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问曾子说:“你听老师讲过他对于丧失了官职的看法吗?”曾子说:“听到过,老师说:’失了官要快些过贫穷的日子,死了要快些腐朽。‘”有子说:“这不是君子说的话!”曾子说:“我是从老师那里听到的。”有子又说:“这不是君子说的话。”曾子说:“我是和子游一起听到的。”有子说:“如果这样,那么老师是有所指才讲这话的。”曾子把这番话告诉了子游。子游说:“像极了,有子的话真像是老师说的啊!以前,老师住在宋国的时候,见桓司马为自己凿造石椁,三年还没有造成。老师说:’像这样靡费,死了不如快些腐朽的好。‘死后要快些腐烂的话,是针对着桓司马说的。南宫敬叔每次回国,必定带着珍宝去朝见国君以求复位。老师说:’像这样行贿,失了官不如快些贫穷的好。‘失了官要快些贫穷的话,是针对着敬叔说的。”曾子把子游的话告诉了有子。有子说:“对。我本来就说那不是老师的话。”曾子说:“你是怎么知道的?”有子说:“老师在中都时曾制定制度,棺厚四寸,椁厚五寸,因此我知道他不主张人死了要快些腐朽。以前,老师失去了鲁国司寇的官职,将要到楚国去,先派子夏去了解情况,随后又派冉有去申明自己的想法,因此我知道他不主张失去了官位要马上贫穷。”
公子重耳对秦客《礼记》
【导读】
公子重耳由于受骊姬的陷害,在晋献公在世时流亡国外。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晋国无主,秦穆公派使者到重耳处吊唁,并试探他是否有乘机夺位的意思。重耳和子犯摸不清穆公的真实意图,怕授人话柄,于己不利,于是以婉辞表明自己身居父丧,哀痛至极,不敢有其他想法,使得穆公备加称赞。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1],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以告舅犯[2],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3],以辱君义!”稽颡而不拜[4],哭而起,起而不私[5]。
子显以致命于穆公[6]。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注释】
[1]秦穆公:姓赢,名任好,公元前659年-前621年在位。晋献公听信骊姬谗言,尽逐诸公子,派兵讨伐重耳和另一个儿子夷吾。重耳逃亡到狄国。献公死了,穆公问重耳有何打算。[2]舅犯:重耳的母舅狐偃,字子犯,狐突之子,随重耳逃亡。[3]他志:暗指返国袭位之图谋。[4]稽颡:以头触地,表示极度哀痛。颡,额头。按照丧礼,只有丧主才能以额触地并且作揖行拜谢礼。晋献公并未立重耳为嗣,所以重耳只稽颡而不拜。[5]私:指与秦使者私下说话。[6]子显:秦国大夫公子絷的字。
【译文】
晋献公去世,秦穆公派使者子显向公子重耳致吊唁,并且传达自己的话说:“我听说:’丧失国家常在这个时候,得到国家也常在这个时候。‘虽然您严肃恭敬,正在忧苦的丧服期间,但是失位的状态不宜太久,得国的机会也不可以错失。年轻人,请考虑一下吧!”重耳把此事告诉了舅父子犯,子犯说,“年轻人,还是辞谢他们劝勉返国袭位的意图吧!流亡的人没有什么宝贵的东西,可宝贵的只有仁爱思亲之心。父亲去世是何等重大悲痛的事?还要借此机会为自己谋求利益,天下还有谁能说清我们有无罪过?年轻人,还是辞谢了吧!”公子重耳答复来客说:“贵国君侯施加恩惠,吊唁流亡的外臣重耳。我出亡在外,父亲去世,不能与亲人同在灵前守丧哭泣,而使君侯为我担心。父亲去世是何等重大悲痛的事?哪里还敢有别的念头,来损辱君侯的吊唁高情厚义!”于是重耳跪地叩头,却不行拜谢礼;哀哭站起来,起身后不再和秦使私下交谈。
子显把情况向秦穆公作了汇报。穆公说:“仁德啊,公子重耳!他只是跪地叩头而不行拜谢的礼节,是不敢以嗣君自居;哭着站起来,体现了他挚爱亡父;起来后不再和使者私下交谈,则是远避谋求个人私利的表现。”
杜蒉扬觯《礼记》
【导读】
晋平公在位。臣知悼子死后待葬之际,宴饮奏乐,违反了礼制。宰夫杜蒉发现后,以三次罚酒,引起晋平公的注意。当平公询问他时,他巧妙地说明原因,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
文章表现了杜蒉的敢于进谏和善于进谏,赞扬了晋平公虚心纳谏。闻过则改的品质。文章情节跌宕,引人入胜。
知悼子卒[1],未葬,平公饮酒[2],师旷、李调侍[3],鼓钟。杜蒉自外来[4],闻钟声,曰:“安在?”曰:“在寝。”杜蒉入寝,历阶而升,酌曰:“旷,饮斯!”又酌曰:“调,饮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降,趋而出。
平公呼而进之,曰:“篑,曩者尔心或开予[5],是以不与尔言。尔饮旷,何也?”曰:“子卯不乐[6]。知悼子在堂,斯其为子卯也大矣!旷也,太师也[7]。不以诏,是以饮之也。”“尔饮调,何也?”曰:“调也,君之亵臣也[8]。为一饮一食,忘君之疾,是以饮之也!”“尔饮,何也!”曰:“蒉也,宰夫也[9]。非刀匕是共[10],又敢与知防,是以饮之也!”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杜蒉洗而扬觯[B11]。公谓侍者曰:“如我死,则必毋废斯爵也[B12]!”至于今,既毕献[B13],斯扬觯,谓之“杜举”。
【注释】
[1]知悼子:知盈,春秋时晋国大夫,卒于鲁昭公九年(前533),谥“悼”。[2]平公:晋平公,名彪,公元前557前-前532年在位。[3]师旷:太师名旷字子野。晋国的盲乐师,善辨声乐。李调:晋平公的嬖臣。[4]杜蒉(kuì):晋乎公的宰夫(主管膳食的官)。[5]曩者;刚才。[6]子卯不乐:相传古代暴君商纣王死于甲子日,夏桀死于乙卯日,都不得善终。古人认为这两个日子对国君不吉利,称做“疾日”(即忌日)。逢疾日,国君不饮宴奏乐。[7]太师:古代乐官之长。[8]亵臣:亲近宠爱的内臣。[9]宰夫:主管膳食的官。[10]匕(bǐ):羹匙。[B11]觯(zhì):古代一种圆腹、大口、圈足的酒器。[B12]爵:酒杯,指觯。[B13]毕献,敬酒完毕。
【译文】
知悼子死了,还没有下葬,晋平公就在宫内饮酒,师旷、李调在旁陪侍,击钟奏乐。杜蒉从外面进来,听见钟声,就问:“君上在哪里?”回答说:“在寝宫。”杜蒉进入寝宫,经过台阶登上殿堂,斟了杯酒说:“旷,喝了这杯!”又斟上酒说:“调,喝了这杯!”又斟上酒。自己在堂上面朝北跪坐着喝了一杯酒,便下台阶,快步走了出去。
平公唤住他,叫他进来,说:“蒉,刚才你心里或许是想开导我,所以没有和你说话。你让师旷喝酒,是为什么呢?”杜蒉回答说:“在甲子、乙卯忌日,君上不得奏乐。现在知悼子的灵柩还停放在堂上,这比甲子、乙卯的禁忌更严重了!师旷身为太师,不把这个禁忌告知君上,所以罚他喝酒。”“你罚李调喝酒,又是为什么呢?”杜蒉回答:“李调是您亲幸的近臣,为贪图吃喝而忘记君之忌日,所以罚他喝酒。”“那么你罚自己喝酒,又是为什么呢?”答:“我嘛,是个厨师,不去专门料理餐具饮食,还敢于越职参与有知即言、防止错失的事情,所以罚自己喝酒。”平公说:“寡人也有过错,斟上酒,罚我也喝杯吧。”杜蒉洗净觯,斟上酒,高高举起,献给平公。平公对陪侍者说:“如果我死了,一定不要废齐这只觯!”后来,晋国的国宴上,主人在宴礼敬酒完毕之后,还要添加一个向国君举觯的动作,为纪念他,叫做“杜举”。
晋献文子成室《礼记》
【导读】
赵武新屋落成本是喜事,此时特别值得祝贺。张老的祝辞,表面上看是赞美新房的高大华丽,祝愿赵家安享生活,实际是说太奢侈,不要因此惹祸。而赵武完全领会,用“全要领”作出准确的诠释,两人的言辞都是意味深长。
全文文辞简洁,妙趣横生。成语“美轮美奂”即出于此文。
晋献文子成室[1],晋大夫发焉[2]。张老曰[3]:“美哉,轮焉[4]!美哉,奂焉[5]!歌于斯[6],哭于斯[7],聚国族于斯!”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8]!”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谓之善颂善祷。
【注释】
[1]晋献文子:晋国正卿赵武,死后谥“献文”,也简称文子。[2]发:送礼往贺。[3]张老:晋国大夫张孟。[4]轮焉:高大的样子。[5]奂焉:华丽的样子。[6]歌:奏乐唱诗。[7]哭:指家族中有死丧哭泣之事。[8]“是全要领”句:要领是古代的两种死刑,即腰斩和砍头。要,通“腰”;领,颈。全要领,即免于刑戮。先大夫,赵武的祖先。赵氏自赵衰以来为晋国世卿。九京,当做“九原”,晋国卿大夫的墓地。
【译文】
晋国献文子赵武建成新的宅子,晋国大夫都前往送礼致贺。张老致颂辞说:“多美啊,宫室这么高大!多美啊,宫室这么华丽!可以在这里奏乐歌舞,在这里居丧哭泣,在这里宴请宾客、聚会宗族!”文子说:“我赵武能够在这里奏乐歌舞,在这里居丧哭泣,在这里宴请宾客、聚会宗族,说明我可以免于刑戮而尽享天年,跟随祖先埋葬于九原了!”说完,面朝北拜了又拜,行礼致谢。君子称他们一个善于赞颂,一个善于祝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