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中国式家庭教育的误区
10572900000002

第2章 谁在走进家庭教育的误区(1)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个生理正常的孩子都是在家庭中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学会行为规范,学会生活自立的;在家庭中获得身体的发育,心理的发展,个性的形成,社会生活基本技能的掌握。

游戏、学习、劳动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三种主要形式。孩子的日常一般主要从事游戏和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才逐步过渡到独立参加以劳动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家庭不仅为孩子提供了人生最初的游戏和学习场所,还引导他们从游戏过渡到学习,再从学习过渡到劳动。这种引导,就是家庭教育。

没有家庭教育就像没有父母的孩子一样,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容易犯错,碰壁。而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往往存在很多偏差和误区,这样的教育方式往往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希望家长能够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愿天下的孩子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都能享受到第一份爱的教育。

家庭教育紧扼孩子命运的咽喉

有人曾说:“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由于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家庭教育是孩子成才的基础,其家庭成员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能否健康成长,人格能否完善发展。这个教育的发展过程其实是家长和孩子的一场智慧的较量。

由于家庭教育是孩子的起点,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所以有很多国家规定: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家长必须先入园接受教育,否则,幼儿园就不接收孩子入园。

在一些国家,当政府认定孩子的父母或者监护人没有监护能力或者品行恶劣的时候,政府就会把这个孩子领走,然后把孩子交给一个有教育能力的社会工作者去管理,去教育。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心理学家也提出: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而0~12岁是养成良好习惯最重要的时期,是好习惯最容易养成的关键性时期。在这个时期有多少家长是真正重视孩子的教育?有多少家长是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早期的习惯和性格行为?6岁以后孩子进入学校,更多的家长则是放弃了手中教育的职责,只给孩子提供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错误地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好就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更多的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忘记了自己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自己就是孩子心中模仿的对象。每一个家长好的和坏的行为习惯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家长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技能,以及社会信仰、价值观念等问题也会经过家长的言传身教,默默地灌输给自己的孩子。

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奠基石,对孩子发展的影响是长远而深刻的。要想孩子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家长必须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从转变自身传统教育观念着手。

《一位父亲的忏悔》是一封广为流传的信。这封信感人至深,值得每位家长去借鉴,去学习。信的全文如下:

孩子:

在你睡着的时候,我要和你说一些话。我刚才悄悄地走进你的房间。几分钟前,我在书房看报纸时,一阵懊悔的浪潮淹没了我,使我喘不过气来。带着愧疚的心,我来到你的身旁。

我想到的事太多了。

孩子,我对你太粗暴了。在你穿衣服上学的时候我责骂你,因为你洗脸时只在脸上抹了一把;你没有擦干净你的鞋子时,我对你大发脾气;你把东西不小心掉在地上时,我又对你大声怒吼。

吃早饭的时候,我又找到了你的错处:你把东西泼在地上,你吃东西狼吞虎咽,你把手肘放在桌子上,你在面包上涂的奶油太厚……

在你上学我去赶汽车上班时,你深情地向我高呼:“爸爸再见!”我却蹙着眉头对你嚷道:“怎么又驼背了,把胸挺起来!”

晚上,一切又重新开始。我在下班路上看到你跪在地上玩弹子,袜子破了好几个洞,禁不住又大发雷霆:“袜子是花钱买的,你怎么一点儿也不知道心疼……”并在你朋友面前押着你回家,使你当众受辱。

孩子,你还记得吗?晚饭后,我在书房看报,你怯怯地走了过来,眼睛里闪着委屈的目光。我对你的打扰,极不耐烦。你在房门口犹豫着,我终于忍不住地吼了起来:“你又来干什么?”

这时你没有说话,却突然跑了过来,抱着我的脖子吻我,眼里含着泪,简直不敢相信我如此粗暴也萎缩不了你对父亲的爱。接着,你用你的小手臂又紧抱了我一下,就走开了,脚步轻轻地走开了。

孩子,你知道吗?你刚离开书房,报纸就从我手中滑落到地上,一阵强烈的内疚和恐惧涌上心头。习惯真是害我不浅。吹毛求疵和训斥的习惯几乎成了我父爱的象征。孩子,爸爸不是不爱你,而是对你的期望值太高。我是用成人的尺度衡量你,而且用很多成年人也难以做到的标准来要求你。细想起来,多么可笑。

而你本性中却有那么多的真善美,你小小的心犹如照亮群山的晨曦——你跑进来吻我的自发性冲动显示了这一切。今晚,一切都显得不重要了。孩子,我在黑暗中来到你床边,跪在这儿,心里充满着愧疚。

这也许是个没有多大效用的赎罪。等你醒来后告诉你这一切,你也不会明白,但是从明天起,我要做一个真正的爸爸——做你最要好的朋友,你受苦难的时候我也受苦难,你欢笑的时候我也欢笑。我会把不耐烦的话忍住。我会像在一个典礼中不停地庄严地说:“你只是一个孩子,一个小孩子。”

我以前总是把你当做大人来看,但是孩子,我现在看你,蜷缩着熟睡在小床上,仍然是一名婴儿。你在你母亲的怀里,头靠在她的肩上,仿佛只是昨天的事。我以前对你要求的太多了,太多了。

再也不愿训斥、指责和抱怨你的父亲

读了这封信,作为家长的你会有什么感想?是不是也在对照上面的内容进行自我反思?是不是想到了只有先提高自己,然后才能去充满耐心和爱心地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作为现在的家长,从小到大,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很少有人对我们说怎么去做家长。实际情况倒是有很多的家长是在“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长才”等等高压专制的教育方式下成长的。难道我们在做了家长后,还要让孩子重复自己的人生吗?这些“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长才”的教育方式对我们的心灵伤害还少吗?难道还要去再接着危害我们孩子的心灵吗?在当今这个时代,真的需要做家长的去好好地反思。

作为孩子的家长,日常的语言、行为、教育习惯都会在孩子心上烙下不同的印记,尤其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由于根本就没有经过专门训练,出错也就难免了。

据调查发现,由于家长的过度关心,过度照顾,他们剥夺了孩子成长的空间,致使孩子不知道怎么来安排生活。让孩子从小到大不去考虑任何事情,那么孩子还怎么会成长?家长过多限制、过多干涉的结果只能是阻碍孩子潜能的释放。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家长往往以“家长”自居,在心理上霸占着孩子,“你是我生的,我让你听,你不听,找揍!”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缺失了人格。没有人格平等的家庭,只有奴役,孩子又怎么能健康成长?

日常的家庭教育是家长的职责,往往很多家长却忽略了自己的职责。家长只考虑孩子在学校学的文化知识,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

俗话说:三岁看老。孩子在家庭里所受的教育直接影响着他的一生,孩子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父母,家庭教育的影响在孩子的心中是刻骨铭心的。

家长们莫要在思想里还保留“家长制”的教育思维习惯,这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不平等,会造成孩子一生中难以弥补的心灵伤害和人格上的缺陷。要从内心去尊重孩子,要孩子完成一件事前必须让孩子有真正的理解、接受,才能做好。不要再漠视自身的教育职责,这样在教育理念上要纠正自己的错误理念,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这样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才不会犯致命的错误。

家庭教育为什么老漏风

青少年犯罪率以飞快的速度不断增长,例如:高科技犯罪、高学历犯罪、冲动型犯罪,有的只为几百元乃至几十元就敢铤而走险,杀人越货。一个青少年罪犯的家长竟然说:“抢钱可以,但不能撕票。”家庭教育的成败可见一斑。

有一篇这样的报道:

高中生嫌母亲管得太多持刀将其杀死。

礼泉县一高中生张博(男,20岁)嫌母亲(杜润果)管得太多遂产生反感情绪,竟持刀将母亲杀害,后潜逃到广东。迫于各种压力,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向当地警方投案自首。

案发当日,张博家的门紧闭,邻居听见其家中有喊“救命”的声音,便进入院内,发现杜润果的头部、颈部流血,后杜被送入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救人当中,张博趁机逃走。张博是一名高二的学生,父亲常年在外跑运输。据张博交代,他与母亲一直相处得不好,一直恨他的母亲。当日事情发生的导火索是,他要钱去学校报名,母亲骂他懒,让他先到地里给果树上肥料。他回到家后准备了两把刀子,见母亲回来后,用匕首朝她捅了一刀,母亲逃跑时摔倒,他又用菜刀在她身上砍了数刀。

据村民们讲,杜润果生前舍不得花钱,干活勤快肯吃苦,常常晚上一个人带着矿灯在果园里采果,第二天早上再往回转运,常是一个人干,是个“好人”。儿子张博性格内向,爱看书、爱学习,是个“好娃”。谁也没有想到会出这样的事情。张博的一位长辈讲,发生这种事情事关家庭教育问题,父亲、母亲和儿子都有责任。

张博为什么如此讨厌他的母亲,以至于残忍地将自己的母亲杀害?原因很简单,就是在心中对家长充满了怨恨。如今,孩子在心中讨厌自己的父母已经成为家长最为关注的话题,有关教研单位在西安的一群孩子中进行了心理测试,其中一项你心中“最讨厌的人”是谁,得票最高的竟是孩子自己的父母。据调查,有近四成的孩子讨厌父母反复唠叨,六成多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心里话只能和同学说而不能与家长说,更多的孩子最讨厌父母窥视隐私,诸如偷拆信件、偷听孩子与异性同学打电话等。

孩子为什么如此讨厌自己的父母呢?这个问题值得做家长的反思。下面看看孩子们在网上的自述和寻求帮助的心态吧。

我是个独生子女,我的父亲急躁而且很凶,又爱喝酒,是个脾气暴躁的人,我从小就怕他,那是因为他经常会打我,还会骂我,骂得很难听。原来我还是很爱母亲的,可是等我结婚并有了小孩以后,我发现我是越发地讨厌她了,都说养了儿之后才知道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可是我却越来越讨厌并痛恨他们了,甚至不希望和他们住在一起……

我自小就很讨厌父亲,他的废话很多,我一和他说话,他的话就更多了,而且说的最多的是大道理。他不是个有文化的人,一句话要反复说上好几遍,罗唆极了。

他跟我说话,我就一定要回他,不回,他就说我没礼貌了,回了他话了,他也不高兴,对我又开始骂。本来话多了就容易起矛盾的,小时候不敢跟他吵,长大之后,只要他一说话我就特别烦,三句话保准我们就吵架。其实我也不愿意这个样子,一家人和和睦睦地过日子不是很好吗?但是一听到父亲说什么,我就又忍不住了,反正我跟父亲的关系从小就不好……

由于我从小就不喜欢父亲,所以我和母亲比较亲近,她比较喜欢打牌,我觉得她非常懒。以前她在家里不收拾,屋里总是乱七八糟的。因为乱,我有时也会跟她吵,她很惯我,吵完之后就买东西给我吃,或是给我钱花,小时候觉得那是对我好,现在想想那是把我惯坏了的主要原因。现在我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孩子,母亲却经常还在家里打牌。你说了她,她也不说话,也没用。

有时在吃饭的时候,我就跟父亲说,让他劝劝母亲改改。没想到他不但不劝,还帮母亲说话,说什么她也累了也要让她休息休息,我就火了,休息?打牌叫休息?你要休息,看看电视,睡睡觉不叫休息啊?真是气死我了……

我不知道自己上辈子造了什么孽,会生在这样的家庭里,我从小到大一直觉得自己在心理上有问题,首先就是对谁都不信任,自己做什么事情也都不自信,感到自己心胸狭窄,非常自私,有时非常讨厌自己。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希望有人来帮帮我,疏导疏导我,让我能从这样的心理阴影中走出来……

这种场面恐怕是很多家庭再熟悉不过的了。父亲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母亲不知道什么样的爱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家庭教育的失误在孩子身上不断上演和延续。很多家庭里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严重到了不可逾越的地步。

许多家长总是抱怨现在“父母越来越难做”。在电脑普及的时代,如今的家长已经被孩子称为“菜鸟”,是“菜鸟”需要向“老鸟”学习的时代,是“老鸟”教育“菜鸟”的时代。因为“菜鸟”已经不能成为“老鸟”的榜样。其根结就是家长的教育方法跟不上时代,直接造成亲子关系高度紧张。家长在教育孩子上碰到了极大的困难,作为家长应该在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上反思一下,我们的孩子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做家长的自身是不是也有什么过失?

别让愚蠢成为家长的符号

如今的孩子是学得苦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很多孩子在周六晚上近11点的时候还在写作业。面对孩子的学习境况,你有没有想过孩子在吸收文化知识的时候,是用什么代价来换取的?

孩子的普遍生活现状是学习超时,睡眠严重不足。孩子只是一个学习的机器,其自身却没有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更令人担忧的是,孩子们普遍表示学习不快乐,面对家长感到的不是温馨和快乐而是压力。当家长的要知道:孩子成长的关键不是明天,而是今天他成长得快乐吗?

家长们普遍认为:“不吃苦中苦,怎为人上人?”“今天的痛苦就是为了换取明天的幸福。”“自己的孩子要想在众人面前高人一等,只能在分数线上比高了,不管怎么样让孩子先弄个好学校读读,将来机会也就会多一点儿。”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成千上万的孩子只好为那点希望,挑灯夜读,奋战不已。在这样的心态下学习的结果,就是连所谓的学习上的优等孩子都一个又一个地说:“考完我就把这所有的考试资料一把火烧光。”痛恨之情溢于言表呀!

在学习就是孩子的任务观念指导下,那颗灵动的心被压抑得静止不动了,在那厚厚的、总也翻不完的、晦涩难懂的纸片里静止了。家长忘了学习离不开循序渐进的积累,也忘了孩子的天性——玩。

孩子在玩的世界里是没有苦痛的。在玩耍中,一切的实践都可以成为孩子的知识和技能。孩子的天性就是在游戏中学会知识。

逼迫孩子一个劲儿地伏案学习,其实是将书本与孩子的生活割裂了,同时也割断了书本的生命血脉。孩子在生活实践中由于体验不到书本知识带来的快乐,以后在书本中想多学一个字都是非常困难的。

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如果失去了生活的基础,就会变成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楼阁。那样,孩子永远也不可能进入它的殿堂,更别说去感受它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