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中国式家庭教育的误区
10572900000018

第18章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础(2)

皮尔·保罗想了很多办法来引导他们,可是没有一个是奏效的。后来,他发现这些孩子很迷信,于是在他上课的时候就多了一项给孩子看手相的内容——以此来鼓励他们。

当罗尔斯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神秘地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一个小船的船长。这一次,皮尔·保罗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的州长。他牢牢地记下了校长的话,并深信不疑。

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时时激励着他奋发向上。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也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起腰杆走路,认认真真地读书和工作。在随后的四十多年间,罗尔斯每天都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

在他的就职演说中,有这么一段话。他说,信念值多少钱?信念是不值钱的,它有时甚至是一个善意的欺骗,然而你一旦坚持下去,它就会迅速升值。在这个世界上,信念这种东西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所有成功者最初都是从一个小小的信念开始的。信念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

信念就好比是军队的军旗,军旗所指之处,就是战士冲锋的方向,旗手把军旗插到哪里,军队就能打到哪里。因此,家长给孩子树立起心中信念的大旗,孩子就会有信心、有恒心,就决定了孩子的发展速度有多快、事业能走多远。信念不等于成功,但信念能成为成功的通途。

给孩子播种阳光

一个人的笑容可以感染别人,一个阳光般的孩子能让内心的幸福感洋溢全身,以至于发散到周围,蔓延开来。每一个家庭可能都想培养出阳光般的孩子,那家长如何做才能培养出阳光孩子呢?

凡事都有度的,都有秩序,过于容易了,劳动的果实就没有人会真正地去珍惜,而且同情心、同理心、孝心、爱心也会大打折扣。做家长不要让孩子养成要什么就满足什么的习惯。不要给予过多,别太在乎孩子的某些要求,爱过头就成了伤害,孩子没有锻炼和体验的机会,那他的能力会缺失得很严重,家长的宠儿成不了大器,要给孩子飞翔的翅膀,也就是梦想的机会和行动的机会,体验式的成长是刻骨铭心的。

家长平时也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零花钱,要教给孩子一些理财方面的知识,这个时代财富分为心灵财富和物质财富,没有物质财富做基础,人生一定不太好过。

家长在教育行为上,不要对孩子大喊大叫,喊叫只会减少孩子对父母的尊敬,同时也教会了孩子喊叫;有理不在声高。家长用再大嗓子对孩子喊叫也是没有用的,孩子渴望家长温柔的爱、民主的爱。

孩子一犯错误家长立马就大声训斥,家长这样不负责任地去责骂孩子,会严重伤害孩子的心灵。家长要先弄清楚情况,然后给孩子一个尝试的机会,毫无疑问每一次犯错的机会都是孩子进步的阶梯,关键是要教会孩子在尝试中学会反省和进步,多多鼓励。家长要学会耐心、等待、宽容。

对孩子不要总是以命令的形式去发号施令,如果家长发号施令太多,又太强势,孩子就可能变成弱势。不要强迫孩子学这学那,孩子的兴趣才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关键是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在孩子的学习上,做家长不要只盯住孩子的分数,知识比分数更重要,思考力和想象力以及好的思维才是孩子成长的命脉。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去制定孩子的发展目标,家长不要对孩子提经过努力后还达不到的目标,望子成龙是正确的,但是“逼”子成龙就麻烦了,说不定就变成虫了。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做家长最好不要总拿孩子和别人去比,如果你们认为孩子好于他人,他人会难过;如果你们觉得孩子不如他人,难过的是孩子。面对孩子的缺点不要一味地去挑剔,而是要将孩子的优点不断地去放大,以至于真正地涵盖住了缺点,直至缺点被压榨干净。

不要戴上有色眼镜看待孩子,随意地给孩子贴上标签。如果家长对孩子老是说“你不行”这样的话,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荣誉感,挫败孩子的上进心,到最后可能真的不行了,因为他内心放弃了自己。家长诚实了,在孩子面前就不会说谎,不要用善意的谎言去蒙骗孩子。

家长犯了错在孩子面前也要敢于承认,这样有利于教导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起到表率作用。

请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孩子,家长与孩子之间同样需要信任,做家长的要尊重自己的孩子,不要去偷看孩子的日记,不要去干涉孩子与别人正常的交往,尊重孩子的隐私权,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与孩子沟通好就没有任何代沟的问题了。

家长不要只顾忙着赚钱和所谓的事业,挤一点儿时间陪陪孩子。否则,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只会越来越疏远,那时家长管起孩子来就比较麻烦了。

常言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家长除了要做到自强不息外,还要做到“厚德载物”。

一个人的成就大小,除了和自强不息有关,更取决于一个人的德行,一颗健全、充满阳光的心灵。

细心陪伴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遇到的最大麻烦就是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是“谁”或者有可能成为“谁”,家长时常被这种疑惑困扰:我怎样才能把孩子教育好呢?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个说法一直被人看作是一种消极应付的态度,其实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句话背后自有它的深意:只要你当一天的和尚,你就有责任撞一天的钟。这在旁人看来极其枯燥的工作,因为责任使然、信仰使然,你也能够让它变得充满趣味和韵致。由这个比喻,联想到为人父母这件事,其实就是一辈子“撞钟”的工作,养育和教育孩子,几乎也成了家长一生无法逃脱的责任。

选择为人父母,就是选择一种人类普遍的宿命,你必须只能以积极的建设者的态度,努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比自己更优秀、更健康、更幸福的人。这样的道理说起来总是容易的,做起来难。

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说:“孩子是我们的甜美,也是我们的悲伤,是我们的骨肉,我们的心。”这句话是一个父亲对生命深切的体验和对为人父母的责任极富张力的概括。

孩子未来即在父母的生命中,又在父母的手心上。那么真正的好父母在哪里呢?一个“问题孩子”背后,往往有着一个“问题家庭”,一个孩子的成长出了问题,原因有可能出自学校与社会,但更本质的原因一定在于家庭。而从家庭中找原因,问题又往往出在家长身上。

教育家蒙台梭利说:“一个人无论身心哪个方面的疾病,如果病根出在童年的话,往往是很难治愈的。因为童年所有的影响,对一生而言,都是一种文化“刻印”,一旦刻上几乎终身难以更改。”

孩子的童年确实是生命之根,家长陪伴孩子成长不但是家庭教育的核心责任,也是家长送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

有科学研究发现,青少年都喜欢跟父母在一起吃饭,尤其是吃晚餐,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比什么都重要。因为全家人一起吃饭会有助于孩子获得较好的营养、较高的学业成绩。孩子跟父母在一起吃饭内心里会充满父母的爱,在他们身上不会发生抽烟、喝酒、吸毒、打架等行为。哪怕父母双方只有一个人能够赶上晚餐,也同样能达到上述的效果。因为通过吃饭这种方式,把孩子聚拢在父母的身边,父母对孩子的注视本身具有一种显在或潜在的教育力量,同时父母也是在通过自己生命的示范,每天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好父母确实就是一个好范本。

在孩子的心中,家长的存在代表着安全、温暖和欢乐,一个孩子对家长的需要是本质性的、不可或缺的、不可替代的。一个孩子如果在他年纪太小、尚未有所准备、恐慌无助的时候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或者父母经常长时间离开他,这种分离一定会导致孩子一生都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

一个从小没有母亲的人,内心往往是扭曲的,他的一生都是疼痛与茫然的。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母亲经常不在场,他的内心同样也难以获得充分的爱,这一切都会影响到他生命的舒展与自我确认。

孩子成长的最大的问题不是他的生活处境,而是他能否得到父母的陪伴、抚爱和鼓励。可以说,童年的错失往往是一生的错失,童年过不好的人自我修复之路很难也很漫长,童年的幸福生活是他今后一生幸福生活的半径。

家庭教育越来越需要家长具备必要的生儿育女的知识,但更重要的也容易被人忽视的却是为人父母的本分。你要想让孩子成长得更正常、更健康、更快乐,你就应该更充分、更耐心地陪伴他,培养他拥有正常人需要的生活,这一点做到了,孩子就不会有大麻烦。

陪伴孩子其实并不简单,当家长有机会外出旅行时,首先考虑的就是是否把孩子带上?当家长下班时,下班的路是不是回家的路?周末的时间是不是家庭的时间?

家长很容易就选择了把孩子留在孤独、无助、疏于管教和缺少疼爱的环境之中。而实际情况往往是,孩子不在你身边,一定就在各种危险之中。由于童年影响具有刻印般的不可逆转性,后面要想进行补救,一般为时已晚,丧失了成长与教育的最佳时期,这也意味着木已成舟,更多的只能听天由命了。

那么最好的教育就是家长和孩子生活在一起,让孩子远离孤独、无助与恐惧,看着孩子长大也是家长最大的幸福。

只有家长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家长的艰辛和对家庭的责任感才能成为教育孩子的一种优质资源,孩子才可以很直观地看到生活的不易,看到父母的付出。这一切都有助于孩子责任意识的培养,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同时能够激发他内在想要改变自己的愿望。

对孩子的教育其实就是改善遗传、改进文化。遗传很多方面是不能改变的,但可以改善它。它的重要作用在于改进文化,家庭之中核心的文化就是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父母陪伴着孩子成长,孩子的心中就会有爱、就会有家长给予的鼓励和帮助,即使生活再怎么艰辛,孩子的生命之花照样可以非常健全健康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