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女人
10575900000027

第27章 蓝妮追求精神独立的高傲公主(1)

一、社交场上的焦点

在中国现代史上,从1935年到1948年的十多年间,有一位女子和孙中山之子、时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孙科之间缠绵悱恻的婚恋,几度成为新闻传媒追踪的热点,他们的婚恋故事,绝对不比现如今那些明星的绯闻差。

暮年她回首人生,曾颇为自得地说,香港有家《星岛日报》,经常骂人,但从来没骂过她,相反这家报纸刊文称她为“上海滩女名流”。

这位曾被称为“上海滩女名流”的奇女子,叫蓝妮。

蓝妮原名蓝业珍,乳名巽宜,1912年生于澳门,7岁时随父母到上海。据说其祖上曾经做过苗族部落首领,如今一些传记文学便是依此将她演义为“苗王公主”。但据“云南王”龙云的四公子龙绳文介绍:

“蓝妮是我们云南昆明人。有人说她是苗族姑娘,据我所知是不准确的……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父亲说过,他们家是满族,而且和慈禧还有族缘关系,远在清朝初叶,他们的先祖随征讨吴三桂的大军进入云南,后定居昆明。”

年少时的蓝妮,就早已显露出她与众不同的魅力,她长得美丽俊俏、聪明伶俐,有些异国风情的面孔,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像一个高贵的公主。她的父亲蓝世勋是江苏省税务局局长,经常在家里讲孙中山先生的共和思想,讲自己在海外的奇趣见闻,给幼小的蓝妮留下深刻印象。她的母亲很重视对她的教育,除了亲自教授她中国古典文学外,还特地为女儿请了一位学问很好的着名塾师,教她读四书五经。并把她送到高等学府接受正规教育。就这样,她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逐渐大长。

可是人生总是要经历太多风雨,这种幸福的日子,并没有一直伴随着她,由于她父亲被人打劫,丢失了很财产。这个打击使其父一蹶不振,精神受到极大刺激,让这个温馨的家庭蒙上了阴影,蓝家的生活从此陷入困境。为了这个家能好起来,母亲只得硬着心肠,说出了她解救蓝家的方法。原来同住上海襄阳南路上的名门南京政府财政部次长李调生,愿意为其次子李定国聘蓝妮为媳妇。如果蓝家应承了这门婚事,可以每月给蓝家津贴100元。看着憔悴的父母,蓝妮没有犹豫便听从了母亲的安排,这是她长这么大以来惟一能为父母做的事。

李定国偶然在街上见到了蓝妮,便被她的美貌深深吸引,至此茶饭不思,天天心里琢磨如何能娶了这美人做老婆的美事,遂央求其父为自己提亲,本来想是没有希望,谁知道蓝家遭此变故,于是蓝家很痛快地答应了这门亲事,李家是汉族官僚世家大族,府中规矩极多,蓝妮生性倔强、生活自由自在惯了,再加上李家常常认为,他们出钱资助了蓝家,蓝家理应对李家感恩戴德,有时甚至连家中的下人也不把蓝妮当少奶奶看。蓝妮只能忍气吞声,只有丈夫是她惟一的希望,虽然李定国很爱她,对她也不错,可毕竟李定国习惯了花花阔少的作风,婚后他依然不改此习性,风流倜傥,胸无大志。他既不想出外做官,又不思经商挣钱,终日无所事事,陶醉于安逸之中,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截然不同的。缺乏共同语言,结婚6年,好像从未深交似的。

1934年,23岁的蓝妮决定离开李家自立,毅然办理了离婚手续。

那时的莉妮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但她不想让自己的一辈子都埋在别人的阴影下,虽然选择很艰难,她的内心里极度挣扎,但李家的生活让她感觉不到人生的快乐,她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她需要自由为自己的人生搏一把,恢复自由的蓝妮从此经常出入各种上流社会的社交场合,很快成了社交界明星,受到万众瞩目,甚至有好事记者在报刊上推介:“你想目睹西汉赵飞燕、东汉貂蝉的绝世容颜吗?只需要看一下社交场中的蓝妮!”

二、孙科与蓝妮的曲折婚恋

1935年暮春的一天,在同学陆英的晚宴上,蓝妮认识了时任南京政府立法院院长的孙科。命运衔来了一枚橄榄枝。

孙科是孙中山先生的独子,早年曾留学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哥伦比亚研究院,获得硕士学位,后任立法院院长。1935年暮春,孙科坐在南京开往上海的列车上,他是应邀回上海参加朋友陆英家宴的。而蓝妮自从离开李家后,单身独居,这天,蓝妮接到要好同学陆英来电,邀她晚上赴家宴。

蓝妮美丽端庄、浑然天成的魅力,让孙科一下子就被她吸引住了,她在与一些朋友打过招呼后,蓝妮猛然发现有一对明亮的眼睛似乎在跟着她游动,顺着视线看去,一位中年男子正对着自己微笑。

陆英指指孙科,对她说:“这位是立法院院长孙科先生……”

孙科忙向美女大献殷勤,席间,他们两人热烈攀谈,彼此竟产生了相见恨晚之感。谈话间,孙科对蓝妮坎坷的人生经历大为感慨,说:

“没想到蓝小姐生得这样娇美,心境却如此坚强。我就佩服像蓝小姐这样的人。”

他们越聊越投机,畅谈了唐诗、宋词、西洋古典音乐和绘画等。

孙科没想到自己竟能遇到如此美丽多才的女子,一时高兴,就忘了自己身在中国,流利的英语随口而出,蓝妮也直接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二天,孙科就邀请蓝妮共进晚餐,他事先向别人打听好蓝妮喜欢吃什么,当蓝妮到了约会地点看着满桌自己喜欢吃的菜后,一脸惊喜,问道:“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吃什么。”孙科故做神秘地笑了一笑道:

“这个是机密,不能告诉你。”这是蓝妮有生以来最浪漫的晚餐。从这一天开始,孙科已经悄悄地潜进了蓝妮的心里。

当时的孙科是非常忙的,但他还是会抽时间经常约蓝妮一起出去吃饭,与蓝妮一道参加一些聚会,慢慢地两人从初识到深交,逐渐成为无话不谈的老朋友。

孙科是一个理智的人,他不光欣赏蓝妮的美貌,更喜欢她的内涵,他发觉蓝妮非常有才干,而他也需要这样一个助手,在又一次聚会后,孙科郑重对蓝妮说:“蓝小姐,我想请您担任我的机要秘书,不知意下如何!”蓝妮此时正缺少机遇,心中略作考虑后,便诚挚地点点头,回答道:“谢谢孙先生,我非常乐意为您效劳,今后还得孙先生多多指点。”事情发展如此顺利,孙科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下了。

不久,蓝妮以民国立法院院长孙科私人秘书的身份出现在多种场合。蓝妮具备女强人的行事风范,工作认真,做事果敢,任何事情都能打理地井井有条,让孙科少了很多烦劳;她了解到孙科的一些生活习惯,将孙科的日常饮食生活都细心设计,让孙科感到家的温馨。交际场合,落落大方的蓝妮给孙科增添了更多的欢笑。孙科觉得自己已经离不开蓝妮了,蓝妮对这位政界要人孙科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她觉得他虽位重权高,但天性温柔,性情和蔼,值得信赖。两人感情与日俱增,成为形影不离的伴侣。将孙科照顾得无微不至,孙科决定娶蓝妮为二夫人。当时的民国婚姻法还不明确,按照旧习俗,男子可以三妻四妾。但毕竟孙科是留洋回来的人,已有正室的他“知法犯法”,二次婚礼只能低调。但蓝妮高瞻远瞩,已经经历过一次不幸福婚姻的她不能就被这么打发,她要孙科清楚地表明她的身份,孙科为了向蓝妮表明自己对他的爱是真心的,信笔写下了一张白纸黑字的字据:“我只有原配陈氏与二夫人蓝氏二位太太,此外决无第三人,特此立证,交蓝巽宜二太太收执。”

三、十里洋场的女强人

蓝妮的祖父蓝和光是位成功的商人,她从小就喜欢听祖父讲过去自己走南闯北经商的故事,培养了她日后敏锐的商人嗅觉。

为了回避孙科夫人陈淑英,蓝妮来到被日军占领的上海,那时她的生活已经十分困窘,她回到了自己女儿孙穗芬的身边,还要不断接济与前夫所生的3个孩子,开始与人合伙承包工程。凭着她的地位与人脉,周旋于上层社会,与汪伪政府要员密切来往,开始涉足地产业。

她看中了法租界的一块地皮并跟上海地产大王杨润合作开发,请来当时上海最着名的建筑师奚福泉、黄大猷、赵涤和陈植进行设计。建筑师们根据这里的地形与环境,设计建造了7幢房屋。每幢房子又各有变化,风格各异。房子都是独立的三层花园式结构,分别使用7种不同的颜色,外观十分醒目、别致,蓝妮亲自督工,依图建造。马路口的两幢洋房是人家的,后来蓝妮也出资买下。这样,整条弄堂都是她的了,蓝妮给它们取了一个十分优雅的名字:玫瑰别墅。按当时的地产行情,玫瑰别墅市值达35万元,堪称一流。

蓝妮的地产事业越做越大,另外又从事房屋建筑,进口德国油漆颜料等。据蓝妮讲,到了解放前夕,除玫瑰别墅外,她还有多处房地产,仅虹桥路就有50亩地。曾任国民政府中央信托局局长的俞鸿钧,就看中了她的房子,但她没有同意出卖,她自称那时的房地产值几百万美元,那些房地产是她奋斗十几年的全部心血。

蓝妮弄堂,在复兴西路44弄。弄堂很短。两边的房子倒是干净而雅致,比较有欧洲建筑的外观,同时也保留一些现代派的造屋风格。

今天上了年纪的上海人喜欢把这条弄堂称作“玫瑰别墅”。据说,是因为当初这条弄堂在建造时,弄堂口的地面上砌有“玫瑰”两个字样。

这条弄堂的前身“玫瑰别墅”是蓝妮在敌伪时期建造的,1940年落成以后,她自己住过1号楼,父母兄弟住5号楼。后来她又把房子租出去,却引发了几个官司,甚至连她与孙科所生的女儿孙穗芬都被人绑架去。一番纠葛之后,女儿是回到了身边,但蓝妮已决意考虑离开上海了。1962年她去了美国,直到1990年才重新回到这条“玫瑰别墅”的弄堂里。她那时住在2号楼。

那2号楼墙上也是被绿色爬藤植物掩藏得隐秘而深邃。据说,里面房间的东墙上正中还挂有一张蓝妮与孙科的合影。推测是1935年他俩刚结婚时在上海拍的。而且照片挂放的位置和解放前一模一样,也算是“倾城一代有红颜”,造就一条弄堂的风云轶事。

四、玫瑰别墅惹出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