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沟通的艺术(智慧必读丛书)
10564400000012

第12章 与人沟通要讲方略遵规则(8)

墨子见到了楚王,并没有直接说明自己的来意,而是说:"有个人,自己的车子豪华舒适,却放着自己的好车不坐,去偷邻居的破车;放着自己上好的丝绸不穿,却硬要去偷邻居的粗布;放着自己的美味佳肴不吃,却硬要偷邻居的糟糠。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呀?"楚王说:"这个人是一个非常爱盗之人。"接着墨子才说出他的真实目的:"楚国方圆五千里,宋国方圆五百里;楚国富甲天下,宋国一无所有。而身为楚国的王却要攻打宋国,那么您和那个爱偷盗的人有什么区别?"楚王没办法,只好推托责任说:"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公输班已经给我造了云梯,我"一定要攻打宋国。"于是墨子请求当着楚王的面和公输班当场演示攻守战阵,楚王同意了。墨子解下自己的随身腰带做城池,和公输班各拿木片做器具,开始彼此攻击起来。开始时,墨子守城,公输班换了九种攻法,都被墨子一一守住,没能成功;轮到公输班守城,到了第三次公输班就输给了墨子。公输班放下了木片,说:"我还有最后一个办法可以攻破。"墨子说:"我知道你的最后一个办法是什么!就是杀了我,但是你杀了我,还有我的弟子,我已经把所有的知识全部传于他们,且已经派了三百个弟子去帮助宋国守卫城池,他们每个人都懂我的守城办法。"

楚王沉默了好一会儿,说:"我决定不攻打宋国了。"

军事有先发而胜者,如险要之地,先发一军据之,此必胜之道也。墨子就是用这种引鱼上钩、先发制人的办法进行说理的,他自始至终都以主动进攻的姿态出现,使刘力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先发制人的作用除了使对方处于被动位置之外,还可以破坏敌人的计谋达到自己的目的,特别是在知道对方可能已经布下陷阱就等自己掉进去时,采用先发战术则可以揭露敌人的阴谋,破坏敌人的计划。

唐朝时期,有个专权的太监叫鱼朝恩,当时宰相元载与鱼朝恩两个人是死对头。有一次,鱼朝恩要邀请郭子仪游章敬寺。元载怕他们联合起来攻击自己,就运用先发制人的手段离间二人。他暗中派人告诉郭子仪说:"鱼朝恩将要对您做不利的事。"言下之意是叫郭子仪不要去赴约。郭子仪是一个倔脾气的人,坚持要去赴会,手下的将士们担心他,怕鱼朝恩真的要对他下毒手,要求全副武装随从,郭子仪却不答允。他说:"我是皇上的人,国家的大臣。他没有天子的命令,敢害我吗?若有天子的命令,那你们这样做是干什么,难道想违抗圣旨造反吗?"

因此,他只带了几个家童仆人去见鱼朝恩。鱼朝恩见他身边一个随从也没有,惊奇地问他为什么,郭子仪说:"外边有人告诉我,您约我赴会是另有图谋,想要趁这个初会干掉我,所以我特地不带随从,免得您花费心思,为如何动手伤心费神。"

鱼朝恩对他的信任非常感动,于是流着眼泪说:"面临这样的情况,您都能够不产生疑虑,甚至也不准备武器刀枪进行自卫还击,让我敬佩不已。"

在以上故事中,宰相元载和郭子仪采用了先发制人的战术。但元载采用的是先发制人的阴谋,而郭子仪则采用的是先发制人的护己之策,从而打动了鱼朝恩,免过此劫。

同样,商场如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因此,我们应懂得"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的道理,出其不意地先于对手行动,达成战斗的突然性,以夺取商场的胜利。天津手表厂就是采用这种方法从而走上了健康生产的轨道。

1984年,当中国宣布参加洛杉矶奥运会之后,天津手表厂就先发制入地抢在其他厂家之前,将自家生产的"海鸥"当作礼品每人一块赠给前往美国参加奥运会的全体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并特制上奥运标记,使"海鸥"表与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这一大事件联系起来。这顶"冕"借得实在,具有想象力。一时间,"国手进军奥运会,海鸥飞往洛杉矶"的口号广为传播。同样的策略,天津手表厂用了两次,同样都成功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天津手表厂再次出奇招,使"海鸥"表成为中国代表团的礼品表。通过这一传播方式,"海鸥"表又名扬海外。虽然在"海鸥"表之后又有许多厂家按照"海鸥"的模式与奥运会联系在一起进行宣传,但人们对它的印象却远不如"海鸥"表那般深刻,这是因为天津厂先入为主的缘故。

《孙子·虚实篇》云:"善战者,制人而不制于人。"可见,先发制人常能获得惊人之功效;司马懿在破孟达时,就是用"先发制人"的策略,才得以凯旋而归。还有秦末时的西楚霸王项羽也是"先下手为强"策略的牺牲品。

魏明帝太和元年,魏国新城太守孟达密谋反曹。当他得到孙吴、刘蜀的暗中支持后,便在新城举起了义旗,战争开始了。

这时,驻守在宛城(今河南南阳)的曹军元帅司马懿听到消息后,左右为难,不知该如何是好。因为按一般程序,采取重大军事行动都要先奏明朝廷,得到朝廷的批准,才可行动。但那样一来,时间就来不及了,因为从宛城到朝廷所在地洛阳(今河南洛阳)来回有1200里,快马也要跑十来天才能到达。到那时孙、刘的兵马再来相助,想要平定此次叛乱就难上加难了。怎么办?自行采取行动吧,但这样难免会遭到其他人的议论。因为当时的司马懿在朝廷的势力已经很大了,自己再做主难免有功高盖主之嫌;等皇帝诏令吧,将对国家不利。思量再三,司马懿觉得还是应以国家利益为重。于是,一边上疏报告情况,解释原因,一边率大军即刻进发。

为偷袭敌人,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司马懿让三军偃旗息鼓,分为八队齐头并进,昼夜兼程,1200里地八天就赶到了。

司马懿的到来,在孟达军中引起一片慌乱。他们原以为,司马懿请示朝廷后率兵至此,少说也要一个月,孟达已按一个月的时间安排了加固城墙的任务。新城内粮草充足,而司马懿劳师远进,粮草不可能带多。待坚固工事修成后,则坚壁不出战,等司马懿粮草不济无奈退兵时再发动袭击,定能取胜。但是,千算万算,却没有算到司懿仅八天便到了新城,一下子打乱了孟达的部署,新城城墙不坚固的弱点一下子暴露了出来。

司马懿稍事休整,便挥师杀来。孟达部将邓贤和李辅等见大势已去,打开城门投降。司马懿挥师杀进城去,斩杀孟达,迅速平定了这场叛乱,受到朝廷嘉奖。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不管做任何事,先下手都可以占据先机。

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不管是商场,还是战场,当形势不利于自己时,审时度势地运用"先发于人"的手段,领先于对方,就能够遮到自己的目的。

巧借外力成就自己

关于借,有人曾说:一切都是可以"借"的,借资金、借人才、借技术、储智慧。这个世界已经准备好一切你所需要的资源,你所要做的仅仅是把它们收集起来并且运用智慧把它们有机地进行组合。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巧借资源的故事,最著名的就是"草船借箭"。三国时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总想找机会刁难他。正好遇上"赤壁大战",周瑜以公务为由要诸葛亮10天内赶造10万支箭。诸葛亮在接到命令后并没有着急,他找来鲁肃准备了20条船,在船的两边扎上草靶子。趁着大雾连夜靠近了对岸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士兵擂鼓呐喊,疑心很重的曹操不辨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就调集了一万多士兵朝江里放箭,天快亮时船两边的草靶子上已经插满了箭。这时候诸葛亮下令回营,完成了造箭的任务。这就是著名的"草船借箭"的故事,这个故事正是"借"在军事上的典型应用。

"借风腾云""借名钓利""借尸还魂""借力打力",讲的都是借助外部力量谋求发展。人要成功,也需要"借",正所谓:巧借外力,挥洒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