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海盗之谜
10573100000021

第21章 海盗世家的名人(1)

卡努特大帝

说道卡努特大帝,我们先得从他的家族谱系说起,以免过于突兀。他的祖父是丹麦国王哈拉尔一世(约940年-985年)。哈拉尔一世继承父位完成统一大业,使丹麦人信奉了基督教,并征服了挪威。他也被称为“蓝牙哈拉尔”或曰蓝牙王。“蓝牙”国王为了纪念他的父母,在父母坟墓上立了一块刻有北欧古文字的石碑,石碑上刻有碑文,碑文是一种早期日耳曼人使用的文字——卢恩文写成的。丹麦人把这个石碑说成是丹麦王国诞生的证明,该石碑直到今天仍受到举国上下的尊敬。

哈拉尔一世死后,他的儿子斯汶也就是卡努特的父亲,继承了丹麦王位。这时丹麦和挪威正因边界问题发生纠纷,斯汶首先集中兵力打败了挪威人。1013年,斯汶又亲率大军乘胜讨伐英格兰,占领了伦敦,成了丹麦和英国的统治者。

斯汶留下了两个儿子:哈拉尔和克努特,兄弟瓜分了父亲的帝国,哈拉尔当丹麦国王,卡努特当英格兰国王。

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这位大人物的生平。克努特,生于995年,卒于1035年,他有生之年是几个帝国的国王:英格兰国王(1016年-1035年在位),丹麦国王(1018年-1035年在位),挪威国王(1028年-1035年在位)。这几个王位是这样一步一步得来的呢?

他老爹死后,他去英国即位。但英格兰民对伟大的阿尔弗雷德念念不忘,并不欢迎这样一个异族人来当他们的国王。卡努特被迫回到丹麦。1015年,在其兄丹麦国王的支持下,他率领一支共有200艘海盗船的船队来到英格兰,双方展开了激战。据编年史记载,在著名的阿兴登战役之后,丹麦人终于打败了英格兰人,并把英格兰的贵族屠杀一空。当时的英格兰国王——来自韦赛克斯王国的爱德蒙二世(1016年在位)是阿尔弗雷德大帝的后代。1016年4月这位国王面对丹麦大军的攻击,率领军民展开了保卫伦敦的战斗,并在与丹麦军队卡努特大帝的战斗中夺回了牛津和肯特,但是不久在埃塞克斯之战中失利。战场上失利,他被迫和卡努特签署和平协议。

协议规定,由爱德蒙二世治理韦塞克斯,卡努特统治麦西亚和诺森布里亚,并约定两人中不论谁先死,则另外一方就有权继承全部领土。倒霉的是,这位爱德蒙没有活过卡努特,他在当年的11月就去世了。就这样,全英格兰就都归于卡努特一世的统治之下,卡努特成为英国唯一的国王。这位卡努特运气实在好,过了两年,也就是在1018年,丹麦的哈拉尔国王,即卡努特的哥哥突然去世,卡努特回国继位,同时成了丹、英两国的国王。

正当卡努特的声望如日中天的时候,好运再一次降临。挪威国王奥拉夫二世的统治出现了危机,挪威人对其极大不满。1028年,得知消息的卡努特在对自己国王怀有二心的挪威贵族的支持下进军挪威,打败了奥拉夫。奥拉夫逃亡国外,卡努特又当上了挪威国王,同时统治瑞典南部地区。就这样,在命运与个人能力的惊人结合下,卡努特建立了包括今丹麦、挪威、英格兰、苏格兰大部和瑞典南部的大帝国,被尊称为“克努特大帝”,他的帝国也被称为“北海帝国”,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几乎统一了北海沿岸地区的帝王。

丹麦几代王者所发展起来的海盗帝国,终于在卡努特手里达到了顶峰。

在他的大帝国中,卡努特很喜欢英格兰。在统治英格兰之后,他渐渐转而采用绥靖政策。他把丹麦的司法系统与传统的英国法律准则结合起来,制定了《卡努特法典》,曾因自己违反纪律而当众处罚自己。总之,他给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带来了安宁和一定程度的统一。

他还成功的塑造了自己的基督教国王形象。他在各地兴修教堂,还向教会捐赠大量的财物,并把维京人侵略期间惨遭杀害的坎特伯雷大主教的遗体迁至一片新的墓地。这一切取得了当地教会的信任和支持。

他还为消除丹麦人和英格兰人之间存在的差别而努力。自他的祖父蓝牙王起,丹麦王室就以基督徒的身份治国,卡努特多次派牧师到丹麦传教布道,在他统治时期,丹麦的基督教发展迅速。另外,他还按英国国王的方式生活,娶了一位英国女子。但是,他的贴身卫队用的还是维京人。

1035年,卡努特去世,他的北海大帝国很快就分崩离析,成为历史上的昙花一现。他的统治是北欧海盗最后的辉煌,自此之后,海盗王国再也没有取得过骄人的战绩。而且,英国的维京时代就此画上了句号。

但是他的统治大大促进了北海沿岸各国的交流。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北欧国家基督教传播速度的加快。今天,英格兰、苏格兰和丹麦、挪威的语言文化之间,还是可以找出众多的相似之处。

卡努特大帝的后代统治英格兰到1042年。随后,韦塞克斯王朝的忏悔者爱德华(Edward the Confessor)恢复了中断了的撒克逊王系,但是不久之后,爱德华去世,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在1066年在哈斯廷斯战役中获胜,盎格鲁-撒克逊时代最终终结。英国的王室从那时开始就带上了诺曼底公爵——这位挪威海盗的血液。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了韦赛克斯这个王国。它是英国战国时期,也就是英国历史上七国纷争时期(自罗马军队于公元5世纪时初期撤出不列颠至公元11世纪即1066年诺曼底公爵入侵这段时间。在罗马撤走之后,不列颠岛南部随后进入了盎格鲁-撒克逊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不列颠岛上南部地区帝国的余辉逐渐消亡殆尽,基督教渐渐取得了控制地位。一时间群雄并立,形成了7个小国)的一个小国家。后来渐渐强大而逐渐控制了其他几个小国。英国历史上有名的阿尔弗雷德大帝就是韦赛克斯的国王。随着诺曼征服,韦塞克斯不再成为政治概念,而成为地理概念,它一般指现在英国的多塞特郡。

征服者威廉

诺曼底公爵(法语:ducs de Normandie)是一个法国爵位称号。诺曼王朝的开启者是海盗罗隆,或称罗洛、罗伦等。他是一位维京人首领。我们在上面提到,他在法国取得了一片领地,随着越来越多的维京人前来定居,他们渐渐与当地人通婚、融合。他的后代代代承袭其爵位,到了征服者威廉这一代发生了大变动。

历代诺曼底公爵如下:

罗隆 911年-927年

吉约姆一世 927年-942年

理查一世 942年-996年

理查二世 996年-1027年

理查三世 1027年-1028年

罗贝尔一世 1028年-1035年

吉约姆二世 1035年-1087年,也就是征服者威廉,后来的英国国王。

他是他的父亲,绰号为“魔鬼”的罗伯特即罗贝尔一世和一位农家姑娘阿莱特的私生子,也是罗伯特唯一的儿子。罗伯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说服了诺曼底贵族,确立了威廉的继承权。1035年,8岁的威廉继位,他的私生子身份使他经历了比其他人更多的嘲讽、歧视和挑战,也造成日后威廉冷酷、多疑的性格。

年轻的威廉一世已经初步显示出他的才智。他先是在法王的支持下于瓦莱杜尼战役大败公国内部的反对派,巩固了自己的地位,然后利用南部曼恩伯国和布列塔尼公国的内部矛盾,吞并了它们。这时,威廉开始将他的野心投向隔海相望的英格兰。

当时的英国国王“忏悔者爱德华”,是征服者威廉的表兄。爱德华的母亲是法国诺曼底公爵之女,因此有一半诺曼人的血统。由于爱德华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人称“信教者”,爱德华于1042年加冕为英国国王,并在名义上娶本地贵族戈德温之女为妻。因为他是僧侣,所以没有子女。后来爱德华因为用诺曼人而与英国本土贵族戈德温家族交恶。1051年,爱德华国王迫使戈德温全家出逃,并邀请其表弟、诺曼底公爵威廉访问伦敦。威廉是第七代诺曼底公爵,对英国王位早已垂涎三尺。此次访问伦敦,他急切的就英国王位继承问题与表兄英王爱德华进行了讨论。因为爱德华没有子嗣,因此他对于表弟威廉继承王位的要求没有拒绝。然而,1052年,戈德温父子纠集一支军队卷土重来,形势危急,爱德华只好恢复戈德温家族的权位,爱德华的势力遭到了打击。戈德温去世后,实力强大的英国本土贵族推选了另一位王位候选人,即戈德温的儿子哈罗德。1066年1月,哈罗德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称王。

对此,野心勃勃的威廉大为光火。哈罗德登基后不久,威廉便以爱德华曾允许他继承王位为理由,派使者前来英国要求英国履行承诺,让哈罗德让出王位。然而,哈罗德当然不肯了。他对威廉派来的使臣根本不予理睬。这位诺曼底公爵威廉决定用武力解决问题。他先进行了一系列游说,取得了罗马教皇亚历山大二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和丹麦国王的支持,于是教皇出面赐给他一面“圣旗”。

1066年9月27日,威廉率领700万骑兵和步兵横渡英吉利海峡。他们登陆后竟意外地没遇到抵抗,便沿着海岸一直东进到黑斯廷斯。

机遇缘巧,就在一个多月以前,哈罗德的弟弟托斯提哥联合挪威国王哈拉尔三世,率领200艘战舰在英格兰北部的约克郡登陆,意欲夺取王位。闻讯后率军北上的哈罗德,率军迎战,并击溃了哈拉尔三世的军队,哈拉尔三世死于战场。但是他没料到威廉居然来了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在他们激战之后,威廉率军渡过英吉利海峡,准备坐收渔翁之利。

威廉的军队出发后在英吉利海峡被飓风延迟,登陆推迟了一个多月,谁知正好避开了英军主力。后在英格兰南岸的村庄佩文西登陆。当听到威廉军队登陆的消息之后,哈罗德急忙召集所有军队,南下御敌。

哈罗德在黑斯廷斯至伦敦的道路上布置了他的军队。他的后方是安德里达森林,前方是一个山谷,这片地区位于今日英国之东萨塞克斯郡。这场战役之后英文里多了一个单词,“Battle”,在英文里是“战斗”。

1066年10月14日,在这场现在被称为黑斯廷斯的战役中,英王哈罗德被诺曼人杀死。

此次战役之后,黑斯廷斯战役的遗址兴建了一间巴特尔修道院(意即“战斗修道院”,真名为圣马丁修道院),在其高高的圣坛上矗立一个铭牌,标示着哈罗德战死的地方。

黑斯廷斯战役是历史上最后一次对英国成功的军事入侵,自那以后再也没有人能成功征服英国。而且,自此开始一直到现在的历代英国国王都带着征服者威廉的血液。

来自法国的诺曼底公爵威廉把古法语变成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语言,长达300年之久,现代英语里仍残留着许多法国词汇。从这以后英法关系也变得相当复杂起来,此后的英法百年战争由此埋下了祸端。因为英国国王同时在法国拥有诺曼底这块领地,导致后来英国国王想争取法国王位,而法国则因为害怕诺曼底变成英国的一部分而想方设法削弱诺曼底公国。后来随着英法冲突不断,英格兰在诺曼底的领地不断丢失,到了英法百年战争结束时,英格兰国王宣布放弃在法国的领地,争端就此解决。

威廉一世将诺曼底传统的集权统治和军事立国带入了英国,是英国历史上一大转折。在此之前,英国一直是被入侵、被征服的对象,而从他开始,英国转守为攻,以后的战争主要只在别人的国土上进行,尽管此两项传统在英国以后的发展中逐渐淡化了。

威廉对英格兰内政方面影响最大的举措是他临终前两年所完成的两件事。一是1086年的“索尔兹伯里盟誓”,威廉要求各级封建主都必须向他本人行臣服礼,确立了“我的附庸的附庸还是我的附庸”的原则;另一个则是《末日审判书》,为掌握全国的土地、财产和收入状况,为征收赋税提供依据,确保王室收入,他派人到全国各地清查。由于他派出的调查员个个如凶神恶煞,调查内容又极细致,使被调查者如履薄冰,好像在接受上帝使者的末日审判一样。所以调查结果被称为《末日审判书》,其正式名称应是《土地赋税调查书》或《温彻斯特书》。这种大规模的“刮户运动”,在中世纪的欧洲是极为罕见的。

1087年,由于与法王腓力一世的领土纠纷,威廉加入到与法国的战斗之中,并攻占了巴黎附近的要塞芒特。眼看胜利在即,英雄一世的威廉却意外坠马而死,否则,他对历史的影响还会更大。但此战揭开了英法两国未来数百年纷争的序幕。

英吉利海峡的母狮——贝利维夫人

据资料记载,欧洲第一个有名有姓的女海盗应该是贝利维夫人。

让娜·德·贝利维于14世纪出生于法国布列塔尼,那是一个名门望族。她虽从小接受贵族的传统教育,但是她却不是一位绝对意义上的淑女。父母的宠爱并没有改变她天生好动的性格。她对闺房内女红之类丝毫不感兴趣,却偏偏喜欢喜爱刀枪。

1335年,让娜嫁给了布列塔尼的贵族青年克里松·德·贝利维,变成了让娜·德·贝利维,人称贝利维夫人。她非常爱自己的丈夫,全力支持丈夫的政治仕途——贝利维夫人所处的时代正是英法两国政治上乌云密布的时候。

1328年,法国加佩(卡佩)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查理四世驾崩。因为没有后嗣,法国王室支裔华洛瓦家族的菲力普六世(他是已故国王查理四世的侄子)按照法律规定登上了法国国王的宝座,开始了华洛瓦王朝的统治。同法国隔海相望的英伦三岛的最高统治者英王爱德华三世是法王菲力普四世的外孙,他的母亲是查理四世的妹妹,他认为自己是法国国王的当然继承人,就向法国王室提出了由他来继承法国王位的要求,这就开始了英法百年战争:是指英国和法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勃艮第,于1337年至1453年间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

让娜出嫁是1335年,两年之后就是英法百年战争。国际上的政治风云激化了法国内部的权力之争。当时贝利维夫人的亲戚德·波恩契弗尔和德·莫恩佛尔姐弟俩都想承袭布列塔尼公爵的封号。两人各自在国际上寻找支持者。英王从这场争斗中看到了自己的利益,他公开支持亲英的莫恩佛尔。

与此同时,法国的贵族们也没有闲着。在这场政治赌博中,让娜的丈夫克里松把赌注下在了莫恩佛尔一边。法王正在为英国的插手恼怒,对于亲英的莫恩佛尔下手狠辣,他为了剪除莫恩佛尔的党羽,把克里松等人投入了监狱。

丈夫被捕入狱后,贝利维夫人立即在上层社会中展开营救活动。但法王不为所动,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把他判处了死刑。丈夫死后,贝利维夫人十分悲痛。英王闻臭而至,立即派出密使前去慰问,并邀请她到英国去。

就这样,贝利维夫人怀揣着仇恨踏上了英国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