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的资本(智慧生存丛书)
10549300000032

第32章 积极的心态也是成功的资本(4)

有一天当他单身独处囚室时,忽然顿悟了一种“人类终极自由”,这种心灵的自由是无论如何无法剥夺的。也就是说,他可以自行决定外界刺激对本身的影响程度。因此“什么样的饥饿和拷打都能忍受”。“在任何困苦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高僧一年四季只穿一件单薄的衲衣而无严寒酷暑之苦;高士伟人镇定自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猛虎趋于后而心不惊”;关羽中毒箭,华佗为其刮骨,铮铮有声而关公一边接受“治疗”,一边谈笑风生,与人对弈。这完全验证了“幡动?心动!”的禅门讥讽。说到底环境对人的影响程度,完全取决于自己如何看待环境,由我们的心态决定。

同样是身临囹圄,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遭遇与弗兰克说的不同,能在一种稳定的心态下,使自己的人格得到最终的维护。

文天祥被俘后,元朝统治者费尽心机劝降均告失败。于是重枷大镣,把文天祥囚禁起来,企图通过肉体折磨使他屈服。这一关就是四年。

文天祥所处的牢房,是一间既低矮狭小又昏暗潮湿的土室,老鼠成群、恶臭四溢;夏秋之际,度日尤为艰难。“或时日呆呆,或时雨淋淋,方如坐蒸甑,又似立烘炉,水火交融!益热与益深。酷罚毒我肤,深忧烦我襟。”

但这种肌肤之痛,文天祥等闲视之,丝毫没有动摇报国的坚强意志。他在冈中吟哦不绝,以诗歌作为斗争的武器,“如精钢之金,百炼而弥劲。”

他在《偶成》诗中写道:“昨朝门前地少裂,今朝床下泥尺深。人生世间一蒲柳,岂堪日炙复雨淋。起来高歌赋离骚,睡去细和梁父吟。已矣已矣为何道,犹有天地知吾心”。他向往屈原的九死无悔,嘉叹孔明的鞠躬尽瘴。

文天祥把生活环境中包围着他的邪恶之气,归结为七种:水气、土气、日气、火气、米气、人气、秽气。“当此夏时,诸气萃然”,而自己是“狱中孤愤长”,“孤臣腔血满”,只凭着一股浩然之气,“俯仰其间,幸而无恙”。他豪迈地宣称“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于是奋笔写出了那篇义薄云天、光耀古今的不朽诗篇--《正气歌》。正所谓:心中有祖国,困苦环境奈我何!

文天祥最终视死如归,舍生取义,实践了自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伟大誓言。后人赞道:“忠肝义胆不可状,要与人间留好样。”这就是文天祥的心态,文天祥的选择。

正如安东尼·罗宾所说:“除非我的意识同意,否则任何事物都无法影响我!”

从成功学的角度来看,心态只有两种:积极的和消极的。

面对相同的夕阳,有人低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这是一种心态的写照。

有人反对说:“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朱自清),这是一种状态。

而有人则高歌:“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叶剑英),这已全然是另一番新境界。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依靠自己,相信自己,这是独立个性的一种重要成分。”米歇尔·雷诺兹说道,“是它帮助那些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勇士夺得了桂冠。所有的伟大人物,所有那些在世界历史上留下名声的伟人,都因为这个共同的特征而属于一个家庭。”

的确如此,如果有坚强的自信,往往能使平凡的男男女女做出惊人的事业来。胆怯和意志不坚定的人即使有出众的才干、优良的天赋、高尚的品格,也终难成就伟大的事业。据说拿破仑亲率军队作战时,战斗力便会增强一倍。原来,车队的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士兵对于统帅的敬仰和信心。如果统帅抱着怀疑、犹豫的态度,全军便要混乱。拿破仑的自信和坚强,使他统率的每个士兵增加了战斗力。

与金钱、势力、出身、亲友相比,自信是更有力量的东西,是人们从事任何事业最可靠的资本。自信能排除各种障碍、克服种种困难,能使事业获得完美的成功。自信心态者往往都承认自己的魅力和相信自己的能力,总是能够大胆、沉着地处理各种棘手的问题,在外表看去,则比较开朗、活泼。

著名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阿基米德、居里夫人、伽利略、张衡、竺可桢等历史上广为人知的科学家,他们所以能取得成功,首先因为有远大的志向和非凡的自信心。一个人要想事业有成、做生活的强者,首先要敢想。敢想就是确立自己的目标,就要有所追求。不自信决不敢想,连想都不敢想,当然谈不上什么成功了。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语言表达能力差,教书吃力,不合格。但他发现自己长于科研,于是增添了自信心,致力于数学的研究,后来终于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其次是敢干。只是敢想还很不够,目标只停留在口头上,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实现的。一个自信心很强的人,必定是一个敢干的人,敢于行动的人。他决不会对生活持等待、观望的消极态度,而丧失各种机遇。他会在行动中、实践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当然这里说的敢想、敢干,都不是盲目的,更不是主观主义的空想、蛮干。德国精神学专家林德曼用亲身实验证明了这一点。1900年7月,林德曼独自驾着一叶小舟驶进了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他在进行一项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心理学实验,预备付出的代价是自己的生命。林德曼认为,一个人:要对自己抱有信心,就能保持精神和肌体的健康。当时,德国举国上下都关注着独舟横渡大西洋的悲壮冒险,已经有一百多名勇士相继尝试均遭失败,无人生还。林德曼拊断,这些遇难者首先不是从肉体上败下来的,主要是死于精神崩溃、恐慌与绝望。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他不顾亲友的反对,亲自进行了实验。在航行中,林德曼遇到难以想像的困难,多次濒临死亡,他眼前甚至出现了幻觉,运动感觉也处于麻痹状态,有时真有绝望之感。但是只要这个念头一出现,他马上就大声自责:懦夫!你想重蹈覆辙,葬身此地吗?不,我一定能成功!终于,他胜利渡过了大西洋。

再次,是敢于面对现实,不怕挫折。人的一生之中难免有些挫折。要想事业有成,就要敢于面对现实,不怕挫折,不屈不挠,百折不回。只有敢想、敢干、敢于面对现实而不怕挫折的人,才能事业有成,才是真正的强者。司马迁继承父志当太史令,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史记》时,祸从天降,受“李陵之祸”的诛连,被迫辍笔,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身受腐刑,幽而发愤,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写成鸿篇巨著--《史记》。

然而,事实上有相当数量的人缺乏自信心,缺乏上进的勇气,本来可能有十分的干劲,也只剩下五六分甚至更少了。长此以往,很难振作起来,成为一个被自卑感笼罩着的人。不但会延迟进步,甚至可能自暴自弃、破罐破摔,那将是很可怕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是外因和内因互相作用的结果。从外因说,可能是受到的贬抑性评价太多,缺少成功的机会,处境不良;从内因说,可能是自尊心受损,自信心下降,又缺乏自我调控的能力。比如说,一个孩子在班级中不被重视,在集体中没有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或者在老师、家长面前受到太多的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或者受到某种挫折(如考试成绩差)后没有应有的指导和具体帮助,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影响自信。而后,其表现不佳,又可能招致新的贬抑,形成恶性循环。

不要怕自己有缺点

每个人都会有缺点,这个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有些人面对自己的缺点,总是想办法遮掩,害怕别人笑话。例如,有一个人牙齿长得不好,所以,他说话时总想掩饰自己,其实,这样做反而会使人感到虚伪,不真实,也就没有人愿意与你交往。正确的思维是坦然面对自己的缺点,不有意掩饰,敢于挑战自我,承认缺点,这样就会赢得大家的尊敬。

由于一些不良习惯或弱点,使成功在我们面前化为泡影。不甘碌碌无为的我们应向自己的这些弱点发出挑战。

首先,影响一个人成功的主要缺点就是不敢与人交往。不敢与人交往可能是存在自卑心理,这在现代社会就成为阻碍一个人发展的关键。作为一个现代人,一定要树立自信,要敢于和陌生人谈话。

其次,不敢在熟人面前露丑是一种不良习惯。人的许多毛病或不良习惯可能是从小形成的,也许正是这些不良习惯,让我们多次与成功绝缘。也许你不会相信,一个读了几年大学的人不敢上台表现自己。害怕露丑,你就永远没有机会。小王有一次被逼着去参加卡拉OK大赛,要不是出了点意外,差点拿了奖。这一次在众目睽睽中失败了,自己露了一次丑,但是正是这一大胆的露丑,让他以后敢于迈出第二步。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丑媳妇总得见公婆,走出这一步,你就自信了。

富兰克林有一天突然警觉地发现他在经常地失去朋友。他此时才开始注意到事情的原因是由于他太爱争强好胜,处处都要占优,所以他始终都跟别人处不好。有一天,当他把工作大致做好了之后,他坐下来列了一个清单,把自己在个性上所表现出来的缺点全部都列在了上面,并且是从最致命的大缺点开始,一直到不足挂齿的小毛病为止重新依次排列了一次。富兰克林下了极大的决心要一一改掉自己的这些毛病。每当他真的彻底改掉一个毛病时,他就在单子上把那一条毛病划掉,直到他最后全部划完为止。结果,富兰克林成为了美国最得人心的人物之一,他受到了大家的尊敬和爱戴。当殖民地十三州需要法国的援助时,他们派了富兰克林去。法国人对富兰克林的印象奇佳,他果然也不负使命。时下我们所看到的有关“个性塑造”的著作中,几乎都会引述富兰克林的例子,并且,他被公认为是个性自我改造最成功的例子之一。

反过来说,假如富兰克林的选择是我行我素、依然故我,不对自己的个性加以检讨;假如他也像其他许许多多的人一样,放任自己的个性;假如他依然不改争强好胜、处处占优的毛病……那么,他就绝对不可能成功地争取到法国的援助,如果是那样的话,整个美国的历史就将要改写了。

一个人的性格居然也能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可是,现在却还有很多人到处在说:“我能怎么办?”其实,你怎么知道你办不到呢?你怎么知道即使经过数年的努力你仍然不会有所收获呢?林肯曾经说过:“我要准备好自己,以待时机的来临。”因为他深信耕耘就一定会有收获。林肯果然等到了收获的那一天。

学会接纳真实的自我

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发现,一个人无论年纪大小,都可以改变他的自我形象,并借此开拓新的生活。

一个人的习惯、个性和生活方式之所以难以改变,其理由之一是:他从事改变的努力,几乎都只在自身的圆周上,而没有在圆心上。很多人说:“以前我也尝试过‘积极思考’,可就是无效。”但当你进一步了解后就会发现,这些人虽曾运用或试图运用“积极思考”,以改变外在的境况,或革除特殊的习惯和个性缺点外,并没有使自我形象得以改变。

耶稣警告我们,以旧衣补新衣或以旧瓶装新酒,都是不聪明的,拿“积极思考”弥补陈旧的思想,也是无效的。事实上,如果你还秉持着否定自我的观念,而又想要确实地达到某种肯定自我的特定情境,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生活中就有许多不胜枚举的实验显示出这样一个道理:自我观念一旦改变,那么,与自我观念相关的其他事物,都可以迎刃而解。

只有敢于改变自我形象的人,他的成功系数才会越大。

一个人缺乏某种程度的自我容纳绝不可能有真正的成功可言。

世界上最可怜、最痛苦的人,莫过于那些竭尽所能使自己与别人相似的人。一个人只有放弃了羞愧与矫饰而成为真正的自己时,他的满足与轻松才是无与伦比的。表现自己所带来的满足,绝不会降临于那些想成为“某个人”的人身上,它只会降临于情愿放松身心“成为自己”的人身上。

我们大多数人本来比自己心里所了解的更美好、更聪明、更强大、更能干,能创造出更完美的才能、天赋、能力,然而就是因为太刻意去改变自己的现在,盲目地模仿别人,而使自己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人。

我们可以改变个性,但是不能改变基本的自己。个性是我们处在世界上“自己”的工具与焦点,它是我们所用到的习惯、态度与技巧的总和。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我们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倾注自己毕生的执著和追求,一步步地朝着理想的目标推进。

是的,对自我潜能的开发,不是静止的而是活动的,它不会是完整的,也不会是确定的,但它确实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理想和信念。如果你背对着自己,对自己觉得羞耻,拒绝看清自己。那么,你就无法发挥你所特有的潜力和创造力。

给自信添加成功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