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0566800000007

第7章 秦设郡县,书同文,车同轨(节自《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本纪》导读】

诸侯国之一的秦国,到底该入“本纪”还是“世家”,历来有一些争论。其实,我们不妨把《秦本纪》与《秦始皇本纪》看作一篇,把汉代几个帝王的“本纪”也看作一篇《汉本纪》,事情就圆通了。由于司马迁写《史记》是略古详今的,所以把最古老的五个帝王的“本纪”合为一篇《五帝本纪》,中间时代的秦国则把一篇分成了两篇:《秦本纪》与《秦始皇本纪》(含秦二世)。时代最近的汉代则分拆为五篇本纪,每个帝王各一篇。

本篇实际上为始皇与二世两篇本纪,按照年代记载了当时发生的各种大事。由于时代较近,加上萧何在入咸阳时收缴了秦朝的律令图书,完整地保存下来,因此本篇较之前几篇则更为周详,各种重大的政事、军事,甚至灾异、天象均有记载。篇中还如实抄录了始皇、二世时期的许多封禅纪念文字和刻石文字,这也是前几篇本纪所没有的。

篇末引用了贾谊的《过秦论》说明秦的兴亡得失,其上、中、下篇次序与贾谊《新书》不同。前人的解释是:司马迁当时只取来《过秦论》的中、下两篇为《始皇本纪》作赞语,上篇则放在了《陈涉世家》的赞语中,即“秦孝公”至“攻守之势异也”一段是魏晋间妄人所增,并且把三篇的次序弄乱了。后人见《陈涉世家》赞语重载这个上篇,又妄改世家赞语中的“太史公曰”为“褚先生曰”。

【原文】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1]:“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2]。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3],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4],至辽东。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5]。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6],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7]。殿屋复道周阁相属[8],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

【注释】[1]廷尉:秦朝官名,掌管刑狱。李斯:原本楚国上蔡人,入秦为客卿。始皇定天下后为相,后被赵高陷害。[2]三十六郡:具体指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琊、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钜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此三十五,再加内史为三十六郡。黔首:指百姓、民众。大酺(pú):国家有欢乐之事,赏赐臣民痛快地饮酒吃肉。[3]成阳:秦朝的都城,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东。鐻(jù):古乐器,样子像钟。[4]临洮:秦朝县名,即今甘肃岷县。羌中:临洮以西以及古代羌地的区域。北向户:即开北门以向日,意为极南边。阴山:指昆仑山的北支脉,起于河套的西北,绵亘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5]章台:宫殿名,秦时建成,在陕西长安县故城西南。上林:园苑名,在陕西长安县西。渭南:古县名,在今陕西省。[6]北阪上:地名,属咸阳县。[7]雍门:古地名,属陕西高陵县。泾、渭:泾水、渭水,都源于甘肃省,流至陕西高陵县相汇合。[8]相属:相互隔离又互相连络成一片。

【译文】丞相绾等人说:“秦国刚刚打败诸侯,燕、齐、荆等地离秦很远,如不设立王侯,就不能行使得力的管理。请陛下立自己的各位儿子为王侯,只盼望你允许此事才好。”秦始皇将这计策拿去与大臣们商量,大臣们都说这计策很好,然而掌管刑狱的李斯却说:“周朝的文王、武王分封同姓的子弟很多,但是,后来亲情疏远,互相攻击,如仇敌一般。诸侯之间甚至互相诛伐,周天子也无法阻止。现在天下靠着陛下的神勇威望,一统之后都应设置郡县。诸王子、功臣,用公家的赋税优厚地赏赐他们,就足够了,而且很容易控制他们。这样天下便无从产生异心,这是安定天下的最好办法。倘若设置诸侯,那就不好。”始皇说:“大家都感到天下战斗不休的苦处,无不是因为有了侯王的缘故。现在靠着宗庙的神圣,天下方才安定,如若又要设立起诸侯国来,这便和设立兵争没有两样。如果靠此法求得安宁,那不是很难的吗?廷尉的计策是很好的!”

于是就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每郡设置守尉监等官员,把老百姓改名叫黔首,举国欢庆,大飨臣子百姓。收缴普天下的兵器,聚集于咸阳,熔铸成钟鐻、十二个金人,每个金人都有一千石重,将其放置在朝廷的宫中。并将法律度量、衡器都统一起来;行车同一轨道;书写用同一文字。此时秦地之辽阔:东面到达海边及朝鲜;西面直达临洮、羌中;南边直到太阳北照的地方;北边占据西河为要塞以及阴山,一直到辽东。迁徙天下富豪之家十二万户到咸阳;许多庙宇、章台、园苑都建在渭南这地方。秦每次打破诸侯,便将其宫廷样子画下,并照样建筑在咸阳的北阪上,南边挨着渭水。从雍门向东,一直到泾水、渭水相汇合处,许多宫殿房屋楼阁别馆通过复道相互连接。将从诸侯国那里得来的美女、钟鼓等都放在其中,一派豪华景象。

【鉴赏】本文介绍了秦设郡县,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的过程,突出廷尉李斯的政治远见。

文章先写丞相绾等要求秦始皇“立诸子”的建议,再写李斯的反对。他以周文王、周武王大封同姓子弟为诸侯王为例,指出时间一久,诸侯王“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这是战乱之源。这既符合事件发展顺序,又使李斯之论有明确的针对性。

接着,文章写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不立诸侯王,采取以下措施来治理天下:(一)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守尉监;(二)收天下兵器于咸阳,销毁熔铸成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于宫廷之中;(三)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四)迁天下豪富十二万户于咸阳,发展经济;(五)大兴土木,加强咸阳(都城)的城市建设。这些措施是秦始皇废除宗法制、奴隶制的分封制,建立封建中央集权的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的开始。

文章以对话、议论开始,以行动作结,有助于表现秦始皇作为中国千古一帝的雄才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