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中国式家庭教育的误区
10572900000033

第33章 称职的家长是怎样炼成的(1)

家长的心理健康对子女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家长心理的不健康因素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甚至给家庭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家长的情绪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心理健康,而且也会影响到教育子女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家长心情舒畅,情绪愉快,可以给家庭创造一个祥和欢乐的心理氛围。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感到亲切愉快,乐于完成家长所交给的任务,学习也会更加专注。相反,如果家长情绪波动较大,甚至将自己在工作中不顺心的事和不满的情绪带回到家中,把孩子当做发泄对象,就会使孩子经常处于一种紧张、恐惧和戒备状态,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导致学习成绩不佳。

一个好家长做任何有益的事情,都应该有决心、有恒心、有毅力,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这才能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使孩子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没有辛勤的付出,就没有成功后的喜悦。同样,这种坚强的意志,也应该表现在对子女的教育上。教好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家长提高心理素质,在家庭日常生活与子女的频繁接触中,在家庭教育中保持健康的心理,至关重要。

马克思说:“家长的行业是教养子女。”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应具备哪些条件呢?第一,要增强教育子女的责任感;第二,要提高自身素质,做孩子的好榜样;第三,要时常学习育人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家教水平。

做榜样并不容易

教育家马卡连柯在《父母必读》一书中,曾诚恳地对家长们说:“你们应该常常记得,你们生养和教育子女,不仅仅是为了做父母的愉快。在你们的家庭里,在你们的领导下,成长着未来的公民、未来的事业家、未来的战士。如果你们处理无方,教育出不好的人来,那么,由此所得到的苦痛,不仅是你们的,而且是许多人的,是整个国家的。不要忽视这个问题,不要认为这是使人厌烦的老生常谈。要知道,在你们的工厂里,在你们的生产机关里,如果没有生产很好的产品,而生产了粗劣的产品,你们会感到羞愧;而给社会造就出不好的或有害的分子,尤其是你们更大的耻辱。”

家长是子女教育的主要责任者和执行者,是最直接、最经常、最重要的教育者。因此,家庭教育的成功关键在于家长的素质和家长自我教育的力度。这个结论,已为无数家长的经验所证实。

民间流传的谚语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崽会打洞”,“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镜子”等等,这些谚语一方面反映了家长作为“第一任教师”,对孩子通过教导、说理、暗示、训斥、奖惩等教育方式施以影响;另一方面反映了在长期共同的生活中,父母的生活习惯、品德、性格、行为、兴趣、特长,往往有意无意地、潜移默化地为孩子所模仿和吸收,使孩子的言谈举止带上父母人格的印迹,产生惊人的相似性。

20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的主持下,一个科研组对120位世界杰出人才的家庭进行了长达4年的调查研究。研究成果表明,尽管许多杰出人才的父母是普通劳动者,没有惊人的成就或财富,但这些家庭却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1、真挚地热爱、关心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发展,父母都无私地奉献出时间、精力和全部爱心。

2、父母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父母作风正派、工作勤奋,激发了子女的事业感、上进心。

3、从小培养子女的坚强性格、责任意识,在实践中锻炼子女的意志、性格和能力。

杰出人才的成才因素可能是很复杂的。在培养孩子的时候,这三点对家长来说则是缺一不可的。家长的“榜样”和教育对子女成长的影响过程可以分为三种:

一是无意识的正面教育。家长本人品德良好、勤劳朴实、敬业爱业,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家长平时说教并不多,子女却印象深刻。

二是有意识的正面教育。家长在特定环境中有计划地为孩子创设情景,进行教育,如为培养子女行动迅速敏捷的习惯,家长每天早晨卡着时间与孩子比起床速度、比打扫房间的质量等;为扩大知识面,家长带子女去博物馆、动物园、水族馆,或者听音乐会、参观展览会或出门旅游等。

三是无意识的反面教育。家长不自觉的言行如不良嗜好、不良习惯和不良品德,也会使孩子耳濡目染地学会,如说谎、抽烟、喝酒、说脏话、粗暴好斗、爱占便宜等,恶习一旦形成则根深蒂固,很难消除。如父母嗜赌如命,孩子4岁会看牌,9岁就成老手。

当老诺贝尔因试验炸药引起大火,不仅自己倾家荡产,而且祸及邻居,最后被迫离国迁徙时,他的儿子艾尔弗雷德·诺贝尔还不满8岁,他瞪着一双大眼睛问道:“爸爸,炸药伤人,是危险而可怕的东西,你为什么要制造它呢?”父亲说:“炸药的用途可大啦,它可以用来开山、修路、造矿、平地,发展工业非常需要。”“爸爸,可是太危险了啊。”孩子的眼睛紧盯着父亲的脸,父亲庄重地说:“是啊,太危险了。但是,大家都怕危险,都不想干,那就永远不会有人类的进步。要知道事业比生命还重要!”儿子点点头,说:“对,我长大了,也要来发明炸药。”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炸药大王”小诺贝尔第一次表白决心。

可见,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往往是无形而深刻的。

有一位优秀高中生回忆道:“我之所以能出自内心地关心、帮助别人,热爱集体,主要有母亲做我的榜样。我母亲是远近闻名的‘热心肠’,谁家发生困难、邻里间有什么需要合作的事,她总是热情张罗,我从小就跟着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体验着人间那种最宝贵的真情。”

一位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三好生说:“当我眼看着40多岁的父亲还在灯下伏案刻苦学习,参加成人自学考试时,自己怎么能不刻苦学习呢?”

当然也有家庭教育失败的典型例子。一个三年级小孩子沾沾自喜地说:“我不要读书。我爸说过‘读书没用’,他小学没毕业,还不照样发财。我将来学爸爸,做生意去。”还有个初中毕业生说:“哪一天,我能退休就好了。像我妈那样提前退休了,工资照拿,整天打麻将、跳舞、看电视,根本不用写作业、上课,多舒服呀。我要混到退休。”

面对自己的孩子,家长该如何做一个好家长,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把握家庭教育的特点。取得家教成功的关键,是由家庭教育的本质特点决定的。家庭教育和其他教育不同,它有5个特点:

1、终身性:孩子从出生到成人,甚至终生,与父母有着天然的连续性,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时间特别“长”。

2、情感性:父母和孩子是心连着心,骨肉情深,相互之间有着强烈的感染性,情意特别“真”。

3、渗透性: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可以做到随时随地耳提面命,如春雨润物,无微不至地贯穿在日常生活中,教育过程特别“细”。

4、权威性:父母对子女的言行指导,情理交融,有温馨的强制性,教育影响特别“深”。

5、针对性: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家庭教育是一种生命的教育,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真正做到人格对人格的感染熏陶,全方位潜移默化地塑造。所以,家长对于自己的心理素质、品德素质、智能素质和教育素质等各个方面都要不断自省与改进、提高,要配得上做子女的好榜样。

作为孩子的榜样,家长本身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包括心理素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教育素质。

家长首先是一个自我形象健康的人,做到自爱、自尊和自信。对家庭负责、夫妻和睦、热爱工作,同时邻里人际关系良好。给孩子一份安全感,家长在面对失败或困难时,沉稳冷静,有应变的勇气。在情绪激动时有很好的自控力,不狂怒、不焦虑、不畏难、不绝望,能以乐观坚韧的精神给孩子以鼓励、支持。

作为家长,要有正派的作风,关心社会、热爱集体,能认真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基本的法制观念和文明的行为习惯。

作为家长,要不断学习,起码应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水平和职业与之相应的知识技能,在日常生活中能不断学习,以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审美情趣。

作为家长,应有做个好父母的强烈责任感和正确的教育观念,注意了解孩子的精神需要并经常和子女谈心。随时观察孩子身心的变化,根据其年龄和个性特点灵活施教。善于利用生活小事,触及根本的人生大问题,善于运用孩子、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解决子女的苦闷烦恼,做子女的参谋、良师和知心朋友。面对教育子女中出现的各种难题,要有耐心、决心和教育机智,能创造性地采取恰当的措施,坚持不懈地去寻求较好的教育效果。

要想做好孩子的榜样,最主要的不是依靠外力,而是靠家长自觉地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地自我反省、分析教育子女的成功与失误原因、积累丰富的教育经验。

从内心去听听孩子的声音

在孩子的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现在的孩子只是个性更突出而已,更需要父母的尊重。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并正确地对待。社会在进步,孩子同样在进步,客观地讲,现在的孩子肯定比上一代、上几代都要优秀,关键是父母一定要看到并且承认这一点。

下面讲讲芭芭拉·麦克林托克还是一个女孩时候的故事。

那天,妈妈带3岁的芭芭拉去看电影、逛商场。出商场以后,芭芭拉提出要走另一条路回家。妈妈不同意,她可不认为芭芭拉会比自己更清楚该走哪条路,可芭芭拉很坚持,最后索性使上了孩子惯用的招数——赖在地上不走了。路人开始围观,妈妈有些不好意思了,“那就让事实来教育她吧”。她想着,最终依了芭芭拉。小家伙“噌”的一下爬了起来,迈开小脚丫就在前面带起了路。妈妈则半信半疑地在后边跟随着,时刻准备纠正她的路线。谁知,没用多久,就听芭芭拉一声喊:“妈咪,到了!”她定睛辨认:可不是,真到了自家的屋后!女儿走的确实是一条回家的好通道,只是妈妈自己不知道而已。

许多母亲可能会觉得挺没面子的,可这个母亲自从发现了芭芭拉特立独行和不肯从众的个性后,她觉得应当改变的是自己,不是芭芭拉。此后,无论是学习还是嬉戏,只要是芭芭拉认真决定了的,她都不再干预,不再要她依从,而代之以支持和鼓励,让芭芭拉倔强坚持和喜欢另辟蹊径的个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芭芭拉·麦克林托克,正是她这种与众不同的个性让她发现了“可移动的遗传基因学说”,也正是这个另辟蹊径的发现,让她获得了1983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在10岁以前是崇拜父母的年龄,很好教育,孩子会觉得爸爸妈妈都是很了不起的。但是10岁到20岁进入了一个心理上对父母轻视的年龄阶段,慢慢瞧不起自己的父母了,他们开始崇拜明星之类的人。在孩子的心中,觉得父母唠唠叨叨、胸无大志,只会整天发牢骚,自己本身就不是龙不是凤,还让我成龙成凤。

用心听,是家长教育孩子的一种好方法。家长要引导孩子多说话,自己要少说多听。很多家长跟孩子说话,一开口就说很长时间,非得把孩子说哭了不可。孩子没有A错还没有B错吗?没有B错还没有C错吗?总之非要给孩子找出个错来。孩子跟父母辩解是没有用的,后来好多孩子就干脆不说话,不理父母了。

对话就是两方要说话,如果孩子什么也不说了,家长是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的。所以家长最好尽量少说,让孩子多说,听孩子诉说。

“不可以!”“不许!”“不能!”在孩子面前,“不”这个字家长用得太多了,稍不留神就会从嘴边溜出来。而孩子呢,要不就是被一连串的“不”压得缩手缩脚,要不就是奋起反抗把这些“不”给你一个个打回去。

家长的心中存在这样一种定势:和孩子说话总想着控制他,居高临下,并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受尊重的独立个体。家长有了这样的心态,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就是下达自己的指令,一点儿也没有给孩子提供明确的指导,就好像孩子注定是做错事的一方,家长注定是来惩罚他的。

其实家长说“不”的时候,往往是出于自身考虑,想维护自己的权威,却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去想想。比如,看见孩子咬铅笔,就该知道他正处在长牙阶段,可以会用磨牙物轻松地代替铅笔放进他嘴里,而不是嚷嚷:“我最后一次警告你,不许再咬笔了!”

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其责任往往不在于孩子,而是孩子的家长造成的。正所谓“每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后面肯定有一对有问题的家长”。对于这个结论,我们做家长的需要好好反思。

先看看一个孩子不愿意理家长的十大理由,这些语言代表了孩子的心声,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深思。

1、我不明白父母为什么不了解我在想什么?为什么他们要干涉我的思维,总要我按他们的意志走下去?我不是躯壳,我有灵魂我会感觉,我有大脑我会思考。

2、父母对我的心事总是不以为意,好像只有他们的事才是重要的,小孩子的事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所以,当我有烦恼的时候一般都不对父母说,反正说了也没用,他们不会重视我的感受,不会来安慰我,有时甚至还会笑话我。

3、为什么父母要求我们做的他们却做不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我们指出父母的错误叫顶嘴,而父母严声厉气地教训我们叫循循善诱。听父母话的孩子是好孩子,不听父母话的孩子就是坏孩子。

4、妈妈总认为我们之间有巨大的代沟,总认为小孩子什么也不懂。时间长了,我也认为我们之间的确有不可逾越的屏障,按照现在最流行的观点,3年一个代沟,你30岁时生的我,瞧,我们之间有10个代沟呢!我们现在的叛逆,在他们眼中叫混;我们现在的标新立异,在他们眼中叫胡来。年龄的差距所产生的代沟越来越深、越来越大,好似东非裂谷带,无法逾越。

5、我根本无法与爸妈说话,对我的话,他们总认为是狡辩、找借口,许多事情他们根本不征求我的意见,不愿听我的解释。

6、父母除了塞给我好吃的,就是没完没了地问学习怎么样了。我和爸妈话不投机,很少在一起聊天,我篮球打得挺好,喜欢和他们聊聊NBA、CBA,可他们不懂,也不感兴趣,在家里爸妈也只会说要把学习搞好,他们问我最多的就是学习,什么成绩了、作业了、考试了,可我特烦这些话题。

7、父母总是板着个脸,给我讲大道理。大道理,不用他们讲我也懂。如果我做家长,我就不会每天都对孩子板着脸,装出一副很一本正经的样子来面对他,我会做孩子的好朋友,我会和孩子聊天、谈心,让他把心中的不满、委屈讲出来。一个能够理解我们、能和我们平等交流的父母,是我们多么渴望需要的啊!

8、爸爸总是忙,经常出差,已经有好久没有和我在一起了,我根本就不知道他整天到底在忙些什么,唉!其实我也不想知道,我们之间已经很陌生了,仿佛他不是我的父亲,我也不是他的儿子,不见面才好呢,省得又挨一顿臭骂。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真正在关心我,没有属于我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