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乞尾赖犬(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10549100000005

第5章 吉斯林(1)

1.没有建树的政治明星

挪威前国防大臣组成了卖国政府。吉斯林于1887年7月18日出生在挪威弗雷斯达尔的农民家庭。1905年9月,吉斯林考入挪威军事学院,在此期间,吉斯林发现自己在学习竞争中未能处于引入注目的地位,遂奋起直追。3年之后,以第1名的成绩从军事学院毕业,前往野战炮兵部队任中尉。1909年,考入挪威高级军事学院深造。1911年,吉斯林以最佳成绩毕业,因而单独受到国王的召见,来到总参谋部任职。1917年10月,吉斯林调任野战炮兵总监的参谋。同年改任炮兵指挥军官,晋升为上尉,野心勃勃的吉斯林对此并不满足。他的沉默寡言在同事中间是有名的,往往是坐1个小时却不说一句话。此外,他没放弃对学习的爱好,仍抓紧学习历史、数学和哲学,注意研究俄国问题。吉斯林因其百科全书式的知识而被同事称为“教授”。1918年5月,吉斯林出任挪威驻俄国公使馆武官。在此期间结识后来对其政治生涯影响很大的商务参赞弗雷德里克·普里兹。同年12月,吉斯林返回总参谋部。1919年夏,吉斯林前往赫尔辛基的芬兰公使馆,先任秘书,后改任武官。1921午6月奉召回国。

吉斯林的知识和经历引起了弗里特约夫·南森的注意。南森是著名的北极探险家、动物学家、外交家和挪威人道主义领袖人物,当时正在国际红十字会的主持下领导国际俄国救济委员会的工作。南森在苏俄设有莫斯科和哈尔科夫两个办事处,决定起用吉斯林从事救济工作。1922年1月,吉斯林获得国防部的批准,前往苏俄的乌克兰就任哈尔科夫办事处主任。大约在1923年9月,吉斯林被挪威总参谋部解除职务,办事处主任职务亦被取消。应当时出任国际联盟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的南森的邀请,从1923年底到1925年,吉斯林先后在巴尔干半岛和苏联处理难民事务,南森对吉斯林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1927年6月起,吉斯林奉命以挪威驻苏联公使馆秘书的身份为英国代管其在苏联的利益,直至1929年12月,吉斯林因此获得英国政府授予的帝国勋章。

因大萧条的影响,吉斯林未能找到理想的工作,遂决定投身政治。1930年南森逝世后,吉斯林连忙发表文章,宣称自己是南森的政治继承人,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1931年5月,吉斯林被组阁的挪威农民党任命为国防大臣。吉斯林任内对防务毫无建树,却卖力地反对工党和工会。1933年3月,任期届满。

此时,挪威的经济危机加剧,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吉斯林开始转向法西斯主义,决心模仿希特勒在德国的所做所为,在挪威建立独裁统治。1933年5月,吉斯林抄袭德国纳粹党的理论和策略,在普里茨等人的支持下,创建挪威国家统一党,自任党的元首,并组织冲锋队。但是,纳粹主义在挪威土地上影响不大。在1933年和1936年的两次议会选举中,吉斯林的国家统一党所得票数都不足选民总数的20%,根本未能得到议席。此后,吉斯林决心投靠纳粹德国,借用希特勒的武力夺取挪威政权。

吉斯林于1939年夏开始与德国纳粹党对外关系部部长、纳粹理论家阿尔弗雷德·罗森堡建立联系。但此时大战尚未爆发,纳粹德国还未充分意识到挪威的战略地位,因此对吉斯林的暗送秋波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回报。

2.投靠希特勒

挪威地处北欧斯堪的维亚半岛的西北部,东邻瑞典,东北与芬兰和俄国接壤,西濒挪威海,海岸线长2.1万公里,多天然良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由于德国没有直接进入大西洋的出口,只有经北海绕过英国本土才能进入大西洋。但强大的英国海军一直是德国海军的一块心病。第一次大战期间,英国曾利用海军优势,从设得兰群岛到挪威海岸,横跨狭窄的北海,布置了一道严密的封锁网,使德国舰队困在本土港内无所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海军鉴于历史经验和地理事实,认为要对付占优势的英国海军,德国必须设法在挪威获得基地,这样才能突破英国在北海的封锁线,畅通无阻地进入大西洋。德国海军中将韦格纳形象地比喻道:“北海的德国舰队原是没有马的骑士,现在应当让他骑在地理的马鞍子上。”

希特勒决定入侵挪威、丹麦。1939年10月10日,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海军上将晋见希特勒,表示担心挪威可能向英国开放港口,这将给德国带来战略上的不利后果。他力劝希特勒先占领挪威,以作为对英作战的海军基地,同时也可以确保瑞典的铁矿砂来源(德国每年消耗的1500万吨铁矿砂中,有1100万吨要从瑞典进口,在冬季,这些铁矿砂要经铁路运到挪威港口纳尔维克,然后再航运到德国,整个航线恰好在挪威领海以内)。但在希特勒的战略中,首要目标是征服西欧,故他还是宁愿保留挪威的中立地位,而不愿采取任何节外生枝的军事行动。

1939年11月,苏芬战争爆发。北欧的战略地位受到交战各国的高度重视。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获悉盟军要在挪威登陆的情报,感到北欧形势危急,遂将情报报告希特勒,并提出“必须占领挪威”的建议。这样,挪威就在德国的全部战略中提高到重要地位,这也就为吉斯林寻求德国的支持提供了相当重要的条件。同年12月吉斯林来到柏林,很快就与罗森堡和雷德尔会晤。吉斯林对罗森堡和雷德尔声言,挪威政府内存在亲英反德的势力,挪威政府与英国已达成一项秘密协议,准备允许英国使用挪威的海岸作为军事基地,从而给德国造成很大的危险。吉斯林建议由他的国家统一党发动一场政变,推翻现政府而成立以他为首的新政府。吉斯林还说,他在挪威已经得到相当一批军官的支持,其中包括内尔维克港的驻军司令孙德洛上校。吉斯林断言,只要有德国的支持,政变就一定能成功。吉斯林提出,挪威可以“把必要的基地交由德国武装部队自由处理”,并希望“能召集会议讨论有关联合行动和把部队运到奥斯陆去等问题”。吉斯林的计划和对德国的殷情“深深地打动了”雷德尔。雷德尔把吉斯林推荐给希特勒。希特勒听了雷德尔的介绍,对吉斯林亦发生浓厚的兴趣。

希特勒表示他宁愿看到挪威完全保持中立,斯堪的维亚其他地区也是如此,因为他不愿扩大战场。但如果敌人准备扩大战争,他就要采取自卫行动,以对付这一威胁。他答应给吉斯林一笔资金,并保证研究给予军事援助的问题。

然而,英法方面却不断发出对挪威中立地位的威胁。早在1939年9月19日,英国内阁通过了海军大臣丘吉尔提出的方案:在挪威领海内布雷,从而切断德国进口瑞典铁矿砂的海上运输线。1940年1月6日,英国政府照会挪威政府,宣称英国舰队将不允许德国商船利用挪威水域。这增加了希特勒对其北翼安全和战略资源的担心。1月27日,希特勒指示德军统帅部,为必要时占领挪威拟定一份全面的作战计划。为此,德军最高统帅部专门成立了一个由陆海空三军各派出一名代表组成的战役准备工作参谋部,拟定了代号为“威塞演习”的挪威战役计划。

2月5日,英法在巴黎举行最高军事会议,决定以2个英国师和1个法国分遣队组成这一支远征军,在挪威的纳尔维克登陆,进而占领瑞典北部的耶利瓦勒铁矿。紧接着在2月16日发生的一起事件,最后坚定了希特勒占领挪威的决心。当天,1艘载有英国战俘的德国军舰“阿尔特马克”号受到英国军舰的追逐,逃到挪威水域避难,丘吉尔命令英舰闯入挪威水域,登上“阿尔特马克”号,救出了战俘。而当时有2艘挪威炮艇在场,没有对英舰的入侵行为作出任何反应,只是事后挪威政府向英国提出了抗议。但希特勒认为挪威政府已甘当英国帮凶,这个抗议无非是为了欺骗他而故作姿态。随后吉斯林向希特勒报告说,英舰的行动是英、挪事先拟定好的计划,使希特勒更加深信不疑。于是他决心先下手为强,将挪威迅速占领。他对德军将领们说:“据报告说,英国准备在挪威登陆,我要赶在他们前面到达。英国占领挪威会成为一个战略上的转折点,他们会乘机进入波罗的海,而我们在那里既无军队,又无沿海防御工事……敌人会向柏林进军,打断我们两条战线上的脊梁。”

3月1日,希特勒发出实施“威塞演习”的正式绝密指令:要求德国三军部队做好占领挪威的全面准备。同时占领丹麦,作为必要的跳板和运输线的保障。他在指令中强调指出“……保证我们在瑞典的铁矿沙基地,并为我们的海军和空军提供进攻英国更为广阔的出发线……以大胆行动和出奇制胜来弥补。”这次占领,是和平占领,目的就是要用武力保护北欧的中立,但是,任何反抗保护的行为,要用一切军事手段加以击溃。

德军“威塞演习”计划,是以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的立体战术,实施突然袭击,从南到北在挪威的奥斯陆、克里斯丁、斯塔万格、卑尔根、特隆赫姆、纳尔维克6个主要港口登陆,第一阶段夺取港口和机场,第二阶段向内陆进攻,全部占领挪威,并准备在第二阶段对可能登陆的英法联军进行抗登陆和反击作战。为迅速实现战役目的,德军统帅部调集了海军的全部力量,空军的6个航空兵师和2个空降兵师,陆军第21集团军的5个步兵师,由曾在北欧作过战的第21集团军司令福肯霍斯特上将任战役总指挥。鉴于英法海军力量几乎是德国海军的9倍,德军统帅部特别强调战役发起的突然性,指出:“尽管敌人握有制海权,但如能充分发挥突然性,我军是可以进入挪威的,认清这次战役的重要性,将来水面兵力虽损失大半亦不应吝惜。”为了做到突然袭击,德军统帅部要求:隐蔽展开兵力,采取伪装措施,散布假情报造成准备在英国登陆的假象。除战役总指挥福肯霍斯特上将外,各级指挥员尽可能晚一些了解自己的任务,以防泄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