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一叶幽兰一箭花:马湘兰
10654300000012

第12章 笑视轻薄不羡天(3)

原来,王稚登在回到姑苏之后,虽是遭受京城党派排挤,然而其才学雅名,朝中亦是有所耳闻。后来,在朋友的举荐之下,王稚登再进京城,被授官为东宫侍讲,为皇子皇孙讲经说文,地位骤升。今日,王稚登刚好奉旨南归,领受圣上新命:定居金陵,专门教授居于凤阳的福王、绍兴的潞王和苏州的恒王三位王子的经史。王稚登此次前来,一到金陵便直奔秦淮河,欲见马湘兰,以圆满思念之苦。想不到轿子行至莫愁湖畔,便遇到几个文人,说郑之文做寿,举办聚会,广邀当地名流,马湘兰便是其中被邀请对象。王稚登听闻郑之文诗鬼名号,虽不曾谋面,但因湘兰缘故,也径直前来拜访。然而在见到湘兰之后,却发现她闷闷不乐,便上前询问因何而起?

世间真情,不在是否相守,而在是否惦念。王稚登虽与湘兰远隔千里,然而一旦靠近,便相互追寻,担其冷暖,恐其饥饱,忧其悲喜,感其聚散。一抔思念香土,尽在十指紧扣间。不留缝隙,不卷杂质,倾其所能,如影随形。一个爱字,两双泪眼,三重想恋,四海不忘,五更叹惜,六根难净,七夕相逢,八里遗梦,九曲传奇,十分入情。

湘兰见来了主心骨,方才不悦情绪,顿时一扫而光。她靠近王稚登身边,将墨词郎的诗句念出。王稚登见湘兰愁眉不展,自是好言安慰,此诗虽然藏奸,然而只看一眼,他便心中有数,略微思索,主意打定。

王稚登咄咄一笑,走近墨词郎,施礼相敬,说:“阁下会做字谜诗,自当需不少功底和丰富的掌故,今日正好请教一二。”墨词郎虽未曾见过王稚登,但听过他的大名,加之旁人推介,这才探知对方身份。马王二人之情,墨词郎亦是有所耳闻,知他是为马湘兰打圆场,于是斗志膨胀,歹心四起,阴阳怪气地说:“兄台是诗坛大家,在下久仰大名,今日一见,颇想讨教一下。”王稚登假作讪笑,口称“承让”,却并不推辞。他上下打量此文痞一阵,酝酿一刻,说:“所谓字谜诗,都是俗气重而雅气少。兄台通透,自然得知大俗便是大雅,雅俗共赏,方能老少咸宜。”说完,王稚登来了一句:“乌龟地上爬,请打一字。”

众人见有人斗诗,纷纷围上,寻个热闹笑料。然而听了谜面,皆感惊慌,难以猜测此为何字。墨词郎无非半瓶醋之才,与王稚登相比,哪是同等量级,见对方出招,自有些惊恐不已,抓耳挠腮,不知所措。

湘兰见王稚登向墨词郎发难,自然要为其助阵,遂转身对身边一艳丽女子使个眼色,那女子轻启朱唇,含笑说道:“小女名叫赵今燕,乃是一不学无术之辈,然而这等字谜,甚为简单。”众人听她一讲,皆感好奇,便问是何字。赵今燕轻舞衣袖,挥手说道:“此字乃是一个‘黑’字。”马湘兰一听,忙说猜得不对,因那乌龟是在土上爬行。赵今燕听罢,如受指点,两手一拍说:“如此这般,此字肯定为一个墨字。”

此话一出,语惊四座,大家都轰然而笑,甚至有人吹起口哨来。墨词郎一听,立即面红耳赤,深知自己出了洋相。王稚登却走上前来,轻拍其肩:“所谓字谜,无非耍笑逗闷,不必当真。若有冒犯,还请担待。”

墨词郎气鼓鼓地甩袖而去,将这王稚登和马湘兰恨之入骨。众人嬉笑这文痞无德无才,好不快活。

宴会结束之后,墨词郎找到郑之文,将自己受辱之事,向其一五一十道来。江宁县令一听,勃然大怒,称马湘兰不识抬举,只因王稚登在场,便无所忌惮,侮辱文人,亦是对寿星老的轻慢,金陵风月场所,不宜再追捧此女。说完又补充一句:马湘兰戏谑波斯参赞,是可忍孰不可忍!

郑之文原本便是糊涂之辈,今日寿诞,酒醉八分,理智全无,闻听外甥之言,亦是满腔怒火,愤而对墨词郎说:“王稚登既敢戏谑我友,老夫自当寻个机会,报复于他,好让在座各位出气。”说罢,郑之文转过头对袁县令说:“若惩治马湘兰,必须先打击王稚登。”

从这日起,郑之文闭门谢客,无论何种场所,皆不露面,诗社文坛,也不见他前去把关致辞。半月光景,犹如人间蒸发一般。旁人妄加猜测:难不成诗鬼身有微恙,不便出门?实则不然,郑之文并未消失,乃是足不出户,在家专门编写剧本,而这一剧本之“局”,既是针对马湘兰和王稚登,意欲诋毁二人形象,以演戏之手段,进行“文攻”。郑氏用心险恶:即便马王二人察觉,亦是无话可说。

一场好戏,即将上演,孰胜孰败,虽不可预料,然而正邪相抗,只需浩气长存,其热血丹心,自是有目共睹。如同当年冤屈而死的马新亭,尽管故人已去,但巍巍形貌,依然伫立天地之间。马湘兰与王稚登,一对侠肝义胆之人,向这寄居世间的恶徒,发起致命回击。

奚落文痞

匆匆数载,强颜欢笑,空对闺阁,冷风伴枕。马湘兰在风月之地,学会的头一条法则,便是“笑迎天下客”。此话虽有些悲怆之味,却是游走于须眉之间的必备心法。以笑待人,能招来宾朋满座,收得盆钵丰厚;以笑服人,能传颂艺妓遐思,落得人见人爱;以笑醉人,能唤起文友怅惋,留得一世芳名。然而,湘兰笑对恶人,却非有博取他人欢心之意,而是射出支支利箭,昭显忠义之心。

郑氏寿诞之后,墨词郎怏怏而出,本想伺机报复,却不解郑之文隐居的真相,以为他忘却那日之辱,独自潇洒快活去了。墨词郎整日寻他不见,最后被逼无奈,只好前去家中拜访。二人相见,郑之文对墨词郎说:“烦劳你邀请马湘兰和王稚登到家中来看戏,届时不必多言,你只管看那‘好戏’便可。”墨词郎心中虽有不解,却也深知郑之文老奸巨猾,绝非善类,欣然照办。

不出十日,郑之文埋头苦战,奋笔疾书,终于写出一个名为《百练裙》的剧本。为壮大声势,特地邀请不少金陵名伶参演。时至月末,金陵街头,满是《百练裙》的广告,上写:“此剧实属不雅,一个所谓德高望重的老者,竟以培养人才为名,包养青楼母女。”此外还特别注明:真人真事创作,欲问出处,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金陵本是歌舞弥漫之所,戏剧歌曲,皆为平常之物,然而如此题材,当属罕见。广告既出,自然引人注目,戏迷无不翘首以待,好事者更是急于揣摩,戏中所谓男女,乃是现实中何许人也。

郑之文下了血本,倾力支持《百练裙》,连演五场,场场火爆。原来,此剧目不仅不收门票,反而供应晚茶,乃是金陵闻所未闻之事。演员薪酬待遇,更不必说。金陵男女,闻听此事,无不奔走相告。聪明者详细打听,便发现此剧内有乾坤,颇具神秘色彩。

郑之文为舞台取名为“慕花楼”,其意鲜明,暗喻“羡兰楼”。此外,剧本情节,离奇罕见,肉麻有趣,一男两女,表演得淋漓尽致,丑化得不堪入目。那日,戏未终场,王稚登和马湘兰刚看此剧,便退出郑家戏园。墨词郎见状,拍手称快:“过瘾,过瘾。”

江宁县令亦是洋洋自得,待戏散场,登上空台,讲出所谓“高见”:“承蒙各位尊称老朽为父母官,今日与大家一起看戏,不亦乐乎,虽然老朽掌管一县之政,但文化娱乐,不能袖手旁观。戏中主人,毫无道德,整日沉湎花丛,妄自尊大,乃是孔孟之道大敌。”

湘兰从他人之口闻听此言,自是难受不已。原本她与王稚登便是无果之缘,本就心如刀绞,今日文贼借此取笑,怎不令人气恼伤悲?好在王稚登见多识广,不被这等龌龊之人亵辱。于是劝慰湘兰说:“自古文人相轻,倘若被郑之文、墨词郎等人气病,正是中了这等下作之人的奸计。常言有云,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待到时机相宜,吾等必将反戈一击。”

王稚登此番话,自是给了湘兰十足的勇气,她顿时亢奋起来,意欲与这些文痞抗争到底。既然是以文过招,那就以眼还眼,教这帮无赖尝尝她的厉害。于是,湘兰也学那郑之文,回到家中,闭门不出,谢绝来访,蓄仇积恨,愤而写出一部昆曲,名为《三生传》。

《三生传》乃是妇孺皆知的老剧目,并非艳俗之曲。湘兰选此题材,表面上是讲王魁负桂英的典故,实则是将《百练裙》中,郑之文泼与她和王稚登的脏水,再度泼回到墨词郎和郑之文身上。此曲文辞尖刻,措辞凿凿,泼言辣语,针砭贼人,揭露了无聊猥琐的市侩小人,曝光其丑恶嘴脸,昭展于世人面前。湘兰用语精湛,在其笔下,郑氏一干人等,皆是目光短浅、心胸狭窄、轻浮浅薄、尔虞我诈的鼠辈模样,教人一眼扫过,便是嫌恶至极。

此曲完成之后,湘兰在孔雀庵大宴宾客,场面比郑之文布下的有过之而无不及,出席人等众多,因早就仰慕马湘兰才艺,都想一饱眼福。同样,马湘兰也将郑之文、墨词郎邀入家中,共同观看。

郑之文和墨词郎,自知《三生传》绝非寻常曲目,乃是回敬二人的“厚礼”,故而墨词郎提议不去罢了。然而郑之文自诩为诗鬼,口出狂言:金陵城内,尚无人可与他斗文对诗,因此执意前去,要看那马湘兰如何演出。

戏目上演那日,马湘兰亲自登台,感谢各位捧场,只见她面色沉稳,不显山不露水,待客之礼,持重有加,神态亦是平静如水。众人尽皆感叹湘兰气质:双目清澈有神,举止落落素雅,与众人谈笑风生,一派娴雅端庄之气,好不潇洒。

人栽花,花香人;人爱花,花养人。湘兰恰如一棵盆中幽兰,虽受人恩泽,却以涌泉回报,将遍身香气,传递四方。今日上戏,来客被羡兰楼的清雅感染,气氛热烈,直教人兴味盎然。来访者尽是金陵名士,湘兰寒暄客套,左迎右接,笑容可掬。那真是:一对酒窝,两只美眸,内藏甜蜜,深蕴才智。

宾客落座后,众人一边饮酒谈论,一边观赏红地毯上,湘兰自己培养的小戏班演出。

这小戏班规模虽小,然名伶居多,且都是湘兰亲手栽培而成,论及演技抑或文化内涵,非同小可,堪比那能登大雅之堂的大戏班。可见,湘兰对这《三生传》,用心良苦,投注尤多。湘兰深知,若是对郑之文还以颜色,便应以这文雅之物,令其瞬间住嘴,免去日后的唇枪舌剑。

戏目尚未开场,放眼台下,众人皆在期盼之中。此时,墨词郎与郑之文耳语道:“《三生传》是否为马湘兰亲自所作?”郑之文本以为湘兰势单力薄,敌他不过,谁知一旦入内,便被孔雀庵的盛大排场煞了威风。故而墨词郎这一问,更让他心烦意乱,遂怏怏反诘:“不是此贱女,何人还能在几日内完成污我等名声的剧目?”墨词郎一听,如遭电击,浑身战栗不止。二人正忐忑交谈时,台上锣响——剧目开演。

但看现场,众人凝神注目,被戏班才艺深深吸引,只听那花旦唱念俱佳,演技老道,绝非等闲之辈。然而戏中人物,皆是暗讽郑之文与墨词郎,无论何角出场,都是越骂越凶,仿佛台下看客便是对象。

这正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郑之文用《百练裙》污蔑马王二人,时至今日,厄运也转回自家,让这大小文痞,一并遭了报应。郑之文愈听愈是坐立不安,演员口中,句句台词都令他百爪挠心般难受。犹豫好久,郑之文自觉难以承受回击,便硬着头皮拽墨词郎离开。二人正欲溜之大吉时,几名歌妓,忽然一拥而上,笑脸相问:“二位先生前往何处?”郑之文见状,诓骗不得,直言不能,一时难以走脱,随即长叹一声,与墨词郎坐回原位,耐心等待戏完。然而戏目甚为冗长,毫无终结之意。郑之文实在难以忍受,便二度携墨词郎起身离座。然而众位花旦手疾眼快,一把将其拦住。郑之文见强走无门,遂与她们发了赏钱,这才得以离开。

事后,有人问郑之文:湘兰之戏何如?郑之文无言以对,匆忙之下,竟口不择言,答曰:“马小姐果然为金陵第一才女,撰奇文,演大戏,令观众动容,自己更是深陷剧情,久久回味。”

次日,郑之文所说“昆曲惹人喜爱”这句话,立即传遍金陵,让众人皆知他对《三生传》的肯定,故此皆认为剧本上佳,戏目出彩。

正是湘兰旷世之才,令其树大招风,然而亦正是其才思机敏,令其从容而退。真个是,成也才艺,败也才艺,终生受用不尽,故而能成“秦淮八艳”中以才情著称的侠女。

郑之文和墨词郎,遭受湘兰反攻之后,顿感颜面尽失,遂恨恨责骂道:“马湘兰绝非平常之辈,外似柔情,内则锋利,万万不可轻易招惹。日后,此女将名扬四海。”墨词郎未曾想诗鬼竟有如此评价,便得知此番斗戏,已经败北,遂垂头丧气,打了退堂鼓,从此销声匿迹。

想来郑之文所说湘兰名扬四海,亦非信口雌黄,无影造西厢。近日,他闻听暹罗文化使团造访北京,要到金陵拜谒明孝陵。暹罗文化,乃是以佛教文化居于主体,而使团主要成员之一便是陈继儒。这位孔孟大儒,十之八九,会介绍马湘兰才艺,待到暹罗使团拜访羡兰楼后,她必当声名鹊起。

郑之文虽品行不端,然而此句批命,却正中日后之事。湘兰以罕见之才携洁雅之美,在那洋夷面前,再度惊起一阵喝彩。这便是:隽美难藏,一朝散播千里。但看金陵头牌,如何为华夏之地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