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女人
10575900000024

第24章 盛爱颐理性是女人致命的软肋(2)

就这样,宋子文离开了上海,也离开了盛爱颐,两个人就这样断了联系。1930年,宋子文又回到了上海,可是和他随行的还有他的妻子张乐怡。盛爱颐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很是伤心,还大病一场。尽管七年的时间里,他们没有联络过,可是在她心底,还坚信着宋子文离开时的承诺,她以为能够等到子文的归来,能够等到属于他们的婚礼,可是却没想到,等来的是子文的背叛……这就像是我们看过的很多故事,女人苦苦等待之后,发现男人早就背叛了自己和曾经的誓言,女人方才如梦初醒。盛爱颐的醒悟花费了近十年的光阴,直到32岁时,盛七小姐才嫁给了庄夫人的内侄庄铸九。

二、一通电话……

宋子文和盛爱颐的恋情,盛家的人全部都知道,当宋子文得势之后,盛爱颐的哥哥、嫂子都很希望他们能够和好,即便是做不成夫妻,也能够成为朋友,这样对家族今后的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经过他们的安排,宋子文在盛家老五的花园中,再一次见到了盛爱颐。

盛爱颐最初并不知道宋子文也在这里,所以当她看到昔日恋人站在眼前,一副讨好的神情,她板着脸孔,冷若冰霜,没有半点想要理睬宋子文的意思。在她的心里,宋子文的背叛已经成为了事实,那就无需再辩解什么,更不想和他有什么关联。可是她的兄嫂却极力挽留她,留下来吃饭。盛爱颐冷冷地说:“我丈夫还在等我!”说完之后就离开了。

事后,有人曾经问过她,都过了这么久,难道还不能原谅宋子文么?她总会说:“我才不跟他啰嗦呢!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生活,何必再去惹麻烦,况且他正高官厚禄、春风得意,我何必去巴结他呢?”

然而实际上,却是宋子文有意巴结盛爱颐,可他把佳人的心伤得太深,如何让她能原谅他、面对他呢?

出自名门的七小姐,就算是家道没落了,依然长一副傲骨,她从来不会求任何人,哪怕是自己的亲人。可是偏偏是为了自己的亲人,她却破例求了宋子文一次。

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逮捕了许多汉奸,而盛爱颐的侄子,也就是盛老四的儿子盛毓度也被牵扯在内。其实盛毓度的确是被冤枉的,在抗战之前,他去日本留学,可是国内的形势日益紧张,年轻的盛毓度也是个热血青年,就回到了上海。表面上看他是日本领事馆的秘书,实际上他一直都和戴笠保持单线联系,也就是所谓的“卧底”。正是因为他提供的情报,有很多国民党人士都获救。可是戴笠飞机失事之后,他失去了能够证明自己身份的人,尽管他不断地写申诉,甚至让曾被他营救过的人写证明材料,只可惜他仍然没有办法出狱。

盛老四夫妇非常着急,他们想尽了方法、用尽了手段,可还是无法让儿子逃过牢狱之灾,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央求盛爱颐,希望她能够给宋子文打个电话,让他帮帮忙。心高气傲的盛小姐,一点都不肯,可是看着长跪不起的四嫂,想想在牢里受难的侄子,她还是狠了狠心,说:“电话,我只打一次,成就成,不成,就算了。”

宋子文接到盛爱颐电话的时候,兴奋得像个孩子,可是盛爱颐却只有一种自尊被伤害的感觉。

“宋先生,我想请求您帮盛家一个忙,让盛毓度回家。”

“没问题,没问题,真没想到,你还会给我打电话,我还以为我是在做梦呢……”宋子文感慨着,似乎还想要怀旧一把,来回忆一下那些被遗忘的往事。

“宋先生,我希望明天中午,能和内侄一起吃饭。”盛爱颐生怕这只是宋子文的敷衍,苛刻地提出了具体时间。

“好,明天中午,我一定让你和他一起吃饭。”

听到宋子文的承诺,站在盛爱颐身边的盛老四夫妇一阵狂喜,可是盛爱颐的内心却一阵心酸,站在船头送子文离开的场景历历在目,可是他背叛自己的事实也无法改变,即便心里还有彼此,又能怎么样呢?第二天中午之前,盛毓度果真被放出来了。

可以说,在宋子文这一生中,他都无法忘记盛爱颐,甚至到了盛爱颐晚年患病住院的时候,宋子文委托宋庆龄在内地的朋友,去医院看望她。他们,曾经有过很美好的爱情,却在中途放开了彼此的手,就如同那首歌唱的一般,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三、中国第一件女权案

1927年秋天,盛母突然撒手人寰,盛公馆一时方寸大乱。当时,盛母管理着盛家的所有财务状况,她的去世对盛公馆所有的人来说都是不小的打击,与此同时,盛母的遗产分配也面临着新的问题,按照当时的遗产分配规矩算的话,盛母的遗产一般都要算在盛氏家族名下的公司里,另外一半是分给盛家的几个儿子、孙子。

按说,大家真的按照规章制度来,也就不会横生枝节,可是盛老四是个公子哥,没事就琢磨惦记着能从中再多捞点好处。于是他找到了负责盛氏家族产业的一个董事狄巽公,两个人商量了一下,就向上海临时法院提出了诉讼。盛老四的意思大概就是说,盛母遗产中要求被分到盛氏家族的部分里,有将近350万元的钱应该是盛家的五个孩子,也就是三个儿子和两个孙子来继承。这一纸诉状在家族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首先就引起了盛爱颐的强烈不满。

当时的盛爱颐还没有嫁人,按照当时的规定,未出阁的女儿也应该具有遗产继承权,如果盛老四想要动公司财产的话,那未出嫁的女儿,也就是她和盛方颐也同样拥有继承权。在金钱面前,很多人都会暴露出贪婪的本性,盛老四也绝不例外。看到哥哥这样的决然,盛爱颐也没有了顾及,决定尝试着维护自己的权益。

虽然盛爱颐是高墙深院里的大家闺秀,但也受过西方观念的影响是一位眼界开阔的上海新时代女性,“五四”新文化运动让她受到很大的启发,于是她找到了宋霭龄和宋庆龄商量,将自己的三个哥哥——盛恩颐、盛重颐、盛升颐,两个侄子——盛毓常、盛毓度告上了法庭。

在当时的社会,这绝对是一桩轰动的案件,它不仅仅是盛氏家族内部的矛盾,俨然成为了女性独立的标志。甚至连《申报》都大篇幅地介绍了这场官司:“盛爱颐女士为已故兰陵盛杏荪之嫡女,在室未嫁,最近以弟兄分析遗产之保留部分,并不遵守党纲及现行法律、依男女平等原则办理,乃延聘律师,向法庭起诉。盛女士为国民党老党员,对于革命工作,曾迭次参与机要,先总理在日,甚为重视,又与宋氏姐妹相知甚深,故此次提起诉讼,各方均表同情。现悉该案已由临时法院定期九月五日在第八庭开审。按女子要求男女平等之财产继承权,此尚为第一起,影响全国女同胞之幸福,关系甚巨……”

经过报纸的宣传,盛氏家族的事情变成了全国瞩目的焦点,在开庭那天,很多法律界的名人都到庭去旁听,反倒是这几个主角都没有出现,全部都是由律师全权代表。在法庭上,这些律师们针对遗产继承的方方面面开始了申诉和陈词,唇枪舌剑,各不相让,让旁听者看了非常精彩的一场“好戏”。

一个月以后,法院的判决书宣告盛爱颐胜诉。而盛方颐看到姐姐胜诉之后,也鼓足勇气提出了诉讼,当然,她自然也是胜诉者。从此,上海的女性在这个问题上有了榜样,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此改变。

四、让理性维持一生

经过了十余载的战争,盛氏家族也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兄弟姐妹们也都流散到了各地,甚至有人出国。而我们的主人公——盛爱颐却选择和丈夫留在了上海,留在了淮海中路的别墅里,那时候的她过着一种平淡的生活,没有了盛氏家族的光环,没有了宋子文的眷恋,也没有了大家闺秀的那种孤芳自赏,剩下的就是时间沉淀下来的从容和淡定。那时候的她常常会去参加一些文化扫盲工作,帮助一些不识字的妇女识字,虽然没有报酬,可好歹还有些家底让她过着安定的生活。

可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中国遇到了三年自然灾害,接踵而至的是文化大革命的洗礼,盛爱颐的出身让她成为了被批判的对象,她的丈夫被判为“反革命”、儿子被打成了右派,女儿则是因为出身问题被分配到外地教书,当然她也难逃厄运,被赶到汽车间里居住。

眼看着好好的一家子在一夜之间就成了现在这样子,很多人无法承受,可是盛爱颐却保持着自己的理性。老话说:“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这话自有它的道理,盛氏家族从繁荣到衰落,也数十载,她早就看淡了世态炎凉,有时候,人生不也就如此么。

偶尔,她会接到在外地的亲戚朋友寄来的礼物,大都是吃穿等实际的帮助,曾经被她救出来的侄子盛毓度会给她寄来治病的钱、雪茄烟……每当这个时候,她就坐在汽车间门口的板凳上,一边抽烟,一边透过那些烟雾,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甚至会去猜测他们的终点是在哪里……

有时候你会看到在一个汽车间里,有一个老太太奋笔疾书,字落白宣字体刚劲且优美,这个老人便是盛七小姐,有不少人专门来求盛七小姐的墨宝,拥以自傲。可见盛七小姐的毛笔字已经可以跟艺术家媲美了。

盛爱颐活到83岁,直到临终前,她依旧保持着一个名媛应有的风范,干干净净、镇定自若、体面而从容……就是这样一个女子,她留下了一段让很多人都惋惜的爱情故事,也留下了她倔强抗争的身影,或许年轻时候的盛爱颐缺乏爱的勇气,可是到了晚年,她看透一切的理性、淡然和从容,却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民国女子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