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青山见我应如是:柳如是
10656100000018

第18章 一往情深深如许(1)

绛云幽语,浅黛微妆

首比飞蓬鬓有霜,香奁累月废丹黄,

却怜镜里丛残影,还对尊前灯烛光。

错引旧愁停语笑,探支新喜压悲伤。

微生恰似添丝线,邀勒君恩许并长。

——《奉和小岁日京口舟中之作》

乱世佳人,奔波二十余年,终于得偿所愿,嫁于一人,得其所爱,明媒正娶。那时,明媒正娶是每个女子的梦,何况是风尘女子。柳如是能识得钱谦益,是其一生之幸,是她一切幸福的开始。

那些年,她是世人眼中的烟花,鄙夷眼神,俯首即是。那些年,她一人在湖上漂泊,孤苦无依,历经风霜。那些年,她遇见那些刻骨铭心之人,却终究无法有美好结局。可以说,柳如是的那些年,充满创伤。

柳如是沦落风尘二十余年,得到钱谦益如此厚待,可谓千里姻缘一线牵。这世间,有些幸福,不必祈祷,自会降临。她在历经沧桑后,在茫茫人海中,相遇钱谦益,从此海誓山盟,相知相许。这是幸福,是幸运,是其一生所愿。

旷世婚礼后,钱谦益给了柳如是应有的待遇。他召集家人,其宣布此事。此后,钱家人对柳如是,一律尊其为“夫人”,而非“姨太”。夫人,姨太,简单的称呼,代表了柳如是在钱家的地位。而钱谦益自己则敬称其为“河东君”!

是的,柳如是喜欢别人如此称呼自己,“柳”氏,不过是她遭遇百般创痛后,任自选择的一个姓氏。早年身如浮萍,婵娟、云娟、影怜、杨爱、柳是,都是她曾经的名字。如今,所谓的姓氏名字,于她来说,不过是一个符号。

也曾有过,依附于名字的美丽幻想。然而,在杯盏交错之间,那些名字都随风而远,而幻想,自然烟消云散。有些情怀,自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中。当年的执拗,也渐渐淡忘,看开,很多东西,都若眼前浮云。

尊重,是柳如是经历了千辛万苦,一直想追寻的。她曾以为,这一生,都不会美梦成真。她万万没想到,这个在她生命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会如此这般宠待她。欣喜,快乐,宛若初识爱情的小姑娘,坠落云端。

对柳如是的尊重,钱谦益处处展现。在家人面前,在朋友面前,他都一样礼待柳如是,生怕有一点委屈了她。一旦陷入爱情,即使是老人,对所爱之人也是万般疼惜。这种尊重,一直维持,有增无减。他并非一时兴起,他是真心为之。

多年后,两人劫后余生,钱谦益当即泼墨赋诗,八章精句,章章呼柳如是为妻。而那时,其原配陈氏仍健在,生活安逸如常,钱谦益对柳如是,却也公然以原配之礼对待。造书遣句中,他永远尊称柳如是为河东君!

此般深情,世间难寻,可歌可泣。为此深情,她愿一生伴其左右。这一生,得一知己足矣,他视她为知己,她亦然。这世间,繁华万千,皆会消逝,可唯一不变的,是款款深情。情到浓时,可持续永久。

柳如是如愿以偿,实现了“誓不做他人妾室”的初衷。尽管所嫁之人远非陈子龙般翩翩才子,但钱谦益对她的关怀疼爱,绝非任何人可以匹敌。这份爱情,柳如是自知,除却他,无处可寻。所以,柳如是,愿用一生相伴左右。

或许,钱谦益已然了解柳如是的心思。他知道,柳如是不会真正爱上他这般年过花甲的人。但他真正了解柳如是,如今,柳如是追求的绝非一个如何爱她宠她的人,甚至都不只是一个可以陪她共度一生的人。

钱谦益明白,柳如是真正追求和向往的,是一个能够真正懂她,可以给她安全感和足够自由空间之人。只有这样之人,她才会真心与其相伴。他知道,纵使自己与柳如是有再多不搭,只要真心相待,她自也会坦诚迎接。

柳如是也确如钱谦益料想的那样,安然自在,做着钱氏第一夫人之雅座。两人如胶似漆,恩爱百般,让世人倍感艳羡!也许,这是爱情,相依相随,份份真心。生活在一起,生死在一起,是美好爱情,是神仙眷侣。

自此以后,他和她的幸福时光翩然而至。婚后,他们是彼此的知己,婚后生活中,充满了文化韵味和气息。也许,这段幸福,是柳如是最最美好的时光。多少年后,当她忆起这段时光时,依然怀念。

钱谦益叫人盖了一座精美的藏书楼,取名“绛云楼”。“绛云楼”里陈列着钱谦益多年辛苦收集各式珍宝、书籍、古玩等。因早已闲居在家,不问世事,钱谦益和柳如是终日躲在“绛云楼”,看书,写字,精心研究历史,闲暇时便相互开开玩笑。

尽管没有高官厚禄,锦衣玉食,但柳如是和钱谦益过得异常幸福,闲适之情溢于言表。幸福花开花落,可能与金钱无关,与爱情无关,只因是他和她,便有幸福。他给她的这份安逸,使幸福花开。

半野堂“气象幽深,松涛如涌,花草如绵;而山泉激湍,落红飘流,轻响有韵”。如今,柳如是半野堂的女主人,自不像之前做客半野堂那般拘谨生疏。一老一少一对恋人,留连于此,“湘帘檀几,煮沉水,斗旗枪,写青山,临墨妙,考异订伪,间以调谑”。

这般恩爱,世间夫妻少有,让人羡慕。柳如是的生活,因钱谦益而发生了翻天覆地之变化。她这一生,甚是坎坷,能得如此郎君,心中必然万般开心。也许,她经历了太多悲戚,上天想补偿其所失,让其得到幸福。

自古,温馨和谐,令人向往,平和安然,点缀幸福。无疑,此时的钱谦益和柳如是皆是幸福的。对于他们俩人而言,这幸福都来之不易,都是历经沧桑后的缱绻缠绵,应好好珍惜。感情,只有勤加呵护,才能持久。

尽管钱谦益妻妾众多,但其中既有少年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留下的半世妻妾,也有自己为图一时欢娱而纳的小妾。但真正体味爱情,则是年过花甲时,遇上绝世才女柳如是。是的,是她,给了他一份刻骨铭心。有生之年,幸得此爱。

对于柳如是来说,更是如此,虽然昔日情伤依旧,偶尔还隐隐作痛。特别是陈子龙,他的身影依稀浮现在眼前。然而,柳如是清楚,那些曾经,都是过眼云烟,那一切的一切,都应结束了。李代问、张溥、宋徵舆,乃至陈子龙,全都化作如烟往事,随风而散。

此后,这对豪放不羁的老少情侣,日日“红妆画舫,畏东寺之繁华;蓬径席场,傍西丘而至止”。耳边没有世人的闲言碎语,两人只是尽情享受着他们自己的幸福,“竹户萧闲,清阴寂历。白云残雪,映人面而不分;兰气梅香,与清言而无别”。

或许是幸福来得太过突然,梦一般的爱情,让钱谦益偶感生命迟暮。他感觉,幸福宛若手中的沙,终有一天,将会流进。尽管如此,他依然从这份爱情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有人说,爱情是青春的光华,在钱谦益身上看来,的确如此:

芳颜淑景思漫漫,南国何人更倚阑。已借铅华催曙色,更裁红碧助春盘。

早梅半面留残腊,新柳全身耐晓寒。从此风光长九十,莫将花月等闲看。

——《河东春日诗有梦里愁端之句怜其作憔悴主语聊广其意》

有了柳如是的陪伴和感染,钱谦益仿佛年轻了很多。多年来的苦楚和郁闷,全部烟消云散。彼此已然是对方的唯一,也是彼此快乐的源头。两人日日在“绛云楼”吟诗作对,相互应答,如同春树间的黄鹂——宛转悠扬:

钱谦益:万条绰约和腰瘦,数朵芳华约鬓来。最是春人爱春节,咏花攀树故徘徊。

柳如是:丝长偏待春风惜,香暗真疑夜月来。又是渡江花寂寂,酒旗歌板首频回。

钱谦益:寒轻人面如春浅,曲转箫声并月圆。明日吴城传好事,千门谁不避芳妍。

柳如是:五蕊禁春如我瘦,银缸当夕为君圆。新诗秾艳催桃李,行雨流风莫妒妍。

钱谦益:梅蕊放春何处好,烛花如月向人圆。新诗恰似初杨柳,邀勒东风与斗妍。

一纸誓言,穿梭急急流年,红颜依旧,不负半世挂牵!相知相守,白头偕老,他与她,共普这人世间最最美好的佳话。世俗也罢,痴缠也白,终此一生,都愿相知相许。未来,也许未知;可是,现在,万般幸福。

时光飞逝,岁月流年,他和她就这样一起,一起等待流年飞逝,岁月苍老。纵使花落花开,定于俗世留芳!那一卷卷史书,必然会留下他与她的名字,镌刻着他们的爱情故事,留下点点滴滴,虽不惊天动地,却也动人心弦。

弦辙依旧,我心本狂

几番春信,遮得香魂无影。衔来好梦难凭,碎处轻红成阵。任教日暮还添,相思近了,莫被花吹醒。

雨丝零。又早明帘人静。轻轻分付,多个未曾经。画楼心,东风去也,无奈受他,一宵恩幸。愁甚病儿真。

——《芙蓉泪》

幸福,宛若晨曦,仿佛皎霞,日日夜夜,伴左右。生活,恬淡宁静,文艺非凡,清甜可口。爱情,或浅尝辄止,或惺惺相惜。他与她,快乐着自己的快乐,幸福着自己的幸福,美满四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些幸福,伴着阵痛,也许是一种成长,也许是一种经历。在柳如是的生活中,这些幸福,万般珍贵。这一生,她都会珍惜,不会伸手去破坏。如果有人问,她希望这一刻维持多久,她会说,一辈子。

悠悠千年,神仙眷侣,一点一滴,都写满羡慕。幸福宛若夜空中的繁星,颗颗闪耀,是柳如是和钱谦益的写照。两人日夜厮守在“绛云楼”,一心钻研学问,吟诗作对。还一起赋诗作文,著书立说。

那些美满,他们一起走过。游荡在山水之间,书写诗歌,传送情怀,彼此惺惺相惜。那些美好,他们一起书写,记录两人之点点滴滴。欢声笑语,都是回忆,执笔写下,彼此情怀。

柳如是才情盈满,学问奇高,出口成章,诗词歌赋,样样在行,琴棋书画,通古博今。古往今来,也许,名妓众多,可是论起才学,可说柳如是首屈一指。正因如此,她身上自有一股超凡脱俗之感,钱谦益,自是佩服其这一点。

钱谦益著史书时,柳如是伴在一旁,并非研磨谈情,而是助其查证资料。一个花一般的女子,寻得一生依靠,没日日沉迷,而是夫唱妇随,共同研究学问。柳如是的此种行为,羡煞了旁人,也迎来了尊重。因此,众多才子都对她另眼相看。

以往,在很多人眼中,柳如是嫁给钱谦益,无非是贪图其金钱和权势。虽然此时他已被罢官,闲居在家,可金钱自是不少。一个妙龄女子,嫁于花甲男子,况一介烟花女子,很难令人不心生疑惑。为了钱,是最最可能的。

然而,事实远非如此,她并非图其金银。她所要绝非是钱谦益以嫡配大礼迎娶她,也绝非世人艳羡的眼光。经历半世浮华,她早已看淡花开花落。声名和权势,已然不是她所求。正室头衔,也绝非她所求。

柳如是执意追求的,是尊重,是平等。因此,她誓不做他人妾室,因此,她委身于钱谦益。她要向世人证明,尽管身份卑下如妓女,通过努力,一样能赢得一片天地,赢得地位和权利,得到尊重。

钱谦益,这个年迈的男子,如她所愿,给她尊重,给她欣慰。他愿与她一起面对未来,面对未知。能嫁给一个愿为自己对抗礼法的丈夫,不枉她苦苦漂流多年。一个女子,能赢得这般丈夫,此生之幸。

这世间,不是每一个女子都爱财,钱财之于柳如是,可以说可有可无。经历这么多年的风尘岁月,她的积蓄必然不少,所见珠宝玉器,数不胜数。她不会为了这些身外之物,出卖自己一生。如若她肯这般,怕早已寻得人家。

当然,钱柳之结合,从一开始,就诟病众多。德高望重和烟花女子,花甲男子和妙龄少女,种种不和,皆坏了道德。在那个尤为重视礼仪的朝代,必然会引起不瞒。况且,柳钱二人如此大秀恩爱于天下,更是不为“公论”所许。

上至朝野,下至乡间,一致认为“谦益愈放废”了。可惜,一段可歌可泣的感情,非但不被世人接受,还常常遭到唾骂。两人游玩后回常熟,曾被人们追着赶打,满船尽是砖头、瓦块。凌辱受尽,百般辛苦。

或许,是柳如是经历了太多风风雨雨,也或许,是她看淡了人世间的一切繁华,对于此,她满不在乎,总是一路安然如常,泰然处之。秀恩爱,畅怀吟诗,丝毫不受世人影响,依旧我心随我愿。

钱谦益也丝毫不在乎,生于人世间几十年,见惯了大风大浪,这些自是不在话下。而且,在决定娶柳如是那一瞬间,他早已想到了今天的局面。他在乎的,只是柳如是。对她,他倍感心疼,总是多加安慰。

他与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任外界众说纷纭。不说两人爱情坚贞,面对这般压力,能有此勇气者,世间少有。况且,柳如是还是一个弱女子。她真是大勇无畏,值得所有人佩服,值得尊重。

那时,钱谦益还为柳如是写下了无数艳诗,其中不乏肉麻长诗。这些艳诗,被魏雪窦等编选成《吴越诗逊选录》,并单独另列一卷,归为“艳体诗”。朱鹤龄道,“见一越友选时贤诗,嗤薄艳体,另为一编”,指的就是此事。

由此可见,钱柳之结合,在当时,引起了巨大“清议”。但钱谦益不以此事为意。反而越发喜欢柳如是,甚至常常在不经意间,拿新旧夫人作比较。所比较之人,是自己曾经专宠的小妾王氏。

王氏是钱谦益曾经的一个姨太太。崇祯初年,钱谦益官复礼部右侍郎,曾兴致勃勃地穿戴整齐,准备启程赴京就职。小妾王氏不懂规矩,道了句“像个捉鬼的钟馗”。钱谦益认此言不吉利,心中很是不快。结果,那次进京,因受小人攻击,被罢职免官。

回家后,钱谦益便迁怒于王氏,觉得自己今日之遭遇,都是王氏所害。想来,很是生气,一怒之下,将其打发回娘家。可怜王氏,只因一句无知之言,而被抛弃。后来,她便将自己关在一座小楼上,郁郁而终。

此时,望着眼前的柳如是。钱谦益觉得,以前专宠的王姨太,与其比起来,只算是个恃色邀宠的平常女子。柳如是不仅姿色动人,才学更是无可比拟。王氏和柳如是相比,天上地下,无法并论。

因曾有过深宅大院之经历,柳如是知道,自己获钱谦益专宠,定会引发麻烦。为避开家庭纠纷,她向钱谦益提出,不入钱家本宅,另辟新居。钱谦益欣然答应,所以为其在虞山北麓,盖起“绛云楼”。两人在此,题花咏柳,浏览史书,校勘典籍,日子过得充实而温馨。

每得佳句,钱谦益即示之于柳如是。而柳如是总在击掌之间,答诗即成。有时柳诗先成,谦益必冥思苦索,意欲超过夫人。而每次相互出示,往往伯仲难分。于是,旗鼓各建,闺闼之间,隐若敌国云。

钱谦益对柳如是的疼爱,有目共睹,除却以嫡配之礼大张旗鼓迎娶柳如是外,还大费周章另造“绛云楼”,尊柳如是为“绛云仙子”。只惜,“绛云楼”于顺治七年,不幸毁于一场大火。那些爱之见证,就这样,烟消云散。可他们的爱情,却流传至今。

就这样,他和她冷眼旁观着世人异样的眼光,独自享受着自己的幸福。柳如是虽已嫁作人妇,但在日常生活中,依旧无拘无束。她时常和钱谦益的朋友们比酒作乐,酩酊大醉之时“咳吐千钟倒玉舟”;朋友们称赞其“佳人那得兼才子,艺苑蓬山第一流”。

其诗云:

舞燕惊鸿见欲愁,书签笔格晚妆楼。开颜四座回银烛,咳吐千钟倒玉舟。

七字诗成才举手,一声曲误又回头。佳人那得兼才子,艺苑蓬山第一流。

——《东山酬和集卷》半野堂燕集次牧翁韵奉赠我闻居士

柳如是豪放无拘,不禁让世人愕然。而钱谦益之举动,更令世人惊诧不已。他非但不迁怒于她,反而委托她代其外出拜客。于是,她再度恢复昔日那般装扮,“幅巾弓鞋,着男子服”,日日与文人名士交游,依旧自称为“弟”。

此时,柳如是更是坦然,身着男装,周旋于男人之世界。“竟日盘桓”,然而“牧翁殊不芥蒂”,甚至如此介绍柳如是:“此吾高弟,亦良记室也。”所谓,夫唱妇随,相伴永远,不离不弃,即是如此。

当时,名人黄淳耀曾到钱谦益家做西宾。柳如是毫无顾忌,要和他诗筒唱和。岂料,这位老夫子竟被吓得急忙逃走。可见,柳如是之做法,在当时,何其不容于世。然而,在这世间,她无所畏惧,随心所欲。