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理解“格物”,我们先从“性格”开始谈起。在心一文化“生命的真相”课程里,我讲到了“性格”。性格是什么?性是性,格是格。《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性本来就是至善的,它是纯洁的,没有任何污染的。曾子在《大学》里所说的“止于至善”,就是回归自性的状态。在人诞生之前,其本来面目是至善的,“性相近,习相远”,人和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是习性却千差万别,相距甚远,这个习气的部分就是由格而来。人是有个性的,这个“个性”就是习气展示出来的结果。每个人都不一样,都是独立存在的,这样就把人区分开来了,这就是“格”的作用。“性格”就是性被格所作用后的状态,它是自性被物质熏染后的结果,从而展示出人的习气。
新生的婴儿习气重不重啊?(众答:不重。)婴儿为我们展示出来的是天真、活泼、纯真、无邪,但是婴儿也有个性,也有性格,每一个婴儿的表现都是不同的,对事物的感受也不相同。他们的习气也会展示出来,却不是非常严重,比我们成人要轻微得多。当婴儿慢慢长大,经过时间,和世间的人、事、物发生作用,习气会在生活中不断展现,就会越来越重了。这些习气来源于哪里?婴儿在出生之后,称之为后天;在出生之前,称之为先天。习气的根是从先天带来,通过后天的人生,被展现出来,并不断加深加重。习性的种子种在心田之中,随着时间的作用,因缘的具足,在物质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慢慢长大,不断在我们的行为中凸显出来。就像农民种地,在土壤里播种了很多种子,当这些种子还没有冒出芽之前,你是不知道里面种的是什么的。但是,当地里长出苗后,你就能分清了,有麦子,有水稻,有玉米,有大豆,种子只有展示出来的时候,你才能感知到种子的存在。我们心田里所种的种子,我们并不知道是什么,当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情,就会发现心里有很多东西,身上有很多习气。这些习气都是我们之前种进去的,储存在心田之中,这部分就是“格”的作用,这时性就被物质熏染了。当“格”把本性给框定了,“性”就被束缚了,从而展示出了“性格”。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一直都受到某种力量的作用,它把我们束缚起来,变成一个囚犯。“囚”这个字就在告诉世人,一个人坐在一个框里,被囚禁了,就是这个框把人的自由限定了。原本的那个真我是很自在的,但是现在不行了,身上有很多的习气,有太多的坏习惯,都对我们产生束缚和影响,让人的本性活不出来。我们都是那只井底的青蛙,坐井观天,认为天只有井口这么大,这个井口就是局限了,这个井口就是这个框,就是这个格,能听明白吗?(众答:明白。)框就是格,格物就是打破物质的这个框,并不是格除物质欲望。当打破物质的这个框后,把物质转化过来,人就自由了。
在前面我讲到过,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里谈到道、器。我们就讲一讲“器”。
器指的就是物质展示的部分,比如金钱、房子、车子等,这些对我们会产生束缚,今天你想买一幢房子,买不到的时候,心里有什么感受啊?(有人答:难受。)你花费了十年的时间,就是为了得到一套房子,心里天天想着的就是房子,在你追求它的十年里,这套房子会对你产生一种力量,让你受其影响。当看到别人当上县长,非常威风,耀武扬威时,你就给自己立志,希望花费十年或者二十年的时间当上县长。在没有做县长之前,你都会为县长的名衔努力,虽然现在你还不是县长,但这个名衔已经对你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农民养了一头驴,让它拉磨干活,驴子就被农民所驱使,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拉着磨,它为了什么呢?只是为了主人给它一把草吃,对于驴子来讲,它是为了这个。这和人类追求物质的状态是一样的,就是为了那口吃的。因为驴子没有思想,没有智慧,它认为只有这样去拉磨,最后才能得到一把草吃。但是它不知道,如果它从磨坊里跑到那个山上,到处都是青草呀!因为它不能突破那个房子所设定的界限,它就只能认为拉完磨,才能得到那把草吃。它没有走出那个狭小的空间,不敢打破那个束缚它的框架,跳不出自我的认知。物质的能量是非常强大的,它让世人都成为物质功利者,盲目地追求物质,成为物质的奴隶。
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相爱了,他们生活在一起,开始女人感觉人生非常的美好,能和自己心爱的男人在一起,是世间最幸福的事情,她的心一直荡漾在这种感觉之中。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这个男人移情别恋了,爱上了另外一个女人,越轨了。当女人发现男人的背叛时,心里非常痛苦,想放手又不甘心,不放手又受煎熬。她被情困住了,虽然这个情是看不到的,但是它却是存在的,它也是一种物质,是精微物质。这种精微物质对人的作用比金钱的作用还要大,比名利的影响还要深远。古语说得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为情所伤而放下生命的人很多,情的能量超越欲,放下欲还比较容易,放下情非常困难。格物也要面对情感,转化情感,把小情转化成大情,把小爱转化为大爱。
从前,森林里住着一对鸽子。丈夫在树上搭了个窝,与妻子共度甜蜜时光。这对鸽子被爱情紧紧地拴在了一起。一方的一颦一笑,以及一举手一投足,都会使另一方陶醉不已。它们就这样深深地陷入了情网。它们吃喝、坐卧、行走、交谈、嬉戏……形影不离,是林中的一对爱侣。那雌鸽一旦想要什么,就会用甜言蜜语讨好、央求丈夫,而雄鸽就会满世界寻找妻子想要的。为了满足妻子,雄鸽忠实地做妻子要求它做的一切,无论有多困难也在所不辞。它与妻子在一起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
接着,贞洁的雌鸽开始产蛋。她在自己家里精心照看这些蛋。终于有一天,小鸽子破壳而出,带着娇嫩、柔软的身躯和羽毛,来到父母面前。这对鸽子极其疼爱自己的孩子,小鸽子咕咕的叫声在它们听来是如此的甜美动听,令它们乐不可支。它们满怀爱心抚育自己的孩子,无比快乐地观察孩子张开柔软的翅膀,在窝旁蹒跚学步或跃跃欲飞的模样。看到孩子快乐,父母也感到快乐。它们沉浸在爱河中……
一天,夫妻俩外出为孩子觅食。它们非常渴望好好地喂养自己的孩子,因此寻遍了整个森林,花了很长时间。这时,有一个猎人路过它们家,看到在窝边玩耍的小鸽子,于是便撒网将小鸽子一网打尽。雄鸽和妻子找到好吃的食物后,双双飞回自己的家。雌鸽一看到自己的孩子困在猎人的网里,便哭叫着冲向它们。雌鸽因为一直沉溺于物质情感的强大束缚中,所以此刻痛不欲生,忘我地冲向无力自卫的孩子们,立即投进了猎人的罗网。
对雄鸽来说,孩子比自己的命还宝贵,妻子则与自己如同一人,不分彼此。看到自己最心爱的孩子和妻子陷在猎人的罗网里,而自己又救不了它们,可怜的雄鸽伤心地叹息道:“唉!这下全毁了!我无疑是个头号的大傻瓜,以致没有好好积德行善。看吧,这一生我既满足不了自己,也实现不了生活的目标。我把希望寄托在我心爱的家人身上,以此为基础去从事活动。这一切现在全毁了,而我却无计可施。妻子和我原是理想的一对,她一直对我忠贞不渝,言听计从。但现在,她一看孩子没了,便离我而去。我现在只是个孤独的可怜虫。妻子没了,孩子没了,我还有什么理由活下去?与家人的分离令我心碎,活着只有痛苦。”可怜的雄鸽目不转睛地盯着濒于死亡的妻子和孩子,看着它们在网中可怜地做垂死挣扎,心中茫然若失,结果自己也掉进了猎人的罗网。那残忍的猎人把这一家大小一网打尽后,满意地动身回家去了。
人生无常,很多人就像这只试图在尘世的异性交往中找到一生快乐的雄鸽一样,过分依恋情感只会使人心神不安。在曾子的《大学》里提到:“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如果我们愤怒、恐惧、忧伤、好乐,都不得其正,就会像这对鸽子那样,陷入罗网之中。整天忙着获取物质的人,注定要承受巨大的痛苦。解脱的大门向每一个人敞开着,但如果我们作为人却像这对鸽子一样,仅仅把时间花在物质生活上,无疑将错失自己最宝贵的人生。
当今社会,人们普遍缺乏信仰,人与人之间缺失信任,危机四伏。而在上古时代,民众都有信仰,他们敬天爱人,崇尚美德,亲近有德行的人,注重心性的提升。现在的人则爱金钱,认为物质就是一切,他们只信仰“金钱是万能的”,盲目地崇拜金钱,为了获得金钱,可以放下所有的尊严。物质匮乏的人会认为物质能满足他的一切,然而那些拥有了丰富物质的人,就会发现还有很多东西是物质满足不了的。比如说,家庭、爱情、亲情、友谊等。小时候我们学过“猴子捞月”的故事,月亮光明皎洁,猴子想要得到月亮,但是它们摘不到天上的月亮。它们走到河边,看到了水中的月亮,于是它们就去捞水中的月亮,它们能捞到月亮吗?(众答:不能。)它们看到水里的月亮也是明亮的,当乌云遮蔽月亮的时候,水里面还有月亮吗?(众答:没有。)那它所追求的月亮是真的还是假的?(众答:假的。)这就是物质对它们的熏染作用,其实我们也是在追求那个虚幻的概念,也在水中捞月,我们就是这群傻猴子,准备什么时候醒来呢!
所谓格物,就是要看破这一层物质的虚幻,并不是不要物质,不要欲望了,如果不要欲望,我们是无法修行的。人一定是有欲望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男女之间性的需求是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性需求是一种内在的推动力,它是非常强大的能量,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它,更要合理地使用它,如果不恰当地使用它,就会耗尽生命能量,走向毁灭。因此要修证这股能量,把它转到最正确的方向上去,就会带我们走向精气神的充盈,走向爱神的道路,体验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美妙,体验与神合一的狂喜。
我的大伯和二伯都是得癌症去世的,现在癌症依然是医学上未攻克的一大难题,一个人得了癌症,通常情况下,也就是被判了死刑。如果体内的癌细胞扩散了,其速度是非常快的,这些癌细胞吞噬好的细胞,使其癌变,那么癌细胞有没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啊?(众答:有。)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癌细胞,当一个人身体健康的时候,身体里就有一种力量,它可以控制癌细胞,甚至杀死癌细胞。这就是人体内免疫系统的力量。当人得了癌症,再好的药物进入病人的体内,药物的作用都不能抵抗癌细胞的力量,他的免疫系统会被癌细胞所摧毁,最后走向死亡。但是大家有没有看到过一些癌症病人奇迹般的好了?(众答:有。)这其中的缘由是什么呢?其实癌细胞的力量和好细胞的力量是同一个力量,当癌细胞在体内扩散时,你如果认同自己得了不治之症,这个力量就会被癌细胞所用,这时再好的药物进去,都会被它击败。很多人对这个力量不了解,感知不到它,更不能掌控它,这个力量就带他走向死亡。如果一个人明白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心念一转回来,这个力量就产生另外的用途了,身体就能慢慢地转好,就能被自我的能量所疗愈。心态决定了他身体最终的结果。如果在老虎笼子旁边拴一只猴子,最后谁死了?(众答:猴子死了。)怎么死的?(众答:吓死的。)对,猴子被吓死了。虽然老虎在笼子里,不可能吃到它,但是它却死了,其实它并不是被老虎吓死的,它是被自己吓死的。同样的道理,人并不是被癌症吓死的,而是被自己吓死的,是你内心所产生的恐惧,加剧了癌细胞的进一步作用,迅速地走向死亡。如果他很乐观,把生死看破了,把死亡的恐惧放下了,癌细胞的力量就开始转回来。奇迹也许就这样发生了。
美国医学家做了一个试验,研究自我暗示对人体的影响。他们的试验对象是一名死囚犯,医学家对他说:“我们会割断你的腕动脉,测试你需要多久才能死掉。你如果愿意献出你的生命,来完成这项科研试验,你的家人会得到很多的抚慰金。”犯人想:“自己的人生已经这样了,如果用自己的生命还能为家人做一点事,这样也有些价值。”就答应并接受了这个试验。医学家把他的身体固定在一个椅子上,捆绑起来,固定得非常牢,手和脚都不能动,在手的下面放一个水盆,然后把他的眼睛蒙上。这时告诉他,试验开始了,然后在他的手腕上轻轻地抹一下,就听到水盆里有“滴答、滴答”的声音,接着这个人心律失常,很快就死掉了。这个试验的真相是:医学家并没有割他的动脉,而是在旁边放一个输液瓶,把输液管放在试验者的手边,从管里流出的水滴在盆里面,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他听到了这个声音,以为自己的动脉被割断了,认为这是自己的血滴到了盆里,自认为血流干了,所以最终他死掉了。人自我暗示的力量有多大啊!
心灵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只是我们不了解它。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心力太微弱了,又不知如何去提升它,这就需要通过《大学》的学习,找到提升心性的方法,回归内在的根本,拥有内在的力量。就像这盆盆景,它的营养来自根部,在外在,我们为盆景装扮一下,用彩带点缀一下,让它更加具有观赏性。如果它缺乏生命力,怎么装扮也不会好看的。根是让树活着的条件,心是让人存在意识的前提。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些都是心的修炼。
当你看破了物质的假象,识破了虚幻能量的作用,就要放下对物质的执著。即使猴子知道了水中的月亮是假月亮,影子照样存在,只要月亮出来,水中就会有月亮的影子,那你到底要去掉什么呢?如果猴子对着水中的月亮说:“滚蛋,滚蛋,不要你,不要你。”水中的月亮会滚蛋吗?(众答:不会。)那个就是傻猴子了。(众笑)对,关于格物,很多人想要格掉自己的欲望,你能格掉吗?就像你对着影子说“不要有影子,不要有影子”,影子就没有了吗?(众答:不会。)那为什么你还这样去做呢?饿了还是要吃饭,渴了还是要喝水,物质的存在是必要的,如果不要金钱,你连今天的一顿饭都没得吃,关键看你如何正确地去对待和使用它。知道水中的月亮是假的,就不执著它了;知道物质是虚幻的,就不依恋它了。那时“假我”自然对你不起作用了,你就不会被假象迷惑心智,你才是一个自在清醒的人,才是一个看破放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