军B集团军群,其编成内有第2、第6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匈牙利第2集团军,共41个师,其中5个装甲师、3个摩托化师、6个匈牙利师。德军统帅部最初指定由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担任斯大林方向的突击任务。由于第6集团军战斗力最强,在B集团军群右翼展开,担任主攻斯大林格勒的任务。但是,当B集团军群前出到顿河大弯曲部后,希特勒认为斯大林格勒无须那么多兵力,遂命令第4装甲集团军从斯大林格勒方向南下,转隶A集团军群,以便向罗斯托夫发展进攻。为确保第6集团军集中兵力担负主攻斯大林格勒的任务,又向B集团军群调拨了意大利第8集团军。该集团军拟前出到顿河沿岸,在顿河西岸的巴甫洛夫斯克至韦辛斯卡亚地段展开。得到加强的德军第4航空队部分兵力担任斯大林格勒方向的空中支援任务。截至7月17日,在斯大林格勒方向进攻部队计有实力较强的德军第6集团军的14个师(约27万人)、3000门火炮和迫击炮、近500辆坦克和1200架飞机。

在高加索方向上部署的是德军A集团军群,其编成内有第1装甲集团军、第17、第11集团军。

为便于统一指挥防御部队抗击德军重兵集团在斯大林格勒方向上的进攻,苏军最高统帅部于7月12日决定在西南方面军原有基础上组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由铁木辛哥为方面军司令员(7月22日起,戈尔多夫中将任司令员),担负斯大林格勒方向的防御任务。该方面军编成内有从大本营预备队抽调的第62、第63、第64集团军,原西南方面军的第21、第28、第38、第57集团军,第13、第22、第23坦克军,以及第8航空集团军和伏尔加河区舰队。截至7月17日,在德军第6集团军当面对峙的主要是苏军第62、第63集团军的12个师约16万人,2200门火炮和迫击炮、约400辆坦克和454架飞机。苏军远程轰炸航空兵和国土防空军歼击航空兵可提供一定的空中支援。

为了保卫斯大林格勒及其市区,苏军在顿河和伏尔加河之间构筑了4道防御地带(防御围廓),即外层、中层、内层围廓和市区围廓。7月17日斯大林格勒会战开始前,这些围廓的工程仅完成40%至50%,但仍对城市防御发挥了不小作用。斯大林格勒居民18万余人积极参加了防御围廊和方面军机场的修建。斯大林格勒城防委员会和州党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民兵和城市消防,组织了由工人、职员组成的许多民兵营。

苏军统帅部采取的种种措施,使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形势得到改善,消除了德军突然冲至伏尔加河的威胁。

7月17日,苏德双方开始了斯大林格勒远接近地的交战。德军第6集团军前卫在顿河大弯曲部的奇尔河、齐姆拉河一线与苏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第62、第64集团军前进支队遭遇。苏军各前进支队在第8空军集团军协同下顽强抵抗,德军被迫以5个师的兵力,用了6个昼夜,于7月22日才前出到苏军第62、第64集团边界主要防御地带。苏军前进支队的顽强抗击,消除了德军对苏军主要防御地带突击的突然性。

苏军在保障地带的抗击,迫使德军加强其第6集团军。至7月22日,该集团军编成内已有18个师,双方兵力对比变得对德军更为有利。除炮兵对比大体相当外,其他各项对比德军均居优势:人员对比1.2∶1,坦克对比2∶1,飞机对比3.6∶1。德军企图向苏军第62、第64集团军翼侧实施包围突击,前出到卡拉奇地域,尔后沿最短路线突向伏尔加河,从行进间攻占斯大林格勒。为此,德军第6集团军主力组成北路突击集团(第8步兵军和第14装甲军)和南路突击集团(第51步兵军和第24装甲军)。

7月23日,德军的大量坦克和步兵在强大的航空兵空中支援下,突破苏军第62集团军右翼的防御。苏军最高统帅部详尽研究了德军在苏德战线南翼各个地段突击的结果后认为,斯大林格勒方向岌岌可危。当日晚,斯大林用电报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进行联系。方面军司令员戈尔多夫中将报告说,德军150辆坦克投入战斗,其中35辆被击毁,但敌人并没有停止前进。德军还正在向斯大林格勒急速推进。

斯大林在给戈尔多夫的电报中说:

“目前最重要的不是在齐姆良斯卡亚的渡口……而是在方面军的右翼。敌人将自己的兵力投入齐姆拉地域,意在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向南面,而敌人正是在这时将其主力悄悄地调到了方面军的右翼。敌人这一军事计谋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没有可靠的侦察。我们务必考虑这一情况,尽可能加强方面军右翼。”

斯大林要求把整个航空兵9/10的兵力集中到右翼,他命令“不要为敌人在齐姆拉的佯动和诡计转移注意力,再重复一遍,要把所有突击力量转向方面军的右翼。”他宣布了最高统帅部调给方面军统一指挥的兵力兵器,并批准了组建坦克第1、第4集团军的计划。

斯大林提醒戈尔多夫将军:

“请注意,一旦敌人突破右翼,进至顿河左姆拉卡或以北地域,它就会切断你们同北方的铁路交通联系,因此,我认为,你们方面军的右翼目前是决定性的。”

斯大林还给方面军下达了一项对以后斯大林格勒会战进程具有重大影响的重要任务:

“我要求,绝对控制住顿河以西从克列茨卡亚、罗日科夫斯卡亚到下卡利诺夫卡一线的防御地区。”

“要不惜任何代价消灭突入近卫师(近卫步兵第33师)作战地域内的敌人。你们有完成这一任务的兵力,你们应该做到这一点,绝不允许撤离指定的防御地区……”

尽管戈尔多夫将军完全清楚第62集团军司令员科尔帕克奇将军的情况,斯大林还是再次向他强调指出:

“……请注意,科尔帕克奇是个脾气暴躁容易冲动的人,能派一个坚定的人帮助他就好了,如果戈尔多夫本人能到他那里去,那就更好了。”

斯大林预见到即将发生重大战事,遂指派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率领一个军官小组到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去。华西列夫斯基的主要任务是到第一线了解情况,并协助方面军首长工作。

华西列夫斯基亲眼看到了第62集团军地带日趋紧张的情况。德军正在继续施加压力,并在克列茨卡亚、叶夫斯特拉托夫斯基地段取得显著战果,已突入防御纵深并合围了苏军的两个师。德军迂回了第62集团军主力,即将抵达顿河,从而有可能使苏军遭致新的更加沉重的失败,致使德军突向斯大林格勒。于是,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和方面军司令员戈尔多夫中将只好采取迫不得已的、在当时情况下也是惟一正确的解决办法:立即以尚未完成组建任务的坦克第1和第4集团军的兵力实施反突击。时间是最宝贵的,延误和错过时间,敌人就会渡过顿河,固守已占领地区。到那时,再想把敌人打回去,就十分困难了。

苏军坦克第1和第4集团军司令员很快接到了以现有兵力立即行动,消灭楔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战斗队形的敌人和恢复防御态势的命令。该两个坦克集团军的任务是:从南北两面突击,斩断德军的楔形攻势。7月25日10时,莫斯卡连科指挥的坦克第1集团军的一个军已开始进攻,集团军的其他兵力随后也投入了进攻。该集团军部队作战英勇、坚决,迫使德军转入防御继而退却了。克留乔金指挥的坦克第4集团军于7月27日拂晓在第62、第64集团军步兵和炮兵的支援下开始了突击。

华西列夫斯基组织了坦克集团军向顿河的突击后,就飞向莫斯科,向苏军最高统帅部汇报自己关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结论和建议。然而,战况瞬息万变,飞机飞得快仍比不上情况的变化快。当他正在空中飞行时,地面上的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德军制止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反突击的发展。

7月25日夜,斯大林指示华西列夫斯基亲自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联系,并转达严肃的警告:

“最高统帅部坚决要求方面军军事委员会……竭尽全力迅速肃清突入之敌,恢复防御态势”。

7月26日,斯大林指示华西列夫斯基传达更加严厉的指示:“最高统帅部很不满意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首长的行动……最高统帅部要求,近几日内务必毫无条件地恢复斯大林格勒地区——从克列茨卡亚到卡尔梅科夫防线,必须把敌人赶到奇尔河一线以外。如果方面军军事委员会不能保证做到这一点,那就请直爽坦白地提出来。最高统帅部要求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首长对是否准备执行这一指示做出明确答复。”

华西列夫斯基在发报机旁等待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首长的答复,但戈尔多夫将军到第62集团军部队去了。没能马上找到他。答复迟了一些:方面军首长向最高统帅部保证,完全执行最高统帅部的一切指示。

客观地讲,斯大林这一严厉指示的根据并不十分充分。因为德军在战场上直接占有优势,尤其是坦克和航空兵。当时,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编有38个师,其中一半是每师6000~8000人,其余的都是每师1000~3000人。这些实力薄弱的兵团必须在50公里的漫长正面上作战。整个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也不过18.7万人,坦克360辆,完好的作战飞机337架,火炮和迫击炮约1900门。而当面德军却有25万人,坦克近740辆,飞机1200架,火炮和迫击炮750门。双方兵力对比,德军显然处于压倒优势。因此,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要完成最高统帅所赋予的任务并非易事,需要每一个军人都付出巨大的努力。

斯大林收到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关于坚决执行最高统帅部指示的保证后,心里还不那么踏实。他依然认为,有必要再次派华西列夫斯基到苏德战线最紧张的地方去,这是形势的需要。7月27日凌晨1时,总参谋长就已经在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指挥所了。

随后,斯大林吩咐准备一份特别严厉的命令:要求各部队无条件地扼守所占领地区。他认为,苏军若继续东撤,苏联整个国家就有遭到沉重灾难的危险。斯大林口述了命令的基本原则,并命令总参谋部一丝不苟地监督各部队无条件执行这一命令。

斯大林的这份口述命令是一份极其重要的军事文件。它简明扼要地评估了国家的总形势,描绘了各个战线的总形势和敌情的真实情景,给苏军下达了最紧迫的任务:

“我们的祖国正经历着艰难的日子……必须彻底铲除这样一些议论……如说我们国家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粮食永远过剩。这种议论是自欺欺人的,是有害的,它只会削弱我们自己而增强敌人。因为,如果我们不制止退却,我们就会没有粮食,没有燃料,没有金属,没有原料,没有工厂,没有铁路……该是结束退却的时候了。不得后退一步!现在该成为我们的主要口号……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部队必须坚守所占领的地区,然后赶走和消灭敌人。”

斯大林口述命令中关于敌情和战争现阶段性质的论断也是非常有远见的。这些论断堪称科学战略预见的典范。他在口述命令中明确指出:

“德国人并不像一些惊慌失措的人所描绘的那样强大,他们只是强弩之末。只要现在,在近几个月内顶住他们的攻击,这就意味着保证能赢得胜利……我们能顶住攻击,然后把敌人赶回西方吗?是的,我们能,因为我们后方的工作现在干得很出色,我们的前方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飞机、坦克、火炮和迫击炮……我们现在还缺什么呢?我们的连、营、团、师、坦克部队和飞行大队缺少制度和纪律。这是我们目前的主要缺点。如果我们想要扭转局势,保卫我们的祖国,我们就应该在我们的军队里建立起来最严格的制度和铁的纪律……今后,没有上级的命令,不得后退一步,这一要求,应是每一个指挥员、红军战士、政治工作人员的一条铁的纪律法规。”

7月29日,斯大林以国防人民委员的名义,签署了第227号命令,原文印发到作战部队,并向全体军人进行了宣传。苏军总政治部颁发了向指战员宣传这一命令的指示,军队中共产党员的巨大政治作用表现在绝对执行“不得后退一步”的要求。总参谋部责成驻部队的参谋人员现地检查这一命令的执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