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天宝物华
10656000000002

第2章 楔子 卧底(1)

1

他说,阴历腊月二十三这天,也就是传统习俗中被称作“祭灶”的日子,庞小碗从野鸡岭上下来,沿着弯曲起伏的山路,慢慢朝远处的东阿县城走去。庞小碗打扮得像一个地道的村妇,原本齐整的头发有意弄得凌乱,涂有脂粉的脸面也抹上了一层锅灰,衣服更是穿得破破烂烂,不要说擦肩而过的路人,就是强盗们也不敢相信,这个越走越远的人竟然是他们山头上的压寨夫人庞小碗。快要过年了,强盗们也要开始一次规模较大的行动,实实在在地捞上一把,也好像模像样地过个年。强盗头子独一龙说得好,大家忙活一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那些狗日的土豪劣绅过年,我们这些绿林好汉更要过年,而且要比他们过得都好。当然,过年要有过年的东西,山珍海味没有,鸡鸭鱼肉总要有吧;琼浆玉液没有,来几坛烧酒总不为过吧。要弄到这些东西,首先就要备足银两。到哪里去搞银两呢?强盗们经过一番研究,决定到东阿县城里走一趟,目标之一就是那个生意正一团红火的“济世堂”阿胶店。为了顺利取得这次行动的成功,独一龙先买通了东门守卫的门卒,然后派出他的压寨夫人庞小碗,设法打进“济世堂”内部,摸清里面的情况,等二十八夜里独一龙率队伍下山,来个里应外合,一举拿下“济世堂”,抢掠所有货物,回岭上热热闹闹地过大年。行动计划详尽周密,只要庞小碗按计划亦步亦趋执行就行了。

庞小碗没去过东阿县城里,她也并不是本地人,倒退几年,她甚至连东阿这个地方也没有听说过,做压寨夫人的日子里,她也很少下山来,自然更不会涉足遥远的东阿县城了。所以下山时,独一龙一再叮嘱她说,千万不要迷失了方向,绝对不要找错了人家。庞小碗自上山落草后,已练就了一身功夫,更坚定了做强盗的决心,所以对于这次打家劫舍的行动,不但积极拥护,而且充满信心,便对独一龙说,大当家的放宽心吧,二十八日夜里,保证给弟兄们打开“济世堂”的大门。下山没多久,庞小碗就站到路边,装作脚疼,拦住一辆过路的马车,让它把自己捎到东阿县城去。进了城,庞小碗没有急于往里走,而是放慢脚步,有一搭无一搭朝街两边张望。她要把县城里的主要街道、多数店铺都看上一遍,以便为几天后的行动提供方便。她胳膊上挎着一个包袱,看上去就像一个流落街头的无业妇女,没有人会怀疑到她的真实身份。

东阿县城共有三纵四横七条大街,大多店铺都聚集在南边两条东西街上。快要逛遍了其他的街道,庞小碗便回到这两条街上,进行重点侦察。她一副寻找活计的样子,碰到像样的店铺就停下来,探头朝里张望,看到主家有人迎出来,也上前问一句,先生,太太,要帮工的吗?她不怕弄出的动静大,自己越是摆出打工的姿态,越不会引起他人的怀疑。庞小碗看见“济世堂”的招牌了,那是个很奇怪的木制牌子,长方的形状,中间透刻着一个小人,旁边才是“济世堂”三个字。她想不明白,这家店铺为什么要把招牌弄成这种样子?庞小碗没有停下脚步,从店门前径直走过去了。她还没把这条街走完,所以不打算这么快进去。等走到了这条街的尽头,她才又折回来,停步“济世堂”门前。庞小碗已经看清楚了,东阿县城里共有十三家与医药有关的店铺,其中八家经营阿胶生意,而这八家阿胶店都在这条街上,从门面的大小和门前的景象判断,这八家阿胶店中,唯有“济世堂”最为繁荣,其他七家根本不能与它相比,甚至那些做其他生意的店铺也大为逊色,看来独一龙说得没错,打劫这样一个店铺,够他们几十个强盗过个好年了。庞小碗还发现一个现象,其他七家阿胶店差不多都挨着,东边四家,西边三家,却都与“济世堂”隔了段距离,东边是两家绸缎庄、客店之类,西边是三家米店、酒馆和杂货店之类。远远看去,偌大的“济世堂”店铺有一种巍峨却孤傲的模样。

庞小碗在店门前踟蹰了一下,便转身朝它旁边的一条小巷里走去。她感觉得出,像其他有些规模的店铺一样,济世堂也应该是前店后院的格局,自己作为一个寻找闲杂活计干的人,不能到它正在营业中的店铺里去,而应该去往它的后院,最好能见到它的内当家,把自己的要求朝她说出来,这样或许更能顺利地达到目的。正如她的所料,后面的巷子里果然出现了一个宽阔的院门,两扇黑漆门板紧紧地关闭着。庞小碗走上去,把右手放在那个既像螺蚌又似龙头的东西上,捏住它嘴里垂下来的环扣,在门板上叩动了几下。不一会儿,门里便传来了由远而近的脚步声。庞小碗刚把手收回来,门板便“吱扭”一声打开了,随即伸出一颗胖胖的头颅。你有什么事?那颗头颅上的嘴翕动着朝她说。

庞小碗退后了一步,在心里问自己,这该不是济世堂的店主吧?她仔细打量他一眼,觉得这个黑黑的汉子不像是店主的样子,便吐一口气说,俺想找点活干,请问这里……她还没有说完,那颗头上的嘴吧嗒一下说,这里不找人干活。说着,头就缩了回去,门板也立刻合上了。庞小碗急忙跟上去一步,伸手去推门板,却推不动,那个胖子兴许把门闩上了。庞小碗迟疑了一下,又举起右手,拉住那个怪兽嘴里的铁环,更加使劲地叩动。反正这个祭灶的日子,也正是大户人家用人帮工的时候,她即便把动静闹得再大,看起来也是一件正常的事。也许她拍打的声音太过响亮了,过了一会儿,门板终于又打开了。还是那颗胖胖的头颅探出来,朝她恶恶地瞪一眼,便又缩回去。庞小碗以为他又要关门了,赶紧朝前跟上一步。没想到其中的一扇门板却敞开了,再次露出身来的却是一个端庄的老太太。庞小碗急忙停住脚,抬头朝她打量一下。仅一眼,她就看出这个穿着整洁的太太不是一个下人,极有可能是这个院落里的女主人。她心里一激灵,知道事情已经快要解决了。

太太也正在打量着她。你要找活干?太太不紧不慢地说。是呀,庞小碗接住她的话说,我家里快要过不去这个年了,求太太给我点儿活干,也算是赏我一口饭吃……太太没说什么,而是垂下眼睛,目光落在她手上。庞小碗明白太太在考察她的干活能力,好在自己以前在老家长期做活,磨粗了自己的一双手,这时候正可以应付她的考察呢。她举起一只手,有意朝她面前伸了伸。太太满意地点点头,好吧,你随我进来吧。庞小碗松了一口气,忙不迭地说,谢谢太太,谢谢太太。在她往里走时,那个胖子依旧挡在门口,她携带的包袱擦住了他的身子,他才不情愿地闪开去。她一走进去,胖子便把门板重重地关上了。听到门板的响声,庞小碗本能地回了一下头。沉住气,她在心里警告自己说,他们发现不了你什么……太太边走边说,就要过年了,你就把我们家里的东西擦洗一遍,活计虽然不算重,可也不算少呀,只要你尽心干,工钱不会少了你的。庞小碗跟上去一步说,我一定好好干,还要仰仗太太多指点,多关照……

庞小碗看出来,这是一个二进式的院落,前院是住宿的地方,正房、厢房、厨房、马厩一应俱全,边角处有个月亮门,通往后边的院子。太太没有领她往后院走,庞小碗只能通过月亮门往里瞟一眼,只见后院里进出着许多人,并有一股浓重的腥甜味传过来。庞小碗明白,那里一定是生产阿胶的作坊了。前院东西两边的厢房足有十几间,太太带她径直走进靠近正房的一扇门里。这是以前我家的女佣住的,太太告诉她说,你暂且就住在这里吧。庞小碗抬眼看了一下,这虽说只是窄小的一间房,但却安置得井然有序,桌椅和床铺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有段时间没住人了,太太又说,你自己动手拾掇拾掇。庞小碗把包袱放在床上说,我自己来就行,谢谢太太关照。太太又说,你先歇一歇,等吃过了饭再干活吧。随后又问了她一些家里的情况,便回到正房里去了。屋里剩下了她一个人,庞小碗坐到椅子里,眯上眼,长长地喘出一口气。总算是进来了,她对自己说,看来这件事会进展顺利的。她似乎意识到有人在看自己,急忙睁开眼,看见对面厢房的一扇门里,那个胖子正缩回头去。

2

他说,庞小碗在厨房里吃过饭,就到她来济世堂这天的下午了。她不敢怠慢,又请示了太太一遍之后,便投入到了忙碌的活计中。按照太太的吩咐,她先要擦拭正房里的家具。正房分为六间三处,中间三间是客厅兼店主夫妻的居室,东边两间看来是他们儿子的住处,西边一间暂时空着。这些房屋中共有桌子五张,椅子十二把,摇椅一把,凳子九个,条凳四张,春凳一张,床三张,橱子三个,柜子两个,此外还有脚炉、手炉、茶壶、茶碗、酒壶、酒盅等一应物什。庞小碗首先要把它们擦拭干净,然后还要打扫墙壁、整理门窗、清除地面。这些活计看起来不多,但仔细一数,还真的不少。庞小碗虽说出生在农家,自小跟父母做活,但毕竟上山两三年了,也就是说,自打上山为寇后,由于做了强盗头目的压寨夫人,便不再亲自干活,两手闲了下来,生满老茧的手掌已经变得细软,腰肢也比以前直溜起来,再干这么多活计,一时还真有些受不了,才蘸着凉水擦了两张桌子、五把椅子,就有些气喘了,腰也有些发酸,手指更是冷得僵疼。她不得不站起身,把手含在嘴里,靠着桌沿歇一口气。好在太太不在身边,不然她真的会看出自己的身份不对。

看到太太一时半会不会进屋来,庞小碗合上半边门,身子一闪,迅速来到那些橱子和柜子跟前。她相信,这一家人值钱的东西兴许都装在这些橱子和柜子里面。她先打开橱子,果然,里面是一摞一摞的衣服,其中有两摞还是绸缎的,在窗口透进来的光线下闪亮。她翻完了几个橱子,又去看那两个柜子,橱子里的衣服还不算最值钱,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应该装在这两个柜子里,比如银币、金条、首饰什么的。可这两个柜子都上着锁,任她怎么扯拽,那两把铁锁都无法打开。她把柜子往起搬了搬,凭她的力气,竟然不能顺利把它们搬起来,里面除了装有那些沉甸甸的金属和玉器宝物外,还能是别的什么?但她不能把盖子打开,却也无可奈何。等着吧,她在心里说,到二十八夜里,不愁弄不开它们,不然就整个把它们搬走。经过这番搜索,庞小碗觉得心里有了数,对几天后的行动也又增强了信心。

一连几天,庞小碗都在正房里擦拭那些家具,除了到厨房里吃饭外,没多少时间到屋外走动,也没机会到后院作坊里去,当然更不可能到店铺里看看,对于那种颇有些传奇性的宝药阿胶,她还没有能看上一眼。她不能不加快手中的动作,争取尽快把正房里的活计干完,也好在余下来的日子里进到后院,把这个院落里的所有情况都掌握到手里,为几天后的行动提供保障。

第一天傍晚,庞小碗就见到了这个院落的男主人,济世堂店主李庆发。日头落山后,店铺关门了,李庆发陪着一个坐堂的老大夫从月亮门里走进来,身后还跟着两个伙计。作坊里似乎还正在忙碌,只是做工的人换成了另一拨,那个闲荡了多半天的胖子也干活去了。下工的伙计们陆续进到厢房里歇息。庞小碗从正房里探出头,悄悄点数伙计们的人数。经她初步统计,这个院落里的伙计共十五个人,也就是说,二十八那天夜里,她和弟兄们首先要过这十五个身强力壮男人的关口,才能把打劫的行动进行下去。但她相信,也许到不了二十八,这些伙计中的一些人就会离开这里,回到自己的家去,不管怎么说,这些人出来快一年了,大年根下,李店主都会给他们放一个长假,让大家轻轻松松回家去过年。如果二十八伙计们还不离开这里,她也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临下山时,独一龙在她兜里装了一包迷幻药,即使她不负责做饭,她相信也能进到厨房里,找机会把药撒进锅内,让那些伙计们吃过饭后倒地不起,那样行动起来便真如入无人之境了。

庞小碗正这样想着,忽然一个人影朝她走来,由于那人背对着光线,她看不清他的模样,却本能地觉得,他应该是这个院子的主人李庆发。庞小碗赶紧低下头,把手中的抹布按在一张凳子上。李庆发沿着台阶走进来,很快便来到了她身边。她不能不停下手,并站起身来。你是谁?她听见李庆发这样问她。是的,也许他还不知道她来这里帮工的事。我,庞小碗迟疑了一下说,我是来帮工的。李庆发重复着她的话,帮工的?庞小碗点点头,又赶紧跟上一句,是太太让我来的。正在这时,她又听见太太在院子里说,是我让她来的。太太一边说着,一边又往前跟了一步,朝李庆发解释说,庞妹子家里揭不开锅,想挣几个钱回家过年,我看家里也正需要人手,就让她留下来了。太太随即又笑着说,你在店里忙活,也没去给你商量。李庆发点点头,在嘴里叨念着说,这样也好。又上下打量了她一眼,没再说什么,转身朝屋外走去。等他离去,太太走过来,朝她喊着说,庞妹子,天不早了,快吃晚饭了,你也歇着吧,等明儿再干吧。庞小碗喘出一口气,做出恭顺的样子说,是。

平安度过了一夜,第二天,庞小碗干活时,忽然觉得门口一暗,抬头一看,那个胖子探头探脑地走了进来。庞小碗对这个人没好印象,不禁有些警惕,停下手,悄悄地做着某种防范。胖子却没有恶意,脸上嘻嘻地笑着,手里托着块烤熟的地瓜,直朝她递过来。这块地瓜没人吃,胖子有些不自然地说,送给你吃了吧。庞小碗朝后躲了一下,我不吃。胖子的手依旧朝她伸,好吃着呢,怎么不吃?庞小碗也依旧摇头,我吃过饭了,吃不下这个去了。胖子有些着急,你看,这么好的东西,瞎了怪可惜的,你怎么不吃呢?说着,他托着地瓜的手快要伸到了她脸前。庞小碗身子抵住了椅子,再也退不动了,不禁也有些急。我说过不吃了,她推挡着他的手,你还强迫什么?快拿开你的手。她已经感觉出来,尽管胖子不怀什么恶意,但这种明显的讨好却可能是在打她的主意,这样可不行,不能给这个人留下任何幻想,还是果断地远离他为好。面对着胖子肆无忌惮的手,她本想拿出自己的本领,一下将他推出去,凭她的功夫,这本是件轻而易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