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0566800000054

第54章 伍子胥鞭尸楚平王(节自《伍子胥列传》)

【原文】伍子胥既至宋,宋有华氏之乱[1],乃与太子建俱奔于郑,郑人甚善之。太子建又适晋,晋顷公曰:”太子既善郑,郑信太子,太子能为我内应,而我攻其外,灭郑必矣,灭郑而封太子。“太子乃还郑。事未会[2],会自私欲杀其从者。从者知其谋,乃告之于郑。郑定公与子产诛杀太子建[3]。建有子名胜,伍子胥惧,乃与胜俱奔吴。到昭关,昭关欲执之[4]。伍子胥遂与胜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子胥之急,乃渡伍子胥。伍子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值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子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5],岂徒百金剑邪?“不受。

伍子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6]。伍子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久之,楚平王以其边邑钟离与吴边邑卑梁氏俱蚕[7],两女子争桑,相攻,乃大怒,至于两国举兵相伐。吴王使公子光伐楚,拔其钟离、居巢而归[8]。伍子胥说吴王僚曰:”楚可破也,愿复遣公子光。“公子光谓吴王曰:”彼伍子胥父兄为戮于楚,而劝王伐楚者,欲以自报其仇耳。伐楚,未可破也。“伍子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退而与太子建之子胜耕于野。

五年而楚平王卒。初平王所夺太子建秦女,生子轸,及平王卒,轸竟立为后,是为昭王。吴王僚因楚丧使二公子将兵往袭楚[9]。楚发兵绝吴兵之后,不得归,吴国内空,而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庐[10]。阖庐既立得志,乃召伍员以为行人[B11],而与谋国事。楚诛其大臣郤宛、伯州犁,伯州犁之孙伯噽亡奔吴,吴亦以嚭为大夫[B12]。前王僚所遣二公子将兵伐楚者道绝,不得归,后闻阖庐弑王僚自立,遂以其兵降楚,楚封之于舒[B13]。

阖庐立三年,乃兴师与伍子胥、伯噽伐楚。拔舒,遂擒故吴反二将军。因欲至郢,将军孙武曰[B14]:”民劳未可,且待之。“乃归。四年,吴伐楚,取六与潜[B15]。五年,伐越,败之。六年,楚昭王使公子囊瓦将兵伐吴[B16]。吴使伍员迎击,大破楚军于豫章[B17],取楚之居巢。九年,吴王阖庐谓子胥、孙武曰:”始子言郢未可入,今果何如?“二子对曰:”楚将囊瓦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之,必先得唐、蔡乃可[B18]。“阖庐听之,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与楚夹汉水而陈。吴王之弟夫概将兵请从,王不听,遂以其五千人击楚将子常,子常败走奔郑[B19]。于是,吴乘胜而前,五战,遂至郢。己卯,楚昭王出奔。庚辰,吴王入郢。昭王出亡,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注释】[1]华氏之乱:指春秋鲁昭公十年,宋国的华亥、华定与宋国国君争位之乱。[2]事未会:事情还未安排妥当。[3]子产:春秋时郑国大夫,姓公孙,名侨,字子产。因他居住在东里,故又称东里子产。此人博学多闻,长于政治。从郑简公当国起,历经定公、献公、声公的四十余年里,子产皆有政治声望。[4]昭关:山名,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北。春秋时是吴楚之界,以山为关,是吴楚往来的要冲。[5]爵执珪:珪同”圭“,古代帝王诸侯举行礼仪时所用的玉器。爵执珪,即被封爵为执掌王侯礼仪大典的官员。[6]公子光:吴王阖庐的名。[7]钟离:地名,故城在今安徽风阳县。卑梁:地名,春秋吴邑,与钟离接境。[8]居巢:地名,故城在今安徽巢县。[9]二公子:公子烛庸和盖余。[10]吴国内空:指吴国内无兵力。阖庐:一作”阖间“。[B11]行人:官名,掌管朝中外交、人事安置、进谏等事宜。[B12]伯州犁:此人是晋国伯宗之子。伯州犁之子叫郤宛,郤宛之子叫噽,即伯噽。[B13]舒:春秋时楚国地名,故城在今安徽舒城县。[B14]郢:楚国都城,故城在今湖北江陵县东北。孙武:春秋时齐国人,以兵法见吴王阖庐。吴王出宫中美女一百八十人,派孙武教习战术。孙武将其分为二队,用吴王的宠姬为队长。命令她们都手拿战戟,用击鼓发令。那些女人大笑。孙武便斩了两个队长以示其军威。又击鼓发令,美女们都听从命令,队列的起跪排练皆按军规行进。吴王用孙武为将,击败西边强大的楚国,并威胁北边的齐国、晋国,名显诸侯。著有兵法十三篇。[B15]六:古代国名,在今安徽六安县。潜:春秋楚地,在今安徽潜山县。[B16]囊瓦:春秋楚庄王儿子子囊的后代,字子常。楚平王时为令尹。楚昭王时,蔡国的昭侯有块十分珍奇的玉佩,唐国的成公有两匹良马。两位君王到楚国来,囊瓦想得到这些宝物,二君王没给他,他便将其扣押在楚国,直到唐国献出良马,蔡国献出玉佩,他才将唐、蔡二君放回去。后来,唐、蔡二君跟从吴国伐楚。囊瓦三战不胜,于是逃亡投奔郑国,吴国进入楚国国都郢。[B17]豫章:地名,在淮南江北之界,后迁徙其名于江南。[B18]唐、蔡:春秋时的两个小诸侯国。[B19]子常:囊瓦的字。

【译文】伍子胥已逃到宋国,恰巧碰上宋国的华氏之乱,于是,他便与太子建一起逃奔到郑国。郑国人待他们很好。太子建却又去到晋国,晋顷公对太子建说:”你既然与郑国很友好,郑国必定信任你。你如能为我去郑国做内应,我从外面攻打,那么,郑国必定被灭掉;郑国灭掉了,我就把郑国的地盘封赏给你。“太子建便回到了郑国。他与晋顷公密谋的事还未部署妥当,凑巧要杀掉他身边的随从,他的随从知道了他的阴谋,就把他的密谋告诉了郑国。郑定公和子产当即杀了太子建。建有个儿子名叫胜,伍子胥害怕胜受连累被杀,便带胜一块儿逃奔去吴国。走到昭关,昭关的人要抓他们,伍子胥便独自与胜步行逃跑,几乎不能逃脱,追赶的人紧跟在后,他们逃到江边,恰好江上有个渔父划着条小船,渔父知道伍子胥的危急,便渡伍子胥过了江。伍子胥过了江,解下他身上的剑对渔父说:”这把剑价值百金,送给你罢!“渔父说:”按楚国的法令,凡是捉到伍子胥的人,都要赏赐他粮食五万石,并封爵位执珪,这哪是百金剑可比的呢?“渔父没有收受伍子胥的剑。

伍子胥还没有走到吴国,却又生病了,只好中途停止行程而乞讨。后来到了吴国,吴国的国王名僚,新近才即位,公子光做他的将军。伍子胥便通过公子光求见了吴王。过了很久,因为楚国的边邑钟离与吴国的卑梁两地百姓都养蚕,有两个采桑女为争抢桑叶而相互殴打。楚平王为此而大怒,导致两国举兵相攻。吴国派公子光攻打楚国,打下了楚国的钟离和居巢而回朝。伍子胥对吴王僚说:”楚国是可以攻破的,希望你再派公子光去。“公子光对吴王说:”这之前,伍子胥的父兄在楚国被杀,而他劝你去攻打楚国的目的,是想以此去报他自己的仇恨。现在去攻打楚国,恐怕未必能打破他呀?“伍子胥知道公子光的内心想法,是想杀掉吴王僚而自立为王。这时还不是可以和他谈论对外事情的时机,于是便推举专诸这个人去公子光那里,他自己退下来与太子建的儿子胜下乡种地。

过了五年,楚平王死了。当初楚平王所夺太子建的那位秦国女子生了儿子轸,等到平王死了,轸竟然做了楚王,这就是楚昭王。吴王僚瞄准楚国有国丧,便派两位公子率兵去袭击楚国。楚国发兵断绝了吴国兵将的退路,不能回国。这样一来,吴国国内无兵而空虚。此时,公子光便命令专诸袭杀了吴王僚而自立为王,他就是吴王阖庐。阖庐既然做了国王,很是踌躇满志,便召伍员做他的”行人“,而且与伍员共同谋划国家大事。此时,楚国诛杀了他的大臣郤宛和伯州犁,伯州犁的孙子即郤宛的儿子伯噽逃亡,投奔到了吴国。吴王也用伯噽做大夫。在这之前,吴王僚所派遣的两位公子率兵伐楚被楚军断绝退路而不能回国。后来听到了阖庐杀吴王僚而自立的消息,便用他们所率之兵投降楚国。楚国给他们封地在舒。

阖庐自立后第三年,他便率兵与伍子胥、伯噽一起攻打楚国,打下舒这个地方,擒住了原来吴国那两位投降楚国的将军即”二公子“。闺庐本想一鼓作气直攻楚都郢。将军孙武说:”百姓很疲惫了,不能去打了,姑且等待一下罢!“于是,只好班师回朝;第四年,吴国又攻打楚国,夺得了楚国的六和潜的地方;第五年,吴国攻打越国,打败了越国;第六年,楚昭王派公子囊瓦率兵攻打吴国,吴国派伍员迎战,在豫章地方大破楚军,夺取楚地居巢;第九年,昊王阖庐对伍子胥和孙武说:”从前你们说,不能攻打楚都郢,如今怎么样呢?“二人回答说:”楚将囊瓦很贪财,那唐国、蔡国都十分怨恨他了,你若要想大败楚国,那你必须先得到唐、蔡的援助才可以。“阖庐听从二人之主张,把吴国的全部兵马会同唐、蔡兵马,一齐攻打楚国。吴军与楚军分别在汉水两岸,陈列兵阵。吴王阖庐的弟弟夫概率兵请求跟从,阖庐不准许。他便带了自己所管的五千兵马去打楚将子常,子常被他打败,逃奔去了郑国。于是,吴军乘胜向前推进,打了五仗,打到了楚都郢。己卯那天,楚昭王出逃。庚辰那天,吴王进了楚都郢。楚昭王已出逃了,伍子胥寻找他而没找到,便掘开楚平王的坟墓,拉出其尸体,鞭打了三百鞭,然后才停止。

【鉴赏】本文紧接前文,写伍子胥由宋至郑,再至吴,后帮助吴王阖闾”袭刺吴王僚而自立“,参谋国事。先后助吴伐楚、伐越、再伐楚,大破楚兵。吴王入楚都郢,伍子胥则掘楚王墓,鞭尸三百,以报其父兄被冤杀之仇。文章分四层:

(一)伍子胥由宋、郑而至吴。宋国因有华氏之乱,伍子胥同太子建一起奔郑。本来郑国对他们”甚善“,不料太子建卷入晋欲伐郑的漩涡中,最后被杀。伍子胥只好带着太子建之子胜奔吴。

(二)伍子胥进专诸于公子光,退而耕于野。伍子胥至吴后,由公子光引荐见吴王。在公子光伐楚大胜而归时,他建议乘胜追击,楚必破。被公子光否决。伍子胥看出公子光有杀吴王僚而自立之意,于是,他一方面献侠士专诸于公子光,一方面带着太子建之子胜躬耕于野。这是伍子胥眼见破楚的时机未到,而采取的韬光养晦之策。

(三)专诸刺吴王僚,公子光自立。楚平王卒,楚昭王新立,吴王僚趁楚丧发兵伐楚,楚兵绝吴兵退路,不得归,吴国内空虚,公子光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伍子胥因献专诸有功,被任命为”行人“,参与国家大事的谋划。

(四)伍子胥伐楚,鞭尸楚平王。伍子胥任”行人“后,整修政治,加强军备,先后伐越、三次伐楚,皆取得大捷。最后,他与孙武建议联合唐、蔡之兵伐楚,大获成功,五战遂至楚都郢,楚昭王出亡,吴王入郢。于是,伍子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尸三百,为其父兄报仇。在这众多事件中,表现了伍子胥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以及他”有仇必报“的刚直性格。

本文头绪多,事件繁,但作者叙述繁而不乱,杂而有序,眉目清晰,层次分明,表现了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与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