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清宫梦里花
10655300000033

第33章 婉容:末代皇后(2)

这样一来,婉容的日子就更难过了起来。在这种绝望的困境中,婉容寻觅到了一个致命的精神依赖——鸦片。自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起,鸦片不知道毁了多少中国人的生活。鸦片不仅容易上瘾,而且价格十分昂贵,一旦吸食成瘾,就容易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婉容一开始吸得很少,后来渐渐地上了瘾,在宫中养了一个专门伺候自己吸鸦片的宫人。

鸦片给婉容带来过短暂的欢愉,让她忘记过生活的不如意,但更多的是带来了折磨。

1924年,北京城开始陷入混乱。各地的军阀开始活跃,吴佩孚率领了二十五万军队与张作霖作战,这是直系和奉系两军的第二次战争。到了十月,直系军队的第三司令冯玉祥从热河回到京城,发动了政变。

在冯玉祥的观念里,溥仪这个清朝小朝廷的存在,是革命不彻底的一个象征。想要彻底地革命,就必须把这个象征着封建主义的小朝廷给除去。于是冯玉祥进了北京城之后,就派军队控制了紫禁城。

冯玉祥的军队进入紫禁城时,溥仪正在宫内和婉容聊天。当时的内务府大臣拿着一个文件,让溥仪签字。文件上写着,让溥仪永远废除皇帝的称号,移出宫廷,宫内的财产除了私人财产以外,全部归民国政府所有。

溥仪和后妃被逐出宫廷之后,先在醇王府住了几天,之后搬去了日本驻北京公使馆。到了1925年,溥仪和婉容、文绣一起,搬到了天津。

新的生活开始了。

溥仪和婉容、文绣,住在天津的张园里。张园是溥仪住进来之前匆匆布置起来的。根据溥仪自己的回忆,“张园是一座占地约有二十亩的园子,中间有一座天津人称之为八楼八底的楼房”。溥仪在这里住了五年。园子的主人张彪一直对溥仪很客气,没有收过溥仪任何房租,后来张彪死了,他的儿子拿出房东的面孔要房租,溥仪嫌他的房子不好,于是就索性搬到了陆宗舆的“静园”,这是后话了。

刚来到天津的溥仪,想着终于摆脱了紫禁城牢笼一般的生活,还是十分开心的,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自由。而且当时的天津,是中国最大的商埠,有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很合溥仪的胃口。溥仪在商品的海洋中流连忘返,和婉容一起购进了很多的东西。张园里的生活也渐渐丰富了起来。溥仪为了自己的出行方便,还购进了三辆车子,过得十分舒心。

刚到天津的婉容又重新体会到了生活的多姿多彩。这里和紫禁城中不同,不仅可以逛各种商店,买自己喜欢的化妆品、衣服、首饰,还没有了紫禁城中的许多规矩,和溥仪在一起的时间也变多了。他们一起进出舞厅,一起逛天津的园子,一起去逛商会的店铺,一起赏花,一起到著名的餐厅吃饭,像两只好不容易挣脱了牢笼的小鸟,自由自在地生活。

和北京生活非常不同的是,在天津,婉容交到了很多的朋友。她们给婉容的生活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这许多朋友之中,很多都是外国的朋友,因此婉容也并没有放弃学习英文。这个时候的她,是那么的青春洋溢。很多人都被她的风采折服。每次只要她出现的场合,她就能够变成万众瞩目的焦点,吸引到所有人的目光。

婉容是那种生来就带着光芒的人,很轻易就得到身边朋友的青睐。

在这样的生活中,婉容和溥仪之间的裂缝渐渐缝合了。两人的感情开始出现了短暂的升温。婉容不仅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了满足,在精神层面的生活上也得到了满足。但是这样的满足维持的时间并不长。

溥仪一生,活过六十二岁,也没有给这个世界留下一儿半女。也因此有人猜测,溥仪和光绪帝一样,在两性生活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后来文绣在离婚时候也曾提到过这个问题,文绣在离婚的时候说,自己伺候了溥仪九年,却仍然是处女,所以也不难得出这个结论。

婉容虽然在物质上得到了满足,但是时间一长,在两性生活方面的缺失,也让婉容感到十分烦躁。白天的时候她是万众瞩目的公主,到了晚上,她就是那个独自吞咽寂寞的失意人。

但是在这个园子里,还有比婉容更寂寞更失意的人,那就是文绣。

到了天津之后,文绣也有过被物质生活吸引的时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物质生活带来的更多是空虚。对于她来说,从紫禁城到天津,是从一个牢笼,跳到了另一个牢笼。

在天津这个牢笼里,她的精神一直无法愉悦起来。并且,和婉容感情升温的溥仪,根本很少踏足文绣的房间。婉容在天津园子里,依旧像个皇后一样傲慢,盛气凌人,对文绣也像上级对待下级一般。溥仪和文绣的关系一天坏过一天,他们虽然生活在一个园子里,但是更多的时候就像陌生人一样。文绣在被冷落中,更加体会到了什么是寂寞。她整日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出门也不见人,日子过得十分消沉。

绝望中的文绣,并不想早早放弃。她还给溥仪写过一些热情洋溢的信件,但是这些饱含深情的信件,并没有让溥仪回心转意。溥仪对于文绣的孤独无动于衷。于是文绣想到了自杀,既然这个世界并不能让自己开心,那么或许离开这个世界,才能远离它所带来的痛苦。

文绣的第一次试图自杀并没有成功,这反而加剧了她和溥仪之间的矛盾。在溥仪的眼里,女人为了获得关注,可以使出任何的手段,文绣并不是真的想要自杀,那只不过是用来吓唬自己的小手段而已。这样难以消除的误解,就导致了之后所发生的悲剧。

溥仪在天津也没有过多长时间的安稳日子。当时是军阀混战的混乱年代,在这样的年代里,作为封建统治的最后一个皇帝,怎么可能会有长久安稳的日子呢。到了1929年,溥仪从张园中搬了出来,搬到了静园之中。原本溥仪以为能够过上新的安稳生活,却没有想到,搬到静园,是更大的风浪的开端。

1931年,旧历七月的一个下午,溥仪收到了几封不同寻常的信件。那是文绣的律师写给溥仪的。信件中要求和溥仪分居,给出的理由是“事帝九年,未蒙一幸,孤衾独抱,愁泪暗流,备受虐待,不堪忍受”。这是溥仪无论如何没有想到的,一直宽厚沉默的文绣,竟然做出了这样的事情。在那个看起来三从四德的外表下,竟然做出要求和一个皇帝分居的举动,这是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在溥仪的眼中,大清朝几百年的声誉和尊严,就这样毁在了一个无知的妇人手中。他每天都急得满头大汗,生怕这样丢面子的事情被更多的人知道。

文绣是多么的悲哀,直到这个时候,也没有人懂得文绣的悲苦。若不是走到了末路,一个弱质女子,怎么会选择走这样一条决绝的道路。

文绣要求离婚的事情,很快上了报纸,于是引起了天津的轰动。面对这样骇人听闻的事情,很多人都是持反对态度的。溥仪的态度尤其坚决,他坚决不同意文绣提出的离婚,他通过各种办法想要让文绣收回离婚的申诉。

在报纸上登出这一事件后,文绣受到了十分严重的抨击,那些舆论,似乎想要置文绣于死地。文绣虽然名义上是妃子,但是皇帝的妃子,就是普通人家的一个妾。那些舆论制造者抓住了这一点,开始大做文章。在封建社会,妾的地位十分之低,和正妻有着云泥之别。妾必须小心翼翼地伺候丈夫和正妻,伺候孩子,不能出席各种应酬。在家里,她们的地位只是比丫鬟稍微高一些。在《红楼梦》中很能体现出这一点。《红楼梦》中的赵姨娘是贾琏的妾,她的地位,在贾府中也只比普通的丫鬟高一些。她要随时伺候夫人,甚至连亲生的女儿探春都要跟她划清界限。到了民国时期,随着西方思想的普及,女性的地位虽然发生了一些改变,但是传统中那些根深蒂固的东西,还是深深存在于人们的脑海里。

因此,人们纷纷撰文批评文绣,认为文绣作为一个妾,就不该奢求妻子才能有的待遇。面对来自各处的攻击,文绣并没有退缩,她的态度十分坚决。谈判继续进行。随着时间的推移,溥仪一方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支持,很多保守派的清朝遗老,都站在了溥仪的这一边,对文绣进行了口诛笔伐。文绣一个弱女子,若不是对于原先的生活绝望到了极点,面对这样的攻击,又怎么会不退缩呢。

爱新觉罗家族统治的两百多年内,从来没有这样捅破天的奇事发生,溥仪一直坚持,让文绣撤掉离婚的诉讼,这样可以保住大清朝的最后一丝体面。但是这遭到了婉容的强烈反对。婉容本就希望和溥仪过一夫一妻的生活,对于文绣这次提出的离婚,她简直求之不得。她有些霸道地让溥仪在她和文绣中选一个,若是溥仪不同意和文绣离婚,那么她就要和溥仪离婚。这样的要求让溥仪哭笑不得。被两边夹击的溥仪,变得十分烦躁。于是他只能做个了结。溥仪同意文绣提出的分居要求,但是对于要他提供五十万元生活费的要求,并没有答应。

这些日子溥仪过得十分煎熬,文绣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这大概是她出生以来最难熬的日子了。面对各种流言蜚语,她只能靠着坚强活下去。在文绣的家中,只有妹妹文珊支持她离婚。她的胞兄文琦,也像那些文人一般在报纸上撰文讨伐她。她弱小的体内,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她要求溥仪拨给她五十万元的赡养费,但是溥仪拒绝,到后来文绣和她的律师让到了十五万元,溥仪仍没有同意。最后溥仪的决定是,每年给文绣六千元,让文绣寄居在北平的太妃处。对于这样不公平的决定,文绣断然拒绝。

双方就这样僵持着。经过两个月的谈判和往来,溥仪和文绣终于达成了离婚的协议。在1931年,双方正式签订了《离婚协议书》,于是文绣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和皇帝离婚的妃子。《离婚协议书》中这样规定:自立约起双方完全脱离关系。溥仪付给文绣五万五千元终身生活费。允许文绣带走常用衣物和用品。文绣返回母家居住,永不再嫁。双方互不损害名誉。文绣撤回要求法院调解的诉讼,今后不得再提出诉讼。

至此,文绣终于和溥仪离婚了。离婚后,她回到了北平和妹妹文珊住在一起,得到的生活费用来支付给律师之后,用剩下的钱办了一所学校。并且在这所学校里面亲自教授国语。离开天津之后,文绣的日子过得十分充实,她再也不会被漫无止境的孤独给吞噬了。虽然后来也过了很长时间的贫困日子,但也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生活。

抗战胜利之后,文绣经由别人介绍,和国民党少校刘振东结成了夫妻。再婚后的文绣过了几年平实的夫妻生活,1953年,在和刘振东的住所里因为心脏病而离开了人世。

文绣的离婚,给婉容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虽然在文绣离婚之后,婉容和溥仪终于过上了“一夫一妻”的生活,但是婉容依旧不幸福。并且,文绣的离婚,为将来婉容的被冷落埋下了很深的隐患。婉容没有想到,因为这件事情,溥仪会从心里责怪自己。

◆悲剧的高潮——走进东北

溥仪并没有在离婚这件事情上再纠结,因为他的心马上被更大的东西填满了,那就是清朝复辟。

北伐之后,国民党的势力渐渐到了北方。一些军阀纷纷垮台,一个新的王朝正在崛起。于是溥仪开始担心,新的王朝会如何对待自己这个末代皇帝。一直在等待消息的溥仪,终于等到了他想要的消息。

那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不久,一直在日本学习的溥杰回到了国内。他告诉溥仪日本已经占领了东北三省,已经有一些支持复辟的人前往东北。在知道这个消息后,溥仪一直想要前往东北。经过了几个月时间的反复思量和纠结,溥仪终于去了东北。

那个时候,因为文绣和溥仪正式离婚了,婉容终于等来了自己想要的一夫一妻的生活。她对于未来十分向往,充满欣喜地等待着。但是她等来了溥仪秘密去往东北的消息。她一直很能理解溥仪想要复辟的心情,因此对于溥仪的不告而别,她并没有多么在意。她唯一所想的,只不过是希望能够快点去东北和溥仪生活在一起。

当时的婉容并不知道,她的脚步,已经开始迈向另外一个悲剧。

溥仪去东北,是瞒着婉容的,婉容其实可以不跟着一起去,但是婉容的心里,还是放不下溥仪,放不下她一生为之所累的“皇后”的称号,于是她奔赴东北,那是她最悲剧最凄凉的后半生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