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美国不开心
10605000000046

第46章 中东问题让美国深陷泥淖(6)

综合当前多种因素看,第二种前景出现的可能性更大。这主要有三方面重要依据:首先,尽管中东乱局20多年来前所未见,但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尤其是大国希望整治中东局势的愿望也达到20多年来的顶峰。这完全不同于历史上的大国角力。眼下,包括联合国、欧盟、法国、俄罗斯、中国在内的整个国际社会对中东局势,都愿意做出多种努力,防止局势完全失控,并希望中东问题逐步得到妥善解决。刚刚结束的八国峰会,各大国首脑在中东问题上一致的看法就是明证。因为中东局势的长期动荡,将有利于极少数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及其同伙的滋长,对几乎所有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整个世界的和平都没有好处。从这个角度看,中东局势的发展比上世纪80年代更恶劣的可能性不大,不具备那样的国际大背景。

其次,冲突各方的盘算还比较理性,发生更大的战争并不符合它们的初衷。对以色列而言,自沙龙以来的战略一直都是,凭借自身强大实力,在1967年以前的边界内建立强大的以色列国,同时保留遭受攻击采取有力报复的权力和能力。以色列新政府此番强力打击哈马斯和真主党,也是出于此考虑,继续扩大冲突很可能事与愿违。对黎巴嫩而言,真主党此次通过绑架以色列士兵挑起事端,无非想进一步提高其在政府中的政治地位。如果事态继续恶化,不仅得不到黎政府的全力支持,其在政府内阁中的三分之一席位,也可能失去民众基础。而巴勒斯坦哈马斯也不愿以民生做战争赌注。这样,国际社会的斡旋有了足够空间。

再次,中东各类矛盾极其错综复杂,安全生态十分脆弱。美国早有在中东构建地区集体安全机制的设想,谋求建立覆盖波斯湾、巴勒斯坦和北非地区的安全合作架构,把伊拉克重建、伊朗核问题、阿以冲突、中东无核区建设等重大安全问题都纳入其中来加以解决,为中东的长期稳定提供制度保障。但美国一直缺乏国内民众和国际力量的强力支持。此次,中东几乎所有重大矛盾同时迸发,国际社会高度一致地支持缔造和平的努力,这使中东地区安全机制建设既显得必要和迫切,也为美国的目的提供了较有利的国际支持,无疑是一大契机。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看似一场对美国在中东控制能力的挑战,其实却可能成为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态势的最大“拐点”,潜藏着美国的重大机遇。下一步,美国要做的可能是,给它在中东最重要的盟友以色列实现其目的的时间和空间。但也要防止以色列“过度使用武力”和防卫失当而使局势失控,这种拿捏的难度实在太大,对战略资源调动和驾驭能力都是巨大考验。危机能否变成转机,挑战能否变成机遇,机遇能否被及时抓住并充分利用,并非易事。这不能不说是对美国这个超强霸权的重大考验。

美国与以色列“父子情深”

美国石油一半以上靠进口,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来自中东和北非的阿拉伯国家。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占世界65%强,产量则为30%弱,如果加上北非,将提高到70%强和40%弱。可以说,未来全世界的石油来源将高度集中于中东、北非的阿拉伯世界,考虑到新发现的里海油田与伊朗接壤,则这一地区的重要性将更加无与伦比。

对中东的重要性,美国早有认识。二战期间石油是重要作战物资,仅美国海军每天就消耗9万吨石油制品。但美国本土新油田尚待发现,国内石油储备明显不足,是阿美石油公司、美属巴林石油公司在中东发现了大量石油,支撑了美国的石油信心。然而,直到二战结束,中东还是英国的势力范围。于是,美国开始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挤走英国势力,建立对中东的控制。其中的关键之一是接管英国对巴勒斯坦的控制权,支持犹太复国主义在巴勒斯坦的建国计划。

美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的理由和英国相似,即要在陌生而怀有敌意的伊斯兰文化地区扶植一个可以信任的盟国,以达到威慑、离间、控制中东各国,支配中东资源的目的。但在二战结束之际,英国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支持犹太复国主义,击退阿拉伯人的反抗了。于是美国乘虚而入。另外,犹太复国主义者在美国已经颇具实力,他们在经济上、舆论上都对美国政府的决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就这样,对外战略的需要与内部政治压力相结合,促成了美国不顾阿拉伯各国的反对,支持以色列建国。1947年,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了一个极不公正的《巴勒斯坦分治方案》,方案规定,占巴勒斯坦总人口不足1/3的犹太国分得57%的土地,而人口超过2/3的阿拉伯人却只占43%的土地。宗教圣地耶路撒冷和伯利恒实行国际共管。

这一决议如同火种落入干柴。犹太复国主义者看到了美国的坚决支持,他们更加有恃无恐,筹集了大量资金购买武器,加上美国以销售为名向犹太人赠送的武器,迅速武装起来。哈加纳、伊尔贡、刚毅军等犹太复国主义到处制造恐怖事件,将阿拉伯人从他们世代居住的领土上赶走,以夺取全部巴勒斯坦领土。阿拉伯各国则强烈不满,酝酿着消灭这个新生的犹太国。1948年5月14日,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诞生。16分钟后,美国即宣布承认以色列,并提供1亿美元的援助。第二天,阿拉伯国家联盟宣布“圣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几天之后,以色列军队伤亡惨重,眼看全军覆灭。于是,美国急忙让联合国通过停火决议,决议要求停火四周,此期间禁止战斗人员和军事物资进入巴勒斯坦。然而,就在停火期间,美国组织志愿兵帮助建立了以色列空军和海军。美国犹太人捐资在欧洲购买的武器源源不断流入以色列,大批犹太移民涌入以色列,使以色列实力大为增强。停火结束后,阿以双方打成平手。7月15日,美国再度通过安理会勒令巴勒斯坦停火。然后故伎重演,大量的武器装备进入以色列。到10月15日,以色列兵力及装备已远远超过阿拉伯联盟,以色列悍然撕毁停战协议,发动全面进攻。这一次,阿拉伯联盟终于战败,被迫签订停火协议。通过战争,以色列夺取的土地增加到占巴勒斯坦领土80%以上。

由此可见,以色列是美国一手扶植起来的。美国自诩为以色列的“保姆”,更加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父亲”。父亲与儿子之间也会有矛盾,但矛盾是次要的。有时候,儿子不听管教在外面闯祸,父亲也骂儿子几句,以息众怒,以取得调解人的资格。但当儿子在外杀人,别人要捉他偿命时,父亲又会全力支持儿子。美国与以色列就是这样一种“父子”关系。1967年7月,以色列发动闪电战,空军倾巢出动,六天之内摧毁了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的空军。靠的是美国第六舰队向以色列提供的“空中保护伞”,和美国电子情报船“自由号”监听、截获、转送情报给以色列。1973年10月,埃及和叙利亚以牙还牙,向以色列发动闪电战,一周之内以色列损失坦克和装甲车1/3,损失飞机1/4。埃及军队摧毁“巴列夫”防线,叙利亚军队攻克战略要地——戈兰高地,“以色列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以色列全国一片恐慌。以色列向美国求援。美国认为,这个儿子太骄傲自负,应该让他受点挫折,开始并未理睬。眼看着以色列战败在即,美国急了,国防部军火库完全向以色列打开。美国飞行员驾驶战斗机到特拉维夫机场,直接交给以色列飞行员,第六舰队的直升机将灌满燃料和弹药的坦克送到战场附近,以色列驾驶员开着坦克就投入战场。18天战斗,以色列总共消耗了9亿美元的武器,绝大部分由美国提供。

那么美国不惜与整个阿拉伯伊斯兰世界为敌,全力抚养以色列这个“儿子”,纵容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屠杀、驱逐,以至发生“9·11事件”,究竟值不值?美国国内许多人认为不值。其理由是,迄今为止,以色列不但没有在解决石油问题上帮忙,反而添了许多乱,使阿拉伯世界反美情绪强烈。间接促成了1973年石油危机、1979年石油危机、“9·11事件”。对解决伊朗霍梅尼政权、伊拉克萨达姆政权都没有多大帮助,中东地区各种突发事件的解决,还是得靠美国自己的力量。因此,不值得。美国之所以要养这个“儿子”,是美国犹太人集团劫持了美国政府和人民。也有人认为值得,他们说,中东地区迄今为止的事件都还不需要以色列出手,但这一地区未来的事件就有可能需要以色列出手。美国可以在中东有若干支航母舰队,但毕竟不如以色列这个陆军基地经得起持久作战。以色列空军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到达主要出事地,如从美国起飞则晚了很多。事实上,在冷战期间中东阿拉伯各国都拒绝向美国提供军事基地,以色列因此成为美国遏制前苏联伸向中东的有力工具。另外,以色列的存在有力地打击了阿拉伯民族主义,直接使埃及反美的纳赛尔政权下台,亲美的萨达特政权上台,使阿拉伯各国认识到美国的巨大威力。而美国还不需要直接承担责任或骂名,甚至还能充当中东问题调解人,功不可没。从成本上说,从1948年以色列建国到1985年,美国向以色列提供的赠款和贷款约为300亿美元(其中赠款约为一半),平均每年不到10亿美元,与美国的军事开支相比不过是沧海一粟。至于“9·11事件”,既不能归咎于以色列,更不能归咎于美国的中东外交政策,而是要归咎于恐怖分子,归咎于那些不懂得向强者臣服的极端分子。所以,抚养以色列是投入小回报高的大事业。以色列前总理佩雷斯1984年访美时,曾经这样劝说美国的纳税人:“美国之所以愿意援助以色列,是为了美国的本身利益;美国愿意支持以色列克服其经济困难,是为了在这一地区保留一支力量。美国每年为北约组织花费巨额的军事费用,而且还向西欧派驻了军队,这都是为了维护美国和西方的利益而美国为以色列的花费要少得多,以色列还不要求美国派军队去以色列,但以色列却保障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同美国站在一起对付前苏联。”

现在,前苏联虽然消失了,但中东地区的石油重要性却更加突出,因而以色列这个棋子也就越加重要了。

而随着阿富汗塔利班被战败,美国感到中东战略的决战期正在到来。

战后五十多年,美国在中东布了很多棋子,仅次于以色列的是沙特阿拉伯。沙特石油储量世界第一,产量虽然不是第一(因为限产保价),但是随时可以成为第一,在中东占有绝对优势。沙特石油过去是由阿美石油公司开采经营,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石油国有化时期,沙特回收了石油开采权,阿美石油公司成为沙特石油的经营者。美国不希望油价太高,因为美国进口石油越来越多;沙特也不希望,因为过高的油价使替代能源出现,威胁石油的地位,从而不利于沙特的长远利益,所以沙特总是充当破坏OPEC高油价政策的马前卒。只要沙特增产,油价就无法维持。当然,美国并不希望油价太低。过低的油价不仅损害美国国内石油工业的利益,而且对于削弱欧洲、日本的竞争力不利。沙特也不希望,低油价使收入减少,因而在石油价格跳水时,沙特还会单独坚持限产。这一特点使美国与沙特在石油价格政策上配合默契。当然,美沙在油价上也有利益不一致的时候,这时就要看双方的实力及外交了。二战后,美国逐渐挤走了英国势力,从经济、政治、军事上对沙特王国保持着强有力的控制。1974年,美国与沙特建立“防务合作混合委员会”;1976年,美沙签订价值220~250亿美元的《军事工程协定》,沙特的军事装备由美国提供,军官由美国训练。1979年伊朗政变后,美国失去了中东地区的一个重要棋子,沙特地位更显突出。

但美沙关系还有另一面,那就是沙特强烈反对美国支持以色列。伊斯兰教圣地麦加、麦地那都位于沙特境内,沙特人多是忠实的伊斯兰信徒,而以色列是伊斯兰的死敌。如果沙特国王不支持阿拉伯反对以色列的事业,沙特境内就难以安宁,输油管线和油井就可能被沙特老百姓破坏。在某种意义上,本·拉登就是沙特国内反美、反以色列力量的代表,而且这股力量还在继续发展。现任沙特国王来日无多,如果继承问题解决得不好,沙特有可能步伊朗的后尘,发生反美政变。

有同样危险的是埃及。自萨达特上台后,埃及政权就成了美国在中东的又一支柱。然而,在美国的新自由主义政策指导下,埃及国内贫富两极差距进一步拉大,中下层人民失去生活希望,日益受到伊斯兰教的激励,国内局势正变得扑朔迷离。与此同时,波斯湾地区的两个大国伊拉克和伊朗则仍然在美国的控制之外,成为伊斯兰各国反美力量的大本营,而其中对美国威胁特别大的是伊拉克。

因此,在对阿富汗作战胜利的鼓舞下,美国发现已经到了这样一个时期,或者制服伊拉克,威慑各国伊斯兰反美力量,从而使中东出现有利于美国的稳定局面;或者伊拉克可能会利用伊斯兰世界反美情绪的高涨,暗中支持颠覆沙特、埃及、约旦等国亲美政权,从而根本上损害美国的中东利益,破坏美国控制中东石油的长远战略。

表明美国决战意向的,是美国近来支持以色列轰炸巴勒斯坦,美国舆论讨论废掉阿拉法特。阿拉法特是一个务实派,他屈从于美国和以色列的淫威,希望在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能够有寸土立足之地的情况下,承认《巴勒斯坦分治方案》,承认以色列在例次中东战争对占领的大部分领土。换言之,阿拉法特事实上是屈膝求和。对于普通巴勒斯坦人来说,屈膝求和政策实出被迫无奈。对不愿意打落牙齿和血吞的巴勒斯坦人来说,阿拉法特就成了美国和以色列的走狗。然而,以色列并不因为阿拉法特屈膝求和而满足,他们希望这个下跪者从世界上消失,至少从巴勒斯坦、从耶路撒冷消失,他们希望借阿拉法特之手消灭那些不愿意屈服的巴勒斯坦人。以色列这个愿望曾经一直受到美国牵制,因为美国还得考虑让沙特这样的阿拉伯盟友国内局势稳定。然而,既然中东各亲美政权的稳定已经受到威胁,那么不如放手以色列消灭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释放中东的反美力量,然后逐一予以消灭,谋得中东地区的长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