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的资本(智慧生存丛书)
10549300000049

第49章 钻石就在脚下(2)

第二天一早,舒尔赶到了他工作的百货公司,请求辞职回家。经理答应了他的要求,但希望他能把当天的工作完成。这时候,有位老妇人走进了这家百货公司,漫无目的地在公司内闲逛,很显然是一副不打算买东西的样子。大多数售货员只对她瞧上一眼,就自顾自地忙其他事情去了,但舒尔主动跟她打招呼,很有礼貌地问她,是否有需要他服务的地方。这位老太太说她什么都不需要,即便如此,他仍然主动和她聊天,以显示他确实欢迎她。当老太太准备离去时,舒尔还陪她到街上,并为她拦了辆出租车。

老太太并没有马上走,而是找到了百货公司的经理。当她知道舒尔因为要回家看生病的母亲,而在最后一天的工作上还如此勤奋热心时,她简直惊呆了。

几个月后,舒尔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亲自邀请他加入钢铁公司,担任重要职务。直到这时舒尔才知道,他曾接待过的那位老太太是卡内基的母亲。

舒尔如果不是掩藏起心中的哀伤,热情地招待这位不想买东西的老太太,那么,他将永远不会获得这种极佳的晋升机会了。伟大的生活基本原则都包含在最普通的日常生活经验中,同样,真正的机会也经常藏匿在看来并不重要的生活琐事中。

你可以找10个你身边的普通人,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在他们所从事的行业中获得更大的成就,那么这10个人当中,至少有9个人会告诉你,他们并未获得好机会。你不妨对他们的行为做一整天的观察,以便对这9个人做更进一步的正确分析。你将会发现,他们在一天的每个小时当中,正不知不觉地放弃着自动来到他们面前的良好机会。所以要想抓住机会,获得成功,千万不能忽视身边生活中的琐事。

一切皆有可能

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决定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高薪招聘营销主管。广告一打出来,报名者蜂拥而至。

众多应聘者接到的并不是什么繁复的面试,而是一道实践性的试题把木梳卖给和尚。

绝大多数应聘者困惑不解,甚至恼怒:出家人剃度为僧,需木梳何用?岂不是神经错乱,拿人开涮吗?没过一会儿,应聘者三五成群拂袖而去。

偌大个场地上,最后只剩下3个应聘者:小刘、小李和大周。

负责人对剩下的这5个应聘者交代:“以10日为限,届时请各位将销售结果向我汇报。”

10日的期限转眼就到了,5位应聘者如期回到公司作汇报。

小刘讲述了自己销售期间的辛苦以及受到众和尚的责骂和追打的委屈。但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下山途中小刘遇上一个正在太阳下使劲挠头皮的小和尚,他顿时灵机一动递上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就买下了一把。

负责人问小李:“那么你卖出多少?”小李答:“10把。”

小李去的是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凤大,进香者的头发多被吹乱了,小李找到寺院的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应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鬓发。”住持采纳了他的建议,买了10把梳子。

最后是大周,他的答案是1000把,负责人大为惊奇,连忙问他整个过程。

原来大周去了一个颇具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刹,那里朝圣者如云,施主络绎不绝。他给住持提了个建议:凡来进香朝拜的人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回赠,以做纪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励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你的书法超群,可先刻上“积善梳”5个字,然后便可做赠品。

大周还给住持出主意:不妨搞一个首次赠送“积善梳”的仪式,隆重其事,让香客感受到一种尊重和善意。住持听了大喜,即时拍板买了大周所有的梳子,并邀请他留下来帮忙组织赠送梳子的仪式。

至于谁是最后的胜出者,就不言自明了。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已不甚重要。重要的是大周的开放思维让他从绝望中寻找到了希望,从不可能中寻找到了可能,这些是不是可以给我们的自学成才和工作带来一些启迪呢?

世界上常常有这种情况:一般人看来不可能做成的事情,聪明人只要稍微动一下脑筋,改变一下思路,就找到了办成事情的方法。

失败也是一次机会

我们谁都不愿意失败,因为失败意味着以前的努力将付诸东流,意味着一次机会的丧失。但一生平川页,没遇到失败的人,怕是没有的。几乎所有人都存在谈败色变的心理,然而,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失败其实是一种必要的过程,也是一种必要的投资。数学家习惯称失败为“或然率”,科学家则称之为“实验”,如果没有前面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哪里有后面所谓的“成功”?

全世界著名的快递公司DIL创办人之一的李奇先生,对曾经有过失败经历的员工则是情有独钟。每次李奇在面试即将走进公司的人时,必定会先问对方过去是否有失败的例子,如果对方回答“不曾失败过”,李奇直觉认为对方不是在说谎,就是不愿意冒险尝试挑战。李奇说:“失败是人之常情,而且我深信它是成功的一部分,有很多的成功都是由于失败的累积而产生的。”

李奇深信,人不犯点错,就永远不会有机会,从错误中学到的东西,远比在成功中学到的多得多。

另一家被誉为全美最有革新精神的3M公司,也非常赞成并鼓励员工冒险,只要有任何新的创意都可以尝试,即使在尝试后是失败的,每次失败的发生率是预料中的60%,3M公司仍视此为员工不断尝试与学习的最佳机会。

3M坚持的理由很简单,失败可以帮助人再思考、再判断与重新修正计划,而且经验显示,通常重新检讨过的意见会比原来的更好。

美国人做过一个有趣的调查,发现在调查的所有企业家中平均每人有三次破产的记录。即使是世界体坛顶尖的一流选手,失败的次数也毫不比成功的次数“逊色”。例如,著名的全垒打王贝比路斯,同时也是被三振最多的纪录保持人。

其实,失败并不可耻,不失败才是反常,重要的是面对失败的态度,是能反败为胜,还是就此一蹶不振?杰出的企业领导者,绝不会因为失败而怀忧丧志,而是回过头来分析、检讨、改正,并从中发掘重生的契机。

有一句话说得很有意思:“最大的失败,就是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不愿面对失败与不肯承认失败同样糟糕。你在失败后若能把它当成人生的一堂必修课,你会发现,大部分的失败都会给你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

平凡中的不平凡

日本一艘捕鲸船每次出海捕获的鲸都很少,海员向船主反映,问题出在鱼镖上,因为现在使用的鱼镖是平形的,使用时它会漂滑在水面上很长时间,惊动鱼类。

船主听到这种异议后,马上想改进,于是去请教某科研所的平田博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博士即直接去找海员,询问各种有关问题,但仍然找不出原因。他本身也不遗余力地研究各种鱼镖,还是不得要领。一天,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在拥挤的街上徘徊时,因被嗓音扰乱得精神不宁,于是走到海边。广阔的海洋展开在他的眼前,街上也忽然静寂了。在这环境急骤变化下,他的脑筋也清新多了。这时,博士的眼睛里,竟映现出渔翁在投掷带着坠子的鱼饵的影子。

“对啦!这种方法还没有试验过。”他兴奋地嚷着。

他通过仔细观察,看见那个椭圆形的坠子,竟很顺利地投人海中,一点也不会滑出水面。而且很凑巧,附近正好有几个小孩在用石头打水漂。也许是石头扁平的关系吧,投入海中后,石头竟会浮出水面,“嘶!嘶!嘶!”地飞跃两三次才入水。

“唔,原来如此,平形的石头会在水面飞跃。圆形的坠子则一下子就钻入水中!”

于是,他把原来的鱼镖尖端切断,试制了一种平头型的鱼镖。但捕鲸界的人士看了这种鱼镖,都讥笑说“用这种东西射鲸鱼?哈哈哈!……笨头笨脑的学者才想出这种东西!”但这种鱼镖一旦用于实战,竞使海员瞠目结舌。因为它不但不漂滑水面,而且百发百中,使每艘捕鲸船都满载而归。

现实生活中,如果注意动脑,即使是平凡的东西,也会结出不平凡的果实。狄特夫妇经营的药店就是这样。

1931年是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最高潮。狄特夫妇在南达科他州的一个人口不到800人的小村里开设了一家小小的药店。

刚从大学药学系毕业的狄特28岁,他太太杜露丝24岁。虽然新婚夫妇生活很幸福,但长期靠这份收益微薄的小生意维持生计,他俩的幸福正面临着考验。

于是,夫妇俩就动脑筋,他们想出十几种方法,加以筛选之后,实行了其中的一个办法。

他们做了许多广告牌,沿着道路竖在路旁,牌上写着:“免费供应很清凉很清凉的饮用水。南达科他州奥尔村药店。”

在欧美,免费供应饮用水的药店很多,而且是件应该的事情,但从来没有人这样堂皇广告过。夫妇俩这着“以不平凡的姿态,抬出平凡的事情”的棋,下得非常妙。凡是看见这广告的过路客,莫不感到好笑,但在好奇心和滋润喉咙的欲望之下,都在狄特的店门口停下车子。

广告牌的效果,竟随着岁月流逝反应渐渐多起来。到1950年时,业务已发展到每天必须供应5000杯冷水,从业员也增加到30人;店里的品目也增加到千种以上;而处方笺的调配,也日达数百件之多。好马也吃“回头草”

一群马来到一片肥沃的草地,草地的这头碧波万顷,草地的那头是茫茫沙漠。马儿们忘乎所以地吃着鲜嫩的青草,觉得这是上天对它们的恩赐,从这头吃到那头,到了那头,它们发现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沙漠。这时候,几乎所有的马都惋惜再也吃不到这样好的草了。有的马继续前行,去寻找新的草地,但终究没有走出沙漠;有的马立在原地,誓死不回头;有的马忍不住回头望了望它们吃剩下的青草,但始终没有往回走,它们都是好马,好马不吃回头草啊!只有一匹马,它不想为了做好马而失去生存的机会,于是它轻松地往回走,坦然地吃着回头草。结果其他的好马都死了,只有它活了下来。

也许自然中没有这样的马,但现实中却有这样的人,他们以好马自居,错过了就错过了,失去了就失去了,表面上不在乎,心底里却后悔不已。不是他们不想吃回头草,而是他们不好意思去吃。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一点,那就是面子问题。然而,面子比自己的前途、自己的幸福还要重要吗?

曾经爱你的人也是你爱的人由于误会与你分手了,当你们再一次走到一起的时候,为什么不解开彼此的心结再续前缘呢?你曾经非常热爱的一份工作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了,如果你愿意,为什么不回到从前呢?

我们都是“好马”,必要的时候就要吃回头草,因为这个世界上好马很多而回头草很少。

有一对恋人,从相识到恋爱,在一起已有四年多,筹备婚事时却因为一点小事反目,从此各自分飞。辗转几年,女的交了几任男友,却终于在婚礼前做了“落跑新娘”,芳龄已逾30至今尚未婚配;男的虽然成家立业,但婚姻生活并不称心如意,离婚也已成定局。几年中,两人也有过联系,也明白对方始终是自己心中最合适的人选。但旁人的舆论,还有“好马不吃回头草”的传统观念竞成为他们的压力和阻碍,两人在忘不掉舍不下的焦灼中对峙着,就是不愿坦然向对方表露多年倾慕之苦,重新构筑当年的幸福。

其实如果两人能够在爱情面前脱去过度自尊的外壳,袒露一片真心,用事实告诉别人“这草吃了又如何”!旁人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两人之间的情况,闲言闲语不过图一时口快而已,他们心中其实是对此事毫不在意的。因为别人的闲言碎语而错失了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着实让人感到可惜。

倘若我们当初离开是因为环境的恶劣,或根本不合自己的胃口,那完全可以义无反顾地选择新的道路,好马不愁没草吃。如果曾经属于我们的那片草地依然茂盛,我们就应该回头去尝试,草地永远不会拒绝“好马”,只是看“好马”愿不愿吃。

如果你曾吃过的草还是那么肥沃,与其去寻找那片遥不可及的新绿洲,何不低下头,吃一次回头草呢?你依然是好马。

坏牌不一定坏结果

莎士比亚说:“道德和才艺远胜过宝贵的资产,堕落的子孙可以把显贵的门第败坏,把巨富的财产荡毁,可是道德和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平凡的人成为不朽的神明。自愿的贫困胜于不定的浮华;穷奢极欲的人要是贪得无厌,比最贫困而知足的人更要不幸得多。”

被称为“狂人”的高更,为逃避文明世界的侵扰,寻找更新的、更原始、更真实、更真诚的生活方式,他决定浪迹天涯。他抛下家庭、孩子和工作,拒绝接受轻易可以得到的荣誉和收获,长期生活在远离人烟的太平洋小岛--塔希提岛,一直住到去世为止。他创作的油画《沙滩上的两个女人》,以其艺术倾向表现出对现代文明的偏离,并以风格化的艺术,为现代美术尤其是野兽派的产生带来巨大影响。无独有偶,以子弹结束自己年仅37岁生命的画家凡·高所创作的《向日葵》和《阿尔的教堂》,也是在他处于最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产生的。

有位年轻人经常对自己的贫穷愁眉不展,甚至发牢骚。

有一天,走过来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问他:“年轻人,干吗不高兴?”

“我不明白我为什么老是这样穷?”

“穷?我看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说。

“这从何说起?”年轻人问。

老人没有正面回答,反问道:“假如今天我折断你的一根手指头,给你1000元,你干不干?”

“不干。”

“假如斩断你的一只手,给你1万元,你干不干?”

“不干。”

“假如马上让你变成80岁的老翁,给你100万,你干不干?”

“不干。”

“假如让你马上死掉,给你1000万,你干不干?”

“不干。”

“这就对了,现在你身上的钱已经超过1000万了呀!你具有如此丰厚的财富,为什么还要发牢骚呢?”老人说完笑吟吟地走了。

这个故事给我们强调了人的物质贫困并不可怕,只要精神上不因贫困而沮丧,那么就有可能摆脱物质贫困。

但是要记住:我们手里有一副不是太差的牌,我们一定要争取赢;即使我们不幸摊到了一副不能再糟的牌,我们也要尽可能地找出一两张还算不赖的牌作为挽救的资本,使结局变得相对好些。而且牌桌上不止我们一个人。它是一种机制,我们利用上下家的环境机运,巧妙地把一张张没用的牌打出去,我们还是可能赢的。坏牌不一定坏结果。

挣脱“自我设限”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科学家把跳蚤放在桌子上,然后一拍桌子,跳蚤条件反射的跳起来,跳得很高。然后科学家在桌子的上方放一块玻璃罩后,再拍桌子,跳蚤再跳撞到了玻璃马上条件反射,跳蚤发现有障碍,就开始调整自己的高度。然后科学家再把玻璃罩往下压,然后再拍桌子。跳蚤再跳上去,再撞上去,再调整高度;就这样,科学家不断地调整玻璃罩的高度,跳蚤就不断地撞上去,不断地调整高度,直到玻璃罩与桌子高度几乎相平。这时,把玻璃罩拿开,再拍桌子,这时跳蚤已经不会跳了,变成了“爬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