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吃好三顿饭
10577300000013

第13章 蛋白质食物,你吃对了吗(2)

淡水鱼虾、螺类经常寄生各种肉眼无法看见的虫子或虫卵,如肺吸虫、肝吸虫、异形吸虫、管圆线虫、阔节裂头绦虫等,这些寄生虫会随淡水鱼生、刺身进入人体,生长繁殖,造成严重损害。临床上,被这些虫子感染的患者往往症状奇奇怪怪,且诊断困难,难以发现,无一不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鲩鱼、鲤鱼和鲫鱼等淡水鱼类、虾类和螺类是不能生吃的,必须煮熟热透。饭店供应淡水鱼生、刺身在很多地方都是违反餐饮行业管理规定的不法行为。

与淡水鱼虾相比,海水鱼虾、贝类感染寄生虫的情况要少一些,但也不是绝对安全。三文鱼、鳕鱼、鲭鱼、乌贼等都有可能感染“异尖线虫”,进入人体后主要损害胃肠道,引起炎症和过敏。三文鱼因为也会在淡水、半咸水里生存,有更多的感染寄生虫机会,如裂头绦虫等。因此生吃处理不当的海水鱼虾,也会招致寄生虫感染。

高温加热即煮熟是杀死寄生虫最有效的方法。为了生食鲜味,可采用冷冻法,冷冻也可以杀死异尖线虫,美国、欧盟都有相关规定,鱼肉要在零下20度冷冻一段时间方可生食。有报道说,海水鱼消费大国日本并没有类似规定,所以感染异尖线虫的病例很多。我国也没有类似的规定,因为生吃鱼虾并不普及。

有人认为吃生鱼片时,用酱油、芥末、醋做调料,或用白酒佐餐就可以杀死寄生虫,这极不可信。现在看来,冷冻是避免生食鱼虾感染寄生虫的可取方法,且对口味只有一点点损失。

蒸炒炖煮,有助营养

与煎炸、烧烤或生吃等极端方式相比,蒸、煮、炖、炒等温和处理食物的烹调方式更可取。蒸、煮和炖的烹调温度在100℃左右,既可以杀死致病菌、寄生虫等病原,又可以使蛋白质充分变性,容易消化吸收,同时对维生素的破坏较轻。对于家庭来烹调来说,还意味着油烟较少,不污染室内空气,一举多得。普通炒菜的温度大约在150℃左右,也低于油炸或烧烤。但爆炒或油冒烟甚至燃烧时,温度比油炸有过之而无不及,对烹调油和食材营养的破坏都很严重,并不可取。所幸这种高温炒的时间较短,大多很快出锅或加水降温。

新鲜鱼类最宜蒸制,蒸鱼的调料不用太复杂,姜、葱、生抽、油等几样即可。用蒸鱼豉油代替普通生抽味道更佳。不太新鲜的鱼类适合“焖”法。家常焖鱼也很简单,热锅下油,油热后后放入鱼肉块。略煎片刻后放入调味汁(由酱油、白糖、醋、大蒜、葱花、姜粉、花椒粉等组成)爆香。加清水,使鱼肉几乎全部没入水中。大火烧开,小火慢炖,收汁后加适量味精出锅。如果咸味不足,还可以补放少许食盐。更简单的焖鱼方法是到超市购买专门用来焖鱼的复合调料包,如酸菜鱼调料包、红烧鱼调料包,把它们和鱼块、清水一起下锅,大火烧开,小火慢煮。什么也不用再加,15分钟左右,收汁,出锅即成。

新鲜虾类或海鲜适合水煮或蒸,海产品大多有咸味,一般无须再加盐。不太新鲜的虾类或海鲜适合红烧或用辣椒炒。

肉类切薄片、肉丝或肉末适合炒,油温不用太热,否则口感反而发硬。下锅之前先用生抽、味精等腌制,再裹以淀粉,可避免肉质发硬。餐馆的做法是常先把腌制好的肉类“滑油”(也称“过油”)处理再炒制,以获得细嫩口感。但这种类似油炸的处理方式不够健康,家庭烹调时可用“水滑”代替,即先把腌制好的肉丝、肉片投入沸水中煮一下,再炒制。

较大肉块、排骨等适合炖煮,加热时间较长才能煮烂。烹调油类不要先放盐,否则肉质发硬,盐要后放或等出锅之前再放。

涮火锅是易于消化吸收的烹调方式,加热温度较低且无须加油,但问题是人们为了口感香嫩普遍选择肥牛、肥羊、五花肉,它们含有较多饱和脂肪和胆固醇,不够健康。

鱼丸肉馅,易于消化

鱼肉多刺,吃起来不够方便,对儿童和老人不太适宜。但如果把鱼肉拍碎剁或搅打成鱼丸,调味后下沸水锅“汆”一下,则营养丰富,口感细嫩,易于消化,特别适合儿童和老年人。鱼肉水分较多,纯鱼肉丸发软发散,口感不佳。餐馆烹调通常加胶来增加鱼丸弹性。家庭烹调最好掺入部分瘦猪肉、瘦牛肉或瘦羊肉,不但鱼丸口感富有弹性,而且味道更鲜美。

其实,猪肉和牛羊肉也特别适合汆丸子,口感好,易消化。那些缺乏烹制牛肉或羊肉经验的人,可以把牛羊肉搅打或刀剁成肉泥,调味后用汤匙一勺勺放入沸水中汆成肉丸,无须再加油盐即可食用。

各种肉类均可搅打或刀剁成末,加入适量水和各种调味料和油盐,搅拌成肉馅。还可以掺入各种蔬菜末,混合后包饺子、馄饨、包子或烙馅饼。肉末、肉泥更容易消化吸收,也特别适合为儿童、老年人或消化功能较差者补充营养。鱼泥、虾泥、肉泥还可以混入蛋液中蒸蛋羹,也非常易于消化。

值得注意的是,超市里出售的鱼丸、虾丸和肉丸往往名不副实,肉类比例太低,肥肉、淀粉、胶、肉味香精是主要成分,脂肪含量高,营养价值很低。虽然廉价,口感也好,但不建议选用。

微波炉高压锅,留住营养

虽然微波炉破坏营养、影响健康甚至致癌的说法一直存在,但这是不折不扣的谣言。微波加热食品对维生素有破坏,但与炒、蒸煮或油炸等其他烹调方式相比,微波炉破坏营养较少而非较多。也就是说,微波炉加热有助于保留更多的营养。至于微波泄漏损害健康或致癌的说法就更缺乏证据。

高压锅使烹调温度增加至108℃~120℃,与炒、煎炸或烧烤相比,这个温度较低,营养破坏较少。高压锅还能缩短加热时间,使肉类原料快速成熟,减少营养素破坏。因此使用高压锅有助于保留更多营养素,值得推荐。高压锅不但可以用来煮肉,也可以用来做米饭或米粥。

喝奶的学问

喝奶有益,还是有害

这个问题极易回答,人类是哺乳动物,靠奶类生存是此类动物生命早期的基本特征。母乳是人类婴儿时期的必需品,不得已时用牛奶(配方奶粉)也可以把宝宝健康地抚养大。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如此重要的奶类,你很难相信它对成年人是有害的,这不符合常识。

然而,的确有人说喝奶是有害的,时不时有媒体报道一下,网络或微信圈里也传来传去。还有人貌似认真地研究过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看上去有点骇人,喝奶的害处包括致癌、高血压等。不过,个别人的研究报告是不足以形成结论的,还要看看其他人的研究结果,科学界主流(大多数科学家)的观点才是值得我们学习、重视的结论。

目前,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能组织(FAO)、美国农业部(USDA)、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中国卫计委、中国营养学会等健康机构均肯定牛奶对健康的益处。这些看法既有理论上的分析,也有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据是大量而充分的,不能轻易推翻。

另外,绝大多数科学问题可能都会有一些争议,这并不奇怪。对同一问题的科学研究也经常会得出不同或者相反的结论,这也是正常的。争论和否定其实是科学研究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遵循科学界主流观点,大多数科学家认可的结论,而不是一份报告、一个研究或几个人的观点。

因此,我们认为奶类对人有益,适合天天喝,不论婴幼儿还是成年人都能喝。当然,有些言过其词的宣传,比如“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奶类是最接近理想的食物”只宜姑妄听之,不必当真。

每天喝多少奶合适

奶类主要提供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2和钙。奶类是膳食钙的最好来源,不仅含钙量高,而且吸收好。大量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饮奶可促进生长发育,尤其对骨骼发育和身高增长作用较大,同时还增加骨密度,从而推迟其成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的年龄;成年人饮奶可促进骨骼健康,预防骨质疏松,尤其对更年期前后的女性作用更为明显。

为此,中国营养学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普通人每天饮奶300克或相当的奶制品。这一数量的奶类有助于膳食结构平衡,并获得较多的钙。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脂肪肝、胆囊炎等人群应选择低脂或脱脂奶类。

某些特殊人群,如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或高风险者等应喝更多的奶类,如每天500克或更多。此时应选择脱脂或低脂奶类,以避免摄入过多饱和脂肪和胆固醇。

上述奶类数量只是大致的推荐量,并非“最低摄入量”或“最高摄入限量”。实际上,奶类每日最低摄入量很难确定,因为这还与搭配其他富含钙的食物有关。同理,奶类每日最高摄入量也很难确定,但一般认为,像其他很多食物一样,过量摄入奶类也是有害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是显而易见的有害因素,对心脑血管系统不利。也确有调查发现,过多地摄入奶类(每天800克、1000克或更多)会带来健康风险。

喝奶腹胀怎么办

有相当一部分人喝完牛奶后会出现腹胀、腹部不适、排气增加、稀便、腹痛等轻重不一的症状。这现象在医学上称为“乳糖不耐受症”,是由于这部分人受遗传因素影响无法正常消化牛奶中的特有成分——乳糖所致。奶类含有乳糖(其他天然食物均不含有),需要小肠分泌一种专门的消化酶“乳糖酶”才能消化吸收它。然而,一部分成年人由于遗传因素不能分泌足够的“乳糖酶”,故小肠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乳糖,导致乳糖进入大肠后引起相应的症状。

喝奶腹胀(乳糖不耐受症)者是不是要告别奶类了呢?当然不是!他们还是可以喝奶类的,只是喝奶的品种要调整一下。酸奶就是很好的选择,经过发酵之后,乳糖分解为乳酸,乳糖含量降低。另一个选择是低乳糖牛奶,乳糖在生产过程中被提前分解,含量降低,可消除大部分乳糖不耐受症状。低乳糖牛奶已逐渐普及,在很多超市均可买到,比如“营养舒化奶”就是一种低乳糖牛奶。此外,不要空腹喝奶,即先吃面包、馒头、鸡蛋等其他食物再喝奶,可以“稀释”乳糖的浓度,减轻不耐受的症状。

少量多次喝奶,让胃肠道慢慢习惯,克服乳糖不耐受症状。此外,饮用低乳糖牛奶后血糖生成指数(GI)更低,故也适合糖尿病患者。

为何推荐低脂或脱脂牛奶

普通奶类脂肪含量为3%~4%,以饱和脂肪酸为主,还含有不少胆固醇(10毫克/100克左右)。低脂牛奶的脂肪减少一半,降至1.5%以下。脱脂牛奶的脂肪更少,在0.5%以下。在脂肪减少的同时,胆固醇含量也有所减少,脱脂牛奶胆固醇含量为2%左右(见表6—1)。在此类产品包装上很容易找到“低脂”或“脱脂”的字样。

与普通牛奶相比,低脂或脱脂牛奶以较少的能量提供同样多的钙和蛋白质,且脂肪和胆固醇含量更低,非常适合减肥人士以及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胆囊炎和胆结石患者饮用。青少年、孕妇和老年人等喝奶较多(每天500毫升或更多)的人,也建议选用低脂或脱脂牛奶,以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胆固醇。低脂或脱脂牛奶的缺点是口感没有那么“浓香”,这是脂肪含量较低导致的正常现象。

不同牛奶产品中脂肪含量相差甚大,可达12倍之多。假如每天饮用250克牛奶连续一年,选用最多脂肪(4.2%)者将比最低(0.3%)者多增加4.6公斤体重。故从控制体重的角度,宜选用脂肪含量较少的牛奶产品,不要贪图口感香浓。

酸奶有哪些营养优势

酸奶一般指酸牛奶,是以牛奶(新鲜的牛奶或奶粉兑水复原)为原料,经过消毒杀菌后,添加细菌发酵,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酸奶保留牛奶营养成分,还因为细菌发酵提高了营养作用,故整体营养价值超过等量普通牛奶。

含有活菌(有益菌)是酸奶的最大特点,酸奶的营养优势无不与活菌及其发酵过程有关。如发酵使蛋白质更易吸收;发酵合成新的维生素;发酵使乳糖变成乳酸,不但消除了导致乳糖不耐受的因素,乳酸还能助消化、提高钙和铁的吸收率;活菌支持大肠有益菌群生长等。

不过,目前市面上许多的酸奶产品其实不是纯正酸奶,而是“风味酸奶”(风味发酵乳),其原料除了奶类之外,还加入果蔬、谷物、食品添加剂(如糖、胶、香精等)等原料,整体营养价值不及纯正酸奶。当然,两者差距不是很大。风味酸奶也含有活菌,具有一定的健康效应,也适合乳糖不耐受者饮用。

酸奶或风味酸奶从工厂生产到超市销售、家庭存放和饮用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冷链(低温),并且储存期不要太长,否则品质下降,活菌减少,营养价值降低。有一些产品发酵后再加热,或用酸味剂调味,无须冷藏即可保存很长时间,但活菌带来的营养优势荡然无存。

酸奶可以用家庭酸奶机自行制得。酸奶机的基本原理非常简单,就是保持合适的恒温(40℃左右,6~10小时),以使牛奶发酵。只要按酸奶机说明书的步骤正确使用,制作出来的酸奶口感、卫生状况不次于市售酸奶,而营养品质更为可靠,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调入果汁、果粒、菜汁、巧克力、蜂蜜等各种食物,以丰富口味。

奶粉营养好不好

奶粉是方便的奶制品。全脂奶粉通常以鲜奶经浓缩后喷雾(高温)干燥制成,其中对热不稳定的营养素(如维生素C和B1)损失较大,营养价值不如鲜牛奶。不过,市场上液态的复原乳其实也是用奶粉兑水“复原”而来,所以奶粉冲调后的营养价值与复原牛奶相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