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谋人谋职谋事业
10600800000041

第41章 谋人篇之一(2)

外国的成功学有“友谊网”之说,并认为,喜欢别人,又能让别人喜欢的人,才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成功的人们大多喜欢广泛交际,形成了自己的一面“友谊网”。比如,你要某人推荐几个供你拜访的朋友,如果这个人是个失败的人,他只能好不容易为你提供一两个人,而且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一两个人的地址和电话。成功的人就不同了,他们会推荐出一大堆朋友,而且是在长长的名单上寻找,因为名单上包括各式各样的朋友。由此显示出成功者与失败者在交友方面的差别。

成功的人大多是有关系网的人。这种网络由各种不同的朋友组成,有过去的知己,有近交的新朋;有男的,有女的;有前辈,有同辈或晚辈;有地位高的,有地位低的;有不同行业的,有不同特长的,也有不同地方的……这样的关系网,才是一张比较全面的网络,也就是说,在你的关系网中,应该有各式各样的朋友,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你提供不同的帮助;当然,你也要根据他们不同的需要为他们提供不同的帮助。这才是关系网应当具有的特征。

关系网既然称作是“网”,就应当具有网的特点。也就是说,在这张网上朋友的构成有点有面,分布均匀。有的人交友却不是这样,他们结交的范围十分狭窄,分布十分不均。只在自己熟悉的范围内认识一些人,而这些人的行业和特长比较单一。这样就构不成一张标准的关系网了。当然,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爱好会对交友形成较大的影响。如果你是一名学者,你结交的学者朋友就是你的各种关系中最集中的人群;如果你是干部,你周围的许多朋友大多数也是干部;其他各行各业都可以依此类推。这就是我们在编织关系网的时候,常常遇到的局限,这种局限关系到关系网的“使用价值”和其他质量。假如你是一名干部,你有没有必要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回答必然是肯定的。那么,你有没有必要结交理论界的朋友?回答也必然是肯定的。那么,在理论界需求朋友的帮助就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会遇到很多仅靠自己的能量也很难克服的困难。

人们常说的优势互补,应适用于关系网的构造。本来,你有这方面的优势,同时就可能有那方面的劣势。打个简单的比方,你会著书立说,但你未必会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样样精通,那么,你不精通的领域,或者你根本不懂得的领域,就需要在那些方面精通的人的帮助。如果,朋友的结构太单一,就难以做到这一点。所谓优势互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你用你的优势,去弥补他人的劣势;以此换取他人以自己的优势来弥补你的劣势。这就要求交朋友不能太单一,不能完全局限于自己的同行、具有共同爱好和兴趣的人之间。所以,正是因为你在某一方面有特长、有爱好、有优势,才要有意地结识与你的特长、爱好、优势有差别的人。这才符合网络的结构和原则。

广泛与人交往是机遇的源泉。交往越广泛,遇到机遇的概率就越高。有许多机遇就是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出现的,有时甚至是在漫不经心的时候,朋友的一句话、朋友的一个手势等等都可能化作难得的机遇。在很多情况下,就是靠朋友的推荐、朋友提供的信息和其他多方面的帮助,人们才获得了难得的机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交往广泛,机遇就多。但不可急功近利,有许多机遇是在交往中实现的,而在最初交往中,人们很可能没有看到这种机遇,在这个时候,不要因为没有看到交往的价值,就冷漠这种交往。谁知道与谁的交往会带来更大的机遇呢?

每一个伟大的成功者背后都有另外的成功者。没有人是自己一个人达到事业的顶峰的,一旦你许诺自己要成为出类拔萃的人,你就可以开始吸收大量对你有帮助的人和资源了。而其他各方面有所建树的人是你所有资源中最大的资源。你要做的就是找到他们,构建有助于你的事业的“关系网”。

2.详细列出你现有的关系网。并寻求别人的帮助

实际上,你的“关系网”远比你意识到的要广大得多。你实际拥有的网络延伸到了你每天都有联系的人之外,更多的联系包括你与之共同工作和曾经一同工作过的人们,以前的同学和校友、朋友,你整个大家庭的成员、你遇到过的孩子的父母、你参加研讨会或其他会议时遇到的人,这些人都会是你的网络成员。你的网络成员还包括那些你在网络中认识的人,以及与他们有联系的人。

美国有句谚语说得好,“每个人距总统只有6个人的距离。你认识一些人,他们又认识一些人,而他们又认识另外的一些人……这种连锁反应一直延续到总统的椭圆型办公室。而且,如果你仅仅距总统6个人的距离,那么你距你想会见的任何人也就只有6个人的距离,不管他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还是好莱坞的制作人,还是你想让其加入你的团队并支持你的名人。”

人们喜欢跟他们喜欢的人做生意,而且愿意帮助他们喜欢的人。

当你或是你的产品无人知晓,而你又要将你的想法推销给其他人时,关键的推销策略就是与其他出名的人联系在一起。或者就像哈威·迈凯所说的:“如果你没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名字,那就借用一个。”

将你所有的联系列出来。想想你认识并有业务联系的每个人,设计一个计划,最有效地利用你的这些联系。也许你想有人帮你打电话,向你介绍某个特定领域的一些关系或是写一封介绍信。当然,要尽量使人们更加容易地帮助你。如果你想让他们帮你写封信,那么你就应当打好信的草稿,你的草稿将节省他们很多的时间,因为他们不用再构思怎样写这封信了。当你寄这封信给他们的时候,附上一个写上你自己地址的回邮信封,这样许多人就都会非常乐意帮助你了。不要害怕提出请求,如果你不请求,他们也不会主动地来帮助你。

3.发展你自己的“小圈子”

多年以来,处在资深领队人员位置的人已经掌握了有效地建立自己团队的方法。他们努力的结果就是建立了一个能在他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有力支持他们的系统。

这种关系不是魔术般建立起来的,它需要多年的时间和精力的投人才能发展起来。他们与同事和生意伙伴一起打高尔夫球,参加社区的筹资活动,加入乡村俱乐部和一些商业组织,所有这些投入都是为建立他们自己的网络在做准备。

确定一下你想在哪个领域多学些知识和经验。也许你计划开始做咨询业务,或者是成为配音艺术家,或在国际互联网上销售一种新产品。谁能够向你提供你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呢?尽量列出潜在的可以利用的资源。如果他是你公司的某个人,那就接近那个人。不断地与你小圈子里的人进行交流,问问他们是否认识一些这个领域的人。通常你得到的名字往往又引出其他的名字,这样延伸下去直到你找到你想要见的人。如果你的每一条道路都走向了死胡同,那么就做一些调查来发现你需要的人。找一些最近写过那个领域的文章的人,给他们每个人写封信告诉他们,你的问题是什么,或是发封电子邮件,这种方法现在可以容易便捷地与某个大学的教授、或者某个公司的总裁等各种各样的人建立起直接的联系。请求他们向你推荐可能帮助你的人,或给你提供其他的资料。即使是比尔·盖茨,你也能通过电子邮件找到他。充分利用现代的通讯技术,而且最重要的是,现在就开始行动!你不会损失任何东西,而且每一步都将使你更加靠近你的目标。

生活在朋友圈子里

一个人的生命不应该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他应该生存在一个圈子之中。

一个人走向社会,建立起的朋友圈子如同往水库里放一瓢鱼一样,他们是不会轻易离散,轻易打破的。

生物学家发现,往水库中放鱼苗时,如果一瓢舀十条鱼,这十条鱼从放入水库到长大被捕捉时为止,是不会轻易离散的。如果是100条,那么只要它们不死,就始终是在一起生活;如果是三条,那么这三条将自始至终生活在一起。它们既不轻易吸收其它的鱼进入这个生活圈子,也不会有任何一条鱼轻易脱离它自己的生活圈子。人在这方面也具有与鱼类相似的集群性。

一个青年人走向社会后,在三五年内便会建立一个朋友圈子。这个最初建立起来的朋友圈子将是他一生交往和主要活动的范围,即使有人偶尔脱离了这个生活圈子,不久也会再回到这个圈子中来。

对于鱼类来讲,它们只有相依为命才能共同去进行一生的探险,它们对任何外来的鱼类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不信任。

与此相似,青年人从学校、家庭这个小环境进入社会这个大环境。像鱼苗从桶内放入水库一样,在社会这个神秘莫测,险象环生的海洋中,他必须找到一些伙伴来共同进行人生的探险。同时,按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原理,每一个人在建立朋友圈子时必然带着一定的特点和倾向性。因此,他选择朋友一般都适应他的基本情况,这种朋友圈子高有高的标准,低有低的条件。低层次的所谓棋友、牌友、酒肉朋友,高境界的则是忧国忧民的志同道合之士,有桃园三结义、梁山泊英雄、瓦岗寨好汉、竹林七贤、东林党人等。这种圈子经过三五年的生活考验后便基本稳定下来。这个稳定下来的朋友圈子就好比一瓢鱼。他们之间的优点、缺点、生性、脾气、品质、情操等,彼此都十分了解。自己有了困难,知道圈子里的人会帮助他,别人有困难自己也会尽力帮忙。在朋友圈子里,平时吵吵闹闹,磕磕碰碰,争东夺西的现象也是经常发生的,但决不像圈外人一样记仇,一般过后很快就会相互谅解。即便争执激烈,说了一些过头的话,但说者是姑妄言之,听者是姑妄听之。如果有言行损害了圈子里朋友的利益,一般会有人出来说公道话的。如果损害很严重,那人便会被大伙儿赶出圈子之外。这个被赶出圈外的人就像离群孤雁狼狈不堪。因为人们大都知道被赶出圈子的原因,其他圈子也很难接纳他。

这个圈子一旦形成,即使有人出人头地,有人一文不名,也不影响圈子的牢固性。社会地位很高的人仍然喜欢和圈子内社会地位很低的人亲密交往。他们会把圈子内社会很低的朋友看得比圈外工作上的领导和社会地位很高的人更重要。因为在朋友圈内没有世俗的高低贵贱之分,在朋友圈子里衡量人的标准是品德和才能。政治经济地位低下的人只要品德高尚在朋友圈内不受歧视。政治经济地位很高的人品质低下,在朋友圈内也不受尊敬。

一个人爱护自己朋友圈子的整体利益应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应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损害朋友圈的利益就像挖掉自己身上的肉;背叛、出卖、坑骗圈内的朋友则无异于自杀。

创造机会与人相识

要建立一个好人缘,织起一张人际关系网,你必须积极主动。光有想法是不够的,必须将它化为行动。

在这个世界上,各个行业都有许多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们的影响是非同小可的,必须利用与他们接触的机会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这对你的前途至关重要。不要等待,一味地等待只能使你错失良机,绝对不可能使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你应该积极地一步一步地去做,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在各个场合,你有许多接触他人的机会。如果你想接近他们,让他们成为你人际关系网中的一员,你必须付出努力。假如你到一个新的环境,如机关、企业、学校等,在彼此都不认识的时候,你要主动“出击”,以真诚友好的方式把自己介绍给别人。

如果你想多结交一些朋友,你就需要主动地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去得到他们的信息,你要注意与其相处时积累一些有关的情况,你可以通过他的朋友了解他的为人处世,你也可以通过他的一些个人材料了解他。

有一位朋友,当他要结交新朋友时,总是想方设法弄到他的生日。于是他四处请教这些人,问他们生日是否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和前途,并借机叫他们把生日告诉他,然后他悄悄地把他们的生日都记下,并在日历上一一圈出,以防忘记。等这些人生日的那天,他就送点小礼物或亲自去祝贺。很快,那些人就对他印象深刻,把他作为好朋友了。

人与人交往中会出现一些交际的好机会。多一些有益的朋友,会见一些成功的前辈,会有机会转变你的一生。

“独木难支大厦”,朋友在关键时候帮你一把,可能会直接导致你事业的成功。所以,要时刻注意能结交朋友的好机会,你对此必须有所准备,因为机遇是一件捉摸不定的宝贝,但它又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比如有朋友请你去参加一个生日聚会、舞会或者其他活动,你不要因为自己手头事忙,而懒得动身,因为这些场合是你结交新朋友的好机会。又如新同事约你出去逛逛商店或者看场电影什么的,你最好也不要随便拒绝,这是一个发展关系的好机会。

不过,你也不要以为机遇会像一个到你家来的客人,他在你家敲着门,等待你开门让他进来。许多失败者常常以自己没有好机遇为借口,这只能使他们再次尝试失败的痛苦,殊不知,人际关系中的机会也需要人去创造。

如果你想和刚认识的朋友进一步发展关系,你可以请他们到你家做客。又如你想和多年未见的老同学重温旧情,回首往事,你可以试着组织一次同学会。

人与人之间接触越多,彼此间距离就可能越近。这跟我们平时看一个东西一样,看的次数越多,越容易产生好感。我们在广播和电视中反复听、反复看到的广告,久而久之就会在我们心目中留下印象。所以交际中一条重要规则就是:找机会多和别人接触。

如果要成功地找到一个与人接触的机会,你必须对他的作息时间、生活安排有所了解。对方什么时候起床、吃饭、睡觉,什么时候上班、回家,从这些信息出发再确定跟对方接触的方式。如果打个电话,对方不在或者去找他时他正好很忙,这样就白费力气。因此,详细把握对方的工作安排、起居时间、生活习惯,瞄准对方最想找人聊天或者最需要的时候去打交道,很容易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