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一叶幽兰一箭花:马湘兰
10654300000006

第6章 可渡芳魂抵梦畔(2)

古往今来,大凡柔情女子,其心亦柔,其身亦柔,其行为举止亦柔。柔媚,谓其娇艳色泽的含香欲滴,谓其惹人怜爱的含苞待放。故此,善柔者,则善于俘获他人之心。然而,马湘兰虽为风尘女子,却未曾将柔镀于轻盈体态之外,反而善刚。刚之所在,不媚俗,不矫情,不做作,而以豪爽之心结交雅士名流,落得一个仗义疏财的名号。

可见,马湘兰的刚柔并济,是其吸引众人千里跋涉窥探一面的过人之处。此种心态的修得,绝非刻意而为之,乃是纵情于真性的提炼。马湘兰在乎品味,认为品味乃是女子“奇货可居”的标签,不流于众生而又不傲视于众生,此种境界,恐怕常人未尝有之。

马湘兰为人性格旷达,豪迈仗义。虽长于青楼,却并无那丝毫的市井之气,相比之下,举手投足皆是书卷气,抬手间,便是一片虹雨斑斓,引得倾听者心神难安。即便抚琴高歌,指缝间,亦会洒出些许墨香气,让那脂粉的艳俗淡却许多,反而凝落一层珠玉之美,勾人心神不定。这浓厚的文人气质,便是湘兰让男宾啧啧称赞的韵味之妙。

羡兰楼的众位风尘姐妹,明里呼唤湘兰为“妹妹”,暗地却称她为“小子”。这一称谓,并非是戏谑嘲弄之意,而是藏匿了“小巧玲珑,钢骨汉子”的意思。故而,谁有了难处,都不约而同求助马湘兰,无论何样要求,她都能予以满足。曾有一姐妹被人骗走财物,湘兰闻听之后,当即送去银两,以示慰问,事后姐妹偿还给她,湘兰竟瞠目半日说:曾有此事吗?这足见湘兰内心是多么豪放,但凡助人之功业,尽皆悬于心外,久之必忘。而若是触怒于她,只需片刻,湘兰亦会抛于脑后,从不记仇。

因湘兰这爽利的脾气,有人揶揄马慕薇:看你调教了一朵金兰,实际培养了一条汉子。马慕薇听后不以为然:寻遍金陵千百家风月之所,你可见过如此豪肝义胆的才女吗?

俗人自有俗人的观念,皆认为娼妓卖艺、卖身,必是贪恋钱财,锱铢必较。然而马湘兰却并非如此,她视钱财为草芥,仗义疏财,为人洒脱,不被小事羁绊,经常挥金似土,身边人有难,湘兰必定出手相助。即便那落魄贫弱之辈,湘兰亦是不嫌弃,慷慨解囊相救。除此之外,湘兰待人接物,丝毫没有做作之态,往来宾客,无不印象至深。一旦接触几次,便会常常再度前往,领会其“幽兰品行”,陶醉其间,忘却花丛中其他娇艳之色。

马湘兰曾写过一首诗:“空谷幽兰独自香,任凭蝶妒与蜂狂。兰心似水全无俗,信是人间第一芳。”

此诗便是马湘兰真性情的最佳写照,她爱兰,知兰,种兰,画兰,咏兰。正是此种情趣生发的志向,让马湘兰于万千花魂中,独爱兰花。幽兰馆内,湘兰广种兰花,品种丰富,香气逼人,且日日浇灌,用心甚深,所种兰花皆花香幽远,沁人心脾。凭着自己的兰心蕙质,马湘兰对兰花的高洁气韵有着深深的体悟,将兰花的姿态和娇容展现在书画和诗歌之中。马湘兰的容貌便似那山中的幽兰,清秀娟素,端庄沉稳,品格也好似兰花般高洁傲岸,她的一生,百转千回,少更事端,洁雅之貌,恰如一株空谷幽兰,吐芳留香,却又孑孑而立,不随波逐流,一生痴情,终老青楼,像她题画诗中所讲的:“囊空难向街头买,自写幽香纸上看。”

凡与湘兰相交者,皆感湘兰有一种动静从容的惬意,这分惬意并非仅是湘兰的知书达理,亦非仅是湘兰的多才多艺,而是湘兰周身透出的傲骨柔情。她不类那些见钱眼开的俗粉,不见珠宝金银便不肯依从;她不似那贪享富贵的庸脂,不得美玉银票便不肯就范。湘兰只凭心性交人,若是欣赏一个人的才华,即便身无分文也愿与其共赏明月;若是胸无点墨,即便倾囊相授,亦是不多看一眼。此种品格传于市井坊间,外界便知湘兰是万里难寻的瑰宝,前来求见者更是络绎不绝。故此,湘兰身价反而倍增,富有兼怀才学之辈,对其往往出手阔绰,毫不吝惜。湘兰每每凭楼眺望,聚集围观者更是不计其数,有人曾赞曰:金陵千百美景,不敌湘兰回眸一笑。

或许是生于书香门第之故,马湘兰愿与名士交流,在她心中,迷恋名家风范,乃是一种至高品位的沉淀。与雅士作赋吟诗,便能深感优哉世外的轻灵。与文人弹剑而歌,便能领悟游走仙境的空放。百种感慨,五味杂陈,其中快慰之感,难落笔纸,与名流相谈,兴味盎然之时,自是难舍难割。

在不少名士眼中,湘兰或许并未被当做娼妓,而是一位通达事理、教养翩翩的名媛贵妇。难怪凡与她相交者,总少不了惦念湘兰所作之画、所谱之曲。湘兰也乐于和文士坐而论道,尽情倾吐心声。她曾与一位士人合唱一首名为《延秀阁和顾太湖韵》的诗作,内中文字,仔细品啜,可领略湘兰之文雅风流:

飞阁凌云向水开,好风明月自将来。

千江练色明书幌,万叠岚光拂酒杯。

何处笛声梅正落,谁家尺素雁初回。

芳尊竟日群公坐,得侍登高作赋才。

此诗颇有些来历。当时是马湘兰参与一次文人集会,虽身为娼妓,却备受旁人敬重,言谈举止中皆无轻亵之意。故此,湘兰情绪大好,灵感泉涌,遂涨红面颊,倾心作出此诗。诗中风雅情操,尽显一股潇洒轻逸、挥斥方遒的芬芳。此诗字字入情,词词蕴理,句句藏心,全无世俗儿女俗态,有书有酒,风韵当头,乃是一派风雅景象。尤以其中的“得侍登高作赋才”为佳句,教人拍手称赞,虽只有短短七字,却深深表现出湘兰对文士的倾慕之情。此情并非寄托于一人,而是寄情于文道艺术,更是寄予天地苍生。

其实,湘兰之豪迈,除天赐的真性情外,更是其宽厚的格调和清淡的品位所致。倘若缺少圣雅的追求,脱俗的格调何来?倘若失却了经年的感悟,淡香的品位何归?想必湘兰在那“得侍登高”中,最深有体味的便是,此生若能与万千名士交流,乃人生最大的幸事。此种发端内心的骄傲,非俗家女子所能企及。

大抵出入于名利场者,非爱财便是图名,非扮猪便是装虎,手段各异,目的雷同。然湘兰不染其中,独色独味,唯一不二。钱财,视为谋生之资,并非生之依恋;名声,视为养生之物,并非生之所托。独个性使然,是湘兰不变的追求。

马湘兰之豪爽,描述不一而足,有人云,湘兰仗义疏财,视金钱如粪土,动辄便拿出真金白银资助落魄秀才,慷慨解囊之气魄,堪称青楼女子的典范。其爱才、惜才和助才,深得众人青睐,投其所好者云云,称道赞许者甚重。也有人云,湘兰之豪爽,更现于性格宽厚,据说,曾有一个小丫鬟,年轻莽撞,失手跌碎湘兰的玉簪。小丫鬟见状大惊,深恐湘兰责骂,然而湘兰非但不责,反而赞叹曰:此碎玉的声音真乃清脆美妙;可见湘兰为人,亦是超越芸芸,视钱财为身外物,而视道义为命中理。恐《红楼梦》中的晴雯撕扇,亦是曹雪芹受了马湘兰的引导。

湘兰之豪肝义胆,与其旷世才华,并称为“双璧之绝”。纵览古今青楼艳史,此等行为潇洒之女,屈指可数。重情,重义,重德,湘兰美名,皆是由凡此种种,凝聚而成。楼牌之上,门楣之外,众人翘足遥望,禁不住各自感怀。正应了湘兰所说:远观近看,方能维系幽兰之香。以豪情待人,兰品擢为上佳等级。观之,心旷神怡;闻之,心扉浮醉;念之,心绪悸动。

解囊济世

羡兰楼上,一盏花灯,映照夕阳西斜,内中无尽哀怨,由是纷飞而出,结成一对对寂寞的蛾子,一并奔向炽热灯罩之地;幽兰馆内,一院兰花,承纳春色翩然,土里攀爬芳魂,自是冷冷清清,化作一片片孤独的落叶,一同腐朽芸芸众生之迹。一楼一馆,遥相呼应,两点相牵,正是湘兰彳亍的旖旎红线。

那时日,羡兰楼是远近闻名的才子聚集圣地,不论是那有钱的豪门公子,还是那出身贫寒的布衣百姓,但凡与湘兰天生有缘,便可与之挑灯夜谈。马湘兰最为动人之处,便是常常资助那落魄的文人。此等英杰之行,乃是万般人等可望而不可即的善举。

一次,一个白面书生来到羡兰楼,特意为求见湘兰而苦等半日。湘兰原本在楼上与贵客交谈甚欢,闻听有人求见,便暂别了客人,款款落步下楼。待到进入厅堂,只见书生执卷而立,称要与湘兰对诗一首。湘兰含笑相迎,命丫鬟看茶让座,让那书生静候片刻,自己则上楼与贵客说道:“小女有远亲来此相见,望公子见谅。改日相聚,湘兰必当鼓琴一曲,聊作赔礼。”那贵客自知湘兰秉性,却也不怒不恼,知趣地告退了。

送别贵客之后,湘兰邀请书生上楼,关闭门楣,静等书生赋诗。书生走到案台边,将手中书卷平放于上,缓缓展开。湘兰好奇凑来,竟发现那书卷空无一字,白茫茫一片。湘兰不解:“客官方才说对诗,今儿个怎是白纸一张,难不成诗已在胸中?”

书生憨笑两声,后退半步说:“学生自幼家贫,熟读经书,本想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然而几番科考不中,囊中钱财花尽,断了回乡的路费。刚好行至金陵,闻听小姐仗义疏财,便斗胆过来求助,不知小姐可否恵以恩泽?”

若是换了别人,这等下作欺瞒之举,必定惹了肝火。然而湘兰却不慌不乱,立在原地,仔细端详书生面骨。参悟片刻,自觉此人并非无耻浪荡之辈,今番舍脸相求,必定是走投无路。观其眉宇,不乏聪颖之气,若是得了良机,来日或许事有所成。于是,湘兰微微一笑,转身走近衣柜,从内中取出十两白银,包于绣花手帕之中,双手并举,递给书生。

书生大为感激,朝着湘兰深鞠一躬,口中言道:“小姐果然不负盛名,学生今日切真见识。这十两白银权且为借,他日若是飞黄腾达,必当厚报。”说完,书生便欲转身离去。湘兰请他留步,转而从案上拾起一支毛笔,蘸饱墨汁,在那空白卷纸上题写一首诗:

空纸无字原在胸,青光流离似苍穹。

十两白银送书生,也送点墨欲从容。

书生接过此诗,感激之情顿时翻涌而出,他再作一揖,拱手告退。湘兰虽赠予银两,待客之礼并非更改,依然满脸欢笑,送那书生出了羡兰楼。

原来,马湘兰的仗义疏财,在马慕薇眼中便是呆傻痴蠢,不止一次抨击她缺少心计。故此,凡是见穷酸之人登门拜访,马慕薇便差使丫鬟想方设法将其赶走。然每到此时,湘兰却以大礼相对,并对马慕薇说:“这客人只是平阳落难,并非一无所有,我等敞开大门做生意,自不必轻易得罪人,来日方长,谁沉谁浮,皆无定论。”马慕薇虽然口舌如簧,却怎能辩过湘兰之嘴,遭逢此事,只得以一声叹息终结。

湘兰豪爽之名,远播四方。慕名求访者纷至沓来,令马慕薇应接不暇。一日,一位青衣小帽的后生来到羡兰楼,称有事求于湘兰。恰逢马慕薇立于厅堂,打量来人装扮,断定其亦是寻资助之辈,便鄙夷而对,称湘兰外出未归,改日再来便好。后生正要告辞,忽听湘兰于楼台上有请,马慕薇自然面无光彩,却也毫无办法,只得让这后生从容入内。

后生拜见湘兰之后,并未立即道明来意,而是与她谈曲论诗,所言之理无不显出精通之意。湘兰见有知音造访,心中更是欣喜,她唤来丫鬟献上好茶,二人一边对饮,一边兴致四起,谈到高处,湘兰亮出琴瑟,轻声吟唱起来。后生一面赞不绝口,一面填词助兴。你来我往,不觉已是日落西山。忽然,湘兰骤停手指,笑靥浮出,问后生:“先生若有事,自不必遮掩,尽情道明便可,湘兰若能助一臂之力,亦是好事一件。”

后生听到此处,不由脸泛红光,踌躇片刻,说:“在下原是金陵商贾,做些皮货生意。怎奈前几日遭遇意外,折了些银子,如今囊中羞涩,难以为继,恐有露宿街头之难。深知小姐仗义疏财,通情达理,可否暂借几两银子,充作周转之用。来日有了收入,必当全力偿还。”后生说完,又冲湘兰唱个大喏,言辞恳切,教人不容指摘。

湘兰目睹此景,正是心中所猜,于是叫来丫鬟,去钱庄取出二十两白银,交到后生手中。后生自是感激不尽,立即取来纸笔,写下借据。湘兰见状,随即夺过字据,当即撕碎说:“既是借与先生,湘兰自当信任。如若以字据相胁,日后安敢再见?”

不想后生听了此话,随即放声大笑,从怀中掏出五十两银子放于桌上,说:“小姐旷世豪情,果真名不虚传!今番得见,了却在下此前疑虑。现有薄银五十两,权作赠物,还望小姐不弃。”说完,后生转身下了楼梯,再不见踪影。

原来,这后生乃是金陵一富庶子弟,平日喜读诗书,又通些音律,自以为无人倾诉,常慨叹高山流水无知音。后朋友推介,称羡兰楼的马湘兰多才多艺,非寻常娼妓,且有赈济救助的风范。后生不信,以为这青楼女子皆是贪图钱财之人,怎可能有及时雨般的旷达,于是和朋友打赌,假扮落魄商人,前来试探。不想与湘兰几番交谈,惊讶于她才高八斗的学识,更佩服其豪情万丈的做派,故而赠予白银,输得心服口服。

湘兰既非爱才之人,自不肯轻易收下他人银两。在后生离去之后,湘兰差遣丫鬟四处打听,终于寻到后生家宅,将银两当面送还,并赠其所画兰花一幅,以表知情领心之意。后生顿觉脸上无光,也回赠湘兰一幅名人字画,并连赞湘兰品性。

打这以后,湘兰与后生一有闲时,便相聚在羡兰楼,二人饮酒对诗,好不快活。都说日久生情,后生见湘兰才貌一流,遂生出迎纳之心。一日,二人于亭台作对之时,后生表其爱慕之情,称若迎娶湘兰,自当十二分善待。湘兰听到此处,眉间掠过一丝尴尬,她先是感谢后生美意,旋即话锋一转,称自己尚无托付他人的心愿,只求自在安静便可。后生也是那明达事理之人,见湘兰没有此意,便不再提及。

男女之事,一旦捅破了窗纸,先前的暧昧情愫便烟消云散,再无当初的朦胧之意。湘兰既知后生心中之事,便少了那份默契和吸引,与这后生相交之情,日渐淡却,直至断了联系。然而后生却如着魔一般,闲来便独自逛至羡兰楼,左右徘徊,前后观察,心中记挂湘兰的音容笑貌,但不再求见交往。

湘兰自知名声在外,寻访者日渐增多,故而小心待客,不轻易与人动情交心。但凡来羡兰楼求见者,湘兰先是差遣丫鬟观察再三,若窥测其只是调笑取乐者,便是一概拒绝,连同那闲来无事只为观瞻的浪人,一并驱走。马慕薇见此情景,以为女儿是开了窍,不再平白施舍银两给人,怎知湘兰凡是遇到倾心交谈的宾客,慷慨解囊的本性依然不改。

马湘兰的豪放,不仅颐养其心性,也影响了众多秦淮名妓,使清心寡欲之心、待人接物之礼传颂比肩,令众多名妓为之心许。秦淮两岸,一时间,清幽尽在,古风犹存,亲才敬贤,目不暇接。红楼幔帐中,可闻琅琅读书声,亦可闻推杯换盏词。风尘之地,至此无情天远出云霄,有情人执手相随。故有学者黄裘曾言:柳如是的豪放,乃是沿袭了马湘兰的遗风。

一寻常好,以超脱世俗的肝胆,彪炳青史的豪放,让秦淮河畔不单是杨柳翩翩,亦有了江河万古的奔流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