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嫁入蒋家的女人们
10578600000010

第10章 孤独地来,孤独地走——蒋介石的二夫人陈洁如(3)

这时候的陈洁如不过二十出头,但却遭遇了如此大的情感伤害,她暗暗起誓,此生不再嫁人,因为她无法再相信任何男人。

到美国之后,她唯一的寄托就是给好朋友朱逸民写信。

在信中,她也无不表现出抑郁的情绪,显示出过得非常不开心。有几次,她反复地陈述生活费的问题,按照她在美国的开支,蒋介石给她的生活费是不够的,因此生活非常拮据。她希望朱逸民能够转告蒋介石,多给她追加一些生活费。但是从1928年3月到1929年11月,蒋介石既没有给她写任何一封信,也没有寄来钱,任凭陈洁如翘首以盼,却终究是希望落空。

后来,她又不断托朱逸民转达她想回家的念头,并且表示,既然和蒋介石离婚的事实已定,回国必然不会干涉其任何生活,“尽管当我已经死了吧”是她最悲伤的写照。

但即便这样,蒋介石也是采取装聋作哑的态度,不予理睬。

陈洁如就这样在痛苦和拮据中煎熬着,时常万念俱灰,要不是朱逸民每每写信鼓励,大概早就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终于,她开始慢慢地接受蒋介石必然令她失望的现实了,开始无爱无恨,如行尸走肉般在美国消磨时间。

1933年,五年之期既满,陈洁如也终于能够回到祖国大地上。之前收养的女儿瑶光搬过来和她同住,改随母姓,这也给陈洁如心中带来些许宽慰。

但经济问题却成为了最大的问题。陈洁如屡屡给蒋介石写信,却从未得到回复,最终只盼到了蒋介石差人送来的五万块钱,没有只言片语。夫妻情分已绝,面对蒋介石的无情,陈洁如也只能仰天长叹一声,无奈地绝了再给蒋介石写信的念头。

倒是蒋经国时常与她联系,可惜这时候的经国被困苏联,只能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关怀。待到蒋经国回国之后,也曾多次前往陈洁如的寓所探望这位上海妈妈。

旧情复燃,空留余恨

抗战全面爆发不久后,上海沦陷,租界成为了陆地之孤岛。住在法租界巴黎新村的陈洁如成日如履薄冰,深居简出避祸。1941年12月的一天,陈洁如穿着厚厚的衣服外出购物,她把衣领竖起来,低着头,快步走在街头,突然听到一个声音在叫自己,回头一看,迎面走来了汪精卫的夫人陈璧君。早在广州的时候,陈洁如就与陈璧君相识了,彼时是关系不错的朋友,哪成想此番相见,彼此已经成为了立场不同的“敌人”了。

此时的汪伪政府已经成立,陈璧君当然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关于蒋介石与陈洁如的爱怨情仇,她早有耳闻。

一番寒暄之后,陈璧君便大力邀请陈洁如站出来,出任汪伪政府侨务委员会副主席,参与“曲线救国”大业,也可以报被蒋介石遗弃的仇恨。

陈洁如不是是非不辨的人,在她心中,有民族大义,有国家危亡,她深知汪伪政府的实质。个人恩怨是小,国仇家恨事大,她又怎能妥协呢?于是,陈洁如婉拒了陈璧君,匆匆回家了。

陈璧君并不甘心,几次三番上门游说,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势。为了避免纠缠,陈洁如只得请人帮忙,悄悄离开了上海,辗转奔赴重庆。

到达重庆之后,陈洁如被秘密安排在吴忠信公馆里居住,这里离蒋介石的官邸并不远。得知前妻回来的消息,蒋介石的一颗心竟又蠢蠢欲动起来,他带着礼物,敲开了陈洁如的门。

一别数年,蒋介石的消息虽时时在耳边回荡,但其人其事,又像是相隔甚远。突然见到这个男人出现在面前,陈洁如百感交集,竟没有勇气说一声“不”,再狠狠地关上大门,毕竟,蒋介石是她这一生唯一爱过,甚至还在爱着的男人。

就这样,蒋介石和陈洁如旧情复燃了。此时的陈洁如处在深深的矛盾之中,一方面,她已经不再相信她与蒋介石能够重回过去的关系了,这样的相处,说白了也是瞒着宋美龄的“偷情”罢了,对于这个如此伤害自己的男人,她是恨的。但另一方面,战争的高压,加上长期的孤独,又让她如此痛苦,多么希望能够靠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夜,不用再假装坚强,也不用再用重重伪装来包裹自己,即便这个男人多么不可靠,但曾经对自己,也是真诚的。

在这样既爱且恨的旋涡中,陈洁如再度深陷,她无法拒绝蒋介石,二十年前是这样,二十年后依然是这样。

蒋介石一面偷偷地与陈洁如相会,一面费尽心机编造谎言欺瞒宋美龄,但没有不透风的墙,蒋陈死灰复燃的事情还是被宋美龄知道了,一时间打翻了醋坛子,家庭纠纷闹得沸沸扬扬。谁也不知道内情究竟如何,但1942年11月,宋美龄就以去美国疗养和访问的说辞离开了重庆,这样一来,蒋介石和陈洁如反倒可以无所顾忌了。

那段时间,关于蒋委员长的绯闻可谓连绵不绝,盛传蒋委员长有了一陈姓新欢,不明就里的人或谣传那是陈布雷的女儿,或笑言那是陈立夫的侄女,越是版本多,就越显得这桩风流韵事神秘莫测,殊不知,那只是蒋委员长重温旧梦罢了。

但宋美龄岂是一般女子,怎能容许蒋介石如此胡作非为,她在美国待了半年之后,便回到了重庆,像是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高调和蒋介石出入各种公开场合,俨然一对恩爱夫妻,而她的风采和气场,又怎是陈洁如能够相比的呢?陈洁如也只好再度黯然退出,幽然蛰居在吴公馆。

1945年8月,抗战胜利,陈洁如平安返回上海。这时候,养女瑶光已经和国民党第三方面军少将参议陆久之坠入爱河。当瑶光把陆久之带到陈洁如面前的时候,陈洁如非常欣赏这个未来女婿,高兴地应允了二人的婚事。于是,在第二年,陈瑶光和陆久之结婚了,陈洁如把珍藏已久的一块蒋介石留给她的金怀表送给了女婿陆久之,希望他们夫妻和美,白头偕老。

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陈洁如已然无牵无挂,不愿再挪动脚步,于是决定留在上海,这还要得益于与共产党有着密切联系的女婿陆久之的帮助。周恩来得知此事之后非常关心,亲自安排了陈洁如的生活,并且向这位他一向颇为敬重的“师母”表态:如果陈洁如不愿留在上海,可以安排她去香港,要是在香港住不惯,随时可以回来,总之,陈洁如是自由的。

陈洁如的选择受到了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嘉奖,被推举为上海市卢湾区政协委员,每个月补贴二百元钱。就这样一直生活到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经济形势日益紧张,陈洁如觉得支撑不下去了,在应邀去北京见周恩来的时候,她提出想去香港的想法。

1962年,周恩来亲自批准陈洁如一人移居香港。蒋经国听闻此事后,马上安排人在香港给陈洁如购买了一套公寓供其养老,以报答这位“上海妈妈”当年的养育之恩。

在香港的日子,谁都不认识陈洁如是谁,她也从不向任何人提起往事,每天的日子就是打打麻将,闭门不出,不惹是非,也没有几个朋友。据说,蒋介石委托戴季陶的儿子戴安国每月接济陈洁如五百美元,而且始终派人监视着陈洁如的一举一动。

闲来无事,陈洁如时常翻看她早年写的日记,那是受到蒋介石影响才养成的习惯,而今,日记尚存,却早已物是人非。看得多了,她便决定提笔写作,把自己一生的经历诉诸文字,一来是为了打发时间,二来也是聊以怀念。

在香港期间,蒋介石也曾给陈洁如来信,信中温柔地表达过眷恋和思念之情,他告诉陈洁如,曾经的照拂和关怀,时常想起,无法忘记。然而,这已不能说明什么,早已忘怀也好,实难忘记也罢,而今现状是,陈洁如年老多病,寡居异乡,无依无靠,而蒋介石在台湾依旧呼风唤雨,叱咤风云。就算他有偶然回忆的心酸小情怀,又怎能与陈洁如付尽一生的痛苦相比呢?

1971年2月21日,陈洁如的一个朋友上门相邀去打麻将,再三敲门也没有回应,朋友遂觉得情况不妙,招呼邻居一起破门而入,发现陈洁如横尸地上,早已没有了气息。听闻此事的陈瑶光悲痛欲绝,亲赴香港料理母亲的后事。这时,陈洁如的很多香港朋友才知道,这位貌不惊人、少言寡语的老妇人,竟然是曾经红极一时的“蒋校长夫人”,遂感慨其行事低调,孤独可悲。

二十年后,台湾一本叫作《传记文学》的月刊收到了一份具有爆炸性影响的匿名稿件,那便是陈洁如撰写的回忆录的英文原稿和部分中文译稿。经过审稿之后,《传记文学》很快连载了稿件的全部内容,并且在连载之后,出版了这部书的全译本。至此,陈洁如花费十多年心血整理出来的文字终于重见天日。有传闻说,这部书稿之所以留到二十年后才得以出版,是因为多年前蒋家为了维护形象,买断了这部稿子的所有版权并将其封杀。

陈洁如与蒋介石真正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只有七年,这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所占的比例并不算大,但短短的七年,却让她用尽一生的力气去悼念。她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蒋介石,却只落得黯淡收场,孤独地离开,没有人关怀,没有人问津,甚至没有人,和她说一声再见。

2002年,陈洁如的养女陈瑶光携儿子、女儿一同将陈洁如的骨灰归葬到上海福寿园。这里真是个静谧的地方,左有小桥流水,前有幽雅亭台,后面还有山石相拥,但愿陈洁如能在这里,真正享受到铅华洗尽的安宁吧。2009年3月19日,蒋介石和陈洁如结婚时用的五门橱从陈洁如原淡水路居所迁出,移至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成为上海清明月纪念展的重要藏品之一。1921年12月5日,陈洁如与蒋介石在上海举行婚礼,这件五门橱就是陈洁如母亲当年送给陈洁如的一套陪嫁家具之一。“文化大革命”期间,陈洁如家里的大部分红木家具均被毁坏,只有这件柚木五门橱因位置隐蔽得以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