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0566800000080

第80章 高渐离以筑击秦王(节自《刺客列传》)

【原文】高渐离变名姓,为人佣保,匿作于宋子[1]。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2],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佣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3],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4],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5],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宋子传客之[6],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始皇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7]。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8],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

【注释】[1]高渐离:燕国都市中一位以屠狗为职业的人,善于击筑。与荆轲是好友。佣保:即仆佣。宋子:地名,在今河北省赵县东北。[2]作苦:劳作得很辛苦很累。筑:古代的一种乐器,像琴,有弦,用竹片击之发音,故取名为筑。[3]家丈人:即东家、老人,此指高渐离作佣人的那家主人。[4]念久隐畏约无穷时:心里想,老是这样长久地隐藏畏惧下去,是没有尽头的时日的。乃退:便从堂上退下,回到其住室。[5]抗礼:以礼相见。[6]传客之:以次轮流着请他去做客。[7]重:特别。矐(huò)其目:熏瞎他的眼睛。[8]朴:同”扑“,撞向,扑打。

【译文】(荆轲刺秦王失败后,荆轲的朋友们都逃散藏匿了)高渐离改名换姓,给别人当仆佣,藏匿在宋子那地方做工。过了许久,他劳作得很辛苦很累,一天,他听见主人家的堂上有客人在击筑,便在那里徘徊着舍不得离去。每当听了击筑出来,他就说:”那些击筑的,有击得好的,有击得不好的。“有一仆从听了高渐离的话,便去告诉主人说:”那个佣人是知音乐的,他私下里评说那些击筑的好坏。“主人便将高渐离召唤来,叫他上前去击筑,满坐的人都称赞他击得好,主人赏赐酒给他喝。然而,高渐离心想,老是这样长久地隐匿畏惧下去,是没有尽头的时日的,他便退出堂来,回到其住室,取出他行装匣中的筑和他的好衣服,改装整容而走上前去。满坐客人都感到很惊异,连忙下坐与他以礼相见,并请他做上客。请他再击筑,他一面击筑一面唱歌,那些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是流着眼泪而出去的。

高渐离在宋子击筑的名气很大,那里的大户人家都依次轮流请他做客,这事传到秦始皇那里去了。秦始皇便召见了他,那里有认识高渐离的人,便说:”他是高渐离呀!“秦始皇喜爱高渐离善于击筑,便特别赦免了他的死刑,熏瞎了他的眼睛。叫他击筑,没有一次不称颂他。他与秦始皇渐渐亲近了。高渐离便将铅熔灌在筑中,又与秦始皇更接近了,他便举筑向秦始皇撞击去,但没被击中。这样,高渐离便被秦始皇杀了。

【鉴赏】高渐离,战国末年燕人,擅长击筑。燕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政(秦始皇),到易水送行,他击筑,荆轲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秦朝建立后,他变姓名,为人佣保。秦始皇闻其善击筑,命人熏瞎其眼,使击筑。他在筑内暗藏铅块,扑击秦始皇,不中,被杀。本文节自《刺客列传》,写高渐离在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以筑击秦王的故事。

文章先写高渐离隐身潜伏。荆轲刺秦王失手,他的朋友均逃散藏匿了。高渐离改名换姓,给别人当佣人,在宋子做工。后来,听见主人家的堂上有客人击筑,他听得舍不得离开,并评论谁好谁不好。被其他仆人告知主人,主人召他击筑,大家皆”称善“。高渐离心想长久地藏匿畏惧,什么时候才是个头。于是,乃取出其筑与行装,改装整容为客人击筑,受到极大称赞,名气大增。这里,突现了高渐离的心计,为以后的击秦王作了铺垫。

文章再写高渐离击秦王。高渐离击筑的声名远播之后,秦始皇召见了他。当有人认出他是高渐离时,秦始皇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但为了安全起见,熏瞎了他的眼睛,叫他瞎摸着击筑。即使如此,高渐离击筑也非常美妙,每次都被称善。他与秦始皇逐渐亲近后,便将铅熔灌在筑中。待与秦始皇更亲近时,他便举筑向秦始皇撞击去,不中,被杀。可以看出,为了击秦始皇,高渐离是步步有计划地向秦始皇靠近,即使是眼睛被熏瞎的情况下,也不放弃。他是属于那种”士为国(民)而死“的侠客、义士。

文章写高渐离,突出其行动,从”为人佣保“,到听客击筑徘徊不能去,到重新公开击筑,再到用筑击秦始皇,没有一句话,只有心理活动和行动,以及旁人的语言,就从正面和侧面突出了这位刚毅之士的形象,可谓文笔简洁,意蕴丰厚。萧何追韩信(节自《淮阴侯列传》)【《淮阴侯列传》导读】

韩信为汉初”三杰“之一,在帮助刘邦建立汉朝的军事斗争中立有赫赫战功。本传由他早年的穷困写起,写到他转投刘邦被拜为大将军,在楚汉相争时连破魏、代、赵、燕,平定河北,又破齐、败楚,被封为齐王,一直写到他因谋叛终于被吕后等人用计杀害。韩信破魏以木罂,破赵以立汉赤帜,破齐以囊沙,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对于这些,司马迁作了详尽的描述。对于韩信请为假王,以及矜才自负、羞与绛灌同列等失误处,司马迁也如实作了记载。篇末的论赞对韩信的不得善终表示了惋惜与责备。

从清代梁玉绳开始,许多史家把《史记》看成《春秋》一类”微言大义“之书,对于韩信则力辩其不会谋反。可是本传中记载韩信与陈稀谋反,言之凿凿;论赞中也明白写道:”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这些论者便用”微辞“、”微文“、”此非正面语“来解释,此例一开,《史记》不复真面目矣!人人都用”微文“来解说《史记》,司马迁岂不成了一位”阴谋文字家“!

【原文】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1],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2],曰:”上不欲就天下乎[3]?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悦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4],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5],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有人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6],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注释】[1]连敖:接待宾客的小官。[2]滕公:即夏侯婴,因他在秦时曾做滕县县令,所以当时人们称他为滕公。[3]上:指汉王刘邦。[4]治粟都尉:管理粮饷的军官。[5]南郑:城名,当时汉王国都,即今陕西省南郑县。[6]坛场:筑土很高叫坛,平治地面叫场。

【译文】汉王发兵到蜀郡时,韩信逃出楚国,归降到汉王那里,那时韩信还没有知名度。做一个接待宾客的官员,后来犯了砍头之罪,同批罪犯中的其他十三人都已斩首。依次轮到了韩信,韩信便抬头向上一望,恰巧看见滕公,他说:”汉王不是想得到天下么?为什么要杀我壮士!“滕公很惊奇韩信的话,又见他相貌堂堂,便放了他不杀。滕公与他谈了一次话,觉得十分畅快。滕公将韩信的情况对汉王说了,汉王便封韩信做管理粮饷的军官,汉王没觉得韩信有什么奇特之处。

韩信数次与萧何谈论,萧何也觉得韩信是个奇人。汉军到南郑,众将在路途逃跑的几十人。韩信猜想,萧何等人已经几次对汉王说过我韩信了,看来,汉王不会重用我的,便立即从汉军中逃跑。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他来不及让汉王知道此事,自己就去追韩信。有人向汉王报告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十分愤怒,犹如失掉了他的左右两手。过了一两天,萧何来谒见汉王,汉王又气又高兴,骂萧何道:”你为什么要逃跑?“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汉王说:”你所追的人是谁呀?“萧何说:”是韩信。“汉王又骂道:”众将逃跑的几十人,你不去追,就追一个韩信,你在撒谎骗我。“萧何说:”众将是容易再得到的,至于韩信,则是没有第二个的国士。你若是只想长久的做汉中王,也便没有什么事用得着韩信;若是你要争得天下,那没有韩信也就没有谁能与你商议大事。但不知大王你的计策是怎么决定的了。“汉王说:”我也打算向东去,哪能郁闷地长久居住在这里呢!“萧何说:”你决计要向东去,若能任用韩信,韩信就可留下;如不任用他,韩信终究是要逃跑的。“汉王说:”我为了你推荐的缘故,封他做将官罢。“萧何说:”虽然做了将官,韩信还是必定不会留下来。“汉王说:”那么封他为大将。“萧何说:”很好。“于是,汉王就想召唤韩信来拜他做大将。萧何说:”大王你素来傲慢无礼节,今天拜大将好像呼喊个小孩儿一般,这也是韩信要逃走的原因。大王你必定要拜他为大将的话,那就要选择好日子,进行斋戒,设置拜将的场地,具备拜将的礼节,才可以的。“汉王答应了萧何的请求。众多将官都十分高兴,个个都以为自己能被封为大将。待到拜大将时,才知是韩信,全军都感到惊诧。

【鉴赏】韩信(?—前196),汉初诸侯王,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初属项羽,继归刘邦,被任为大将。楚汉战争时,刘邦采其策,攻占关中。刘邦在荥阳、成皋间与项羽相持时,使他率军抄袭项羽后路,破赵取齐,占据黄河下游之地。后刘邦封他为齐王。不久,率军与刘邦会合,击灭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汉朝建立,改封楚王。后有人告他谋反,降为淮阴侯。又被告与陈稀勾结在长安谋反,为吕后所杀。他善于用兵,自称”多多益善“。本文写他投奔刘邦后被拜为大将的过程。

初投刘邦时,不得志,只做了一个接待宾客的小官。后犯罪,本应杀头,但他在滕公(夏侯婴)面前表现奇特,得免。滕公告汉王刘邦,得以改任管理粮饷的军官。这为他以后的逃跑埋下了伏笔。

接着,写韩信在南郑逃跑。因他与萧何已多次谈论,仍不得汉王重用,故决计逃亡。萧何得知消息后,独自追韩信,一二日方回。当汉王问他为什么要独追韩信时,萧何回答:”诸将易得,韩信是国士无双的人才。汉王如果想争天下,非韩信同你商议决策不可。“这从侧面突出了韩信的才能。在萧何的一再举荐下,韩信被汉王拜为大将。

全文围绕韩信拜将,突出他的”奇伟“。临被杀之死,竟大言”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此”奇“之一。数与萧何语,何”奇之“,此”奇“之二。南郑逃跑,萧何独追,此”奇“之三。拜将即为”大将“,此”奇“之四。拜为”大将“,一军皆惊,此”奇“之五。写”五奇“,均为以后韩信展露突出的军事才能作铺垫。韩信本人无长篇大论,仅”何为斩壮士“一言,其余皆从侧面切入,愈显其才能之深邃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