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生怕情多累美人
10578000000007

第7章 一样伤心悲薄命

1919年7月,郁达夫从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毕业,升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

这一年9月,他接受长兄郁华的劝说,回国参加外交官和高等文官考试,但结果却令郁达夫深感失望。分别于9月、10月在北京举行的这两次考试,他都名落孙山,这对一向颇为自信、自视甚高的郁达夫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9月下旬的一天,当他得知外交官考试落选以后,愤然在北京某清王府花园壁上题写了这样一首诗:

庸人之碌碌者,反登台省;品学兼优者,被黜而亡!世事如斯,余亦安能得志乎?余闻此次之失败,因试前无人为之关说之故。夫考试而必欲人之关说,是无人关说之应试者无可为力矣!取士之谓何?

出师不利的第一次落选还没有使郁达夫彻底丧失信心。

10月19日,他凌晨3点半即起,鼓足勇气迎着“微月一痕、浓霜满地”,再次去参加高等文官考试。孰料考试结果,他再一次受挫。

(《己未秋,应外交官试被斥,仓卒东行,返国不知当何时》)

诗末署“江南一布衣题”。9月26日,他又在日记中以充满激愤的语言记叙了这次应试受挫的真正原因:

江上芙蓉惨遇霜,有人兰佩祝东皇。

狱中钝剑光千丈,垓下雄歌泣数行。

燕雀岂知鸿鹄志,凤凰终惜羽毛伤!

明朝挂席扶桑去,回首中原事渺茫。

两试不第,使郁达夫深感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在他离京返回日本的前夕,二兄郁浩为他作诗送行:

一片芦沟月,怜君万里行。

清谈当此夜,难尽别离情。

感叹悲伤之余,郁达夫也先后写了两首留别二兄的诗:

(《静思身世,懊恼有加,成诗一首,以别养吾》)

迹似飞蓬人似雁,东门祖道又离群。

秋风江上芙蓉落,旧垒巢边燕子分。

薄有狂才追杜牧,应无好梦到刘。

明朝去赋扶桑日,心事苍茫不可云。

(《留别家兄养吾》)

后一首诗是由前一首改作的。在诗中,郁达夫一再以忠心耿耿但却不被录用的唐代刘自比,流露了对当时国内政治腐败的极度不满与愤恨。

由于心情不好、意志消沉,回东京帝国大学后,有一段时间郁达夫没有给孙荃写信,直到当年11月底在给孙荃的信中,他还用十分伤感的笔调,念念不忘地写道:

匆匆半月春明住,心事苍茫不可云。

父老今应羞项羽,诸生难肯荐刘。

秋风江上芙蓉落,旧垒巢边燕子分。

失意到头还自悔,逢人怕问北山云。

文少时曾负才名,自望也颇不薄,今则一败涂地,见弃于国君,见弃于同胞,伤心哉!伤心哉!

事实证明,尽管郁达夫两试不第,但的确具备一定的政治才能与相当的胆略卓识,并且很快就有所显露。出生于浙江杭州并和郁达夫同时在日本留学的孙百刚在《郁达夫外传》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那时,在东京的中国留学生中,常以神田区的中华留日学生青年会会馆为聚会之所。一位姓马的湖南人在主持会务。逢时逢节,留学生在那里举行恳亲会、联欢会、同乡会等。有时也有学术演讲、名人演讲等。

有一次由留日学生总会发起,请了当时日本赫赫有名的所谓“宪政之神”的尾峙行雄来演讲。尾崎长期当选为众议院议员,历任文部大臣、司法大臣、东京市长等职,以雄辩的“狮子吼”出名。那天留学生慕名而来者不下千人,座无隙地,盛极一时。不知尾崎讲到一个有关中国的什么问题时,有几句讽刺中国的言辞。等尾崎讲完一段后,忽然有人站起来向台上质询。态度的磊落,措辞的得体,持理的充足,观点的正确,再加上日语的流利,声调的激昂,博得全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当场赢得尾崎的道歉。这就是当时还在帝大读书,我和他认识不久的郁达夫。

等到尾崎演讲结束,我们很多熟人都跑到达夫跟前同他握手,向他致敬,他自己也十分自得。从此我更加钦佩他,知道他不仅有文学天赋,更有政治才能。

如果说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潮流中,独特的经历和气质使郁达夫多愁善感的性格,多少带有一些历史的忧患意识和人世间的沧桑巨变,那么,对于深受传统观念影响的孙荃来说,她的悲哀和苦闷则是封建时代良人远征、独居深闺的女性普遍存在的情怀。

1919年1月,孙荃在给郁达夫的信中写了一首题为《有感》的诗:

笑不成欢独倚楼,怀人望断海南州。

他年纵得封侯日,难抵春闺一夜愁。

接到这样一首情深意切、望断秋水的情诗,郁达夫不能不深受感动,他在回信中回赠了一首《寄和荃君》:

客里逢春懒上楼,无端含泪去神州。

阿侬亦是多情者,碧海青天为尔愁。

花开花落,春去春回,转眼一年又过去了。1920年初,当郁达夫正因两试不第,意志消沉,百无聊赖的时候,孙荃也同样感到了生活的孤独和寂寥。1920年2月,孙荃寄给郁达夫两首诗,后经郁达夫改定为《寂感两首》:

朔风凛冽夜沉沉,兽炭书灯识此心。

君去吴头侬楚尾,知音千里抱孤琴。

深闺静坐觉魂销,梅影横窗气寂寥。

无奈夜长孤梦冷,书灯空照可怜宵。

言辞之孤凄,情怀之寥落,真是一览无余。而郁达夫对孙荃的思念也与日俱增,有时甚至彻夜不眠。1920年5月上旬的一天夜里,郁达夫一梦醒来,就再也不能入眠,于是便作了这样五首诗:

与君十载湖亭约,骊唱声中两度逢。

昨夜摽梅天外落,离人无寐泣晨钟。

昨夜星辰昨夜风,一番花信一番空。

相思清泪知多少,染得罗衾尔许红。

莫对空床怨腐儒,腐儒情岂负罗敷?

问谁甘作瞿塘贾,为少藏娇一亩庐。

别凤离鸾古有之,苏家文锦谢家词。

要知天上双栖乐,不及黄姑渺隔时。

万一青春不可留,自甘潦倒作情囚。

儿郎亦是多情种,颇羡尚书燕子楼。

(《梦醒枕上作翌日寄荃君五首》)1920年7月,郁达夫“奉命”回浙江富阳与孙荃结婚。

根据郁达夫后来的记述,他们的婚礼非常简单,既没有举行结婚仪式,也没有举办婚宴,而且他们于阴历六月初九结婚,六月二十九日两人都患上了疟疾。

当时,他就曾以《新婚未几,病疟势危,斗室呻吟,百忧俱集。悲佳人之薄命,嗟贫士之无能,饮泣吞声,于焉有作》为题写了一首诗:

生死中年两不堪,生非容易死非甘。

剧怜病骨如秋鹤,犹吐青丝学晚蚕。

一样伤心悲薄命,几人愤世作清谈。

何当放棹江湖去,芦荻花间结净庵。

身体稍有好转后,他就匆匆返回日本,继续他在东京帝国大学的学业。婚前他们难得相聚,婚后两人仍旧天各一方,一想到这些,郁达夫又不禁仰天长叹,凄然泪下。1920年11月,他又给孙荃写了《寄内五首》组诗:

青衫红粉两蹉跎,偕隐名山计若何?

泣向通天台下过,斜阳风紧乱云多。

昔日曾谈别后心,谈时涕泣已难禁。

当时只道难离别,别后谁知恨更深。

一霎青春不可留,为谁飘泊为谁愁?

前生若道无缘分,不合今生配作俦。

贫士生涯原似梦,异乡埋骨亦甘心。

不该累及侯门女,敲破清闺夜夜砧。

死后神魂如有验,何妨同死化鸳鸯。

百年人世多风雨,不及泉台岁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