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美国不开心
10605000000017

第17章 能源战争让美国头痛万分(3)

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的结果是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而诞生了美利坚合众国,二百多年来跃居为世界头号强国,自有其大国崛起的时机、实力、模式和谋略等等。撇开其政治体制和军事实力不谈,其金融创新(华尔街金融)和产业创新(如电子与信息产业的硅谷模式)等表明美国有能力开创与领先当代新经济特别是新能源变革。进入21世纪以来,每年超过5000亿美元(按2008年油价将是7000多亿美元)的石油进口对美国来说是达摩克利斯之剑,即危机四伏,迫使美国从国家利益到能源产业发展不得不为此能源依赖性付出巨大代价。

美国能源独立纲领的普遍认可将首先是一场艰巨的面对国内和国外两个战役的政治战争。上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禁运造成的石油危机,引发了当时美国总统查理·尼克松于1973年首先提出“能源独立”的构思,并力争美国在七年内实现“能源自给自足”的目标,这里当然有笼络民心稳定国势的政治因素,或是仿照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十年内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的雄心大略。虽然后来没有实现美国能源自给自足的公开目标,但以美国为首的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的国际对策得到了普遍认可因而成功实施,成为数十年来美国应对能源安全和市场紧张的国家级有效手段之一。这一政治谋略是典型的“高调藐视/威慑、低调重视/对策”。

2006年年初,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提出了美国政府的“能源独立”计划,官方版本的要点为:

(1)使美国摆脱对(境外)石油的依赖,新能源正在取得突破性进展;

(2)美国将以新能源方式为住宅、办公室和汽车提供能源;

(3)美国将增建零排放(碳封闭)燃煤电厂;

(4)美国将开发革命性的太阳能和风能技术;

(5)美国将加大对洁净与安全核能建设的投资;

(6)美国将加强用于混合动力、电力汽车和以氢气动力的防污染汽车的研究;

(7)美国将资助对生产乙醇的先进方法的进一步研究,以期在6年内使乙醇燃料变得实用而有竞争力等。

姑且不论这个能源独立纲领的实际内容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光它的国际含义就有几个层面:

(1)转移对美国主导的伊拉克战争的能源利益的国际指责;

(2)淡化石油美元在当前世界能源准危机状态的的负面角色;

(3)体现美国应对全球气候急剧变化的领导和主导作用,作为美国政府能源与环境国际合作的样本与筹码;

(4)抢先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先机和话语权,吸引国际资本回流。

对于美国国内,这个能源独立纲领更首先是政治战争的旗帜,包括:

(1)转移对美国主导的伊拉克战争的能源利益的国内指责;

(2)与民主党控制的参众两院争夺“政治正确”话语权的党派策略;

(3)奠定未来三十年的美国能源方略即:能源安全比战略石油储备的被动对策更稳固,能源供应多元化,能源技术“光谷化”,能源产业美洲化;

(4)作为现任政府历史业绩和共和党下任竞选的政策基石。

当前的美国尽管党派壁垒鲜明,但在能源独立的议题上,原则性罕见地一致(这是美国大多数选民的意愿,总统候选人要选票就得充分用此议题得分),分歧主要在于其具体各种新能源的实施方案,基本都是二十到三十年内实现美国的能源自给自足。前不久,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华盛顿发表演讲,主张美国要在10年之内结束使用化石能源产生电力,实现100%以可再生能源发电,重建美国的能源发展战略和政策。戈尔的这篇演讲引起了美国和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非常可能成为民主党一旦执政后的能源战略蓝图。美国国会也在抢占能源议题的主动权,正在推动的两项能源法案《能源独立、国家安全和消费者保护法案》和《可再生能源和能源税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1)加强高效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人才教育和培训;

(2)推动全球节能减排,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清洁、高效能源技术出口;

(3)在美国国务院设置全球气候变化大使,协助总统和国务卿开展相关工作;

(4)加大对从事可再生能源研发的中、小企业的投资贷款,出台相关法案;

(5)为生物柴油燃料项目和纤维素乙醇和腐殖质等可再生燃料研发项目投资;

(6)美国联邦政府带头示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7)加强对美国境内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的监管,维护政府和纳税人的利益。

不少美国有识之士在有关论坛指出:能源独立远不仅是美国国内政策,按照美国目前国家利益和外交基石,依赖和获取境外能源是维持美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必不可少的经济生命线,所以美国未来十年终究会继续进口石油,预计每年增长百分之一到二的进口石油数量但每年成本费用增加百分之十几到几十(如油价到达每桶200美元);如何说服美国产业经受中短期的能源改革阵痛、如何使得美国民众改变高能源消费方式而不降低生活水准,所有的总统候选人都不敢冒选票流失的危险去推动真正的长期才见效的能源改革和实施,而是在类似近海钻探石油及其区域等次级议题上争论不休。因此,这场能源政治战争将旷日持久。

美国能源独立的地缘战争

作为古代生物质经过地质作用而形成的石油的地质和地理分布,在目前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的人类社会里,决定了地缘政治的格局和变迁。德国经济学家威廉恩道尔在《石油战争:石油政治决定世界新秩序》一书中说到,近一百多年来的世界现代史就是一部石油竞争的历史,石油政治正在决定世界新秩序。美国作为政治和军事超级大国,其能源独立的过程毫无例外地呈现为地缘战争的历史连续剧。

这场地缘战争的序幕是从1973年中东石油禁运和关联战争正式开始的。2003年美国主导的伊拉克战争,不管其政治原因有多少种解释,其本质都是石油利益的地缘战争。德国经济学家和《石油战争》作者直言道:“伊拉克战争当然也是为了石油,美国控制石油,所以回顾20世纪就是一部石油战争史。”为美国政府效力多年的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其回忆录《动荡时代》和2007年的电视采访中,直言不讳地指出,布什政府发动伊战的根本原因是石油。美国“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一名资深顾问说:“我们一直假装(石油)不是我们(发动伊拉克战争)最核心的动机,但我们自己却不断地证实它是。”

现在,美国在伊拉克战争的石油利益半公开化了。据报道,由若干美国公司参与制订的《伊拉克石油法》,规定现有80个油田中的65个以及以后勘探出的大油田,都要交给外国石油公司开发经营并进行分成,分成的第一阶段,外国公司可获收入的60%~70%,第二阶段则是20%,基本垄断了石油红利。迫于美国压力,伊拉克政府已于2007年7月批准了该法草案。2008年以来,应邀参与形式上的招标有来自世界近20个国家的41家国际石油公司,如许多国际行家所指出,主要中标获利者将是美国和英国的石油公司和石油技术服务公司。

在现代社会里,哪里有冲突的最高形式即战争的蔓延,哪里就是石油或者其它资源的争夺战场。英国与阿根廷的1982年马尔维纳群岛之战是如此,格鲁吉亚与俄罗斯军事冲突也是大国能源博弈的石油影子战争。未来三十年里,直接牵涉到美国能源国家利益的地缘战争冲突高危区域至少包括:(1)伊朗霍尔木兹海峡周边地区;(2)里海周边地区;(3)北极地区;(4)中美洲地区;(5)非洲中部和西部地区;(6)古巴海域;(7)南中国海地区。

美国的石油战略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组织10个阿拉伯成员国宣布对支持以色列的美国实行全面石油禁运。这次石油禁运使美国的能源价格猛升4倍,不少工厂停工,工业生产下降了14%以上,美国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在遭受这次惨重打击后,美国政府下决心建立战略石油储备。1975年12月22日,福特总统签署《1975年能源政策和储备法》。这是美国能源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

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制度建立后,其石油储备量迅速上升,20世纪80年代前期增长最快。1980年突破1亿桶,1981年即迅速增加到23亿桶,1985年接近5亿桶。此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1990年达586亿桶,1994年达到最高峰592亿桶。在最高纪录保持一年后即开始回落,2000年降至541亿桶。

自从布什政府上台以来,不断对美国的能源政策作出新的调整,其中在战略石油储备政策方面的调整尤为明显,首要目的是保证美国的能源安全,在世界石油市场发生剧烈动荡,甚至发生严重中断时仍能保证美国市场的石油供应。

一是将能源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因此大力增加战略石油储备以供急需。在美国遭受历史上最严重的“9·11”恐怖袭击之后,布什政府立即认识到,作为美国经济命脉的石油供应,一旦由于突发事件中断,可能会给美国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因此,在2001年11月中旬,布什就下令能源部迅速增加战略石油储备,“为防止石油供应中断采取最大限度的长期保护措施”。目标是2005年将战略石油储备增加到7亿桶,达到目前战略储备能力的极限。到去年年底,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已经猛升到599亿桶并保持至今,创历史最高水平。

美国用武力解除伊拉克现政权武装以后,世界石油价格迅速飙升,加上委内瑞拉局势动荡导致石油供应中断,美国市场的油价不断攀升,一度升至10多年来的最高水平,对美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压力。国内要求政府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以满足供应和压低油价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布什政府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强大压力,至今不动用战略石油储备。这与克林顿政府的政策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为什么美国在能源价格上涨的时刻持这么保守的态度?难道上涨的能源价格对美国没有威胁吗?对于这个原因专家有多种说法,但实际上美国的能源战略目前是针对中国来的。大家想象得到前前苏联解体时的世界能源局势,是原油价格大幅下跌,而当时前苏联是石油输出大国,原油版块是他的经济增长点,美国运用当时的战略是通过各种手段让世界能源价格下跌打击前苏联经济(当然还有其他战略),在种种因素作用下,前苏联经济崩溃最后解体!当时的美国能源战略是降价战略,通过能源战略打败了大国前苏联头号敌人。

反思当今美国的能源战略,一方面通过石油储备,防止能源危机。其实这只是官方说法,背后的情况是:世界能源确实到了危机时刻吗?石油能源真的将近枯竭吗?当你看到世界上80%的石油企业是美国企业盘踞就知道结果了,实际上美国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左右油价,当中国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能源的时刻,也是美国开始进行施压的时刻,不断上涨的油价对美国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对于中国这个石油储备薄弱的能源消耗大国却是致命的一击。好在目前中国稍微清醒,对于能源战略开始调整。

对能源消费大国而言,能源安全概念直接与能源供给的程度相联系。一国的能源安全程度将直接由该国能源供给对能源需求的满足程度来确定。自近代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的经济发展问题,更多的是能源问题。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每次能源危机过后,接踵而来的就是经济危机。

长期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在相当的程度上受到能源供求关系的制约。1993年我国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1996年中国原油进出口逆差出现。此后中国开始意识到能源安全问题。

2004年是中国政府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家发展目标的一年,也是国际能源出现危机的一年。伊拉克战争后,国际能源形势骤然恶化,国际油价创历史最高水平。与此同时,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对外依存度及相应风险也持续飘升。这不可避免地要影响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发展目标的实施。目前我国经济多极化发展引起的能源消费与需求不平衡很可能将引起新的经济危机。于是现在乙醇汽油开始普及,2003年下半年南方的油荒问题,这只是开始的迹象,于是国家做出战略调整,来应对能源特别是原油供应的问题,否则必将在经济上败于美国的能源战略(促使能源价格的上涨)。

因此,中国发展的支柱产业不仅仅是更应加强能源战略的调整,发展煤炭、电力、核电工业,为防止能源危机做储备,中国也认识到了这些。从煤炭来看,往年常常发生的矿难有多少人关注,而2003年开始频频报道,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有想整合煤炭资源的想法,可能下一步也会有进一步的动作;从电力上看,三峡工程就是从水利发电来考虑能源问题;从登月工程看,也是想通过地球之外的资源考虑能源问题;但是从国民经济发展来看,各项支柱产业与能源结构调整的战略性发展仍将是政府加大力度去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国家发展的大问题。

谁能解决美国能源问题

美国汽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引起广大民众的强烈不满。但是,美国石油公司的老板们依然认为,美国的汽油价格还不算高。不过,他们认为,要解决美国的能源问题,关键是减少需求。

经过伊拉克战争、伊朗核危机、尼日利亚能源供应不稳定等一系列因素的震荡,世界原油价格在一段时期以来大体保持在每桶70美元左右的水平。与此同时,美国市场上的汽油价格也大体稳定在3美元一加仑的高水平。美国民众的情绪现在虽然不像油价刚开始大幅度窜升时那样剧烈波动,但3美元一加仑的汽油价格正在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开车花费的增长。油价回落成了大家共同的期盼。

但是,在石油公司的大老板眼里,目前美国的汽油价格并不算很离谱,相反,跟欧洲相比还应该算是比较便宜的。

康菲国际能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詹姆斯·马尔瓦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直面媒体》访谈节目的时候表示,跟世界其它地方特别是西方国家相比,美国的汽油价格还是相对比较便宜的,欧洲不少国家的汽油价格大体在每加仑5美元到7美元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