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海盗之谜
10573100000025

第25章 海盗世家的名人(5)

德雷克海峡是世界上最宽的海峡,其宽度竟达970千米,最窄处也有890千米。同时,德雷克海峡又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峡,其最大深度为5248米。如果把两座华山和一座衡山叠放到海峡中去,连山头都不会露出海面。德雷克海峡以其狂涛巨浪闻名于世——由于太平洋、大西洋在这里交汇,加之处于南半球高纬度。因此,风暴成为德雷克海峡的主宰。海峡内似乎聚集了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所有飓风狂浪,一年365天,风力都在八级以上。即便是万吨巨轮,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也被震颤得像一片树叶。这片终年狂风怒号的海峡,历史上曾让无数船只在此倾覆海底。于是,德雷克海峡被人称之为“杀人的西风带”、“暴风走廊”、“魔鬼海峡”,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死亡走廊”。德雷克海峡的第一个发现者弗朗西斯·德雷克和他的舰队就在这里差点被吹上了西天。

1577年德雷克很快得到情报,西班牙一艘满载金银财宝的运输船刚刚驶离秘鲁的首都利马,这艘船名叫“斯比德福尔”。得到消息后德雷克立刻率队前去追赶,最终这艘时运不济的运金船被德雷克逮住了,经过短暂的炮战之后,斯比德福尔号投降。成吨成吨的金银被搬上了英国的船只。德雷克掳获黄金80磅,白银20吨,银币13箱,以及数箱珍珠宝石。德雷克和同伙花了整整四天才把所有的战利品装上船。

德雷克打劫斯比德福尔号得手以后继续西行,利用缴获的西班牙海图穿过太平洋和印度洋,1580年9月26日,他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普次茅斯港,受到隆重欢迎。在金鹿号返回英国的时候,闻讯而来的西班牙大使对英国女王提出了最严厉的照会并要求惩罚德里克的海盗行经。但是伊丽莎白女王登上德雷克的旗舰“金鹿号”,在甲板上授予德雷克骑士爵位,并任命他为普利茅斯市长。伊丽莎白女王对德雷克的表彰表示理所应当,因为她在德雷克身上每1英镑的投资,获得了47英镑的回报。

这次航行是继麦哲伦之后的第二次环球航行,也是第一个环绕地球航行的英国人。

1587年,英西大海战前夕,德雷克沿着西班牙的海岸,以“外科手术式的清洗”般地一路洗过来。在加的斯港外他击沉了36艘西班牙补给舰,接着又冲进加的斯港击沉了33艘西班牙船只,5月15日,德雷克舰队突袭里斯本附近的舶锚地,在混乱中千百艘船只相撞沉没,损失无以估量。接着,他又攻占了圣维森特角要塞,扼住了地中海的咽喉,在回国的路上,他又打劫了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私人运宝船,抢到了价值11万镑的财富。由于这一系列的行动,战争至少延后了一年,从而为英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1588年,英西海战爆发,德雷克的海盗船队加入了对西班牙的战争,并在这次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战争中起到了置关重要的作用。而德雷克也被封为英格兰勋爵,登上海盗史上的最高峰。

德雷克的海上事业在击败无敌舰队达到顶峰,此后就急转直下。1589年夏天,英国得到情报说西班牙又开始在里斯本组建一只舰队,于是伊丽莎白女王派遣德雷克率领一只150艘舰船组成的庞大舰队和157,000名仓促募集的士兵出征里斯本。此次远征损失10,000多人,最后以惨败告终。

远征里斯本失利以后,德雷克沉寂了6年。1595年德雷克说服伊丽莎白女王出资组建一支私掠舰队,由他率领远征加勒比海。女王同意霍金斯和德雷克同往。出征的时候德雷克55岁。此时的西班牙不再是几十年前毫无防范的了。西班牙在加勒比海修建了大批据点和堡垒,护航舰队的实力也大为增强。德雷克的舰队先攻击波多黎各的圣胡安港,被击退,而霍金斯就在这里病逝。德雷克接着去攻击巴拿马地峡的贝罗港,又被击退。德雷克在贝罗港外的海上得了坏血病,于1596年1月23日去世。这次出征以失败告终。

德雷克是英国伊丽莎白时代的一个代表人物,他身上浓缩了那个时代英国人野心勃勃、发奋图强、力争改变命运的民族精神。德雷克对英国海军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德雷克之前,英国海军几乎只是个内河舰队,没敢想过到大洋上施展身手。以德雷克为代表的皇家海盗改变了英国海军的气质,注入了攻击性和进取心,而以后皇家海军的战略思想深深地打上了德雷克个性的烙印。

德雷克成为当时无数出身寒微的青年崇拜的偶像,他的事迹激励了以后几代私掠海盗。英国使用皇家海盗同西班牙争霸,成了以后100年的国策。

德雷克在英国人心中地位一直很高。1937年至1970年,有33年的时间,英国的钱币半便士(Half Penny)上一直以德雷克的金鹿号为图案。英国文化中有一首民谣叫做“德雷克的鼓”,大意是说,如果英国蒙难,只要德雷克的鼓又响了,他就一定会回来为英国解难。

亨利·摩根——海盗总督

亨利·摩根,1635年出生于英国的威尔士,1688年病死。在英国的海盗史上,他被称为“残暴者”。摩根的一生,按照我们中国人的老话说,那叫平步青云。从杀人越货的海盗,到体面的上等人、国王的客人,再到高贵的勋爵,最后变成了英国的殖民总督。这是一连串不可思议的过程。摩根的成功,有两个原因:一是内因,是他的凶残。他是一个令所有人闻风丧胆的恶鬼,江湖人称“残暴者”。摩根在加勒比海横行霸道30余年,至今民间还用他来吓唬小孩。二是外因,当时的社会环境,主要是当时英国殖民当局对海盗的纵容和利用。

亨利·摩根于1635年出生于英国威尔士一个农场主家里。他的童年无法追溯,当过见习水手,曾参加对加勒比海上巴巴多斯岛的殖民战争。然后从巴巴多斯辗转到牙买加,后来加入了当地的海盗团伙。那时候英国正在抗击西班牙人,像摩根这样的海盗们怀揣抢劫特许状四处攻击西班牙的商船和居民点,成为得力帮凶。1655年,英国海军从西班牙人手里夺得加勒比海的牙买加岛,那时亨利·摩根是英军一兵。自从1662年,摩根参加了对牙买加和古巴的远征,从那时起,他就不想再当个普通的海盗了。

我们先来看看摩根的劫掠史。

1663年,摩根带人去中美洲大陆袭击西班牙人的地盘,掠夺了大量财宝,之后回到牙买加的皇家港,他的叔叔爱德·华摩根当上了加勒比英军指挥官。

1665年,他娶了叔叔的女儿,不久他的叔父去世,他被任命为皇家港的准军事部队的司令官。同年,摩根以指挥英国海盗队伍第二把手的身份,参加了英国对荷兰的战争。

到了1668年,摩根已经成为英国海军中将,掌管着一支由15艘船和900多船员组成的舰队。同时也在这一年,他开始率领一条海盗船沿南美州北海岸大肆抢劫过往船只。海盗们推举他当海盗头子。此时的摩根脚跨黑白两道,既是高级英国军官,又是海盗统领,他以作战策略之精、远征范围之广和无数次的胜利而闻名加勒比海。

拥有军官和海盗双重身份的亨利·摩根可以说平步青云了。但年轻的摩根此时却表现出常人少有的冷静和强悍。他酝酿着一个更大胆、更狂妄、更贪婪的计划。在他看来,洗劫普林西普城仅仅是他一系列计划的第一步。下一步,他要袭击西印度群岛的第三大城市——贝略港。

多数人都对摩根的这一计划持怀疑态度,认为贝略港固若金汤,很难攻下,去啃这块骨头完全是丧失理智之举。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们的顾虑不无道理。但摩根坚持行实他的方案。

1688年,按照预定方案,摩根先让460名士兵在海岸北部100英里的地方登陆,然后转乘轻舟,在拂晓前悄悄接近贝略港,很快突破了第一道防线。西班牙人拒绝投降,双方展开激战。在激战中,摩根命令把俘虏的西班牙士兵锁进一所房子里活活烧死。第二道防线也被突破了。然而第三道防线让这群海盗碰了不少钉子。双方的战斗一直从早上进行到下午,海盗仍然毫无进展,摩根这时想出来一个歪招。他想到一个极为恶毒的办法——因为西班牙是天主教国家——他命令手下做好一架高高的梯子,并将所有能找到的牧师、修士、修女都抓来,强迫这些“上帝的仆人”、“神圣不可侵犯的人”爬着梯子往上冲,这一招确实恶毒。看过《修女也疯狂》的人也许还记得,在这部电影中,为了保护一个证人——片中的女主人公,美国官方把她扮成一个修女,而穷凶极恶的歹徒在女主人公穿上修女装的时候也不敢对她开枪。由此可见,摩根,这位来自基督教国家的公民是多么地亵渎上帝。这一招果然有效,笃信天主教的西班牙人面对此情此景大惊失色,手足无措。趁此机会,海盗们冲上去攻占了炮台,城市终于陷落。

然后摩根和其他海盗开始大开杀戒,肆意妄为。他们在贝略港呆了15天。15天后,贝略港从一个繁华城市变成了一片焦土。

这次抢劫完成之后,海盗们顺原路回到查格雷斯河口。在这里他们进行了分赃,摩根一反海盗的先例,妄图独吞赃物。分赃不均引起海盗们的内讧,许多海盗拔刀相向,威胁要杀死摩根。摩根带着亲信溜之大吉,抛弃了1000多名海盗。临走前没给海盗们留下任何给养、船只和武器,让他们自生自灭。

1669年,摩根率领海盗队伍抢掠了位于马拉开波城附近的西班牙人定居点。在海盗疯狂围攻之下,马拉开波城再次失陷,海盗们在城里劫掠了5个星期,返回时带走了无数战利品。

1670年1月,36艘船2000名海盗响应摩根的召唤集结起来,夺取了西班牙在美洲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巴拿马,进到城里大肆劫掠屠杀。西班牙人奋力抵抗,双方都损失惨重,但海盗还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他们劫掠了10万英镑,放火烧毁了巴拿马古城,并在返回的船上携带了大批抢来的财宝。

摩根终于回到了罗亚尔港,他的海盗队伍作为胜利者受到热烈的欢迎,总督托马斯·莫迪福特也亲自去迎接,对他的战果大加赞赏。

然而摩根时运不济,早在巴拿马事件之前,英王查理二世已同西班牙政府签署了一项和平协议。他的暴行大大激怒了西班牙政府。于是,西班牙政府致函英国,对他们纵容海盗的行径提出了强烈抗议,并要求英国政府交出摩根。在当时的形势下,为了跟西班牙保持良好关系,英国像一个护短的家长,迫于面子也不得不把自己的孩子教训一顿。

于是英国政府下令把亨利·摩根押往伦敦受审。当时的总督托马斯·莫迪福特也受到了牵连。他一向是海盗的后台老板,唆使和支持海盗劫掠西班牙殖民地,并与海盗坐地分赃,而且在跟由摩根招来的西班牙人的交战中指挥不力,因此他也被押回伦敦受审。但胆大妄为的摩根并不恐惧,反而镇定自若,表示愿意回国接受任何惩罚。他坐着自己的船,一路养尊处优,舒舒服服地回到了英国。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回到了英国的摩根依然是自由自在。他仍然拥有很多特权,比如可以自由处置自己的财产等。他和总督莫迪福特还被当做胜利者在英国各地受到欢迎,法庭对他们相当的优待,社会舆论更是视他们为民族英雄,政府的态度是一再援引德雷克、霍金斯和雷利的先例来开脱他们。正如我们上边所说的,英国只不过是碍于面子轻轻拍自己的“孩子”一巴掌,并不舍得真打。于是这些“孩子”有了父母的撑腰更加恣意妄为。

其结果是可以预料的,英国政府对他们的审讯,纯粹成了应付西班牙的外交抗议而走的过场。

摩根的好运还在后面。据说,这位江洋大盗给英国国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还毛遂自荐地建议国王授予他牙买加总督职位,由他来负责同海盗进行斗争,为了不给国王惹下麻烦,他还保证说不会再跟西班牙人过不去。

但此时的英国,为了安抚西班牙,维持同西班牙的良好关系,派这样一个人显然是不合适的。于是,便指派了一个名叫沃根的人接替了原来的牙买加总督托马斯·莫迪福特。

然而这位穷凶极恶的海盗头子还是鸿运当头。国王查尔斯二世不但赦免了他,还于1673年为他封爵。到了1674年,西班牙事件的风头过了之后,摩根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朝思暮想的官位。受英王查理二世委派,他终于当了牙买加的副总督。在后来的十几年里,亨利·摩根终于改头换面,忠实地执行国王的命令,并成为上流社会的体面人士,一直到1688年他去世。

当然这总督也不是白当的。他也得履行自己先前的承诺——清剿海盗。他对海盗先是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说,劝他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的这些劝诫似乎并没有产生什么作用,于是他勃然大怒,敬酒不吃,那就只能强灌了。

英国军服在身的摩根仍然不改自己冷酷无情的本色。为了执行国王的命令,更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他对这些妨碍自己仕途的海盗们采取了极为残暴的镇压。海盗窝里出来的的摩根对海盗的习性了如指掌,他的每一步都十分到位。出手可谓稳、准、快。渐渐的海盗们步步退缩,面对摩根的“高压”,越来越多的海盗要么葬身大海,要么改邪归正。为了活命,许多海盗成了名副其实的船员,从事正经的、和平的航运业务。此后,加勒比海的贸易开始恢复正常,并逐渐繁荣起来,牙买加也逐渐地断绝了同海盗的关系。此后的摩根在上流社会的圈子里装体面,倒也像模像样。

他于1688年生病,在一位黑人巫医的救治下,病情越来越严重,终于死于自己在罗亚尔港的官邸。

就像我们中国的皇帝处于高位时隐瞒自己的低贱出身一样,对这位牙买加总督来说,功成名就,受人尊敬,他对自己那段极不光彩的海盗生涯,从来只字不提。然而,历史不容忘记,他的一个随船医生写了一本书,披露了摩根残暴的海盗行径,才使这段海盗历史得以保存了下来。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巴拿马的情况。

巴拿马位于中美洲地峡最南端,西接哥斯达黎加,东连哥伦比亚,南濒太平洋,北临加勒比海。巴拿马连接着中美洲和南美洲,巴拿马被称为“太平洋的皇后”。境内的巴拿马运河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素有“世界桥梁”之称。

巴拿马城原是印第安人的一个渔村,“巴拿马”一词原来为印第安语,意思是“多鱼之乡”。

在巴拿马的3处世界遗产中,有两处都和英国海盗“残暴者”亨利·摩根有关。

自从巴拿马这个由海港、河流、内陆和大湖小渔村建造成的城市以后,就成了西班牙人征服中南美洲及太平洋各国的前哨基地;同时这里也成为由各地巧取豪夺、搜刮金银珠宝运回西班牙本土的转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