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狼道的法则
10600900000016

第16章 法则七狼性坚忍法则(1)

蒲松龄曾经有一副著名的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不到三十个字的对联,其坚忍的人生态度尽在其中。从原始人开始打制第一件石器开始到而今航天飞船遨游太空,人类历史的进步艰难而又曲折。惧怕困难者,庸庸碌碌;顽强不屈者,则以坚忍精神成长为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脊梁。

在整个动物界,狼并非造物主的宠儿。在众多的食肉动物中,狼的身体条件远逊于狮子、老虎。它们没有绝对的速度,也没有庞大的身躯,然而,在狮、虎、豹先后被列入人类保护范畴的今天,从辽阔的非洲大草原,到潮湿的热带雨林,从干燥的无人沙漠,到寒冷的绝地北极,狼却凭借着自己的力量顽强地生存,无处不在。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国家,如果没有坚定的目标,没有坚忍和顽强的内核,在激烈的竞争中必将难逃失败的命运。

坚忍,是行动的基础,是走向成功的王者必需的心理素质。

狼在四方皆可闯出一片天地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一个又一个物种走向消亡的时候,狼却依旧应付自如。它们的适应性极强,寂寞、饥饿、寒冷,无论什么恶劣的环境都不能让它们屈服。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可以看到狼的踪影,狼以其首屈一指的适应性顽强地生存在地球上。

人类社会同样存在着各种各样难以预料的恶劣环境,缺乏适应性,就不能在瞬息万变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在寒冷的俄罗斯和蒙古国草原,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很多动物都难以长久地生存,包括那些看似威猛顽强的老虎、狮子、猎豹、狗熊。它们都曾经进入过这些草原,并试图在草原上长久地生存,但都没有成功。它们一方面是适应不了严酷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是适应不了更为残酷的生存战争。在食物资源稀少的草原上,它们最终因饥饿而灭绝。

然而,狼的生活环境同样恶劣,深山草林,百兽横生。狼靠着自身并不算优势的条件,适应着各种环境,因为它们知道:不能与环境相适应,就只能是死路一条。狼的食物成分很杂,凡是能捕到的动物都是其食物,大到牛羊等大型动物,小到鸟类、两栖类和昆虫等小型动物,都会成为它们的美餐。

与狼相似,世界上每一个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也均具有无与伦比的适应性,借此它们在你死我活的商战中游刃有余,无论面前是顺境还是逆境。适应,成变国际品牌

每一个企业的生存都需要消费来推动,然而,消费市场又瞬息万变。今天还是热门销售的商品,明天就可能堆在仓库的角落里承接着灰尘,在严峻的适者生存法则面前,一个不能随时适应市场的企业必将逃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

今天,海尔集团闻名世界,代表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着一席之地。然而,1984年海尔集团刚刚建立的时候,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那时候,海尔的主要产品是洗衣机,而且产品的销售范围很狭窄,主要投放市场在中国的东北,在洗衣机的销售市场上占有率也很低,有时候海尔甚至不得不面对亏损的压力。

经过几年的发展,海尔用良好的售后服务和较高的产品质量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渐渐打出了自己的市场,产品的销售范围扩展至全国。然而,在一段时间之内,海尔洗衣机在四川省却不断传来了质量投诉,直接影响着海尔产品的销售和声誉,这对海尔一向依赖产品质量来吸引消费者的战略无疑是一个挑战。

海尔公司接到投诉之后感到很疑惑,因为销往别的地区的产品都没有出现类似的问题,这个问题只出现在四川省。

为此,海尔集团迅速作出决定,立刻派人前往四川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专门调查。调查人员到达后,发现顾客所反映的问题多数都是因为洗衣机的排水管道堵塞造成的。进一步调查之后,调查人员找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原因。

原来,四川盛产土豆,而每一次土豆丰收了之后,当地的很多农民图方便,就开始用洗衣机洗土豆。海尔的洗衣机与所有传统的洗衣机一样,排水管道都是为洗衣服设计的,因而很细,用洗衣服的洗衣机洗土豆,难怪排水管会堵塞。

一般情况下,厂家都会解释说是由于用户使用不当才造成了问题,与产品的质量并无关系。然而,在调查人员把信息回馈给公司之后,海尔集团却并不这样想。问题已经出来了,即使说明这一点,也并不能挽回这个问题出现所造成的销售损失。如何挽救这个并非自身责任造成的损失,在逆境中重新起锚,海尔集团有了一个基本的共识,那就是:按照顾客的需求进行生产,这也是一种适应。

海尔很快进行了研讨,采取新的方法改进洗衣机的生产。其实这个过程并不需要艰难的科技攻关,无非是花一两块钱改进一下网管,使排水管道能够排除洗土豆所留下的泥沙而已。

经过网管改造的洗衣机投放当地市场后,收到了绝好的效果,海尔集团打出的广告就是“能洗土豆的洗衣机”。此举一出,当地几乎所有用户都改买了海尔洗衣机。如此一来,海尔在困境中异军突起,不但重新打开了销路,而且扩大了市场占有率。

有了这一次的经验,海尔不断在增强产品适应性方面做文章。几年后,海尔集团针对上海人住房小的情况,生产出了适合上海市场的小巧型洗衣机,专门投放上海市场,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而今,海尔的生产范围已经延伸到多个领域,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海尔全球营业额突破1016亿元并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品牌价值高达616亿元。

然而,无论后来海尔集团生产什么,他们都会针对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投放不同的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顾客的需要。正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适应性,造就了这个闻名世界的民族品牌。

狼群由于强大的适应性才在世界各地存活,海尔集团的产品由于巨大的适应性才获得了今天走向世界的成就。这就是对狼性法则最好的实践。安利本土化策略,成功登陆中国

全球直销业巨头安利是一家有46年历史的美国企业,2004年的销售收入超过60亿美元。

46年前,安利公司在美国密执安州大急流市一个家庭地下室里成立,成立者是两个20多岁的小伙子,他们凭一款多用途的浓缩环保清洁剂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征程。安利的发展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复苏、美苏争霸时期的社会资源配置一面倒、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跨国企业全球扩张以及90年代新技术革命带来的知识经济转轨,在变幻莫测的经济大潮中始终屹立不倒。而今,安利的业务已经遍及世界80多个国家与地区。

1992年,本着“不在中国投资就不算跨国企业”的信念,安利进入中国,最终成长为最成功的外国投资者之一。2004年,安利(中国)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0亿美元,将对手雅芳远远甩在了身后,并再度入选财富(中文版)“中国最受赞赏的公司”。

总结安利公司在中国成功的经验时,安利(中国)公司董事长李锦芬不无感慨地说道:“安利在中国的成功,在于我们的适应性。”

进入中国之初,安利采用的是在全球行之有效并被广泛接受的直销员制度。然而,这种在国外推行良久的制度在中国却遭到了挫败。1998年,中国政府颁布条例,禁止直销,这对安利在中国的发展无疑具有致命的打击。如果不进行适应性调整,安利在中国的前途可想而知。

这时候,安利在中国的销售部门打电话求助于美国的总部,总部第一时间里进行了反馈,要求配合中国的要求,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也正是从这时候起,安利开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安利在中国的本土化。他们雇用了解中国国情的员工,并要求所有的员工都要懂中文,开始了艰难的适应过程。

起初,安利的大部分产品都是从美国引进的配方,1998年之后,安利开始尝试针对中国人的消费习惯,为中国的消费者量身订做他们需要的产品。2004年6月,安利宣布在上海建立全球研发中心,专注于天然中草药、生物科技、人类基因技术以及时尚类产品领域的研发,为中国的市场提供技术支持。该研发中心的建立标志着安利研发——生产——销售的产业链将更加贴近高增长市场,人才、原材料、科技等运营管理核心环节进一步实现了市场本地化,这对安利在中国的发展无疑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安利改变了在海外主要靠口碑来建立业务的模式,而加大广告宣传的力度。在中国市场上进行广告宣传,在户外广告、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多种媒介全方位出击,树立企业和品牌形象。中国跳水奥运冠军伏明霞、田亮先后成为安利纽崔莱产品的形象代言人,纽崔莱产品更成为2000年、2004年奥运会中国奥运军团的唯一指定营养食品。从与中央电视台《探索频道》合作制作“营养探索之旅”专题片,到以雅姿化妆品美丽呈现世界顶级音乐剧《剧院魅影》,再到后来的纽崔莱与雅姿体验中心、安利生活馆与消费者的全程接触,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市场营销赢来了业内的一片赞誉。

安利的一切都从遵循中国政策要求的目的出发,努力实现营销方式的本地化,可以说安利创新性地走出了一条具在中国特色的成功发展之路。

安利的改变,使安利在中国重新站稳了脚跟,并促使中国政府于2005年颁布了针对直销的法规,这些无疑是对安利中华本土化尝试的肯定,而今安利在中国各地建立了150多个店铺,拥有18万人的营销队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安利在中国的本土化努力,最终成就了安利占领中国市场的强者梦。

对狼来说,需要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才能够生存,它们每到达一个地方,就需要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等等与所在的环境相适应,这也是狼群之所以无往而不胜的秘诀所在。如果不能适应,先就不能生存,更不用说发展和繁衍生息了。沉浮自安的文化巨人

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父苏序是诗人,父亲苏洵长于策论。苏轼的一生可以说是历经坎坷,他在公元1057年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近10年之后他才开始任京官。

公元1069年,苏轼反对王安石推行新法,而主张改革吏治,反对骤变。因意见与当政的改革派相左,苏轼被贬出京,任地方官,先后辗转至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10年后,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摘取苏轼诗句深文周纳,罗织罪名,将苏轼逮捕入狱,他再次含冤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后虽被召回京,但由于与当政者政见不合,在朝不到一年时间,就再次被贬,所到的英州、惠州、儋州等地更加偏远。位于现在的两广、海南等地,在宋朝的时候都是山穷水恶的蛮荒之地,无论是人文还是自然环境都与苏轼所熟悉的中原环境有太大的差别。很多被贬者都难以忍受当地恶劣的气候和抑郁难平的郁闷心境,死于所贬之处的比比皆是。

然而,苏轼却以其惊人的适应能力,保持了达观的处世态度。无论被贬何处,他都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宠辱不惊”四个字可以说是他一生对待环境的最好写照。

在苏轼所贬之处,都留下了很好的治绩。在徐州他兴修水利,在杭州修浚河湖,建立了著名的苏堤,并开办医院,收容贫困的社会流散人员。在文学艺术上,其诗、文、词、书、画都显示出了积极乐观的情绪,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艺术高峰。

他的谈史议政的文章气势磅礴,善于腾挪变化;叙事记游的散文既充满诗情画意,又深含理趣;其诗计2700余首,题材丰富多样,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表现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关切,特别是对农民的同情;其词300多首,突破了很多贬谪诗中哀叹命运的伤感情绪,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抒写报国爱民的情怀,开创了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苏轼以自己的经历展示了宠辱不惊的旷达心态。

苏轼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单单从这一点来说,苏轼无疑是一个具有狼性的人。狼的生存世界里,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它们从不气馁,从来没有一蹶不振的经历,正是百折不回的气概让它们获得了惊人的生存能力。

人的一生中难免经历坎坷挫败,环境优越时不骄纵,环境恶劣时默默忍受,毫无怨言,适应顺境也能适应逆境,这才是强者走向成功的必备心态。对于企业、民族、国家来说也是如此。

紧盯着成群的羊

“咬定青山不放松。”

人生是暗海上的一艘船,目标就是灯塔;企业是一趟列车,目标就是火车头。人生没有目标,只能永远随波逐流;企业没有目标,只能茫然不知所归。无论是人还是企业,只有具备了狼群围猎时那种锁定目标的紧张感和坚定性,才能凝聚力量,认清方向,在一场又一场生存的战斗中获得足够的食物,进而走出一条金光大道。

紧盯目标,永不放松,这不但是狼群的智慧,也是狼群无比勇气的表现。

狼群紧盯着成群的羊,丝毫不放松,最后猎取自己的食物。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目标的狼群会是一种什么状态。一个人、一个企业也都需要目标的激励。目标的作用不仅界定追求的最终结果,它在整个人生旅途中都在起作用,目标是成功路上的指路标,是一口力量之泉。没有目标,就没有成功。杜邦,专注目标者留名

闻名世界的杜邦公司成立于1802年,经历了200年的发展,该公司在全球70个国家经营业务,仅员工就有79000多人。然而,每一个熟悉杜邦公司创建经过的人都知道,与该公司的创始人伊雷内相比,他的哥哥维克多更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优秀的人。然而,不是维克多创建了杜邦,却是相对平庸的伊雷内创建了这个历史悠久的公司,是紧盯目标的专注造就了伊雷内的成就。

伊雷内的哥哥维克多英俊敏捷,在很多人的眼里都是一个很完美的人,卓越的个人素质使他成了一个社交明星。然而,维克多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他从来都没有认认真真地办过任何一件事,哪怕是曾经答应过别人的事,他也可能很快就会忘掉。在他办公司期间,每次出去考察回来,他所获得的有价值的商业情报都很有限,而旅途中的美味佳肴和美女却成了维克多的主要谈资。

伊雷内刚刚创办杜邦公司的时候主要生产火药,那时候伊雷内在法国做买卖,而哥哥维克多则在纽约给他做代理。虽然维克多凭借自己的社交手腕发展了一些客户,但是无所专注的性格却使他很快地堕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