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换工作不如换思维
10604400000041

第41章 继续助力,让结局完美(3)

他笑着解答道:“只要抱着巨大的热情对待每一个人,你就会从心底里喜欢他人,从而在工作中体会到成就感,并发现其中的乐趣。如果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那么,工作中的一切团难,以及工作发展的所有问题,例如如何才能让顾客更满意、如何才能更加提高工作效率之类的问题,你都会很容易的找到改善的方法,这种习惯会让你的工作变得更有成就,也更有意义。”

我们可以建议王林看一下这个故事,如果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那么,工作中的一切困难,以及工作发展的所有问题,都会容易地找到改善的方法,这种习惯让你的工作变得更有成就,也更有意义。

那么影响工作成就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什么呢?

根据心理学家对组织行为的研究,一个人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或成就感,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对心智有挑战性的工作内涵、公平的待遇、支持性的工作环境以及支持性的同僚。

对心智有挑战性的工作内涵:能够提供各种任务、自由和回馈的工作,让员工从中可以发挥他们的才华。如果这类工作内涵对心智的挑战性适中,员工会感到快乐和满足。但是如果工作的挑战性太大,会造成挫折与失败感。

公平的待遇:金钱与工作满足的关联性,不在于钱的多寡,而在于薪资的公平性。此外,员工也重视公平的升迁制度,升级使人承担较大的职权与责任,提升社会地位。长期无法升迁及调薪让人感觉没有成长的机会,是许多员工离职的重要因素。

支持性的工作环境:大多数的员工喜欢离家近的工作,还有工作环境带给个人的舒适感及执行工作上的便利性。当然,拥有一个独享的个人办公室(包括可远眺美景的大窗户、最好还有舒适的沙发)以及专属的秘书,也是许多人工作成就的表征。

支持性的同僚:对大多数人而言,工作同时填补了我们社交上的需求。能够与同事融洽相处,有幸跟到一个“充满关爱眼神”的主管,甚至与经常联络的厂商或客户建立不错的交情,也是许多人每天乐在工作,获得成就感的源泉。

性格与工作的搭配:除上述以外,一个人的性格若能与工作搭配,则其能力与特长正好符合工作的要求,较可能胜任愉快,所获得的成就感也较大。

明确了这几个影响工作成就感的因素,就不难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了。努力从这几个方面来满足自己,充分调动自身的潜力,全心全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工作出色了,有了业绩,自己也产生一点成就感和优越感,也就有了工作的动力。工作做好了,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工作起来也会想更上一层楼。

另外,工作的同时,努力为自己营造舒适的环境,这就包括很多方面了,给自己的办公桌收拾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绿色天地,而不是文件、文具到处都是,完全找不到一块净土,看到这样的办公桌谁都不会心情好,这是小的环境,大的环境就是自己周围的卫生环境,要勤打扫、勤收拾,时刻给人干练的感觉,不邋遢,不拖沓,不拖泥带水,这样的你随时都会是干净利落的。

前面已经讲到了如何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这里同样要简单强调一下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因为它也是影响你工作成就感的因素之一。在公司里活得最不开心、工作做得最差的往往是那些人缘不好的员工。新员工学历傲人,唯我独尊;老员工资历不浅,心中不服;事业一筹莫展的人总想和别人比个上下高低……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会让你感觉牵牵绊绊,难以充分发挥自身才华,造成抑郁情绪,产生职业枯竭。

其实,给自己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就是为自己积累财富。心理学家告诫大家做人要把握以下“五不”原则:倚老不卖老;弹性不固执;幽默不伤人;关心不冷漠;真诚不矫情。所以放下架子吧,这样你才能有成功的基础。

在前面我们也已经讲过薪水的问题,好的工作待遇也是可以提高工作成就感的因素之一,这时候就需要你参考一下我们前面讲到的如何让老板为你加薪一节,让你的付出与收获成正比,从而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不断体会自己的工作成就感。

最后,一个人如果找到适合自己性格、气质和爱好的工作职位,做到人和工作的最佳匹配则会如鱼得水,在工作岗位上大展宏图。相反,再好的岗位,如果不符合自己的喜好和特点,一段时间后,就会使人厌倦,出现职业枯竭。

如果目前你的职位不是你所爱,如果你仅仅是看在“钱”的份儿上才疲于应付,那还是劝你长痛不如短痛,找个机会向老板言明自己的处境和期望,坦陈这一岗位不适合自己的理由,让老板帮助你找一个能发挥自己专长的位置。另外,适时换岗也有助于你克服职业枯竭。

学无止境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速度令人咋舌。近几年,人类的知识大约是以每三年增加一倍的速度向上提升,知识总量是以爆炸的速度急剧增长。韦尔奇曾经说过学习是最便宜的投资,时间是昂贵的投资。学习就是给自己充电,你可以拒绝学习,但你的竞争对手不会;卡耐基也曾经说过,一个人只有随时随地的不断学习新东西,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才能保持思维的灵动,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每一个人,不仅要提高自己的科学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给自己充电,使自己技术过硬,技能娴熟。

从孔子的“知者利仁”说中,我们可以认识到,知识、文化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社会资源。人生在世,要想做出一番事业,有所成绩,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就应该掌握一门技艺。这种技艺无论是做工、务农、经商,都应精益求精,才能适应目前科技不断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求精的办法只有苦钻硬学,既需要继承传统程序,又需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创新发展,这对于处在市场竞争中的商业经营者更属必须。

孔子将多才多艺作为学习所追求的目标,也作为理想人格的重要内容。他说,“君子不器”,意即有文化、道德修养的人,学问很广博,不像器皿只限于一种用途。他又指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具有各方面的文化知识,对自身的成长大有裨益。被誉为“财神”的范蠡,人称他“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晓”。“通天文”即掌握时令季节,适时组织货源供应市场;“通地理”即掌握各地物产、商品流动渠道、运输渠道和消费等情况;“三教九流,无所不晓”即摸清社会各类群体、顾客的心理、习俗和需求。正是这些广博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使范蠡成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一掷千金”的富翁。

信息社会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发展为学习力的竞争。信息更新周期已经缩短到不足五年,危机每天都会伴随我们左右。时下,一张文凭,一项技能能吃一辈子已成为历史,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学习型社会迎面走来。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才能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高,一个人如果单靠原有的一张文凭、一项技能,想在职场立足几乎不可能。

华人巨富李嘉诚曾回忆说:“年轻时我表面谦虚,其实内心很骄傲。为什么骄傲呢?因为同事们去玩的时候,我去求学问;他们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日渐提高。”

那时,同事们闲下来就聚在一起打麻将,李嘉诚却捧着一本《辞海》啃,日日如此,翻得厚厚的一本《辞海》都发黑了。李嘉诚形容自己“不是求学,我是在抢学问”。正是靠了这种抢学问的精神,才会创造条件使幸运之神得以降临,否则,没有了精神的基础,天上掉下来的金钱也会拿不住。正是因为李嘉诚如此持之以恒的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可见学习的精神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少,任何时代学习都会是一种时尚。

方杰做奥普浴霸就是一个善于学习然后成功的例子。早在澳大利亚留学的时候,方杰就有意识地到澳大利亚最大的灯具公司“LIGHT UP”公司打工。当时他还不懂商业谈判,他知道自己的缺陷,很希望学会谈判的本领。他知道他当时的老板是一个谈判的高手,所以,每当有机会与老板一起进行商业谈判的时候,他总是在口袋里偷偷揣上一个微型录音机。他将老板与对方的谈判内容一句句地录了下来,然后再回家偷偷地听,揣摩、学习,看看老板是怎样分析问题的,对方是怎样提问,老板又是怎样回答的。他就这样学习,几年以后也成为了一个商业谈判的高手。最后老板退休了,把位子让给了他。到了1996年,方杰差不多已经成了澳洲身价第一的职业经理人。然后他不当打工仔了,自己回国创业。奥普浴霸就是这样诞生的,现在公司一路发展壮大,成为了行业里的佼佼者。

在《科学投资》研究的上千个创业案例中,除有限的几个“新经济”的锋线人物,如上海易趣的邵逸波、深圳网大的黄沁据说是神童外,其他大多也就是如曾国藩所说的“中人之质”而已,并没有哪个成功者在智力上有什么出类拔萃之处,比如智商高到180、200之类的。相反,这些成功者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非常善于学习,非常勇于进行自我反省。

高德康做波司登,经常“晚上睡不着,想心事。常常半夜里醒过来一身冷汗”。高德康何许人也?江苏常熟白茆镇山泾村的一个农民。高德康曾经这样描述他的创业经历,那时候高德康做裁缝,组织了一个缝纫组,靠给上海一家服装厂加工服装赚钱,每天要从村里往返上海购买原料,递送成品。“从村里到上海南市区的蓬莱公园,有100公里路。我骑自行车每天要跑个来回,骑了几次车就不行了。于是我就挤公共汽车,背着重重的货包挤上去,再挤下来,累得满头大汗。因为我挤车也是在上班时间,车挤得不得了。我背着货包好不容易挤上去,车上的人闻到我一身臭汗,就把我推下来,有一次把我的腰都扭伤了。有时候他们还要骂一句,你这个乡下人,乡巴佬。神气得不得了……可是包重呀,你把我推下来,我怎么办?那个时候我是哭也哭不得,我想那些人一点都不理解我。有时甚至考虑还要不要和上海人做生意?但是不去上海,家里就没有活干,吃不上饭。只能上,乖乖地上。做生意龙门要跳,狗洞要钻,没办法的,只能受点委屈。”在这种情况下,高德康睡不着觉,后来他的事业做大了,波司登已经成为了中国羽绒服第一品牌,自己也变成了千万、亿万富翁了,却仍然常常睡不着觉。高德康总是在反省自己,为了一些想不明白的问题,他还特意跑到北大、清华上了一年学。他说:“我经常总是在听人家讲,听了以后抓住要害,在实践中去检验,到最后看结果,看到底是不是真的。”高德康只有小学文化,而他现在最大的爱好竟然是看书。“时间再紧张,学习也不能马虎。平时很少有时间去看书,有的时候在飞机上看看。在这种学习时间很少的情况下,每个月一定要集中3天时间。集中3天学之后,把自己的思路理顺。作为一个领导来说,不一定整天忙得不得了的领导就是好领导,你必须把思路理顺,有一种思维的状态来考虑这个企业的发展。”

高德康作为一个山沟里的农民,上海人嘴巴里的乡巴佬,最后却能让上海人抢着购买自己的羽绒服,把上海人的钞票大把大把地揣进自己的兜里,原因何在?现在你明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