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天宝物华
10656000000046

第46章 兴宝(17)

这真是一片神山呢,穆医生感慨地说,连它滋养的动物也与别处的不同。他朝东西两边各指了一下说,我是从泰安过来的,也到山西去过,我觉得东阿这些山岭,或许就是泰岱和太行相连的余脉,所以它才有这样独特的气韵,培植出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稀有物种。东家,你一定记得那首民谣吧?李德祥说,当然记得。说着,就一句句哼唱起来,小黑驴儿,白肚皮儿,粉眼粉鼻黄蹄子儿,黑虎山上去啃草儿,白溪河里去喝水儿,冬季宰杀取皮子儿,熬胶还得阴阳水儿。穆医生看着他说,东家,你没觉得这首歌谣里面有一句话特别重要吗?李德祥眨眨眼说,哪一句?穆医生说,就是熬胶还得阴阳水儿。李德祥紧紧地盯着他,你是说阴阳水儿?穆医生使劲点点头。李德祥突然明白过来,对,阴阳水……他知道自己熬制不出好胶的原因了。原来是这样?他一下子激动起来。

说到了水,穆医生更加侃侃而谈开了。相对于驴来说,这水的因素更为重要,他朝远处指一下说,就像四川、贵州那些地方能造出好酒一样,也唯有我们东阿的水,才能制出真正上乘的阿胶来,不是有句古话吗,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李德祥接过话说,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可对于阴水和阳水的区别,我们有时候就会忽略了。穆医生说,就说阳水吧,这一带山上有十几股山泉,流淌下来汇成这条白溪河,从县城边上流过,然后加入到大清河里。说到这里,他停了一下,转向李德祥问道,东家,你知道大清河在形成以前,它的名字叫什么吗?李德祥摇摇头,这个我还真不知道。穆医生说,那时候,它的名字应该叫济水。对了,你一定去过济南吧?济南为什么叫那么个名字?就是因为它处在济水以南。李德祥恍然大悟,噢,原来是这么回事?穆医生扳着指头说,济水源于河南济源,原称允水,东流之后才改称济水。东汉以后,因为黄河改道,济水渐渐注入了黄河内,走的就不是这条河道了,而山东南部的菏水、汶水等仍旧沿着济水故道从这里流过,河水反而变得更加清澈了,所以唐代后就改称大清河,以区别于古代的济水。李德祥说,要不是您说,我还不知道这回事呢。穆医生笑笑说,东家也许更有所不知,古人以为,天下有四渎,长江、黄河、淮河还有这里的济水。李德祥叫出了声,啊,古人居然把济水和这些著名的大河并称?穆医生感叹地说,是呀,这足见出济水是多么古老而重要了,它从这片土地上流过,让我们地下的水源变得如此丰富,实在是上天赐给东阿的一笔宝贵财富呀,阿胶如果不出产在这里,那倒真是奇怪了。李德祥再次悟到了他这番话的真意,您说的该就是阴水了吧?穆医生使劲点头,对,东阿的阿胶之所以名扬天下,成为国药瑰宝,绝对离不开这些地下水呀。

听了他这些话,李德祥一切都明白了,是呀,熬胶还得阴阳水儿,洗皮要用河里的阳水,而熬胶却离不开井里的阴水呀,看来柳二把这件事想到他前头去了。想到该死的柳二,李德祥愤怒之余,不禁又有些懊丧,既然他把阴水霸占住了,自己还怎么把阿胶做下去?穆医生安慰他说,东家不用着急,我今天之所以让你陪我出来,就是要为你解决这个问题的。李德祥心里一动,穆医生,您是不是找到了办法?穆医生说,也不敢说这个办法就行,但东家不妨一试。李德祥拉住他的手,那就请您老人家快说。穆医生说,东家听没听说过,先前制作阿胶时,是用阿井里的水?李德祥想了想说,听说过,我祖上留下的制胶秘方中提到过,兴许那是在几百年以前,县城还没从阿城搬到这里来的时候。穆医生说,是呀,东阿县城设在阿城时,你祖上就是使用阿井里的水熬胶,所以不光你们的阿胶出名,连阿井也跟着闻名遐迩了。穆医生捋着花白的胡须,回想着说,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东阿有井大如轮,深六七丈,岁常煮胶以贡天府者,即此也。不光郦道元,明朝大医学家李时珍,这个人你该知道吧?李德祥说,知道,他不光是咱们医药行里尊敬的老先辈,也是我们李家敬奉的老祖宗呢。穆医生笑了,在那部著名的《本草纲目》中,你们的老祖宗也说,阿井,在古之东阿县也,有官舍禁之。他还说,其井乃济水所注,取井水煮胶,用搅浊水则清,故人服之,下膈疏痰止吐。盖济水清而重,其性趋下,故治淤浊及逆上之痰也。李德祥禁不住说,老祖宗说得真好,他从医家的角度,把制作阿胶所需的资源和制作过程等,分析得那么详细透彻。穆医生说,是呀,我也是看了他的说法,才对那个阿井感兴趣的。

李德祥注意到了他的话,您刚才说,阿井曾遭到过官禁?穆医生说,我查了一下,对阿井实行官禁大约是唐朝的时候。说到这里,他又想起什么来,这里边还有好几个故事呢,据说,唐朝时信奉阿胶,是从唐太宗李世民开始的。有一年,他得了重病,遍访天下良药,都不起作用,可他偶然间吃了从山东进奉的阿胶,居然不治而愈了。后来,他听说熬制阿胶用的阿井倒塌了,便派了一个叫尉迟恭的为钦差大臣,到东阿来监修阿井。李德祥吃惊地说,居然还有这事?穆医生说,这些古书上都有记载呢,由于唐太宗的重视,阿胶在唐朝时被列为进献皇室的贡药,皇帝贵妃争相服用。唐明皇一度喜爱的妃子杨玉环,吩咐贴身宫女把阿胶偷偷地做成药膳,四季服用,常年进补。不是有这样一首诗吗?铅华洗尽依丰盈,雨落荷叶珠难停;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说的就是她服用阿胶后,皮肤好得连水都落不住。李德祥感兴趣地说,看来杨贵妃真的用过阿胶呢?穆医生说,当然是真的了,不然不会被人写到唐诗里来。你想呀,如果她不常年使用阿胶养颜,怎么能得到唐明皇那么持久的宠爱呢?还有她的姐姐虢国夫人,深谙妹妹驻颜的秘密,也一天三次服用阿胶,人们形容她酥胸如兔,面色润泽,色如红玉,后来也被唐明皇喜欢上了。李德祥欣喜地说,原来还有这么多有关阿胶的故事?穆医生说,是呀,我也是这几天才在书上读到的。

说到这里,穆医生又笑起来,光说这些有趣的了,把我们刚刚说到的那件事忘到一边去了。李德祥也醒悟过来,您是说阿井?自从县城搬到这里来后,我们就不再使用阿井里的水了,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阿井还在不在?穆医生往西南的方向看着说,应当还在,只是不知道还能不能用?李德祥忽然说,如果我们在这里打一口井呢?穆医生说,我也想过这个问题,打井看起来不复杂,但我们不知道地下水脉的走向,如果稍一偏离,打上来的水就变味儿了,不是白费工夫吗?李德祥也只好把目光转向西南方向,无可奈何地说,我们只有去阿城看一看了,事情既然到了这个份儿上,我们还有什么好的选择呢?穆医生回过头,愧疚地看着他说,东家,都是为了我,让你作这么大的难。李德祥摇摇他的手,再别这样说了,即使换了别人,只要受到坏人的欺负,我李德祥也要管一管的,何况你是因我遭到柳二的迫害,再说,我们现在不是想出办法来了吗?穆医生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到底能不能解决,现在也是未知数呀。李德祥捏紧拳头,终于下决心说,事不宜迟,明天我们就到阿城走一趟。

他说,经过简单准备,第二天一早,李德祥就带着穆医生和黑蛋上路了。大约一个时辰过后,他们便顺利来到了阿城镇。自从老县城搬走后,这里就成为了一个不小的镇子,尽管昔日的繁华不复存在,但还是比一般的村镇较具规模。一进镇子,李德祥就跳下马车,每碰到一个人便上前打听,阿井在什么地方?接连问了好几个人,都摇头说不知道,一副茫然无措的样子。来到镇中心一棵大槐树下,他们看到一个花白头发的老者。李德祥又跑过去,躬下身探问,请问老先生,这个地方是不是有一口阿井呀?老者大概有些反应迟钝了,一时没回过味儿来。李德祥只好又朝他解释,您一定听说过阿胶吧?老者愣了愣,一下子明白过来,你是说那种能治百病的宝药吧?顺着这个话题,他们很快就说到了熬制阿胶所用的水,老者一下子明白过来,朝西边指着说,听说那水就是从那边的井里取上来的,也不知是真是假……

按照老者的指点,他们穿过两条大街,来到镇子的西北角。三个人分别在这里寻找了一圈,除去看见一个小石亭外,竟连一处像井的设施都没见到。李德祥有些拿不准,老者会不会说错了地方?黑蛋怀疑地说,别是他有意坑我们吧?穆医生摇摇头说,这倒不会,他根本不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给我们说谎话?黑蛋摊开两手,那怎么看不到井呢?李德祥说,再找找看吧,听那老者的口气,这阿井兴许已经废弃不用了,我们不能按井的样子找,只要是有洞有水的地方,都不要放过去。听他这样一说,黑蛋再寻找时,也留心起那些与别处不一样的地方来。没过多大会儿,他就叫喊一声,这里……这里会不会就是阿井呢?李德祥和穆医生一听,赶紧朝他跑过去。黑蛋站的地方就在那个石亭不远处,有一个稍稍低洼的凹坑,周围是一片倾颓的砖瓦,中间横躺着几块大大的条石。黑蛋趴在石头上,透过石头的缝隙朝下看。里面有水,他兴奋地叫喊,我都感觉到水的凉气了。李德祥站到石头上,往四周打量了几眼,也禁不住点头,看来就是这里了。他挥挥手说,来,把石头搬开。

简单清理了一下,三个人便扳住石沿,一起用力,很快就把一块石头移开了。水,他们同声叫起来,里面果然是水。李德祥松出口气,探头往下面一看,借着映进去的天光,竟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抓起一块石子,朝水里丢下去。随着“扑通”一声响,他的影子被打乱了,水波动荡起来。黑蛋有些忘乎所以,搬起一块榔头似的石头,也要往里面扔。穆医生拦住了他,哎,别扔了,这水咱还得用呢。黑蛋醒悟过来,挠着头皮笑了。井里的水一动,李德祥看得更清楚了,这是一个直径约有一米多的井筒,除了上半段有些坍塌外,下面还保存得较为完好,里面的水也很丰沛,只是常年不用了,水面有些脏,里面好像也沉积了不少砖石,要想使用,得好好清理一番呢。

三个人围着井口歇下来。穆医生又走到那个石亭前,对着它上下打量。很快,他就发现了什么,东家,你来看。李德祥走过去,随着他的手势朝石亭看。这是一个六角形的石亭,下半身已陷到地下去,留在上面的一段也布满了斑驳的泥土,想必很有些年头了。但他仍然看出来,这个小巧的石亭造型朴拙,雕琢也算精细,当年的建立者是下了一些工夫的。穆医生把它前额上的灰尘刮掉,上面隐约露出“济世寿人”四个字。光看这几个字,他说,就知道这是专门为阿井立的。李德祥点点头说,不会光有匾额吧?两边是不是还有副对联?穆医生说,应该有。就又用手去刮一边的石柱。李德祥也蹲下身,擦拭另一根石柱上的灰土。不一会儿,穆医生就念道,圣代即今多雨露。李德祥也把石柱上露出的字念出来,仙乡留此好泉源。穆医生赞叹说,好一副对仗严谨、文字优美、笔法洒脱的楹联呀。李德祥说,是呀,有了这副对联,就更能证明我们发现的那口井,确凿是阿井无疑了。

正说着话,刚才指路的那个老者也跟过来了。听老辈人说,老者指着石亭的周边,这里还曾经建有接官亭、龙神祠什么的,可气派着呢。黑蛋说,那怎么现在都没有了呢?老者叹口气,后来井都废了,那些东西还能保得住吗?就说这个石亭吧,说不定哪一天就没有了呢。李德祥转过身,望着招摇欲坠的石亭,望着一片砖砾的阿井,在心里想象着数百年前,自己的祖先在这里取水熬制阿胶的情景,禁不住感慨万千,那该是一派多么繁忙热闹的景象呀,如今却变得如此萧索荒芜了。老者忽然问他们说,你们是从哪里来的?李德祥告诉他,我们从东阿县城里来,想重新把这口井用起来。穆医生进一步解释说,当年,他老祖先就是用这井里的水熬制阿胶的。老者似乎醒悟过来,这么说,你们是李家阿胶店里的人?李德祥抓住他的手说,老先生,看来您也知道我们李家了?

闲聊了一会儿,李德祥把话转到正题上,老先生,我们想再把这口井用起来,没什么问题吧?老者思量着说,应该没有,打我记事起,这口井就一直废着,你们把它用起来,兴许是大好事哩,只是井里落了些砖石,你们要用,得淘挖一下。李德祥说,这两天,我就会带人把它淘挖出来,重修一下井口,再把这个石亭修一修。老者点点头,忽然又提醒他们说,你们真要用它,最好还是和这里的人说上一声,免得以后有什么不必要的麻烦。黑蛋不解地说,会有什么麻烦?莫非还有人不让用?老者说,这个,应该没人不让用吧。李德祥说,那您说,我们应该找谁去说呢?老者往镇子里看了一眼,应该去找乡长吧。李德祥当即说,好,那我现在就去找乡长,您能带我去找他吗?老者站起身来,行,我这就带你去。李德祥跟在他身后,又回到镇子里去。

穿过两条街道,他们来到一幢颇为气派的院落前,门口挂着块牌子,上面写有“阿城乡公所”字样。老者领他进了大门,穿过院落,径直朝正房里走去。一个个头不高的中年人正歪靠在椅子里吸烟,看见他们进来,赶紧磕掉烟灰站起来。庆山伯,您老来了。庆山伯也就是老者给他们做了介绍,对李德祥说,你自己把事和他说一声吧。李德祥便把来阿城的意图和他说了一下。乡长听了,竟然非常高兴,这是好事呀,反正那口井一直在那里闲着,你爱怎么用就怎么用吧。他随后又拍拍他的肩膀,再说了,你们李家原也是我们阿城的人呢,你说对不对?李德祥也感动起来,那我们也不好白用呀,是不是出点费用什么的?乡长挥挥手,颇为大度地说,这个就免了吧,你把废井淘挖出来,也费不少事呢,以后这里的人去吃阿井里的水,倒给他们省事了,所以,费用就不收你们的了。李德祥拉住他的手,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辞别了乡长和庆山伯,李德祥兴冲冲地回到阿井边,把情况一说,黑蛋高兴得差点跳起来,真没想到,这里的人会这么好。李德祥抬起头,看看快要当顶的日头说,现在先回县城,明天一早,我们就带着淘井的工具回来,而且要多来几个人,尽快把这口井淘出来。三个人爬上马车,穿过镇子,走上了返回的路。也许太过顺利了?穆医生往回看着,似乎不放心地说,有些出乎我的意料。黑蛋白他一眼说,您还希望出什么岔子吗?穆医生说,那倒不是,我只是觉得,我们应该做好各种准备。李德祥点点头,觉得穆医生的提醒不无道理,毕竟阿井是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能光凭热心的庆山伯等人的态度,就以为一切问题都解决了,真要淘起井来,尤其是以后长时间来这里取水,未必什么事情都不发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