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谋人谋职谋事业
10600800000005

第5章 从眼眉识人的艺术(4)

曾国藩7岁时,他父亲因多次童试未果,愤而设立私塾,起名叫“利见斋”,曾国藩就开始随他读书,前后共八年。他父亲自信心连遭重创,因此自卑,自认天分有限,教书的秘诀就是不厌其烦,重复是记忆之母。父子俩同睡一床,同行一路,时时不忘考曾国藩功课。他常自我解嘲地说,“因为我自己笨,所以教起你们这些笨弟子来,一点也不感到厌烦。”

曾国藩并不聪明(至少在童年时没有表现出聪明),才思也欠敏捷。一天,他与妹妹随父亲外出,一路上学习作对联。父亲随景出上联“狗尾草”,妹妹立刻接口说出“凤冠花”,父亲点头说:“也还工整。”曾国藩却答不上来。过一座桥时,父亲又命上联,“观风桥。”兄妹俩都未对出佳联。直到第三天,曾国藩跑去对父亲说:“对‘听月楼’。”父亲一时间竟没想过来,继而点头赞许他的倔强。并说他的这种性格深受母亲的影响。他自己也讲道:“吾兄弟皆秉母德居多,其好处亦正在倔强。”“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19岁时,他与弟弟曾国潢去衡阳,师从汪觉庵。弟弟聪明伶俐,深得汪觉庵的欢心,常受夸奖,而曾国藩却默不好言,老师对他的侍课只用“也好”二字敷衍了事。

一次,他背书不畅,老师训斥他说:“你将来要是会有点出息,我给你背伞!”好,曾国藩就记下了这一句话。

金子的闪光总会被人发现。24岁他去长沙参加童试。父亲的朋友欧阳凝祉出题面试。写成后,欧阳称赞道:“这是金华殿中人语气!”并表示愿为他说媒。不料长沙的“名门闺秀”都看不上这个乡下人。欧阳便学刘邦的丈人,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曾国藩。由此看来,曾国藩的天分,要么是乡下众人不能识别,要么他是大器晚成。但他的岳父、欧阳凝祉当然是识人高手了。

下面介绍几种观眼识人方法:

1.观眼识心术

一个人的眼睛不能掩盖心里的邪恶念头:心胸纯正,眼神就清澈、明亮;心胸不正,眼睛就昏暗,有邪光。意即从一个人的眼睛,可以清清楚楚地分辨一个人的品质高下,心术正邪。

观察一个人的善恶,再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了。因为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的丑恶。心正,眼睛能明亮;不正则昏暗。听一个人说话时,注意观察他的眼睛。这个人的善恶能往哪里隐藏呢?

(1)眼睛闪闪发光,表明对方精神焕发,是个有精力的人,对会谈很感兴趣。

(2)目光呆滞黯然,说明这是个没有斗志而索然无味的人。

(3)目光飘忽不定,表示这是个三心二意或拿不定主意或紧张不安的人。

(4)目光忽明忽暗,说明他是个工于心计的人,已听得不耐烦了。

(5)目光炯然,表明这是个有胆识的正直的人。

(6)主动与人进行交换视线的人,说明他的心胸坦率。

(7)不敢正视或回避别人的视线,表明此人是个内心紧张不安或言不由衷,有所隐藏的人。

2.观眼识城府

(1)在人们发怒或激动的时候,眨眼的频率就会加快。有时频繁而又急速的反应总是和内疚或恐惧的情感有关。眨眼也常被作为一种掩饰的手段。

(2)两眼安详沉稳,是内心沉稳有主见。两目敏锐犀利,生机勃勃是有朝气,目光清明沉静,但杀机内藏,锋芒外露,是有胆识之人,如射者瞄准目标,一发中的。

(3)目光有如流动的水,虽然澄清却游移不定则见于奸人,两眼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是细谋深算。

(4)眼神清,如水的清澈明澄,表示此人清纯、清朗、澄明、无杂质,端庄、豁达、开明。

(5)眼神浊,如水的浊重昏暗,昏沉、糊涂、驳杂不纯的状态,粗鲁、愚笨、庸俗、猥琐、鄙陋。

(6)两眼似睡非睡,似醒非醒,这是一种细谋深算的神情,目光总是像惊鹿一样惶惶不安,是深谋图巧又怕别人窥见他的内心的神情。

(7)如果谈话时,对方完全不看你,便可视为他对你不感兴趣或无亲近感。

3.观眼识情意

(1)当他不愿意把自己所想传达给对方时,多半会发生凝视对方的行为。

(2)对方若久久凝视你而不移开视线的话,很可能有什么心事要向你诉说。

(3)对方眼睛左右、上下转动而不专注时,多半是为了不使你担心,而不将真相说出。眼睛左右、上下转个不停。这个样子很让人讨厌,在撒谎。

(4)对方眼睛滴溜溜地转动,表示你一有机会就会见异思迁。

(5)乜斜对方的眼光。是表示拒绝、轻蔑、迷惑、藐视等心理。乜斜而略带笑的眼神,表示对对方怀有兴趣。

(6)竞争对手互相之间都用蔑视的眼神看对方。

(7)对方眼神发亮略带阴险时,对方一定处于对人不相信,处于戒备中。

(8)对方做没有表情的眼神表示心中有所不平或不满。懦弱的人会出现无表情的眼神。

4.观眼识心理

如果你注意看正在说话的人的限睛或视线,将会发现很有趣的事情。留意一下初次见面的人在看着我们时的眼神。就能了解到这些人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性格。怀有好意或敌意的时候,或者漠不关心的时候,随着他心理状态的变化,眼睛便随之变化。

(1)视线朝下者即胆小怯懦的证据。当你看着对方的眼睛时,对方把视线悄悄地往下移,是因为他意识到,你在年龄上、在社会地位上都是他的长辈、上司,或者意识到,你是他的强大对手,与你谈话时,多半会带有一种紧张感。

(2)温和而内向的人,视线若左右游移即表示拒绝。和前述很相似,但视线并非朝下,而是左右穿梭游移,表现出他拒绝对方之意,而且无意识中表现出对对方不怀好意的讯息。例如男性向女性搭讪时,她要是对那个男人没有好感,就会表现出左右游移的眼神来。

(3)视线直视即敌对的表现。直视着对方,一动也不动的眼神,含有非常深切的意味。受到某种强大的打击,或者怀有强烈的敌对心理时,就会出现这种眼神。

(4)视线飘移不定即表示内心不安。望着天似的呆滞的眼神,常见于情绪低落的时候,表示失去安定感,或者在思考某些事。对诸事漠不关心时也常会出现这种表情。

(5)视线向上是自信的表现。说话时视线稍稍向上的人,大多是对自己的地位能力有极大的自信。性格也较外向。在政治家中,这种视线是相当普遍的。公司重要人物有这种眼神的人也相当多。属于领导人物或管制他人的工作者,他们的视线总是容易往上扬。

5.观眼识好恶

眼睛中的神采如何,眼光是否坦直、端正等等,都可以反映出对方的心地、人品、德行、情感。

第一次见面,对方的眼睛就滴溜溜的乱转,由此便可略知一二了。

躲闪对方目光的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怀有自卑感,性情懦弱。

遇到陌生人,不能主动地上前去搭讪;总是被动地与别人相识,而且在打招呼时躲闪着对方目光的人,一般来讲较拘谨,在处理问题时缺乏自信心,常有自卑感。

如何从气质来识人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气质和他的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气质常常决定一个人行为的方式,而行为又表现为与气质相吻合的特征。辨别一个人的气质,对于合理调配人的行为规范是有重要影响的。

气色的变化还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心态:“所以忧惧害怕的颜色大都是疲乏而放纵,热燥上火的颜色大都是迷乱而污秽;喜悦欢欣的颜色都是温润愉快,愤怒生气的颜色都是严厉而明显,嫉妒迷惑的颜色一般是冒昧而无常;所以一个人,当其说话特别高兴而颜色和语言不符时,肯定是心中有事;如果其口气严厉但颜色可以信赖时,肯定是这个人语言表达不是十分畅敏;如果一句话未发便已怒容满面时,肯定是心中十分气愤;将要说话而怒气冲冲时,是控制不了的表现;所有上述这些现象,都是心理现象的外在表现,根本不可能掩饰得了,虽然企图掩饰遮盖,无奈人的颜色不听话啊!”

“色”是一个人情绪的表现,“色”愉者其情欢,“色”沮者其情悲。也有不动声色之人,需从其他角度来鉴别他们的情绪状态。

任何一位领导人,在考察人物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禀赋。不如此,不足以成就事业。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领导人必须会鉴别人才,然后才能组建强有力的核心首脑智慧,带领团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从今天的观点来看,人不是生而知之的,但人确实与先天气质有关系。要了解那些从娘胎里给我们带来的气质特征,对照下列内容可以观其大概。

1.躁郁质

与性格和思考方法不一样的人以轻松地往来;乐意他人服务;听到悲哀的话,立即为之感动;做事冲动,常办错事;常被他人称为好好行生;遇事不冷静思考其理由,就立即采取行动;服从分配,领导叫干啥就干啥;对初次见面的人很容易亲近;能轻松地与人谈笑,开玩笑;不古怪,不别扭。

2.黏着质

做任何事一开始就孜孜不倦,有耐心;常被人指责为不通融合群;做事毫不马虎;与人交往中绝不缺情,正义感很强;处理事物时,原则性很强,但方法不太漂亮;常勃然大怒;专心处理一件事时,未做完之前,其他事一概不管;心情好时,动作也显得慢;一方面积极、一方面保守;喜好洁静。

3.分裂质

不善交际,独自一个也不寂寞;宁愿多思考,也不太采取行动;呆呆地好像在想什么问题;对他人的喜怒哀乐并不介意;人家都娱乐时,他会以自己的某一件事而忧虑;有点神经质,对世俗的反映显得迟钝;给人的印象是冷淡,不易亲近;并非恶意,但有时会挖苦人家;进入新环境中,不容易与他人亲近;对任何事物总是从广泛的角度去深思理由,不喜欢在某一规定范围内行动。

4.积极型

刚毅勇敢,不输他人;别人常想他是一个有作为的人;不重利,认为得利必有失;坚信自己的信念;善于自我解释;经常积极、活跃地活动,与自己的心情好坏无关;动手能力强,自我倾向性强;不易接受他人意见;做事有恒心,失败了不灰心,顽强奋斗,坚持到底;不受他人情绪好坏影响。

5.折衷型

有时含着微笑讲话,有时却冷淡对人;时常无缘无故地不耐烦,大发雷霆;平时心情悲观,但有人安慰时显得高兴、愉快;任性;说话表情过分;相信道听途说,容易接受他人暗示;喜欢华丽,好摆阔气;有时显得撒娇;多嘴多舌,但感情冷淡;好炫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